收藏 分享(赏)

神农本草经读.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163876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农本草经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神农本草经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神农本草经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神农本草经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神农本草经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吾 命 由 我 1 / 31 不 由 天神农本草经读神农本草经读序后叙凡例卷之一上品人参黄白术甘草薯蓣肉苁蓉地黄天门冬麦门冬细辛柴胡黄连防风续断牛膝巴戟天石斛泽泻五味子薏苡仁卷之二上品菟丝子葳蕤沙参远志菖蒲赤箭车前子羌活升麻茵陈蒿甘菊花龙胆紫苏藕实茎鸡头实黑脂麻益母草子茜草茯苓猪苓牡桂菌桂橘皮枸杞木香杜仲桑根白皮桑上寄生槐实柏实大枣朴硝丹砂滑石紫石英赤石脂禹余粮发龙骨阿胶白胶牛黄麝香石蜜龟板牡蛎桑螵蛸卷之三中品干姜生姜葱白当归芎淫羊藿荆芥麻黄葛根葛谷黄芩元参丹参丹皮防己狗脊秦艽紫菀知母贝母栝蒌根芍药木通白芷苦参水萍款冬花浓朴栀子枳实黄柏山茱萸吴茱萸杏仁乌梅犀角羚羊角卷之四中品鹿茸鳖甲白僵蚕蚱蝉

2、卷之四下品附子半夏大黄桃仁旋复花葶苈连翘夏枯草代赭石本草附录别录、 唐本草、本草附录别录、唐本草、何首乌延胡索肉豆蔻补骨脂白豆蔻缩砂仁郁金神曲藿香前胡红花香附金樱子茯神丁香蜀椒沉香乌药琥珀竹茹竹沥青皮木瓜枇杷叶龙眼肉山楂子小麦马料豆绿豆扁豆谷芽豆豉饴糖薄荷香薷白芥子五灵脂虎骨小茴香土茯苓萆槟榔牵牛子忍冬马兜铃钩藤人乳小便吾 命 由 我 2 / 31 不 由 天神 农 本 草 经 读 序 陈 修 园 老 友 ,精 于 岐 黄 之 术 ,自 负 长 沙 后 身 ,世 医环 而 姗 笑 之 。及 遇 危 证 ,断 桅 横 ,万 手 齐 束 。修 园 往 ,脱冠 几 上 ,探 手 举 脉 ,目 霍 霍

3、 上 耸 ,良 久 干 笑 曰 “候 本 不 奇 ,治 之 者 扰 之 耳 。”主 人 曰 “某 名 医 。”曰 “误 矣 。”曰 “法 本 朱 、张 、王 、李 。”曰 “更 误 矣 。天 下 岂 有 朱 、张 、王 、李 而 能 愈疾 者 乎 ! ”口 吃 吃 然 骂 ,手 仡 仡 然 书 ,方 具 则 又 自 批 自 赞自 解 ,自 起 调 刀 圭 火 齐 ,促 服 之 。服 之 如 其 言 。尝 以 李 时 珍 纲 目 为 谫 陋 者 ,有 神 农 本 草 经 注 六卷 ,其 言 简 ,其 旨 赅 ,其 义 奇 而 不 于 正 。其 钩 深 索 隐 也 ,元 之 又 元 ,如 李 将

4、军 之 画 ,不 肯 使 一 直 笔 。其 扃 辟 奥 启也 ,仍 复 明 白 坦 易 ,如 白 香 山 诗 句 ,虽 灶 下 老 妪 ,亦 可 与知 ,解 不 可 解 而 后 解 ,及 其 解 之 了 ,不 异 人 也 。可 谓 金 心在 中 ,银 手 如 断 矣 。出 山 后 ,敛 抑 才 华 。每 诊 一 病 ,必 半 日 许 ,才 出 一 方 ,有 难 之 者 ,其 言 讷 讷 然 如 不 能 出 壬 戌 冬 回 籍 读 礼 ,闭 门谢 客 。复 取 旧 着 六 卷 ,中 遴 其 切 用 者 ,一 百 余 种 ,附 以别 录 ,分 为 四 卷 ,俱 从 所 以 然 处 发 挥 ,与 旧

5、 着 颇 异 ,名曰 本 草 经 读 。盖 欲 读 经 者 ,读 于 无 字 处 也 。修 园 为 余言 ,所 着 尚 有 伤 寒 论 注 四 卷 ,重 订 柯 注 伤 寒 论 八 卷 ,重 订 活 人 百 问 八 卷 ,金 匮 浅 注 十 六 卷 ,医 医 偶 录 二卷 ,医 学 从 众 录 八 卷 ,真 方 歌 括 二 卷 ,景 岳 新 方 砭 四卷 ,伤 寒 论 读 四 卷 ,金 匮 读 四 卷 ,医 约 二 卷 ,医 诀 三 卷 。虽 依 类 立 言 ,义 各 有 取 要 。其 阐 抉 古 经 之 旨 ,多 与此 书 相 发 明 。暇 日 时 予 将 遍 读 焉嘉 庆 八 年 岁 次

6、昭 阳 大 渊 献 皋 月 既 望 ,侯 官 愚 弟 蒋 庆龄 小 榕 氏 序 。后 叙 上 古 之 圣 人 ,仰 观 天 之 六 气 ,俯 察 地 之 五 行 ,论 草木 、金 石 、禽 兽 之 性 ,而 合 于 人 之 五 脏 、六 腑 、十 二 经 脉 ,着 有 本 草 经 ,词 古 义 深 ,难 于 窥 测 。汉 季 张 长 沙 伤 寒论 、金 匮 要 略 ,多 采 中 古 遗 方 ,用 药 之 义 ,悉 遵 本 经 ,应 验 如 响 。自 李 唐 而 后 ,千 金 、外 台 等 书 ,有 验 有 不 验者 ;盖 与 本 经 之 旨 ,有 合 有 不 合 也 。沿 及 宋 、元 诸 家

7、 ,而 师 心 自 用 ,药 品 日 增 ,经 义 日 晦 ,只 云 某 药 治 某 病 ,某病 宜 某 药 ,因 陋 就 简 ,愈 趋 愈 下 。而 流 毒 之 最 甚 者 ,莫 如 宋 之 雷 ,窃 古 圣 之 名 ,着 为炮 制 ,颠 倒 是 非 ,不 知 本 经 为 何 之 ,而 东 垣 纯 盗 虚名 ,无 稽 臆 说 流 传 至 今 ,无 有 非 之 者 。李 濒 湖 世 俗 之 说 ,以 多 为 贵 ,不 无 喧 客 夺 主 之 嫌 。汪 庵 照 纲 目 而 精 通 医学 ,起 死 回 生 指 不 胜 屈 。前 着 四 卷 ,视 前 着 又 高 一 格 ,俱 从 所 以 然 处 发

8、 挥 ,且 以 内 经 之 旨 ,金 匮 、伤 寒 之 法 融 贯 于 中 ,一 书 堪为 医 林 之 金 书 ,洵 神 农 之 功 臣 也 。余 自 髫 年 ,以 慈 闱 多 病 ,矢 志 于 医 。因 本 草 向 无 缮本 ,集 张 隐 庵 、叶 天 士 、陈 修 园 三 家 之 说 ,而 附 以 管 见 ,名 为 本 草 经 三 注 ,而 集 中 唯 修 园 之 说 最 多 。今 得 修 园之 本 草 经 读 ,则 余 三 注 之 刻 ,可 以 俟 之 异 日 矣 。喜其 书 之 成 而 为 之 序 。凡 例 一 、明 药 性 者 ,始 自 神 农 ,而 伊 芳 尹 配 合 而 为 汤

9、液 。仲 景 伤 寒 、金 匮 之 方 ,即 其 遗 书 也 。阐 阴 阳 之 秘 ,泄天 地 之 藏 ,所 以 效 如 桴 鼓 。今 人 不 敢 用 者 ,缘 唐 、宋 以 后 ,诸 家 之 臆 说 盛 行 ,全 违 圣 训 ,查 对 与 经 方 所 用 之 药 不 合 ,始 疑 之 ,终 且 毁 之 也 。二 、神 农 本 草 药 止 三 百 六 十 品 ,字 字 精 确 ,遵 法 用之 ,其 效 如 神 。自 陶 弘 景 以 后 ,药 味 日 多 ,而 圣 经 日 晦 矣 。张 洁 古 、李 东 垣 辈 ,分 经 专 派 。徐 之 才 相 须 、相 使 、相 恶 、相 反 等 法 ,皆

10、小 家 伎 俩 ,不 足 言 也 。是 刻 只 录 一 百 余 种 ,其 余 不 常 用 与 不 可 得 之 品 阙 之 。其 注 解 俱 遵 原 文 ,逐 字疏 发 ,经 中 不 遗 一 字 ,经 外 不 溢 一 词 。三 、是 刻 只 录 时 用 之 药 ,其 品 弟 及 字 样 ,不 尽 遵 旧本 。考 陶 隐 居 本 草 ,有 朱 书 墨 书 之 别 朱 书 为 神 农 本 经 ,墨 书 为 名 医 别 录 。开 宝 间 重 定 印 本 ,易 朱 书 为 白 字 ,兹 因 其 近 古 而 遵 之 。是 刻 遵 古 分 上 中 下 三 品 ,别 录 等 本 ,采 附 于 后 。四 、药

11、性 始 于 神 农 。用 药 者 不 读 本 草 经 ,如 士 子进 场 作 制 艺 ,不 知 题 目 出 于 四 子 书 也 。渠 辈 亦 云 药 性 ,大 抵 系 珍 珠 囊 药 性 赋 、本 草 备 要 及 李 时 珍 本 草 纲 目 之 类 ,杂 收 众 说 ,经 旨 反 为 其 所 掩 ,尚 可 云 本 草 耶 ? 五 、近 传 本 草 崇 原 ,越 之 张 隐 庵 着 也 。本 草 经 解 ,吴 之 叶天 士 着 也 ;二 书 超 出 诸 群 书 之 上 。然 隐 庵 专 言 运 气 ,其 立吾 命 由 我 3 / 31 不 由 天论 多 失 于 蹈 虚 ;天 士 囿 于 时 好

12、,其 立 论 多 失 于 肤 浅 ;而 隐庵 间 有 精 实 处 ,天 士 间 有 超 脱 处 ,则 修 园 谢 不 敏 矣 ,故兹 刻 多 附 二 家 之 注 。六 、上 古 以 司 岁 备 物 ,谓 得 天 地 之 专 精 。如 君 相 二火 司 岁 ,则 收 取 姜 、桂 、附 子 之 热 类 ;如 太 阳 寒 水 司 岁 ,则 收 取 黄 芩 、大 黄 之 寒 类 ;如 太 阴 土 气 司 岁 ,则 收 取 、术 、参 、苓 、山 药 、黄 精 之 土 类 ;如 厥 阴 风 木 司 岁 ,则 收 取 羌活 、防 风 、天 麻 、钩 陈 之 风 类 ;如 阳 明 燥 金 司 岁 ,则 收

13、 取苍 术 、桑 皮 、半 夏 之 燥 类 。盖 得 主 岁 之 气 以 助 之 ,则 物 之功 力 倍 浓 。中 古 之 世 ,不 能 司 岁 备 物 ,故 用 炮 制 以 代 天地 之 气 ,如 制 附 子 曰 炮 ,助 其 热 也 ;制 苍 术 曰 炒 ,助 其 燥也 ;制 黄 连 以 水 浸 ,助 其 寒 也 。今 人 识 见 不 及 ,每 用 相 反之 药 ,而 反 制 之 ,何 异 束 缚 手 足 而 使 之 战 斗 哉 ? 侣 山 堂之 说 最 精 ,故 节 录 之 。按 制 药 始 于 雷 公 炮 制 ,荒 谬 难 以 悉 举 。要 知 此 人 名 ,宋 时 人 ,非 黄 帝

14、时 之 雷 公 也 。七 、熟 地 黄 、枸 杞 ,取 其 润 也 ;市 医 炒 松 则 上 浮 ,烧灰 则 枯 燥 矣 。附 子 、干 姜 ,取 其 烈 也 ;市 医 泡 淡 则 力 薄 ,炮 黑 则 气 浮 矣 。以 及 竹 沥 盐 、咸 枳 实 之 类 ,皆 庸 医 两 可之 见 ,不 足 责 也 。至 于 枣 仁 生 则 令 人 不 眠 ,熟 则 令 人 熟睡 ;黄 生 用 则 托 里 发 汗 ,炒 熟 则 补 中 止 汗 ;麦 门 冬 不 去 心 ,令 人 烦 燥 ;桑 白 皮 不 炒 ,大 泻 肺 气 之 类 ,数 百 年 相 沿 之 陋 ,不 得 不 急 正 之 。八 、本 经

15、每 药 主 治 ,不 过 三 、四 证 及 六 、七 证 而 止 。古 圣 人 洞 悉 所 以 然 之 妙 ,而 得 其 专 长 ,非 若 后 世 诸 书 之泛 泛 也 。最 陋 是 李 时 珍 纲 目 ,泛 引 杂 说 而 无 当 ;李 士 材 、汪 庵 ,每 味 必 摘 其 所 短 ,俱 是 臆 说 ,反 启 时 辈 聚 讼 纷 纷 。修 园 为 活 人 计 ,不 得 不 痛 斥 之 。九 、神 农 尝 草 而 作 本 草 经 ,实 无 可 考 ,其 为 开 天明 道 之 圣 人 所 传 无 疑 也 。张 仲 景 、华 元 化 起 而 述 之 ,陶隐 居 之 说 不 诬 也 。汉 时 去

16、古 未 远 ,二 公 为 医 中 之 杰 ,遵所 闻 而 记 之 ,谓 非 神 农 所 着 可 也 ,谓 为 神 农 所 着 亦 可 也 。十 、每 药 注 解 ,必 透 发 出 所 以 然 之 妙 ,求 与 内 经 、难 经 、仲 景 等 书 ,字 字 吻 合 而 后 快 。古 云 群 言 淆 乱 衷于 圣 ,愿 同 志 者 取 法 乎 上 。卷 之 一 上 品 人 参 气 味 甘 、微 寒 ,无 毒 。主 补 五 脏 ,安 精 神 ,定 魂 魄 ,止 惊 悸 ,除 邪 气 ,明 目 开 心 益 智 。久 服 轻 身 延 年 。陈 修 园 曰 本 经 止 此 三 十 七 字 。其 提 纲 云

17、 主 补 五 脏 ,以 五 脏 属 阴 也 。精 神 不 安 、魂 魄 不 定 、惊 悸 不 止 、目 不 明 、心 智 不 足 ,皆 阴 虚 为 阳 亢 所 扰 也 。今 五 脏 得 甘 寒 之 助 ,则 为 定 之 、安 之 、止 之 、明 之 、开 之 、益 之 之 效 矣 。曰 邪气 者 ,非 指 外 邪 而 言 ,乃 阴 虚 而 壮 火 食 气 ,火 即 邪 气 也 。今 五 脏 得 甘 寒 之 助 ,则 邪 气 除 矣 。余 细 味 经 文 ,无 一 字言 及 温 补 回 阳 。故 仲 景 于 汗 、吐 、下 阴 伤 之 证 ,用 之 以 救津 液 。而 一 切 回 阳 方 中 ,

18、绝 不 加 此 阴 柔 之 品 ,反 缓 姜 、附之 功 。故 四 逆 汤 、通 脉 四 逆 汤 为 回 阳 第 一 方 ,皆 不 用 人参 。而 四 逆 加 人 参 汤 ,以 其 利 止 亡 血 而 加 之 也 ;茯 苓 四 逆汤 用 之 者 ,以 其 在 汗 、下 之 后 也 。今 人 辄 云 以 人 参 回 阳 。此 说 倡 自 宋 、元 以 后 ,而 大 盛 于 薛 立 斋 、张 景 岳 、李 士 材辈 ,而 李 时 珍 本 草 纲 目 尤 为 杂 沓 。学 人 必 于 此 等 书 焚去 ,方 可 与 言 医 道 。仲 景 一 百 一 十 三 方 中 ,用 人 参 者 只 有 一 十

19、七 方 新加 汤 、小 柴 胡 汤 、柴 胡 桂 枝 汤 、半 夏 泻 心 汤 、黄 连 汤 、生姜 泻 心 汤 、旋 复 代 赭 石 汤 、干 姜 黄 芩 黄 连 人 参 汤 、浓 朴生 姜 半 夏 人 参 汤 、桂 枝 人 参 汤 、四 逆 加 人 参 汤 、茯 苓 四逆 汤 、吴 茱 萸 汤 、理 中 汤 、白 虎 加 人 参 汤 、竹 叶 石 膏 汤 、炙 甘 草 汤 ,皆 是 因 汗 、吐 、下 之 后 ,亡 其 阴 津 ,取 其 救 阴 。如 理 中 、吴 茱 萸 汤 以 刚 燥 剂 中 阳 药 太 过 ,取 人 参 甘 寒 之性 ,养 阴 配 阳 ,以 臻 于 中 和 之 妙 也

20、 。又 曰 自 时 珍 之 纲 目 盛 行 ,而 神 农 之 本 草 经 遂废 。即 如 人 参 ,本 经 明 说 微 寒 ,时 珍 说 生 则 寒 ,熟 则 温 ,附 会 之 甚 。盖 药 有 一 定 之 性 ,除 是 生 捣 取 汁 冷 服 ,与 蒸晒 八 、九 次 ,色 味 俱 变 者 ,颇 有 生 熟 之 辨 。若 入 煎 剂 ,则生 者 亦 熟 矣 。况 寒 热 本 属 冰 炭 ,岂 一 物 蒸 熟 不 蒸 熟 间 ,遂 如 许 分 别 乎 ? 尝 考 古 圣 用 参 之 旨 ,原 为 扶 生 气 安 五 脏起 见 。而 为 五 脏 之 长 ,百 脉 之 宗 ,司 清 浊 之 运 化

21、 ,为 一 身之 橐 龠 者 ,肺 也 。人 参 惟 微 寒 清 肺 ,肺 清 则 气 旺 ,气 旺 则阴 长 而 五 脏 安 。古 人 所 谓 补 阳 者 ,即 指 其 甘 寒 之 用 不 助壮 火 以 食 气 而 言 ,非 谓 其 性 温 补 火 也 陶 弘 景 谓 功 用 同甘 草 。凡 一 切 寒 温 补 泻 之 剂 ,皆 可 共 济 成 功 。然 甘 草 功兼 阴 阳 ,故 本 经 云 “主 五 脏 六 腑 ”。人 参 功 专 补 阴 ,故本 经 云 “主 五 脏 ”。仲 景 于 咳 嗽 病 去 之 者 ,亦 以 形 寒 饮冷 之 伤 ,非 此 阴 寒 之 品 所 宜 也 。卷 之

22、一 上 品 黄 气 味 甘 、微 温 ,无 毒 。主 痈 疽 ,久 败 疮 ,排 脓 止 痛 ,大 风 癞 疾 ,五 痔 鼠 ,补 虚 ,小 儿 百 病 。生 用 、盐 水 炒 、酒炒 、醋 炒 、蜜 炙 、白 水 炒 。陈 修 园 曰 黄 气 微 温 ,禀 少 阳 之 气 入 胆 与 三 焦 ;味 甘吾 命 由 我 4 / 31 不 由 天无 毒 ,禀 太 阴 之 味 入 肺 与 脾 。其 主 痈 疽 者 ,甘 能 解 毒 也 。久 败 之 疮 ,肌 肉 皮 毛 溃 烂 ,必 脓 多 而 痛 甚 ,黄 入 脾 而 主肌 肉 ,入 肺 而 主 皮 毛 也 。大 风 者 ,杀 人 之 邪 风 也

23、 。黄 入 胆而 助 中 正 之 气 ,俾 神 明 不 为 风 邪 乱 ;入 三 焦 而 助 决 渎 之用 ,俾 窍 道 不 为 风 所 壅 ;入 脾 而 救 受 克 之 伤 ;入 肺 而 制 风木 之 动 ,所 以 主 之 。癞 疾 ,又 名 大 麻 风 ,即 风 毒 之 甚 也 。五 痔 者 ,五 种 之痔 疮 ,乃 少 阳 与 太 阴 之 火 陷 于 下 ,而 此 能 举 其 陷 。鼠 者 ,瘰 之 别 名 ,乃 胆 经 与 三 焦 之 火 郁 于 上 ,而 此 能 散 其 郁 也 。其 曰 补 虚 者 ,是 总 结 上 文 诸 证 ,久 而 致 虚 ,此 能 补 之 。非泛 言 补 益

24、 之 品 也 。叶 天 士 云 小 儿 稚 阳 也 。稚 阳 为 少 阳 ,少 阳 生 气 条 达则 不 病 ,所 以 概 主 小 儿 百 疾 也 。余 细 味 经 文 汗 止 ;玉 屏 风散 之 散 以 驱 风 ,风 平 则 汗 止 。诸 方 皆 借 黄 走 表 之 力 ,领诸 药 而 速 达 于 表 而 止 汗 ,非 黄 自 能 止 汗 也 。诸 家 固 表 及生 用 发 汗 、炒 用 止 汗 等 说 ,贻 误 千 古 ,兹 特 正 之 。卷 之 一 上 品 白 术 气 味 甘 、温 ,无 毒 。主 风 寒 湿 痹 ,死 肌 、痉 、疸 ,止 汗 ,除 热 ,消 食 。作 煎 饵 ,久 服

25、 轻 身 延 年 不 饥 。(仲 景 有 赤 术 ,即 苍 术 也 。功 用 略 同 ,偏 长 于 消 导 。汗 多 者 大 忌 之 。)陈 修园 曰 此 为 脾 之 正 药 。其 曰 风 寒 湿 痹 者 ,以 风 寒 湿 三 气合 而 为 痹 也 。三 气 杂 至 ,以 湿 气 为 主 。死 肌 者 ,湿 浸 肌 肉也 ;痉 者 ,湿 流 关 节 也 ;疸 者 ,湿 郁 而 为 热 ,热 则 发 黄 也 ;湿 与 热 交 蒸 ,则 自 汗 而 发 热 也 ;脾 受 湿 则 失 其 健 运 之 常 ,斯 食 不 能 消 也 ;白 术 功 在 除 湿 ,所 以 主 之 。“作 药 饵 ”三 字另

26、 提 。先 圣 大 费 苦 心 ,以 白 术 之 功 用 在 燥 ,而 所 以 妙 处 ,在 于 多 脂 。(张 隐 庵 云 土 有 湿 气 ,始 能 灌 溉 四 旁 ,如 地 得雨 露 ,始 能 发 生 万 物 。)今 以 生 术 削 去 皮 ,急 火 炙 令 熟 ,则味 甘 温 而 质 滋 润 ,久 服 有 延 年 不 饥 之 效 。可 见 今 人 炒 燥 、炒 黑 、土 蒸 、水 漂 等 制 ,大 失 经 旨 。卷 之 一 上 品 甘 草 气 味 甘 平 ,无 毒 。主 五 脏 六 腑 寒 热 邪 气 ,坚 筋 骨 ,长肌 肉 ,倍 气 力 ,金 疮 ,解 毒 。久 服 轻 身 延 年

27、。(生 用 清 火 ,炙 用 补 中 。)陈 修 园 曰 物 之 味 甘 者 ,至 甘 草 为 极 。甘 主 脾 ,脾 为 后 天 之 本 ,五 脏 六 腑 皆 受 气 焉 。脏 腑 之 本 气 ,则 为正 气 ;外 来 寒 热 之 气 ,则 为 邪 气 ;正 气 旺 则 邪 气 自 退 也 。筋 者 ,肝 所 主 也 ;骨 者 ,肾 所 主 也 ;肌 肉 者 ,脾 所 主 也 ;气者 ,肺 所 主 也 ;力 者 ,心 所 主 也 ;但 使 脾 气 一 盛 ,则 五 脏皆 循 环 受 益 ,而 皆 得 其 坚 之 、长 之 、倍 之 之 效 矣 。金 疮 者 ,为 刀 斧 所 伤 而 成 疮

28、,疮 甚 而 肿 。脾 得 补 而 肉 自 满 也 。能解 毒 者 ,如 毒 物 入 土 ,则 毒 化 也 。土 为 万 物 之 母 ,土 健 则轻 身 延 年 也 。卷 之 一 上 品 薯 蓣 气 味 甘 、平 ,无 毒 。主 伤 中 ,补 虚 羸 ,除 寒 热 邪 气 ,补 中 ,益 气 力 ,长 肌 肉 ,强 阴 。久 服 耳 目 聪 明 ,轻 身 ,不饥 ,延 年 。陈 修 园 曰 此 药 因 唐 代 宗 名 蓣 ,避 讳 改 为 山 药 。山 药气 平 入 肺 ,味 甘 无 毒 入 脾 。脾 为 中 州 而 统 血 ,血 者 阴 也 ,中 之 守 也 ;唯 能 益 血 ,故 主 伤

29、中 。伤 中 愈 ,则 肌 肉 丰 ,故补 虚 羸 。肺 主 气 ,气 虚 则 寒 邪 生 ;脾 统 血 ,血 虚 则 热 邪 生 ;血 气 充 而 寒 热 邪 气 除 矣 。脾 主 四 肢 ,脾 血 足 则 四 肢 健 ;肺主 气 ,肺 气 充 则 气 力 倍 也 。且 此 物 生 捣 ,最 多 津 液 而 稠粘 ,又 能 补 肾 而 填 精 ,精 足 则 强 阴 。目 明 、耳 聪 、不 饥 ,是 脾 血 之 旺 ;轻 身 是 肺 气 之 充 ;延 年 是 夸 其 补 益 之 效 也 。凡 上 品 ,俱 是 寻 常 服 食 之 物 ,非 治 病 之 药 ,故 神 农另 提 出 “久 服 ”

30、二 字 。可 见 今 人 每 服 上 品 之 药 ,如 此 物 及人 参 、熟 地 、葳 蕤 、阿 胶 、菟 丝 子 、沙 苑 蒺 藜 之 类 ,合 为一 方 ,以 治 大 病 ,误 人 无 算 。盖 病 不 速 去 ,元 气 日 伤 ,伤及 则 死 。凡 上 品 之 药 ,法 宜 久 服 ,多 则 终 身 ,少 则 数 年 ,与 五 谷 之 养 人 相 佐 ,以 臻 寿 考 。若 大 病 而 需 用 此 药 ,如五 谷 为 养 脾 第 一 品 。脾 虚 之 人 ,强 令 食 谷 ,即 可 毕 补 脾之 能 事 ,有 是 理 乎 ? 然 操 此 技 者 ,未 有 不 得 盛 名 。薛 立斋 、

31、张 景 岳 、冯 楚 瞻 辈 ,倡 之 于 前 。而 近 日 之 东 延 西 请 、日 诊 百 人 者 ,无 非 是 术 ,诚 可 慨 也 ! 卷 之 一 上 品 肉 苁 蓉 气 味 甘 、微 温 ,无 毒 。主 五 劳 七 伤 ,补 中 ,除 茎 中 寒热 痛 ,养 五 脏 ,强 阴 ,益 精 气 ,多 子 ,妇 人 症 瘕 。久 服 轻身 。陈 修 园 曰 肉 苁 蓉 是 马 精 落 地 所 生 ,取 治 精 虚 者 ,同气 相 求 之 义 也 。凡 五 劳 七 伤 ,久 而 不 愈 ,未 有 不 伤 其 阴者 。苁 蓉 补 五 脏 之 精 ,精 足 则 阴 足 矣 。茎 中 者 ,精 之

32、 道 路 ,精 虚 则 寒 热 而 痛 ,精 足 则 痛 已 矣 。(又 滑 以 去 着 )。精 生 于五 脏 ,而 藏 之 于 肾 ,精 足 则 阳 举 ,精 坚 令 人 多 子 矣 。妇 人症 瘕 ,皆 由 血 淤 ,精 足 则 气 充 ,气 充 则 淤 行 也 。叶 天 士 注 症 瘕 之 谓 其 咸 以 坚 ,滑 以 去 着 ,温 以 散 结 ,犹 浅 之 乎 测苁 蓉 也 。张 隐 庵 曰 马 为 火 畜 ,精 属 水 阴 。苁 蓉 感 马 精 而 生 ,其 形 似 肉 ,气 味 甘 温 ,盖 禀 少 阴 水 火 之 气 ,而 归 于 太 阴坤 土 之 药 也 。土 性 柔 和 ,故

33、 有 苁 蓉 之 名 。吾 命 由 我 5 / 31 不 由 天卷 之 一 上 品 地 黄 气 味 甘 、寒 ,无 毒 。主 折 跌 绝 筋 ,伤 中 ,逐 血 痹 ,填骨 髓 ,长 肌 肉 。作 汤 除 寒 热 积 聚 ,除 痹 。生 者 尤 良 。久 服轻 身 不 老 。(参 叶 天 士 )地 黄 气 寒 ,入 足 少 阴 肾 经 。味 甘 无 毒 ,入 足 太 阴 脾 经 。气 味 重 浊 ,阴 也 ;阴 者 ,中 之 守 也 ;伤 中者 ,守 中 真 阴 伤 也 。地 黄 甘 寒 ,补 中 焦 之 精 汁 ,所 以 主 之 。血 痹 者 ,血 虚 闭 而 不 运 也 。地 黄 味 甘

34、以 滋 脾 血 ,气 寒 以益 肾 气 ,气 血 行 而 闭 者 开 矣 。肾 主 骨 ,益 肾 则 水 足 而 润脾 则 土 滋 而 肌 肉 丰 也 。作 汤 除 寒 热 积 聚 者 ,汤 者 荡 也 ,或 寒 或 热 之 积 聚 ,汤 能 荡 之 也 。盖 味 甘 可 以 缓 急 ,性 滑可 以 去 着 也 。又 曰 除 痹 者 ,言 不 但 逐 血 痹 ,更 除 皮 肌 筋骨 之 痹 也 。除 皮 肉 筋 骨 之 痹 ,则 折 跌 绝 筋 亦 可 疗 矣 。久服 轻 身 不 老 ,以 先 后 二 天 交 换 ,元 气 与 谷 气 俱 纳 也 。生者 尤 良 ,谓 其 本 性 俱 在 也

35、。陈 修 园 曰 地 黄 ,本 经 名 地 髓 ,尔 雅 名 ,又 名 芑 。唐 以 后 几 蒸 几 晒 为 熟 地 黄 ,苦 味 尽 除 ,入 于 温 补 肾 经 丸剂 ,颇 为 相 宜 ;若 入 汤 剂 及 养 血 凉 血 等 方 ,甚 属 不 合 。盖地 黄 专 取 其 性 凉 而 滑 利 流 通 ,熟 则 腻 滞 不 凉 ,全 失 其 本性 矣 。徐 灵 胎 辨 之 甚 详 ,无 如 若 辈 竟 执 迷 不 悟 也 。又 曰 百 病 之 极 ,穷 必 及 肾 。及 肾 ,危 证 也 。有 大 承气 汤 之 急 下 法 ,有 桃 花 汤 之 温 固 法 ,有 四 逆 汤 、白 通 汤之

36、回 阳 法 ,有 猪 苓 汤 、黄 连 鸡 子 黄 汤 之 救 阴 法 ,有 真 武汤 之 行 水 法 ,有 附 子 汤 之 温 补 法 ,皆 所 以 救 其 危 也 。张景 岳 自 创 邪 说 ,以 百 病 之 生 ,俱 从 肾 治 。误 以 神 农 本 经 上 品 服 食 之 地 黄 ,认 为 治 病 之 药 。(内 经 云 五 谷 为 养 ,五 果 为 助 ,五 菜 为 充 ,毒 药 攻 邪 。神 农 所 列 上 品 ,多 服 食之 品 ,即 五 谷 、五 果 、五 菜 之 类 也 ,玩 “久 服 ”二 字 可 见 。圣 人 药 到 病 瘳 ,何 以 云 久 服 ? 凡 攻 邪 以 去

37、病 ,多 取 毒 药 。)滋 润 胶 粘 ,反 引 邪 气 敛 存 于 少 阴 而 无 出 路 ,以 后 虽 服 姜 、附 不 热 ,服 芩 、连 不 寒 ,服 参 、术 不 补 ,服 硝 、黄 不 下 ,其故 何 哉 ? 盖 以 熟 地 黄 之 胶 粘 善 着 。女 人 有 孕 服 四 物 汤 为主 ,随 证 加 入 攻 破 之 药 而 不 伤 ,以 四 物 汤 中 之 熟 地 黄 能护 胎 也 。知 其 护 胎 之 功 ,便 可 悟 其 护 邪 之 害 。胶 粘 之 性最 善 着 物 ,如 油 入 面 ,一 着 遂 不 能 去 也 。凡 遇 有 邪 而 误用 此 药 者 ,百 药 不 效

38、。病 家 不 咎 其 用 熟 地 黄 之 害 ,反 以为 曾 用 熟 地 黄 而 犹 不 效 者 ,定 为 败 症 ,岂 非 景 岳 之 造 其孽 哉 ? 卷 之 一 上 品 白 术 气 味 甘 、温 ,无 毒 。主 风 寒 湿 痹 ,死 肌 、痉 、疸 ,止 汗 ,除 热 ,消 食 。作 煎 饵 ,久 服 轻 身 延 年 不 饥 。(仲 景 有 赤 术 ,即 苍 术 也 。功 用 略 同 ,偏 长 于 消 导 。汗 多 者 大 忌 之 。)陈 修园 曰 此 为 脾 之 正 药 。其 曰 风 寒 湿 痹 者 ,以 风 寒 湿 三 气合 而 为 痹 也 。三 气 杂 至 ,以 湿 气 为 主 。

39、死 肌 者 ,湿 浸 肌 肉也 ;痉 者 ,湿 流 关 节 也 ;疸 者 ,湿 郁 而 为 热 ,热 则 发 黄 也 ;湿 与 热 交 蒸 ,则 自 汗 而 发 热 也 ;脾 受 湿 则 失 其 健 运 之 常 ,斯 食 不 能 消 也 ;白 术 功 在 除 湿 ,所 以 主 之 。“作 药 饵 ”三 字另 提 。先 圣 大 费 苦 心 ,以 白 术 之 功 用 在 燥 ,而 所 以 妙 处 ,在 于 多 脂 。(张 隐 庵 云 土 有 湿 气 ,始 能 灌 溉 四 旁 ,如 地 得雨 露 ,始 能 发 生 万 物 。)今 以 生 术 削 去 皮 ,急 火 炙 令 熟 ,则味 甘 温 而 质

40、滋 润 ,久 服 有 延 年 不 饥 之 效 。可 见 今 人 炒 燥 、炒 黑 、土 蒸 、水 漂 等 制 ,大 失 经 旨 。卷 之 一 上 品 甘 草 气 味 甘 平 ,无 毒 。主 五 脏 六 腑 寒 热 邪 气 ,坚 筋 骨 ,长肌 肉 ,倍 气 力 ,金 疮 ,解 毒 。久 服 轻 身 延 年 。(生 用 清 火 ,炙 用 补 中 。)陈 修 园 曰 物 之 味 甘 者 ,至 甘 草 为 极 。甘 主 脾 ,脾 为 后 天 之 本 ,五 脏 六 腑 皆 受 气 焉 。脏 腑 之 本 气 ,则 为正 气 ;外 来 寒 热 之 气 ,则 为 邪 气 ;正 气 旺 则 邪 气 自 退 也

41、 。筋 者 ,肝 所 主 也 ;骨 者 ,肾 所 主 也 ;肌 肉 者 ,脾 所 主 也 ;气者 ,肺 所 主 也 ;力 者 ,心 所 主 也 ;但 使 脾 气 一 盛 ,则 五 脏皆 循 环 受 益 ,而 皆 得 其 坚 之 、长 之 、倍 之 之 效 矣 。金 疮 者 ,为 刀 斧 所 伤 而 成 疮 ,疮 甚 而 肿 。脾 得 补 而 肉 自 满 也 。能解 毒 者 ,如 毒 物 入 土 ,则 毒 化 也 。土 为 万 物 之 母 ,土 健 则轻 身 延 年 也 。卷 之 一 上 品 薯 蓣 气 味 甘 、平 ,无 毒 。主 伤 中 ,补 虚 羸 ,除 寒 热 邪 气 ,补 中 ,益 气

42、 力 ,长 肌 肉 ,强 阴 。久 服 耳 目 聪 明 ,轻 身 ,不饥 ,延 年 。陈 修 园 曰 此 药 因 唐 代 宗 名 蓣 ,避 讳 改 为 山 药 。山 药气 平 入 肺 ,味 甘 无 毒 入 脾 。脾 为 中 州 而 统 血 ,血 者 阴 也 ,中 之 守 也 ;唯 能 益 血 ,故 主 伤 中 。伤 中 愈 ,则 肌 肉 丰 ,故补 虚 羸 。肺 主 气 ,气 虚 则 寒 邪 生 ;脾 统 血 ,血 虚 则 热 邪 生 ;血 气 充 而 寒 热 邪 气 除 矣 。脾 主 四 肢 ,脾 血 足 则 四 肢 健 ;肺主 气 ,肺 气 充 则 气 力 倍 也 。且 此 物 生 捣 ,

43、最 多 津 液 而 稠粘 ,又 能 补 肾 而 填 精 ,精 足 则 强 阴 。目 明 、耳 聪 、不 饥 ,是 脾 血 之 旺 ;轻 身 是 肺 气 之 充 ;延 年 是 夸 其 补 益 之 效 也 。凡 上 品 ,俱 是 寻 常 服 食 之 物 ,非 治 病 之 药 ,故 神 农吾 命 由 我 6 / 31 不 由 天另 提 出 “久 服 ”二 字 。可 见 今 人 每 服 上 品 之 药 ,如 此 物 及人 参 、熟 地 、葳 蕤 、阿 胶 、菟 丝 子 、沙 苑 蒺 藜 之 类 ,合 为一 方 ,以 治 大 病 ,误 人 无 算 。盖 病 不 速 去 ,元 气 日 伤 ,伤及 则 死

44、。凡 上 品 之 药 ,法 宜 久 服 ,多 则 终 身 ,少 则 数 年 ,与 五 谷 之 养 人 相 佐 ,以 臻 寿 考 。若 大 病 而 需 用 此 药 ,如五 谷 为 养 脾 第 一 品 。脾 虚 之 人 ,强 令 食 谷 ,即 可 毕 补 脾之 能 事 ,有 是 理 乎 ? 然 操 此 技 者 ,未 有 不 得 盛 名 。薛 立斋 、张 景 岳 、冯 楚 瞻 辈 ,倡 之 于 前 。而 近 日 之 东 延 西 请 、日 诊 百 人 者 ,无 非 是 术 ,诚 可 慨 也 ! 卷 之 一 上 品 肉 苁 蓉 气 味 甘 、微 温 ,无 毒 。主 五 劳 七 伤 ,补 中 ,除 茎 中

45、 寒热 痛 ,养 五 脏 ,强 阴 ,益 精 气 ,多 子 ,妇 人 症 瘕 。久 服 轻身 。陈 修 园 曰 肉 苁 蓉 是 马 精 落 地 所 生 ,取 治 精 虚 者 ,同气 相 求 之 义 也 。凡 五 劳 七 伤 ,久 而 不 愈 ,未 有 不 伤 其 阴者 。苁 蓉 补 五 脏 之 精 ,精 足 则 阴 足 矣 。茎 中 者 ,精 之 道 路 ,精 虚 则 寒 热 而 痛 ,精 足 则 痛 已 矣 。(又 滑 以 去 着 )。精 生 于五 脏 ,而 藏 之 于 肾 ,精 足 则 阳 举 ,精 坚 令 人 多 子 矣 。妇 人症 瘕 ,皆 由 血 淤 ,精 足 则 气 充 ,气 充

46、则 淤 行 也 。叶 天 士 注 症 瘕 之 谓 其 咸 以 坚 ,滑 以 去 着 ,温 以 散 结 ,犹 浅 之 乎 测苁 蓉 也 。张 隐 庵 曰 马 为 火 畜 ,精 属 水 阴 。苁 蓉 感 马 精 而 生 ,其 形 似 肉 ,气 味 甘 温 ,盖 禀 少 阴 水 火 之 气 ,而 归 于 太 阴坤 土 之 药 也 。土 性 柔 和 ,故 有 苁 蓉 之 名 。卷 之 一 上 品 地 黄 气 味 甘 、寒 ,无 毒 。主 折 跌 绝 筋 ,伤 中 ,逐 血 痹 ,填骨 髓 ,长 肌 肉 。作 汤 除 寒 热 积 聚 ,除 痹 。生 者 尤 良 。久 服轻 身 不 老 。(参 叶 天 士

47、 )地 黄 气 寒 ,入 足 少 阴 肾 经 。味 甘 无 毒 ,入 足 太 阴 脾 经 。气 味 重 浊 ,阴 也 ;阴 者 ,中 之 守 也 ;伤 中者 ,守 中 真 阴 伤 也 。地 黄 甘 寒 ,补 中 焦 之 精 汁 ,所 以 主 之 。血 痹 者 ,血 虚 闭 而 不 运 也 。地 黄 味 甘 以 滋 脾 血 ,气 寒 以益 肾 气 ,气 血 行 而 闭 者 开 矣 。肾 主 骨 ,益 肾 则 水 足 而 润脾 则 土 滋 而 肌 肉 丰 也 。作 汤 除 寒 热 积 聚 者 ,汤 者 荡 也 ,或 寒 或 热 之 积 聚 ,汤 能 荡 之 也 。盖 味 甘 可 以 缓 急 ,性

48、滑可 以 去 着 也 。又 曰 除 痹 者 ,言 不 但 逐 血 痹 ,更 除 皮 肌 筋骨 之 痹 也 。除 皮 肉 筋 骨 之 痹 ,则 折 跌 绝 筋 亦 可 疗 矣 。久服 轻 身 不 老 ,以 先 后 二 天 交 换 ,元 气 与 谷 气 俱 纳 也 。生者 尤 良 ,谓 其 本 性 俱 在 也 。陈 修 园 曰 地 黄 ,本 经 名 地 髓 ,尔 雅 名 ,又 名 芑 。唐 以 后 几 蒸 几 晒 为 熟 地 黄 ,苦 味 尽 除 ,入 于 温 补 肾 经 丸剂 ,颇 为 相 宜 ;若 入 汤 剂 及 养 血 凉 血 等 方 ,甚 属 不 合 。盖地 黄 专 取 其 性 凉 而 滑

49、 利 流 通 ,熟 则 腻 滞 不 凉 ,全 失 其 本性 矣 。徐 灵 胎 辨 之 甚 详 ,无 如 若 辈 竟 执 迷 不 悟 也 。又 曰 百 病 之 极 ,穷 必 及 肾 。及 肾 ,危 证 也 。有 大 承气 汤 之 急 下 法 ,有 桃 花 汤 之 温 固 法 ,有 四 逆 汤 、白 通 汤之 回 阳 法 ,有 猪 苓 汤 、黄 连 鸡 子 黄 汤 之 救 阴 法 ,有 真 武汤 之 行 水 法 ,有 附 子 汤 之 温 补 法 ,皆 所 以 救 其 危 也 。张景 岳 自 创 邪 说 ,以 百 病 之 生 ,俱 从 肾 治 。误 以 神 农 本 经 上 品 服 食 之 地 黄 ,认 为 治 病 之 药 。(内 经 云 五 谷 为 养 ,五 果 为 助 ,五 菜 为 充 ,毒 药 攻 邪 。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