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行者老师讲神农本草经.pdf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053919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DF 页数:243 大小:94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者老师讲神农本草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3页
行者老师讲神农本草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3页
行者老师讲神农本草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3页
行者老师讲神农本草经.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3页
行者老师讲神农本草经.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行者老师 讲神农本草经药物 民间中医讲堂录音整理小组 整理 UC民间中医讲堂 讲堂管理: 逢春,素灵,高天上流云,白熊熊 等 讲课录音: 深蓝,茯苓,续断 等 现场文字: 高天上流云,我爱中医,如岳 等 录音整理组织:大海之源,安时处顺 录音整理: 民间中医讲堂录音整理群全体成员 民间中医讲堂录音整理 QQ 群:12012215 感谢讲堂所有朋友的无私奉献,也欢迎有一定中医基础,愿意参与讲堂录音整理的朋友加入整理群。 民间中医论坛: http:/ 言 行者老师的讲座,意境高深,往往是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随着我们学习的不断深入,再回过头来 品味行者老师的讲座时,常常会有新的体悟,感觉余味无穷。

2、 有感于此,将行者老师以前讲神农本草经药物部分的内容,重新校对汇总于此,方便大家学习。 行者老师在UC民间中医讲堂讲神农本草经药物部分的讲座,共计十一讲,已经全部由讲堂录 音整理群的朋友整理成文。 这次重新校对,是在大家第一遍整理的文字基础上,对照原始录音,重点校正了医理阐述方面的一 些整理错误,也校正了少量普通文字录入的错误。 由于这次重新校对,行者老师还没有做最终的审核,加之个人水平所限,疏误之处,在所难免。还请大家明鉴。 无中生有 2009-05-12 01 人参 讲课时间:2007-09-25 喂,大家好啊。今天呢,今天有点事耽误了点时间。 今天讲人参,不知道大家对人参这味药有没有进行

3、一下课前预习一下。下面就给大家讲一下本经。 咱们平常所用的中药吧,有三味药被称为“夺命救急三药”,三个非常主要的药。第一味就是人参 ,第二味是附子,第三味是大黄。今天第一个就先来讲人参。 人参在本经上品之中,它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首先来看本经描述的这个人参: “人参,味甘,微寒”, 什么叫甘呢?大家知道是甜的意思。味甘呢,中央生甘,这个中央呢,居住中央的那个中气,生湿 ,有湿气,然后呢湿生甘,这个甘味呢,代表中央的那个脾土,代表脾土所主。 微寒呢,微寒是什么气?人体的气呢,有温,有热。温呢,升达,热呢就开散。微寒呢,相当于是 凉,就是说稍微收敛的这种作用。 再看这个人参: “主补五脏,安精神,

4、定魂魄”, 五脏是什么呢?五脏就是肝心脾肺肾,这五个脏器。脏者,藏也,这个五脏又叫做五藏。五藏,藏 什么?内经里面讲的,藏精气而不泄,满而不能实。腑器呢,是运 化物,实而不能满。所以这个五脏呢,安藏精气,安藏五神。你看 “安精神,定魂魄”,精神魂魄,再加一个意,这是五脏所藏的五神。 大概再讲一下什么叫做神。五神藏。人参的这个气机吧,由阳气开始萌动,由阴然后慢慢出阳,由 精开始化气,然后再由气化神,这是三个过程。而这个神呢,它 处于一个用最通俗的这个解释来说,它是一种气,它是一种人体元 气变化所产生的各种作用现象,它称为神。其实就是说“精、气 、神”三者是一物,本来就是一种东西。 什么叫做精呢?

5、它开始处在最凝练的状态,中国道家不是有一句话吗?叫做:聚则成形,散则为气 。聚在一起,气机就凝化为精,散开来运行开了就叫做气,然后 气产生各种变化各种功用,看着神用无方,这个变化就叫做神。其 实它就是一种元气生长发展的一种过程,分成三种形态,把它分开来叫。 这个人参呢,安精神,定魂魄,主补五脏。怎么补五脏?大家再看这个主补五脏的这个“补”。可 能很多人呢认为,什么叫补呢,补就是好象往里面填东西,泄呢 就是往外面减东西,其实不是这么机械的。 内经里面讲,什么叫做补,顺其性就叫补;什么叫泄,夺其情就叫泄。就是说你顺着它就叫做补。 这五脏呢,五脏是五藏啊,藏精气而不泄。既然要补五脏,就是顺着五脏的精

6、气要收藏。 “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 为什么说有点除邪气,这个除邪气呢,主要是讲人身体的精神魂魄意志一定下来之后,自然而然, 气各从政。什么叫邪气呢,这个正气不敛,然后行于邪路,自然就 是邪气。其实也没有什么正邪可分的,“除邪气”这种字眼都容易让大家产生误解。 “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你看底下这个,吴普:“人参,一名土精”。人参呢,生长周期比较长,得地气之精,所以含藏能 力比较强。人参呢,这个古代的和现在的不一样。人参一名土精, 一名神草,一名黄参,血参。其实种种名字,都是对它的作用从侧 面的一个阐释,大家看多了就会有感觉。 再看人参呢,主补五脏。我们学了本经以后,想

7、到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它所有药性呢, 浓缩起来,这就是精华所在。大家对于这个,一定要理解,“主补五脏”。 你看有些病人,就是说,处于弥留之际,或者是元气大虚的时候,或者受了惊吓,他的魂魄意志都 不能收,这个阳气由发而不能潜镇,这种情况下呢,吃人参非常好。 现在由于我们大家就是说,经常学习火神派的这个学说,对于如何升达阳气用得比较多,而对于说 收敛神气,收敛神气就是养生啊,这方面做得比较少。 古代的人参一般从那个唐宋时期吧,人参是生于中原的,在河南,它生于中土的吧,那个时候人参 是上党的比较好一点。然后呢,几个地方,中原几个地方的人参 呢,怎么判断人参的真假呢?过去的人参效果是非常好的,

8、就是一 个本经图注里面有一个,就是说判断人参的真假,叫一般的壮 年人,两个人同时跑上五里地,嘴里含一片潞参,这个上党的潞 参,跑完这五里地以后,喘气的就是假的,不喘的就是真的。 所以说呢,过去人对人参的讲究非常好,现在很多人参吃下去都没什么感觉,可能生长周期也短, 而且现在的人参主要是东北的。东北人参呢,东北的地气比较厚 一些,所以现在的人参,比中原的(中原土气渐薄)效果要好一些。 我就先讲本经这个人参这种用法,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一下。 那我就接着往下讲,人参在中药方剂的运用。 古代的人参呢,还不是现在的党参。古代的人参是人参,党参是党参,是两种。现在的这个党参如 果非得说人参呢,也只能说是

9、劣质的,长得那个形啊状态啊,跟过 去的人参还是有差距的。现在我们用人参都是用东北人参比较好。 关于教科书上说人参是微温的,这点关于性味上的,我主张呢还是从本经的比较好。因为,为什么 呢,现在很多人,用完人参之后,很多病人感觉比较精神,以前的 四肢发冷也比较温和了,其实四肢发冷本来是元气不藏,守不住, 那点阳火守不住,吃人参后敛回来了,收回来了,所以感觉到暖了 ,阳气回去了,自然就温了。因为阳气散在外面,虽然是口张手热 ,但是本身的肝脾的阴气都不能化了,所以人参的性味啊,不是靠 你看的这个作用效果来断定的。 象附子一样,附子用大量以后,很多病人吃完了以后特别凉,全身好象掉了水井里一样,其实那是

10、附子开破的作用比较大,一下子把阳气行开了,然后阴气也跟着化 开了以后,所以感觉比较凉。 这个定性味啊,这个也不能说是比较草率的。象现在定的这个人参微温,都觉得人参补啊,吃完人 参有时候上火,其实人参它就是收气,如果有邪气的话,本身就寒 湿邪气阻隔的话,吃人参一敛就壅滞住了,一壅滞住了,气就易变 成火,全身各处都可以因六气有余而化火。 这个有人说现在的药材不是道地药材,各种炮制也不符合规定,这是有影响的。象现在的人参啊 ,不光现在,明清那时候的人参,很多参农为了人参长得比较快, 都用砒霜跟人参种在一块,用砒霜种的人参略带温补的那个效果, 砒霜本来是阳精大足的这个药,所以现在人参的作用还是有所变

11、化的。我们一般讲的人参是山参,没有经过砒霜。这种拿砒霜喂人 参的方法还是比较普遍的,在很多地方得到认可的。但是它种出来 的人参作用跟效果就有点不一样了。所以现在人参吃完了,它有部 分辛温的作用,这个跟砒霜在一块,这个种植效果。 下面讲这个,首先呢,我们学本经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伤寒论,现在呢首先,通过伤寒论的方 子来理解一下人参的作用。首先第一方是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呢柴胡半斤,半夏半升,人参是三两,很多人认为小柴胡汤,柴胡肯定是君药了,但是很 多人不这么认为。象柯韵伯啊,伤寒大家,他认为小柴胡汤这剂 药之所以能够开解枢机,能够斡旋,关健在于这三两人参。 这三两人参,其实是小柴胡汤方中的君药,柴胡

12、是将,人参才是帅。柴胡这个药呢,推陈致新主胸 腹结聚的,它本身是一味开破的药,如果是中土脏气不足的话,阴 精守不住的话,很容易开破的,不但起不了开解枢机的作用,而 且会导致肝脾的阳气下陷。所以说人参这个作用,除过主补五脏, 另外一个定位呢,从中土开化源,能够收藏脾精。当然了,它的这 个作用如果要讲这个养脾精的作用,跟白术还是没办法比的。白术 由于它比较滋润,形质上更偏于阴一点,就象伤寒论里说“其人旧 有微溏者”,平常就有点大便不成形,有点拉肚子,“小柴胡汤不 中与之”。也就是这个柴胡汤呢,本身就是说脾胃之气还不是太亏虚的时候才可以用。 这个少阳枢机要枢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中土呀。大家看黄元御的

13、书都知道,中土脾阳不能升清的 话,厥阴也不能开达,少阳气也不能生长,所以说要舒解少阳,必 需有人参斡旋中州。而且呢,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少阳一为病之后 ,马上底面就是厥阴,由风木之气克伐之后,脾土必然虚,所以这 个人参在这里必不可少。 小柴胡汤的人参,但是它下面又有加减法,“若咳者,去参,加干姜细辛五味子”。若渴者去参, 人参的气机是收敛的。人为什么会咳嗽,脾肺不得交,脾肺不能相 交的话,因为脾气要升清,肺气是要往下降的,脾气不能升清之后 ,浊阴之气,饮食的有些精微就容易形成阴浊,就会填结在这个肺 中,肺气就不能把这个浊气降下来,这个时候呢,干姜细辛这些辛 散的药,再加上五味子一收一敛,助脾肺相

14、交。脾嘛,脾主地,肺 主天,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这个天地交泰,这个是平常咳嗽的这个病机。 咳嗽其实就是这个病机,一般人咳嗽,有痰的都是这样,不过少数没痰的,可能是厥阴风木之气克 伐。这里面是柴胡汤加减法,所以要去人参。本来寒湿都不化,寒 湿不能开散,寒湿要行开啊,象我们交通一样,交通堵塞了以后, 我们不去疏导,反而去增加车辆,肯定会越堵越厉害,所以要去人 参。去人参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以后,这个方子就变了。这个方子按 归经方法来说,就是属于肺经了,主上焦开散。 这个药物也是比较奇怪,药物怎么奇怪呢,随着你用药的清浊,你药味如果浊的话,它就沉降, 你药味如果清的话,它就飘上来走肺胃,然后一点

15、都不犯中下焦。 就象那个经方实验录中讲过,大黄芒硝甘草,如果用大黄枳实 厚朴芒硝,就走下焦。如果不用枳实厚朴,只用大黄芒硝,再加点 甘遂,它就走胸胁,一点不犯下焦,药服完之后,就在胸胁反复激荡,用它治疗胸水。 五味子性酸温,它本身就可以升达少阳之气,但是它这里干姜细辛五味子,五味子用量是比较多的 ,五味子用量一多以后,酸收的作用就比较明显,而且五味子本来 就是温药,用五味子的量一定要跟细辛对上。因为现在你看,干姜 细辛五味子的量,伤寒论里面一用就是三两,按照现在常规的量, 你起码要十克吧,十克到十五克,但是用到这么大的时候,有些人 体质弱的可能受不了,所以五味子相对要加上。 现在一般用来治咳嗽

16、的小青龙啊,小柴胡汤的加减法啊,或者真武汤的加减法啊,如果用到细辛的 话,一般开五克的,如果管理比较严格的,一般不要超过三克。细 辛量少了,五味子量也要少,这两味药可以更好的治疗,开肺气, 一收一发。但是如果没有这两个药的话,这个方子的意义还在,把 干姜加上,稍微再加点生姜,其实也可以。 过去古人说“细辛不过钱”,主要是讲的生用药。胶囊啊、散剂、粉剂,这个生用药过于峻烈,很 多人吃完细辛后会闭气,吃完之后会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憋闷, 所以生用,口服生药的时候,细辛不要超过三克。 但是汤药呢,有一分阴寒则用一分细辛。细辛是直入少阴的,少阴如果寒气重的话,给上五克十克 效果都有限,就作用大的时候用

17、上一二十克,这样才能反应出来细 辛的开通作用,病人才能够“知”。古人说一剂知,吃完了以后 感觉这病动弹了,这药有起效果了。 讲到人参不得不讲这个理论:甘温除大热。 这条理论在李东垣,在补中益气汤的时候,很多人作为甘温除大热的注脚 ,其实不然,辛温才能除大热,甘温是除不了大热的,甘温只能收敛一下虚火浮阳。 象补中益气汤一样,补中益气汤很多人这四肢烦热,四肢烦热是因为脾气不能升以后,阳明之气又 不能降。太阴脾跟阳明胃是互为表里的,太阴脾升,阳气不能由阴 出阳,那边浊气就不能够由阳入阴,所以浊阴就徘徊于上,浊阴徘 徊于上之后,三阳之气降不下来,所以全身体现手足烦热啊,口渴 的这些,然后是口疮,象很多

18、顽固性口疮,用理中汤,用补中益气汤效果非常好。 我以前上学时治过一个,当时大家都讲这个好象是顽固性口腔扁平苔癣,西医说这是顽症,很难治 了,口腔科都没治了。当时这种病呢就试着用了一下补中益气汤, 病人吃完了,大半年好不了的这个舌头烂啊,吃完第一剂马上感觉 舌头疮口就收了,第二剂就一点感觉不到痛了,光看到舌头那个疤 ,第三剂连那个疤都消了。 所以这个中药用对症了,治某些病是非常迅速的,就是从这个甘温除大热。为什么会甘温除大热呢 ,就是这个中焦斡旋,脾阳不能升动,浊气不降。天明则日月不明 ,本来阳气由阴出阳而化神,现在化不了神了,神气散漫在外面, 君火不能明之后,国家皇帝昏聩,大臣们都想着各谋私利

19、,个别的 人还想着图谋篡位,干自己非分的事情,这就是虚火因相火上见的例子。 但是真正的就是说辛温才能除大热。为什么,一般来说阴虚之热都是缓热。为什么?阴不能敛阳啊 ,阳气是徐上,这个时候呢,它都是低热,偶尔有一阵阵潮热。阳 虚之热才是暴热,阳虚之热阴气格阳,这点阳气都逼在外面了,它 是炽热,有时候看体弱的病人突然出现某地方的灼热,双脚啊,双 腿啊,腹中啊,手心的那种灼热,绝大部分是阴盛格阳。阳明证的 很少,即使有阳明证的,阳明底面是太阴,也是寒湿。治这种病, 这种大热的,四逆理中主之,只有这种辛温之药才能破散这种阴邪,破阴还阳。 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有的病人就要用四逆,有的病人就要用附子理中,为

20、什么?附子理中和四逆还 不一样,四逆吧,纯是阴盛格阳了,用附子理中呢,用于中土不足 ,后天之气不足,不足以生化,所以要加点理中,后天如果不固 的话,你吃完药后,中土之气守不住了,中土之气不能守的话,这 个药的作用发挥非常有限。这个四逆汤的甘草用量有时候非常大。 中土之气尚足,阴气比较盛的话,治疗阴盛格阳首选白通汤。如果 病人已经出现了亡阳啊,白通加童便猪胆汁都可以用。 人参是主补五脏,五脏呢又是藏精气而不能泄,所以对于亡精失血的这种病人,人参是非常适宜的 ,有时候不要因为这种亡精失血的病人产生了虚热而不敢用人参。 还有关于黄芪这味药,一谈到人参就要谈谈黄芪。黄芪走的层次就和人参不一样,黄芪走表

21、,本经 里说黄芪“甘温,主痈疽久败疮”,它是起脾胃之气达于周表的。 所以这个黄芪跟人参这两味药一表一里,虽然都是从中土开发脾阳的。 关于现在的人参的炮制,我一般都喜欢生晒参。现在人参一般分白糖参和红参,我们用的分两种。 但是这个生晒参呢也不是没有蒸过,生晒参其实不要蒸,光晒干就 行。红参是蒸过的,白糖参呢是白糖泡过的,然后再晒的。所以说 要用生药的话,气比较足的话,就要用生晒参,或者白糖参也可 以。红参是蒸过的,它的气性相对比较温和一些。 很多病啊一些久病,有人问,一般方中的人参能用党参代替吗?可以。但是有些方中可以代替, 但是有些病的情况不可以用党参来代替,党参达不到这种效果。而 且人参呢一

22、般用山参,一般稍微差点的用移山参,虽然稍微差点但 是也不便宜,移山参比现在用的红参、生晒参效果还好一些。 再一个用人参一般都是看年限的,比如五年生的,一般五年生的话就稍微贵一些,这个十年的就非 常少见,一个方子里面如果有十年生的人参就太贵了,好几千上万了。 刚才讲的这个人参,人参主补五脏。过去讲的补药有参,茸,胎盘,这些东西都有类似的作用。就 是说,现代医学呢虽然对它们研究的不是太深刻,但是可以借鉴, 这个参茸胎盘里面都含有某种激素,它其实也是暂时应用。凡是用 过这种参茸这种药的人,身体都慢慢的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要用 的话也是暂时用,用了时间长了以后,这个人的体质还是会虚,它 也是把人的这个

23、潜能给激发出来,有这方面的意思,就类似于这种激素。 “生山谷”,是人参的生长环境。 按说人参这种东西呢是不能久服的,过去说它能久服,要看它这个量,而且要看他这个体质。过去 讲的这种药食的服食吧,这个道家里讲的就是这个地元丹法,地元 丹法这种练习是非常有讲究的,就是说你服食这种东西吧,你必 需达到清心寡欲,你如果不达到这种清心寡欲的话,一方面补五脏 精气,精气足了以后,使精神调动,反而说人的这种元气耗散得比 较快,就跟草木一样,草木生长是有周期的,你过于用它的话,开 花成熟时间短了,虽然长得快了,但是生命力就削弱了。 所以调病养病的这些病人用参茸的这些,慢慢的都需要清心寡欲,做一些打坐的这些。如

24、果象现代 人啊,生活特别繁忙,七情六欲特别杂,然后就是每天工作压力特 别大,晚上又不能按时睡觉,这种情况的病人建议尽量不要用参茸 ,用参茸可能对他还有很大的弊处。当然他吃完了这个参茸附子之 后,马上感觉到精力比较充沛,很多症状都消失了以后,但是吃 多了以后慢慢的就感觉体弱。不是说调动真阳了。吃了体弱,是因 为吃了体强之后反而不知节制,这种耗散得更快了。 我以前看过的一个报道说:东北的参农的小孩从小吃人参,他们的发育就特别快,长得也特别胖, 特别壮实,一般等到二十多岁以后,尤其是吃过那种砒霜喂过的那 种参,这些小孩就会得各种病,一些大家想不到的一些病,比如 说猝死啊,西医解剖一看,肾上腺已经非常

25、肥大了,吃人参后肾上 腺素调动太过了,然后产生了这种猝死,全身的这个气机调整跟不上。 这个中药呢要讲对证,什么叫对证呢,“观其脉证,知犯何逆”,就是气机各从以顺,就象我们 一个单位一个国家一样,每个人都忠于自己的职守,你要是插手别 人干的事情呢,能和别人产生矛盾,这就叫逆,而用药呢就是把这种逆气给收回来。 这个逆气也是正气,比如他现在没有走正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所以中药呢人 参也是一样,久病元气过于耗散,人参把它收敛一下,这是对证了 ,慢慢收敛完之后,饮食调养,慢慢锻练,开始气功导引,然后 逐渐摆脱这药,都不是长吃的。 下面给大家讲几个方子吧。 第一个讲理中汤。其实伤寒论里没

26、有理中汤这个名字,伤寒论里叫人参汤,人参汤就是理中汤,又 叫理中丸。这个理中汤呢主要是斡旋中州的,中土是,人每天的脾 胃吧承受的这些五谷精微物质,饮食入胃游溢精气,脾气靠脾阳 转枢上去,然后才能够脾气散精,然后肝气淫精,然后精气才能够舒达开去。 所以第一步是脾气升清的过程,阳气出动,而这个脾气这个升动要靠是一身的元阳。元阳之根呢, 就是肾阳。这个理中汤呢,就是理中焦,它元阳不虚的情况下,主 药君药是参术姜草,其实参术姜草这里面比较重要的药是姜,姜、 草。理中汤这方子如果没有参术,光用姜草的话,中土湿郁还是管 用的,如果不用干姜,光用前两位,光用参术草,肯定会产生壅滞。 所以干姜在这里的作用就好

27、象小柴胡汤里面的柴胡一样,它是起脾阳。白术呢,白术是运脾湿,白 术这味药呢是比较滋润的,大家如果见过生白术的话,汁比较多的 ,有点粘腻,它可以养脾精。这个人参呢主要是敛五脏之气,所以 说理中汤这剂药呢,中土有湿气但是湿气没有壅滞住,如果中土湿 气壅滞住的话,光用这几味药还不行,还要用砂仁半夏厚朴这些开 破的东西辅助它,所以后代在理中汤的基础上产生很多加减法,但是总不离理中汤。 大家看这个伤寒论方子,不但要背方子看作用,还要看加减法。这个加减法呢,这个一方其实不 是一方,其实是很多方,加减变化之后呢,发现很多方子都是相通 的。比如柴胡汤,小柴胡汤可以配成大柴胡,小柴胡呢又可以理解 成半夏泻心汤,

28、它就是进出加减变化成很多方子,它是相通的。 你看这里面的理中“腹痛,加人参足前成四两”。理中汤这个腹痛呢,为什么会腹痛呢?痛则不通 ,不通是什么不通?中焦斡旋,脾气升清,胃气降浊。脾气是靠 什么升清的?是靠肝中阳气升清,腹痛肯定是木气郁扼,不管是寒 气郁扼还是浊气阻滞郁扼,肯定是木气。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如果 中州虚寒的话,如果有腹痛的话,加人参是为了补中焦脾气。 为什么肝木会克伐脾土呢?内经里有一句话就是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肝气啊,中气虚的时 候它就克中气,腹痛,当然这个腹痛是指肚脐以上的大腹。肾气虚的时候, 它就克于下焦 ,会产生二便不利,小便淋漓,或者少腹痛 小腹痛,这都是木气在作祟。

29、 如果是中下之气都完足着的呢,上焦肺气虚呢?什么叫肺气虚?肺气还是我上堂课我讲的观点, 一听到肺你脑子里不要想到肺,而是收敛之气,叫肺气。什么叫 心气,心气就是光明开散之气,什么叫肝气,就是升达之气,什 么叫肾气,就是闭藏之气。肾气虚了,就是下元闭藏之气不足了。 不要想到唉哟还有个肾阴肾阳。 近代中医学呢,从张景岳,张景岳这个人呢本来水平是很高的,但是他列出来很多呢足以让后人 产生误解,再加上有一个程门雪,医学心悟,他们把很多观点 都弄错了,把一个肾分成肾阴肾阳,把一个肝分成肝阴肝阳。这个 内经里边根本不是这样讲的,内经里提到胃就是胃阳,提到脾就是 脾阴,这是讲的形质,提到功用的时候就是脾阳,

30、提到胃就是胃的通降作用。 所以说呢,现在一提到肾就提出肾阴和肾阳,其实他既不懂肾阴也不懂肾阳。什么是肾阳,肾阳是 水中之木气,寒水中一点真阳开发出来的,这是木气。什么是肾阴 呢,肾阴是金中一点真阴,就是肺金敛降了,这种阳中一点真阴下来,这就叫肾阴。 现在大家搞得都好象肾阴肾阳都在里边,六味地黄丸补肾阴,金匮肾气丸,就是八味地黄丸,就补 肾阳,这已经闹得非常机械了。 这当然跟那个临床那个温补派,温补派很多理论就非常杂了,他的很多理论,说实在的,寒凉派攻 下派这些大家,他们的理论还是比较精纯一些,比温补派要强。所 以说脑子里不存在一丝一毫的疑惑,所有名词什么五脏,全都是取 类比象,脑子里树立出怎么

31、个现象,没有任何名相的组合,这是学中医的第一步。 我当时上大学上到大三大四,学伤寒论,感觉学不懂了,同学们都觉得还可以,按书上的解释什么 的,我觉得很多问题你都得去搞明白。“太阳病,七八日,下后” ,首先什么叫太阳病,什么叫七八日,这个七八日就有点玄了,它 是讲究这个行经的周期的,这个先不讲。太阳病大家知道,太阳是 寒水之经啊,太阳寒水之经为病,太阳寒水之经为什么为病啊?太 阳寒水之经是怎么开化的,这条经是怎么走的,这个气是什么象, 太阳经它病了,什么叫病,就是太阳经不能正常气化了。 什么叫“下”?一谈到伤寒说这个“下”后,其实这个“下后”也是有学问。我当时就莫名其妙 ,什么叫下啊?想了很长时

32、间,才稍微想明白。你是怎么下的, 你吃什么药产生下的,这个下是什么作用,这个药是什么作用产生 下。这个下后产生五脏六腑六经气机的变化,它的变化在哪点?这 个下后产生什么样的作用。这个脑子里得明白。还有这个汗后,你 就感觉这个,本来是太阳病,这个下后怎么样干扰它了。这个汗后 ,你脑子里都得非常清楚。然后是下后出现什么,什么症状。 所以学中医呢,第一点要学会取类比象,不会取类比象你就不要学中医,学出来的不叫中医。 当然还有两个因素,学会了取类比象之后,你还要合于法,然后按照这个五运六气的取象类比,然 后再纳于病人的病情之中。取类比象是第一步,这一步不能够建立 比较纯熟的话,这中医肯定学不好。因为过

33、去古人都说老中医,现 在老中医其实不行,现在老中医都是东抄点西抄点,学点秘方什么 的,然后个人弄点经验。过去的老中医不一样,过去的老中医不断 的取类比象,不断的摸索这个象,慢慢年纪大之后,就象刘渡舟, 过去跟我们讲过课,他说: 每当读起内经,什么“春三月,此谓发陈东方生木,木生风”,读完之后,唉呀这么晓畅 ,这么贴切。你要问他怎么解释什么意思,他说没得解释。其实就 是,你读完之后,这个象建立起来之后,越读内经,越感觉到贴切 ,看病的时候你越来感觉到得心应手,然后慢慢的就会有神来之笔 。所以这个一步一步的合于道,慢慢的就合于道了。 你把脑子里的固有的名相啊,全部打破掉,就合乎于现象的这个变化。中

34、医里面讲究这个象,这个 象其实比较高明,这万事万物,它都是一象,它都是在象的不断 变化当中,象都是虚假的,因为都是现象,是暂时显现的,它过去 之后又显现其他的象,不断地变化。 所以说呢,只有用这个象的道理来阐述这些东西,才能没有一丝一毫的这种滞涩,所有问题,一意 贯之。孔子不是说嘛,吾道一意贯之。我的言辞思想,所有看病行 为,全都一气呵成,全都统一起来,一脉相承,其实连一都没有, 就是这样,全都融为一体。孔子他老人家是非常高明的。 四逆加人参汤,本来在亡阳的基础上,有点亡精血,精血有点脱失,所以加人参是固护中气,固护 后天之本,后天是气血生化之源啊,人参是敛五脏精气回守。白虎 加人参汤也一样,

35、三阳气燥扰,造成脏经不得守,然后腑阳亢盛,这个是白虎加人参汤。 下面是同学发言后老师的回答: 这个谁说“大道不可言,只能用道来解释道”。呵呵。大道不是不可言,你懂了的话,你合乎道之 后,你举手投足,你一言一语,自然中于道,你不懂的话,怎么说都背于道。 过去我们古人用象,也是对事物理解的方法。观象取类的话,这是一种研究事物比较好的方法。象 研究事物,内经里面就是:“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智者呢, 所有现象归结起来,看它们的共同点共同处,把它们串起来,整个 归纳起来。然后呢,愚者察异,看它们区别在哪,不同点在哪, 把它们分门别类的分割开,这样呢就入海算沙,越算越烦。当然了 ,这种方法用在物质上,西

36、方就是这种方法,用在物质上呢,它可 以研究得非常精细,在物质文明上有很高的发展。但是思想是混乱 的,慢慢的不知所终,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根本在哪里。 象我们东方文化呢,为什么我们东方文化多少千年来,火药什么的都造出来了,为什么物质文明发 展的这么慢呢。就是因为我们不断的归纳,发现一点差别以后呢,马上回到根本。 这个孔子啊,历代易经学说,这套道统,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所以造成了在物质文明发展很不 足,但是呢,在社会形态上,在文化思想上,是一种非常稳定的一 种状态。虽然有外族不断侵入过来,虽然有改朝换代,但是它这种 社会状态一直处在非常稳定的状态,然后国家社会道德也是有一定 的规范,非常的和谐。象现在

37、这个社会呢,很不好说了,人民的思想毫无指归。 东方人有比原子弹厉害千万倍的东西,你看现在物质发展的现代社会,你不管武器发展多么发达, 还是要人来应用,你应用不对了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且研 究这些科学的这些人呢,他们只能算是百工,他们是没有立场的, 只是工具,所以毛泽东有一阵瞧不起知识分子,这是有道理的,知 识分子研究各种知识,他们对于根本的心应之学呢,他是比较肤浅 的。他们由于对某些问题比较专精 ,看问题又比较深刻一些,比较尖刻一些,然后自己的心态又没有达到很高的涵养,所以对国家啊 ,对政治啊,会产生很大的混乱。 你看我们中国,我们中国跟西方完全不一样,我们中国的那些省长啊市长啊,他们的

38、地位都不是西 方那些参议员啊州长能比的,咱们中国向来都是父母官,他拥有人 民心目中的地位啊,封疆大吏什么的,外国人呢,他看那些议员州 长,就是政客,他们才是老百姓的一些工具。所以整个是倒过来的。 道,什么是道?万事万物、疾病发展有他的规律,事物都有它的发展规律。内经里说过:与万物浮 沉于生长之门。你看每个事物的时候,你撇掉自己的立场,然后合 乎他的这种立场,这种生长这种发展去理解,然后每件事物都一样 ,然后你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的这种生长发展思想变化 的状况,然后你才能比较客观的去了解。 道,任何都是道,宇宙大千世界什么不是道呢?但真能体会到达到一种所谓的无我,你把个人的这 种我执我戒全

39、都抛开之后,你才能和同于大道,所以其实他是一个 非常现实的东西,并不是虚玄的。 什么“道,天地之阴阳也。”这都不是你说的话,你说这些话一点用都没有,首先要明悉阴阳,什 么叫阴阳呢,这个阴阳跟道之间的关系,要讲阴阳的话,首先就要 讲太极,把阴阳跟太极彻明了以后,然后我们谈和同于大道,其实 这个问题是非常之深刻的。 现在我跟大家讲课,大家听完了以后,脑子里思想不断在动,然后还有一些游思妄想自己没有觉察 到的,也在里面翻腾,这个是百千万种,纷纷杂杂,这就不能谈阴 阳了,里面是那个万物鼓噪。谈到阴阳的时候,你脑子里能够作到 清清明明,一起来一个念头,你能清清楚楚的看着自己的念头在起 ,这个时候你可以谈

40、阴阳。根都静不下来,每天浮躁烦乱,然后谈 阴阳谈道,没用。所以,你要放下,象一杯水一样,慢慢的放下, 到了沉淀以后自然而然就静下来。要说这个话,就不好沟通了,就 没法沟通了,你要是到状态了说出一句话,大家自然能沟通了。 这又什么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应无所住,你说出这句话,你已经住在那儿了,脑筋都焊在那儿了。 这个人参啊,生于北方,北方是寒水之气,人参其实是收敛之性,所以生在北方,我国东北方向, 地气是偏厚的,“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固定的地理位置 ,决定了北方的地气比较厚的,东北方偏于阳的。这个水啊,五 行的问题啊,不要硬靠,你要是硬靠的话,什么问题都感觉虚得很 。因为人参啊,所有

41、药性有它的生长规律,有它的生长特性,就跟 每个人都不一样那样,要建立在它这种生长特性,这种固有物质基 础上谈。如果单列一种,人参,性甘微寒,甘微寒的药其实很多 ,但是为什么人参是这样子,别的药又不一样呢,这里面它的角度其实还是很多的。 补中益气汤,治疗部分顽固性口疮,就是这个脾中阳气不升,脾不能升清则胃不能降浊,浊气不降 。这个三阴经呢,是由足而上升,三阳经呢由头走足。由足走胸的 三阴经呢,都是往上走,阴气呢由阴出阳,阳气呢由阳入阴。相反 我们好发口疮啊,舌头肿啊,口疮舌头肿是什么?上七窍,眼睛红 啊什么的,七窍是什么?七窍是五脏之气外越于上,五脏之气藏不 住,它不藏,不藏表现是什么呢?这边阳

42、气生长不上去,那边该收 藏收藏不了,浊气啊这些阴浊的营养物质敛不下去。当然了,这三 阳气,三阳的经络从头走足肯定走不下去,它走不下去,头面产生 了少阳眼睛红啊耳朵不舒服,阳明呢就口舌出现问题。 西洋参跟人参有什么区别?西洋参是偏寒的,西洋参有时候脾胃中焦,这人参有点偏阴,中土确实 有寒湿的时候,只能用人参不能用西洋参。 脾和,口能知五味。脾中阳气不升了以后,首先第一点,不想吃饭,但能不能吃得下去就不一定。 有人脾阳不升以后还能吃很好,因为什么?因为少阳阳明火不降 ,团聚在那里,消烁,糖尿病人就这样。糖尿病人脾阳不升,然后 是二阳不降,二阳之为病,就气喘为消,你既要降它的二阳之气, 又要抬它的脾

43、,所以既要用温升的药又要用寒凉的药。 胃口不好呢,分两种,一种是不想吃,另一种是吃不下,想吃饭,哎,两口进去就顶了。 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方子,柴胡桂枝干姜汤。我在诊室里经常用,这个方子以前三七生也经常用, 而且三七生在这个方子上作了加减,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附子, 而我又在这基础上作加减,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附子加人参,中焦脾 虚的时候加人参,这个方子加减变化可以治非常多的疾病。 柴胡桂枝干姜汤,桂枝干姜升达脾阳,柴胡天花粉黄芩降三阳。这个桂枝干姜升达脾阳,有时候 因为下元有寒湿,所以脾阳不得升动,所以要加附子。柴胡桂枝干 姜汤,上面有少阳火不降,为什么少阳火,少阳底面即是厥阴,少 阳与厥阴相为表里

44、,所以说呢,如果是少阳风火不是太炽盛的话 ,这个人没有明显的寒象,可以不加附子,如果中下焦有虚寒的话 ,一般把附子用上,因为什么?厥阴一上来以后少阳才会降啊, 你厥阴不升以后,脾阳也不得升动,少阳也降不了。所以,仲景有 代表的有乌梅丸,乌梅丸是治疗消渴的啊,病人又消瘦什么,还加 附子还加桂枝,还加干姜细辛,这也都是为了脾阳要升动,厥阴 一生了以后少阳才能降,但是里面肯定要有人参,乌梅丸里面肯定 要有人参,不能斡旋中州不行,这个厥阴一生这个生是生长的生 。你那个是升降的升,是二阴交尽一阳初升的升,在这里和讲义有点不一样。 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什么要加人参呢?“左脉微弱,右脉亦弱”,这个胃口好的病人嘛

45、,分两种 ,一种是确实胃口好,第二种老觉得饿,是不是啊?如果老觉得饿 了,可能就是少阳不降了。你说哪个病人服下去全身难受坐卧不宁 ?就是说真正健康的病人是什么吧?见什么东西都想吃,胃口都比 较好,是不是啊?你不吃的话,他没事。这种病态的少阳积火呢 ,他不行,他觉得饿,只要填点东西,尤其是面食油腻的那些东西 ,你要叫他吃点水果他肯定不吃,他就是为了少阳积火消烁,要吃 点阴的东西把火气压一压,要真的胃口好的病人,真的胃口好的正 常人,他可以吃点东西,胃口好,吃得少也无所谓。 “左撇子如何解释?”,呵呵,这个不好解释。一般人呢,左为阴右为阳,为什么呢?左边是阳气 升动,它是三阴之气,由阴出阳,右边呢

46、主气,内经里讲的左为阳 右为阴,其实用处了以后,右为用,右为气啊,左为血,一般人的 右手足有力,它这个全世界的人基本上都这样,再加上中国这个“ 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它这个现象呢所以不明显。左撇子呢, 它是一种后天一种变化,是一种逆象吧,这个不好解释。有这种左 撇子的病人,他肯定有变化,等我回来再仔细想一想吧。 就象我们平常不是搭脉吗,切脉,有反关脉,有内斜脉,其实都讲究。反关脉从什么地方反,一般 从列缺反,从关部反,还有斜飞脉,从寸部,这都不一样,这是什 么回事呢,就是说手太阴肺经呢,手太阴肺经向外合于手阳明经, 手太阴肺经是敛的,手阳明大肠经呢是升的,所以反关脉的人嘛, 看左手看右手,如

47、果是右手的话,肺经之气敛降不足,他如果是左 手呢,手太阴肺合于手阳明了,容易有燥气。还有一种呢是内斜 脉,手太阴肺经呢在关部向内斜,合于手厥阴心包经。这个左手合 于手厥阴心包经的话,这个人天生就是说比较内向,容易琢磨事儿 ,老容易烦心。因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手太阴肺气,老容易干扰心 包经,这个心包经呢这个气机是升的,它升不上去,它就郁结。 “素食跟肉食的问题啊”。古人有句话是讲:“食素者夭而慧”。吃素的人吧寿命短,但是他心 态比较平静细腻,想问题比较有智慧。“食肉者勇而悍”,大家既 然吃素的话,心态自然比较宁静柔和,如果你的心境特别浮躁的话 ,相火在那里扰动,这时候你光吃那个素呢,你没有这些适当

48、的肉 食物这些阴精的物质去转化,这个时候呢相火容易消烁,这个脏腑 的经气会受到消烁,所以说人的寿命不足。吃肉多的人吧,相火比 较旺,然后办事比较冲一些,所以“食肉者勇而悍”。 吃肉吃素的情况嘛,这要看自己的情况,你要是在家里没有事儿,就吃点素,你要是单位比较忙, 要应对很多事情,你要思索这些,你要稍微吃点肉,但是你如果平 常静坐啊你有一点功底的,你就可以吃素。 好,今天有点事儿,今晚就到这里,咱们下周再见吧。 本篇整理:铁牛 02 干姜与生姜 讲课时间:2007-10-10 今天给大家讲的是神农本草经里的干姜与生姜。 先讲一下干姜。大家先看一下这个干 姜,本经原文是这样的: “干姜,味辛温,主

49、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生山谷。” 我们来看这个干姜,“味辛温”, 干姜这味药呢,气是温的,味是辛。气温呢,大家知道温是春气温,夏气热。温就有升发的这种特 性,所以干姜可以升达肝脾阳气。干姜主要的性味是味辛温,它有 一点微微的甘味,所以说讲干姜的时候讲归经,干姜入中土脾胃。 味辛呢,味辛入肺,干姜又可以温肺中的寒饮。 “主胸满咳逆上气”, 一般的病为什么会胸满呢?三阴经是由足走胸,三阳经是由头走足。三阴经由足走胸呢,是代表着 下元肝脾阳气的升达由中土斡旋,而肝寓于肾中之元阳。而三阳经 呢由头走足,三阳经阳气要下潜,首先关于肺胃,肺胃气降,再加 上肾气的闭藏。这个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