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第2课时),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 ,(不能 )溶液叫做(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 ,(还能 ) 溶液叫做( )不饱和溶液。2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回顾:,不同的物质溶解于水中的能力怎么样呢?,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9.2 溶解 第2课时29张Tag内容描述:
1、溶解度(第2课时),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 ,(不能 )溶液叫做(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 ,(还能 ) 溶液叫做( )不饱和溶液。2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回顾:,不同的物质溶解于水中的能力怎么样呢?,实验仪器:,实验药品:,碳酸钙粉末 氯化钠 熟石灰(氢氧化钙),不同的物质溶解于水中,不同的物质溶解于水中的能力是不同的,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物质溶解于水中的能力越强,则其溶解性越_ 物质溶解于水中的能力越。
2、一定温度,100,饱和,质量,水,36g,易溶,可溶,微溶,难溶,饱和,36,错误,没有指明100g溶剂,也没有指明饱和状态,错误,没有指明饱和状态,错误,没有指明温度,正确,7.2g,12121100,温度,温度,溶解度,增大,硝酸钾,氯化钠,氢氧化钙,相等,溶解度,35g,甲,饱和,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t2摄氏度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热水,。
3、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以及二者的转化;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教学重点: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应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抽象的方法,教学目的,一.可溶物在一定量的水中能否无限溶解?,取两只试管各加10毫升水:,固体消失,有晶体存在,有更多晶体存在,固体消失,固体消失,有晶体存在,1.可溶物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溶解;,2.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不一样;,3.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二.溶液。
4、溶解度(第一课时),一.可溶物在一定量的水中能否无限溶解?,取两只试管各加10毫升水:,固体消失,有晶体存在,有更多晶体存在,固体消失,固体消失,有晶体存在,1.可溶物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溶解;,2.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不一样;,3.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二.溶液的分类:,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在上面的前提条件下,关键看什么?3.为什么必须说明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溶质是否能继续溶解,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硝酸钾饱和溶液,说明:,1.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能继续。
5、课题 2溶解度教学设计(第 2 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1了解溶解度的涵义。2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列表法、作图法两种方法处理溶解度数据,了解溶解度变化规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体会数据处理和表达在解决化学问题中的意义。二、教学重点探究溶解度曲线三、教学难点来源:学优高考网溶解度概念的认识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坐标纸。五、教学过程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来源。
6、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小明5岁的弟弟要喝糖水,他在一杯水中加了一勺糖,可是弟弟说不甜,小明让弟弟自己加糖,弟弟一直加到糖不溶解了,喝了一口水,很甜。弟弟还想让糖水更甜点,于是又加了一勺糖,可是糖水没有变得更甜,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让没有溶解的糖溶解呢?这个过程说明了什么?,探究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的因素,食盐缓慢溶解,蔗糖缓慢溶解,消石灰微微溶解,汽油,水,很快溶解,缓慢溶解,1.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的确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有关)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的确与溶剂性质有关。
7、第 2 课时 溶解度课标要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2.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2)树立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教学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教学难点。
8、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本节导读,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溶液?举例说一说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氯化钠溶液我们不陌生,那到底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氯化钠?是无限制的溶解吗?让学生大胆猜测,讨论一下。接下来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自读课本P33-P35, 完成学生用书当堂作业部分。,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探究点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取两只试管各加20毫升水:,固体消失,有晶体存在,有更多晶体存在,固体消失,固体。
9、第 2 课时 溶解度,1 固 体 溶 解 度 表 示 在 _ 下 , 某 固 态 物 质 在_所溶解的_。2 物 质 的 溶 解 度 随 _ 变 化 的 曲 线 叫 做_ , 用 纵 坐 标 表 示 _ , 横 坐 标 表 示,_。,温度,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温度,3 同 一 种 固 体 物 质 的 溶 解 度 与 _ 有 关 , 只 要,_不变,溶解度就是个定值。,温度,温度,一定温度,100 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质量,【小试身手】,A温度高低C溶剂种类,B溶质、溶剂的量D溶质种类,解析:物质溶解度与溶质、溶剂的量的多少无关。答案:B,2某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和_有关,试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其。
10、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 g溶剂(通常溶剂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1)溶解度概念要认清四个要素:“三个前提(缺一不可)”条件下的“一个克数”。,(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室温20),(3)我们通常说的通过搅拌和振荡使物质加速溶解,是指溶解时间的缩短,并不意味着溶解度的增大。 (4)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除跟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外,还跟外界温度有关,但跟溶剂的量的增加减少无关,因为100 g溶剂(水)已规定。所以影响固体。
1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 溶解度 第2课时,本节导读,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在课题1溶液的学习中,我们就明白: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这节课我们就来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自读课本P35-P38, 完成学生用书当堂作业部分。,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探究点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定义:,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影响因素:,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实例:食盐溶于水,而不溶于酒精;油脂易溶于汽油而不易溶于水,表示方法:,溶解性能力的大小常。
12、课题2 溶解度 第 课时,海水晒盐和东坡盐槽的图片。,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盐的开发利用与人类早期部落的形成、古代科技发明、环境变迁、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也密切相关。宋代文豪苏东坡被贬海南期间,听说海水晒盐之事,来此嬉水,不仅留下了“东坡盐槽”,还将品尝到的盐焗鸡、盐焗虾、盐焗蛋、盐焗鱼等特色盐焗系列美食推广和保存下来,至于赏盐赋诗,更是不在话下。,思路一,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盐。
13、课题2 溶解度 (第 课时),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 在前面的探究实验中,所用的水均为20 mL.其中溶解NaCl与KNO3的质量是否相同?,请同学们判断这六个实验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家庭饲养金鱼,常常向鱼缸里通入空气.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会接近水面游。炎热的夏天,特别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上(即“浮头”),严重时还造成鱼群大量死亡(即“泛塘”)。这些生活现象和本节课学习的物质溶解度有关 。,每种物质不可能无限制地溶解在溶剂中,那么当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