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

17 孟子两章基础导练1.孟子,名 ,战国时期著名的 家、 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 ”,有“ ”之称。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米粟( ) 畔之( ) 胶鬲( ) 畎亩( ) 傅说( ) 拂士( ) 舜( ) 曾益(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池非不深也。 池: (2)

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Tag内容描述:

1、17 孟子两章基础导练1.孟子,名 ,战国时期著名的 家、 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 ”,有“ ”之称。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米粟( ) 畔之( ) 胶鬲( ) 畎亩( ) 傅说( ) 拂士( ) 舜( ) 曾益(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池非不深也。 池: (2)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革: (3)委而去之。 委: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5)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 (6)亲戚畔之。 畔: (7)百里奚举于市。 市: (8)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士: (9)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 4.翻译下列句子。(1)天时不。

2、孟子二章教案 6教学目标知识: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3、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能力: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德育:理解“天时” 、 “地利” 、 “人和”与“得道多助” , “失道寡助” ,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教学重点 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教学难点 正确认。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3、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二、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学习难点: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三、学习过程:(1) 、预习:看注释,试译全文。(2) 、简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 ,思想家,教育家,是继 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 ”,并有“ ”之称。孟子是 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 、 、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4、18孟子两章1.作家作品孟子(前 372前 289),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名轲,字子舆,邹人,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 ,有“亚圣”之称。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了孟子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杰出的散文著作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 中庸 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2.文言知识归纳(1)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通“叛” ,背叛。)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 ”,增加。

5、孟子两章 测试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3)寡。

6、18孟子两章01 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畎亩( ) 傅说( ) 胶鬲( )米粟( ) 拂士( ) 拂乱(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1)环而攻之而不胜( ) (2)池非不深也( )(3)人恒过然后能改( ) (4)入则无法家拂士( )(5)兵革非不坚利也( )3.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1)委而去之 今义: 古义: (2)城非不高也 今义: 古义: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义: 古义: 4.各写一个含有加点词意思的成语。(1)兵革之利 (2)寡助之至 (3)池非不深也 (4)得道多助 5.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 。(2)得道多助,失。

7、18 孟子两章精彩开篇词“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说出这种铿锵誓言的即是继承并发扬孔子思想,成为仅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孟子。孟子的学说即使到了今天,也仍然有他的指导意义。他提出的“取信于民”的政治主张, “逆境出人才”的成才观,至今仍放射出智慧的光芒。今天,我们就走近孟子,走近被称为“四书”之一的孟子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3.学习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4.理解“生于忧患。

8、孟子两章测试题5 分钟训练(预习类练习,可用于课前)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米粟( ) 亲戚畔( )之 畎( )亩 傅说( ) 法家拂( )士 答案:s pn qun yu b2.解释下列加点字。兵革非不坚利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人恒过,然后能改。解析:要想牢固地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还需不断地积累。本题的词语是本文较为典型的词语,需放在原文中仔细揣摩,记诵在心。答案:泛指武器装备。这里是限制的意思。责任,使命。犯错误。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政治主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

9、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孟子二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仁政、王道)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作者简介:,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论语、大学、中庸 合称四书。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其中。

10、17. 孟子两章,第五单元 先哲之音,B,限制,疆域,放弃,把事交给别人去办,被任用,发现,被选拔,往上托,违背,通“弼”,辅佐,起,指被任用,出,表现,狱官,贤士,内城,城墙,D,A,D,轲,子舆,战国,思想,教育,孔子,孔孟,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运用对比和排比,增强语势,有说服力;整散结合,句式灵活, 表达自由奔放,语势更加强烈。,示例:对国家外交而言,“道”指国家间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对国家内部而言,“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对个人而言。

11、孟子两章教案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1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 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

12、19 孟子两章原备单位:邓城一中 修订人:李艳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80 篇。2教材分析这是新人教版九年 级下册第五单元第 2 课. 学习本单元,要加强诵读,熟读背诵名篇名句,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逐步培养阅读文言作品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心领悟课文内容,理解诸子散文的思想内涵,深层体味作品的意蕴。孟子散文是学习的重点。3中招考点结合近几年中招对文言文的考查内容 :实词理解、句子翻译、文意理解和迁移运用。因此,学习本文要把文言词语积累。

13、孟子两章教案4教材分析:(孟子)两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确,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平天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

14、孟子两章教案 3教学目的一、学习两篇短论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分缕析、环环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二、了解并掌握课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学习课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三、正确理解并认识“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益人才要在艰苦中造就。教学设想一、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课前预习,着重了解孟子的生平及主张并熟悉课文。二、两篇短论的教学处理应略有差别,教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可充分利用书下注释及有关工具书,引导学生自学,重点在于理清脉。

15、孟子两章学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德育目标1理解“天时”地利” “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教学重点、难点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2正确认识“得道多。

16、 九年级下册孟子两章教学反思 孟子两章教学反思一 生于 患死于安 一 是孟子两章中的第二 章, 一章 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 。本文篇幅短 小, 密, 思想深邃, 点 明, 有力, 气 充沛, 感情洋溢, 言精辟,尤 于譬 ,用形象化的 言 明复 的道理。 从本 教学 程来看,有以下几方面 点: 1. 本 充分体 了学生的主体意 ,学生思 活 ,冲破樊 ,充分解放了他 的思。

17、,17 孟子两章,18孟子两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米粟(s)畎(qun)亩傅说(yu)胶鬲() 拂(b)士 百里奚(x),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环而攻之而不胜 围人恒过 犯过失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凭多助之 至极点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发于声而后 喻了解必先苦其心志 使痛苦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责任,使命,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1)于(2)之,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C寡助之至以至陈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时不如地。

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品简介,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仁政”、“王道”, “民贵君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提倡君王要“与民同。

19、鄂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孟 子,孟子简介,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它包括四种“本心”:,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仁也;,义也;,礼也;,智也。,鱼 我 所 欲 也,孟,子,朗读,3 通 假 字“辟”通“避”,躲避“辩”通“。

20、有关孟子和孟子,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后人尊其为“亚圣”。他主张仁政,王道。孟子一书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记录孟子言论、活动的书。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之城: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是:,方圆三。

【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相关PPT文档
【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相关DOC文档
九年级下册《孟子》两章教学反思.docx
标签 > 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编号:211273]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