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1 / 5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 地球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一、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 1.古代的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2.古代印度人则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由三头大 象驮着,站在龟背上。3.古代巴比伦人想象大地是个龟背隆起的空心山,大陆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

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Tag内容描述:

1、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1 / 5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 地球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一、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 1.古代的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2.古代印度人则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由三头大 象驮着,站在龟背上。3.古代巴比伦人想象大地是个龟背隆起的空心山,大陆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二、现在人们对于地球的认识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赤道半径是 6378 千米,两极半径 6357 千米,仅差 0.33% 。3.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4.地球内部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

2、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1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3.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植物感应性现象1.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 向光性 、向地性、 向水性 、 向化性 、向触性、向热性、 负向地性 等。(1)向光性:植物的茎向 阳光充足 的方向生长。一般低等、幼嫩植物的向光性反应较快。(2)向地性:根的 向地 生长,根尖的向地性最为明显。(3)向水性:植物的根向 水分充足 的地方生长。(4)向化性:植物的根向 肥料较多 的地方生长。(5)向触性:植物对 振动 作出的反应。(6)向热性:植物对 温度 作出的反应。(7)茎的背地生长是植物 负向地性表现;二、植物生长素1.。

3、1第三章复习知识点提要班级 姓名 1土壤生物有哪些?2土壤中非生命物质有哪些?(四个实验请看书)3土壤中有机物来源于哪儿?无机物怎样形成?4土壤如何形成?土壤的组成成分?5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6矿物质颗粒的种类?7土壤分类及质地特点?8土壤性状?9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主要与何有关?10植物的根系;11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何因素有关?(P105 探究植物根系的分布与地下水位高低的关系)12根吸水主要部位;13根尖结构;14细胞的失水与吸水条件;(看 P108 植物细胞失水实验)15植物缺少氮、磷、钾各表现出的症状;1。

4、初中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知识点整理一 能量的相互转化:动能:和 V M 有关势能:重力势能:和 M H 有关 机械能 弹性势能能量互相转化的普遍性:1 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2.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互相转化3.相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转移4.所谓的“消耗能量 ”“获得能量”的实质,是能量互相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二、功的概念1、功的两个要素(1)力作用在物体上;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2、功:力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用公式写成 WF S3、功的单位为焦耳,符号为 J三、功率的概念:1、物理意义:在科学中,功率用。

5、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 6378 千米;两极半径为 6357 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 21 千米),仅差 0.33%;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人处在赤道)3.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岩石圈以下-400 千米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将地球比喻成鸡蛋的方法叫模型法。外地核呈。

6、1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提纲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上,地球看起来是很圆的,这主要是因为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仅相差 0.33%)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 6378 千米;两极半径为 6357 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 21 千米),仅差 0.33%;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人处在赤道)3. 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

7、第三章3.1 空气与氧气(1)一、知识要点 1.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稳定的。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2.空气的成分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 78% 21% 0.93% 0.04% 0.03%特点 相对固定成分 可变成分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测量原理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集气瓶内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8、3-1 土壤中有什么1土壤中的土壤生物有 、 、和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种类有 、 、 和 。2书本 P94 页图 3-32 测量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实验:若所取用的土壤体积为 V0;此块土壤放入烧杯后 缓慢加水,直至液面恰好浸没土壤,用去的水的体积为 V1;取与土壤 相同体积的铁块放入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加水,直至液面恰好浸没铁块,用去的水的体积为 V2。(1)V 1 V2(大于,小于或等于) ,因为土壤间隙中有 。(2)这种情况下这块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的算式为: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 和 。将土壤浸出液过滤、蒸发、结晶,最终在坩。

9、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第一节:空气与氧气1常见气体和物质的检验 二氧化碳(CO 2)的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氧气(O 2)的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H 2O)的检验:能使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2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稳定的。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N 2)和氧气(O 2)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1/5 的结论。3空气的成分空气成分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 78% 21% 0.93% 0.04% 0.03%特点 相对固定成分 可变成分4。

10、第三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 机械运动 1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 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3 机械运动 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4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5 速度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7 速度单位 。

11、1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3.1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2)生物节律性行为:是对环境的某些节律性刺激作出的反应,如昼夜节律、月相周期节律(鱼的繁殖)、季节节律(动物的迁徙、换羽,植物的开花、结果)。二、植物感应性现象1.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 向光性 、向地性、 向水性 、 向化性 、向触性、向热性等。(1)向光性:植物的茎向 阳光充足 的方向生长。一般低等、幼嫩植物的向光性反应较快。(2)向地性:根的 向地 生长、茎的 背地生长。根尖、茎尖的向地性最为明显。(3)向水性:植物的根向 水分充足 的地方生长。(4)向化性:植物的根向 肥料较多 的地。

12、第三章 地球你所知道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古人“天圆地方” 的说法 “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此球中。 ” 能证明大地是球面而不是平面的现象:1、海边看远方来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2、月食时月面上的地影是圆的你还有什么证据吗?(讨论一下)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1、加加林在“东方一号”上所见2、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所见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阅读 P78-79 的内容说出人类对地球认识的三次飞跃:1、确信大地是球面;2、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椭球体;确切地说,地球具有独特的地球形体 人。

13、1 机械运动 物体空间位置发生变化 2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 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 将物体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 根据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是否相等 将物体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5 速度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 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7 8 1米 秒 3 6千米 时 9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0 力的作用效果体现在 1 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2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4、第三章3.1 空气与氧气(1)一、知识要点 1.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稳定的。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2.空气的成分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 78% 21% 0.93% 0.04% 0.03%特点 相对固定成分 可变成分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测量原理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集气瓶内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15、1九上第三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 1 学时】第 1 节 能量的相互转化一、能量的转化与转移1、多种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动能和势能) 、势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 、内能、化学能、电能、光能、太阳能、核能【能量是多种形式存在的,但要注意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形式的能】(1)机械能:存在于运动的物体(动能)或具有一定高度的物体(重力势能)或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弹性势能)中;(2)内能:物体内部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又叫热能;(3)光能:能发光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太阳能属于光能;2、能量的转。

16、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 分子和原子一、 分子和原子的异同分子 原子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性质 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备注1. 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2. 在受热的情况下,粒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3.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

17、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 O2 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1.429g/L,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2氧气的检验(1)【实验 2-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结论:氧气能支持燃烧。应用于检验氧气的存在: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木条复燃,则证明瓶内装的是氧气。【特别注意】氧气是不可以燃烧的。讨论:现桌上有三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如何区别?2氧气的。

18、九上科学第三章复习基础知识汇总班级 姓名 成绩 第一节 能量及其形式1. 人类使用的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归根究底,它们来自 能。2. 大量的事实表明,自然界中的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 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 ,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间相互 。3. 日常生活中常说“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者“获得能量”实质上就是能量的相互 或 的过程。4. 能量转化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物质 的变化总伴随着 的相互转化。5. 指出下列过程中能量的转化:(1)雪崩时的能量转化: 能转化为 能;(2)人造卫星: 能转化为 能;(3)青蛙。

19、第三章知识点归纳第一节1. 雪崩时的能量转化: 势能转化为动能2. 人造卫星: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3. 青蛙跃起扑食的过程: 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势能4. 胶片感光成像: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5. 特技跳伞: 势能转化为动能和热能6. 森林火灾: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7. 植物生长: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8. 水电站(工作时):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第二节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2. 功的计算公式:W=Fs=Pt 功的单位:焦3. 功率(1) 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 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

20、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字号: 小 中 大 发布: 2008-11-22 23:29:26 查看( 561 ) / 评分( 0 / 0 ) / 我要评论(0) 个人分类: 教育学习 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 知识点归纳第三章基础知识分析第一节1. 雪崩时的能量转化: 势能转化为动能2. 人造卫星: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3. 青蛙跃起扑食的过程: 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势能4. 胶片感光成像: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5. 特技跳伞: 势能转化为动能和热能6. 森林火灾: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7. 植物生长: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8. 水电站(工作时):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第二节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相关DOC文档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doc
初中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知识点整理.doc
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提纲.doc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doc
七年级科学 第三章 地球知识点总结.doc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知识点(多).doc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知识点.doc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doc
九年级上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doc
九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填空版.doc
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doc
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doc
标签 > 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编号:305725]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