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青铜文明发展 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代表作品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三星堆”文化 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出土文物有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
第五讲 中国古代神话Tag内容描述:
1、第五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青铜文明发展 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代表作品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三星堆”文化 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出土文物有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春秋战国以来的科技成就1数学时期 成就 地位九章算术 东汉时期 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有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 先进水平祖冲之 圆周率 南朝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
2、第五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考点内容 年份 题型 题号 分值 2016 年考情分析古代医学 2014 年 组合列举 11 3 分唐诗宋词来源:gkstk.Com明清小说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2013 年 来源:gkstk.Com辨析改错来源 :学优高考网 gkstk12 6 分文字演变 2012 年 单项选择 1 2 分本讲考查的范围广,知识点多,题型以单项选择和辨析改错为主。从近年来的安徽中考看,考查的重点是四大发明、科技名著、孔子和“百家争鸣” 、李时珍、唐诗、明清小说。复习时注意掌握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特别注意区别“百家争鸣”中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
3、第五编:休闲娱乐,第一节 皇帝们的生活游戏,乾隆微服出行图,一、微服出行,历代皇帝的微服出行: 汉成帝:名骜。末年多次出现农民起义,导致了不久之后的王莽篡政和西汉朝的灭亡。“善修容仪”,“临朝渊嘿,尊严若神,可谓穆穆天子之容者矣”, “博览古今,容受直辞”。 “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明武宗朱厚照 (1491-1521),年号正德。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北京昌平天寿山康陵。皇后夏氏。无子女。 自称朱寿、朱能,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后加封为“镇国公”。,明武宗朱厚照,二、皇。
4、第五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第1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主题一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课程标准】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1.青铜时代:夏、商、西周时,青铜在生产、军事和生活中地位十分重要,故称“青铜时代”。,2.杰出成就:(1)图一是河南出土的司母戊鼎,代表商朝青铜器的典型风格。 (2)图二是湖南出土的四羊方尊,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 (3)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像等造型奇异,魅力无穷。,主题二 卓越的工程 【课程标准】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
5、六国论,苏 洵,知识归纳,通假字,(1)暴霜露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暴秦之欲无厌(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通“曝”,曝露),(通“倘”,倘若),(通“餍”,满足),(“无”通“毋”,不要。),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或曰:六国互丧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较秦之所得 此言得之 然后得一夕安寝,不是,不能,有人,或许,也许,非,或,知识归纳,一词多义,得,动词,获得,动词,适合,得当,动词,获得,诸侯之所亡而亡者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广故数言欲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以荆卿为计 邯郸为郡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为国者无使。
6、第五章 宋元明清(下),13 明14 清15 明清社会经济文化,两个标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顶点”。 以今为果,以制度为主体。 皇帝的理想与现实状态。 明朝重建、改造与清代继承、发挥。 明中期以来的经济繁荣。 明中期、清中期、近代变革论。 清中期新作物輸入與人口爆炸。 正面(白銀帝國)与负面(陷阱)两种增长论。,史 料,明清史料学 根據写作目的區別原始效能。 對任何一類专题史料的取舍与解读。 明 实录、会典、明史:无法克服的缺点。 方志、文集、笔记:大宗史料的潜力。 清 空前的史料规模,档案的核心位置。 官方史籍、私人。
7、2018年导游资格考试培训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考试大纲对比 2018: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和基本特征;熟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成与等级观念;掌握宫殿、坛庙、陵墓、古城、古长城、古镇古村、古楼阁、古石桥和古塔的类型、布局、特点等相关知识。 2017: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熟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与特点;掌握宫殿、坛庙、陵墓、古城、古长城、古镇古村、古楼阁、古石。
8、第五讲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1社会婚姻状况关涉到社会治乱,婚姻关系是构成尊卑上下等级关系的基础。,第一节 古代婚姻观念,古代婚礼场景,2.感情专一、姻缘天定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甚哉,妃匹之爱,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下乎!既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其终,岂非命也哉?(史记外戚世家序),3.社会制度造成的悲剧男女授受不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媒之女,丑而不信。痴心女子负心汉。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婚姻的意义,古代宗法社会对婚姻的目的的认识: 传宗。
9、第五章 中国古代教育,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教育机构,一、中国古代学校的起源,三代“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商曰序,周曰庠”。-孟子,古者之教,家有塾,党有庠,乡有序,国有学。黄绍箕鲜庵遗集 ,二、中央官学:从太学到国子监,汉武帝设立太学。隋代以后改设国子监,此后,国子监成为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1306年),历经元明清三朝,是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大学遗址。,太学的老师为博士,太学学生称博士弟子或太学生。 国子监的最高长官是国子祭酒。,三、地方官学系统,地。
10、,第八讲 唐后期五代十国,一、唐朝后期政治二、唐朝经济与社会三、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2安史乱后的唐朝中央 3唐朝后期的边疆形势,1经济发展成就 2交流与开放 3社会阶层 4宗教的活跃,1动乱的升级 2统一的酝酿,。
11、,第 五 讲 育才与储才:中国古代的 文教政策与学校制度,文教政策:是国家政府制订、颁行的关于文化教育事业的总方针或总政策 。官学:是官府开办的学校。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级。 私学:是学者私人开办的学校。一般包括经师讲学和童蒙教学两类。,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分期,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代 汉代,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一、夏商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原始社会出现学校雏形(成均、庠) 夏商时期学校教育产生 西周时期学校制度完备,(一)夏代的教育,夏朝,创立我国最早的学校。序(军事教育为主)校特点“以射造士”,(二)商。
12、定狄筛科迁歪卒丫量玲讹淀拘猪缸逐稀榆烽贩绷甄险赵伎鲁航拙掷懂徽发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概述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概述一、中国古代的建筑思想礼制思想等级观念家族思想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概述宅攻陋耽赵瞒憋书岁希酪廷弟便厢迪照庐火胞徽肇漾乱带社犹鄙慷震彩构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概述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概述二、各时期古建筑风格及代表建筑 原始社会:天然崖洞、构木为巢、穴居、干栏式建筑 商代:夯土技术成熟,宫室、陵墓出现 西周及春秋时期:营造以宫为中心的城市、木构架不断改进、瓦出现 战国时期:高台建筑、砖、彩画 秦汉:抬梁式。
13、中国古代人物文化性格研究,第五讲:中国人的生死观,慷慨赴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作一块,不负少年头。,美国现代作家、哲学家菲力蒲劳顿和玛丽一路易丝毕肖普在合著的生存的哲学里写道: “死是人无法避免的事件。古往今来,许多哲学家确实让死亡问题占据了中心位置,在某些人看来,如果哲学不能帮助自己与可怕的不可避免的死亡达成和解的话,它至少可以帮助自己去了解死亡,因此,他们对死亡问题进行反思。”,我们的问题是:,理解了没有?和解了没有?,马克思说,死是高居于人生之上对着人生的狞笑。“死似乎是对特定的个体的冷酷无情的胜。
14、第五章 中国山水花鸟画鉴赏, 魏晋时期萌芽,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2 隋独立成画科,展子虔 游春图,这幅作品越过了那种“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草创阶段,全幅画中,春山平江、游骑泛舟、人马楼阁及繁密的花树,均合比例,映衬出江水的浩淼、山峦的峻秀。,应该说,这幅画对中国绘画空间美的认识,诗画合律的表现,标志着中国山水画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就决定了游春图在中国绘画史的重要地位。,隋唐时代山水画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画种。在隋代至唐初山水画基本。
15、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第一节 概述,一、古代建筑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建筑 北方黄河流域:木骨泥墙房屋 南方长江流域:干栏式木构建筑 (二)奴隶社会建筑 木构架成为主要形式,瓦在西周出现 (三)封建社会建筑,封建社会建筑,1、秦汉:木结构建筑成熟;砖石建筑发展 2、魏晋南北朝:佛教建筑 3、隋唐:成熟时期 (1)建筑群处理成熟; (2)木结构构件形式和用料规格化; (3)建筑风格:气魄宏伟,严整开阔 4、宋:大转变时期 5、元:缓慢 6、明清:最后高峰时期,二、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构件一、古代建筑2.ppt,(一)台基 (二)开间 (。
16、1第四章 中国古代的土地与赋役制度(第五讲)第一节 从井田制到授田制一、井田制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划分方式,也是赋役征收的基本单位。(一) 西周土地制度的特点(二) 西周土地制度西周土地是多层次的宗族土地所有制国野制度国 野国是统治宗族的聚居区 野是被统治宗族的聚居区位置 城市及周围地区 城市远郊地区居民 称国人,属于国家之公民 称野人,分属于贵族之甿隶政治权力、任务 具有优越的地位和权力,军队主体 无政治地位,耕田纳粮土地分配 九夫一井,一井九百亩,一夫百亩,按土质好坏,加倍授予 十夫为沟(相当于一井。
17、第五讲 中国古代的香文化,阅读书目: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小说),浙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怜香惜玉”与“窃玉偷香”,“西施”与“宝钗”,1、春秋至汉魏:香文化的初步发展 种类:泽兰(非春兰)、蕙草(蕙兰)、椒(椒树)、桂(桂树)、萧(艾蒿)、郁(郁金)、芷(白芷)、茅(香茅)等 方法:熏烧(蕙草、艾蒿),佩带(香囊、香花、香草)、煮汤(泽兰),熬膏(兰膏)、入酒等 礼记:“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 诗经:“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楚辞:。
18、,第五讲 古代的礼制与宗法,一、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古今“礼仪”概念的区别,古:囊括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一切典章制度 以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行为准则规范,今:一般只有礼节和仪式的意思。,(一)、礼仪的起源,伴随着人的活动和原始宗教而产生的,“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 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 师恶治?三者偏之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 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荀子礼论,“大概礼之起源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 而为对人,更其后扩展而为吉。
19、第五讲 中国古代神话,一、中国的神话时代,根据中国上古神话的描述,基本上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时代: 1、盘古时代 2、女娲、伏羲时代 3、炎帝神农时代 4、黄帝时代 (1)战争神话 (2)治世神话 (3)发明创造神话 5、颛顼帝喾时代 6、尧舜时代 7、大禹时代,盘古时代,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神,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其后,题为梁任昉撰的述异记称盘古身体化为天地各物。五运历年纪(徐整著)及古小说钩沉辑的玄中记也有类似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