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 流行性出血热 EHF,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啮齿动物携带和传播 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小血管、毛细血管损害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出血、肾脏损害 五期临床经过: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3,病原学(pathogen),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
3.肾综合征出血热Tag内容描述:
1、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 流行性出血热 EHF,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啮齿动物携带和传播 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小血管、毛细血管损害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出血、肾脏损害 五期临床经过: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3,病原学(pathogen),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 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 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 genus) 统称汉坦病毒(Hantaviruses, HV),4,病毒电镜图 及模式图,直径78210nm,平均122nm,5,病原学(pathogen),能在人和多种动物细胞中培养和繁殖: 小白鼠乳鼠,黑线姬鼠,大白鼠,地鼠,。
2、1,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 http:/www.docin.com/jn-lxh http:/www.doc88.com/lianer2012 http:/www.baidu.com/ http:/www.google.com/ http:/www.sogou.com/,医学精品课件,最权威的课件资料,免费在线阅 读分享,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2,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 中山大学附属三院传染病科,流行性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3,疾病简史,19311942年在黑龙江流域中俄边境的日本和俄国军队中有该病发生。误诊为“出血性紫斑”、“异型猩红热”、“急性肾炎”、“出。
3、1,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syndrome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病科张建华,2,一、 概述 又名流行性出血热 由汉坦病毒(EHFV)引起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兽共患疾病)鼠类为主要传染源。,3,一、 概述,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主要表现:发热、充血出血、急性肾功障碍(名称由来)五期临床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全国除青海、新疆省外均有疫情发生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本病年发病数逾已10万,已成为除病毒性肝炎外,危害最大的一种病毒性疾病。,4,病原体- 汉坦病毒(韩国学者发现命名)布尼亚病。
4、1,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 中山大学附属三院传染病科,流行性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2,疾病简史,19311942年在黑龙江流域中俄边境的日本和俄国军队中有该病发生。误诊为“出血性紫斑”、“异型猩红热”、“急性肾炎”、“出血性斑疹伤寒”等。以发生地点命名为“二道岗热”、“孙吴热”、“虎林热”、“黑河病”、 “间岛热”。 1941年据日本军队报告,在出兵中国东北的百万日军中,约有万人患出血热,病死率高达30%。 1942年日本陆军军医部将上述不同名称的疾病,统称为“流行。
5、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syndroe(HFRS)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概述:又称流行性出血热,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及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广泛流行于亚、欧洲等国家,我国为重疫区。,病原学出血热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的汉坦病毒属。为负性单链RNA病毒。圆形或卵圆形,双层包膜,直径,有、三个基因片段。分别编码聚合酶、膜蛋白(中和抗体有保护作用)、 核衣壳蛋白(出现早,早期诊断)。,FamilyTransmissionViral particlesStructura。
6、1,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向天新 txxiangmed163.com,2,一、 概述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由汉坦病毒(EHFV)引起,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兽共患疾病),鼠类为主要传染源; 主要病理变化: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害; 主要表现:发热、休克、充(出)血和急性肾衰; 典型病例呈五期经过;,3,二、 病原学特点 病原体- 汉坦病毒 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负性单链RNA病毒。 10个血清型,我国主要为汉坦病毒(型)、汉城病毒(型)。 对热、酸、消毒剂、紫外。
7、1,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 中山大学附属三院传染病科,流行性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2,疾病简史,19311942年在黑龙江流域中俄边境的日本和俄国军队中有该病发生。误诊为“出血性紫斑”、“异型猩红热”、“急性肾炎”、“出血性斑疹伤寒”等。以发生地点命名为“二道岗热”、“孙吴热”、“虎林热”、“黑河病”、 “间岛热”。 1941年据日本军队报告,在出兵中国东北的百万日军中,约有万人患出血热,病死率高达30%。 1942年日本陆军军医部将上述不同名称的疾病,统称为“流行。
8、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感染内科 陈勇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目录,概述,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 又称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 由汉坦病毒属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主要病变为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损害 临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及肾损害为特征,History,最早见于1913年前苏联海参崴地区 19311932年黑龙江流域中俄边境侵华日军和俄国军队中 19381942年,驻扎在东北的百万侵华日军中,先后。
9、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教学大纲,【目的要求】掌 握 流行病学 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的联系 病原学诊断要点:特异诊断的血清学 临床各期表现、并发症 早期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原则熟 悉 病毒学 实验室检测 鉴别诊断了 解 预后 预防,概 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过去称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简称出血热 由 汉坦病毒属病毒 引起的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主要病变为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损害 临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及肾损害为特征,流行广,病情危急,病。
10、第九节肾综合征出血热,高海英潍坊市人民医院感染病科,第三章,一概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过去称流行性出血热(EHF),简称出血热 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主要病变为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损害,临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及肾损害为特征,二病原学,汉坦病毒: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 圆形或卵圆形,双层包膜,负链单股RNA病毒,直径平均122nm 发现13种血清型,我国流行者有I型(汉滩病毒型,姬鼠型),其次为II型(汉城病毒型,家鼠型),汉坦病毒的结构,单链负股的RNA病毒 基因组由大中小三个。
11、1,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2,一、概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由汉坦病毒(EHFV)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人兽共患疾病),鼠类为主要传染源。 又名流行性出血热(EHF)。,一、概述,主要表现:发热、充血、出血、低血压休克和急性肾衰竭。 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小血管、毛细血管损害 五期临床经过: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oliguria stage) 、多尿期和恢复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3,一、概述,据研究,汉坦病毒可能已在老鼠身上存在数千年之久,只是近几十年才被发现。
12、1,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病科,2,一、 概述 又名流行性出血热 由汉坦病毒(EHFV)引起,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兽共患疾病),鼠类为主要传染源。主要表现:发热,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3,二、 病原学特点 病原体- 汉坦病毒 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负性单链RNA病毒。 10个血清型,我国主要为汉坦病毒(型)、汉城病毒(型)。 对热、酸、消毒剂、紫外线敏感。,4,三、流行病学 宿主动物:啮齿类,猫、狗和家兔。 传染源:鼠为主要传染源,我国主要以黑线姬鼠、褐家鼠。 传播途径:呼。
13、1,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2,一、概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由汉坦病毒(EHFV)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人兽共患疾病),鼠类为主要传染源。 又名流行性出血热(EHF)。,一、概述,主要表现:发热、充血、出血、低血压休克和急性肾衰竭。 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小血管、毛细血管损害 五期临床经过: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oliguria stage) 、多尿期和恢复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3,一、概述,据研究,汉坦病毒可能已在老鼠身上存在数千年之久,只是近几十年才被发现。
14、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肾综合征出血热,亳州市人民医院 感染科 马 兰 电话:15255952116,Company Logo,案例,患者,男,27岁,农民。因发热、头痛、腰痛、口鼻出血5天入院。20天前参加秋收(当地鼠害比较严重),5天前突发高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尤以肾区疼痛为甚。血压80/50mmHg,体温38.8。面色潮红,呈醉酒貌。睑结膜及咽部、颊粘膜充血、水肿并点状出血。全身皮肤散在淤点、淤斑,肾区叩痛。实验室检查:WBC 20X109/L,N:0.85,核左移,RBC 600X1012/L,Hb:256g/l。尿蛋白:+,RBC:10/HP,可见各种管型。入。
15、,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中南大学 龚国忠,一、概述(INTRODUCTION) 二、病原学(ETIOLOGY) 三、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四、发病机制(PATHOGENESIS)病理(PATHOLOGY)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FINDINGS) 五、诊断(DIAGNOSIS)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 六、治疗(TREATMENT) 七、预防(PROPHYLAXIS),3,主要内容,4,一、 概述又名流行性出血热。 由汉坦病毒引起的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人兽共患疾病)。 主要表现为发热、充血出血、低。
16、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邹 启 园 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学教研室,概 述,流于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具有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特征病毒性疾病统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它包括我国的流行性出血热、朝鲜半岛的朝鲜出血热、前苏联的出血性肾炎、芬兰的流行性肾病、南斯拉夫的流行性肾炎。本病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表现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损害等为特性。,病 原 学,病源为汉坦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
17、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问题一 为什么讲出血热?问题二 出血热是怎样的疾病?问题三 出血热怎样防治?问题四 出血热疫苗怎么样?,“肾综合征出血热”与 “流行性出血热”一样吗?,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HFRS=EHF,第一部分 为什么讲?,病情重,危害大,为什么要在西安讲?,历年西安市出血热发病情况,发病趋势,西安市疫情的演变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19561959年发病率波动在0.032.57/10万之间,呈现散发状态; 2.60年代,随。
18、肾综合征出血热,男性,31岁,从事野外工作。主因发热、头痛、眼眶痛、食欲不振5天入院,体温最高39。入院前1天开始尿量减少,约300ml/d。查体:颜面、颈部及前胸部轻度充血,眼睑浮肿,球结膜充血、水肿。软腭粘膜可见出血点。双肺可闻及散在湿罗音,肝脾不大。肾区叩击痛阳性。血常规: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3,可见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60109/L。尿常规:尿蛋白+。血生化:BUN20.4mmol/L,Cr610umol/L。,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又称 流行性出血热(EFH)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为自然疫源性疾。
19、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李月荣,1,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疾病简史,19311942年在黑龙江流域中俄边境的日本和俄国军队中有该病发生。误诊为“出血性紫斑”、“异型猩红热”、“急性肾炎”、“出血性斑疹伤寒”等。以发生地点命名为“二道岗热”、“孙吴热”、“虎林热”、“黑河病”、 “间岛热”。 1941年据日本军队报告,在出兵中国东北的百万日军中,约有万人患出血热,病死率高达30%。1942年日本陆军军医部将上述不同名称的疾病,统称为“流行性出血热”。,2,疾病简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