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和血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竹程中学 刘涵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设置观察 人血涂片 及解读 血常规化验数据 二 学情分析 由于初一的学生缺乏相应的学科基础知识 因此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细胞的类型和数量等问题难以理解 根据上述情况 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 尽可能
10.1血液和血型 教案 9Tag内容描述:
1、血液和血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竹程中学 刘涵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设置观察 人血涂片 及解读 血常规化验数据 二 学情分析 由于初一的学生缺乏相应的学科基础知识 因此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细胞的类型和数量等问题难以理解 根据上述情况 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 尽可能的创造条件 引导学生理解应用相应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认识血。
2、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说出它们的主要功能。2、通过实验观察红细胞和白细胞。3、说出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4、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并依据各项数据说出它对诊断疾病的意义。教学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教学难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教学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血液标本、吸管、模拟配制的“A 型血”、 “B 型血”、 “O 型血”、 “AB 。
3、汇文路校区三轮备课教案主备人 年级 七 备课组 生物 周次 第 6 周知识与技能1.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了解贫血的有关知识。2.列举 ABO 血型的类型,了解血型的鉴定过程。3.理解人体血量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及输血的原则。过程与方法1.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液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并进一步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技巧。2.能读懂血常规化验单(知识的应用,联系生活实际) ,并根据各项数据说出它对诊断疾病的意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无偿献血,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2.认同我国的。
4、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设计依据与构想】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学生阶段发展目标和具体的认知水平及所学知识的属性,设计多元的课堂活动,推行多元的有效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的体验中学习,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升华。本课教学共需 2 课时,教学构想是通过多元的课堂活动,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发现知识的过程。第 1 课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主要是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通过 4 个活动“观察血液分层。
5、血液和血型1. 在我们人的血管里流动的是什么?2. 如何对待补铁的问题?3. 如果你医生,面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你如何抢救?4. 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和白细胞的颜色和数目以及结构上的差异,记下血小板的形状5.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6、血液和血型1. 在我们人的血管里流动的是什么?2. 如何对待补铁的问题?3. 如果你医生,面对失血过多的病 人,你如何抢救?4. 显微镜下观察 红细胞和白细胞的颜色和数 目以 及 结构上的差异,记下 血小 板 的形 状5.通过这节 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7、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4、说出 ABO 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5、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理解血型和输血的关系。【知识要点】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运送氧气养料,运走废物。2、在进行血液取样时柠檬酸钠溶液的作用: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3、血液分层实验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90%为水,其余位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
8、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4、说出 ABO 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5、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理解血型和输血的关系课时安排:2 课时预习:1、 血液循环的作用是什么?2、 人体的血液由什么组成?血浆的成份及功能?3、 血细胞有哪三种?它们是否有细胞核?数量有何不同?正常值是多少?数量异常时会患什么病?功能分别是什么?4、 人体一次失血不超过总量的多少对人体的健康没有太大影响?如果一次失血超。
9、10.1 血液和血型教学目标: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说出 ABO 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3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向学生进行义务献血的教育,增强学生社会、对人类献爱心的自觉性。4学会用显微镜观察血永久涂片。教学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说出 ABO 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教学难点1、 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2、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教学准备1、 或家畜的鲜血,做好演示实验。2、血液组成的投影片或彩色挂图。血永久涂片3、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教学过程本节采用演示实验、学生动脑、动手,师生谈话等教学方法,在实验室完成。
10、第 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学目标:一、 知识: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4、说出 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5、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理解血型和输血的关系二、 能力: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的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的思维方式。三、情感:通过对人体血量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义务献血的教育。教学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说出 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教学难点:1、血常规。
11、第四章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血 液教学目标1知识(概念):贫血,发炎,血清,动脉血,静脉血,血浆的成分和功能;红细胞无核,含血红素,运输氧气;白细胞有核,可吞噬病菌,产生免疫反应;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2能力: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以及练习显微镜的使用。3.态度和价值观:进行义务献血的教育。进行骨髓捐献的教育。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血液的成分及功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血液的成分和作用,了解血液的正常值,能够基本看懂常规化验单,所以。
1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输血与血型教材分析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的有关知识后,进一步让学生学习与输血、血型有关的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循环系统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能健康地生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教学目标1、例举 ABO 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
13、第一节血液和血型【设计依据与构想】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学生阶段发展目标和具体的认知水平及所学知识的属性,设计多元的课堂活动,推行多元的有效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的体验中学习,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升华。本课教学共需 2 课时,教学构想是通过多元的课堂活动,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发现知识的过程。第 1 课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主要是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通过 4 个活动“观察血液分层。
14、第 10 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 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学目标:一、 知识:1、说出血液的组成 和功能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4、说出 ABO 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5、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理解血型和输血的关系二、 能力: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的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的思维方式。三、情感:通过对人体血量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义务献血的教育。教学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说出 ABO 血型的类型及鉴定教学难点:1、。
15、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通过鉴实验观察红细胞和白细胞.3、说出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4、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并依据各项数据说出它对诊断疾病的意义。教学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教学难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教学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血液标本、吸管、模拟配制的“A 型血” 、 “B 型血” 、 “O 型血” 、 “AB 型血”和“A 型标准血清” “B 型标准血清”教学过。
16、第十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学目标:一、知识: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4、说出 ABO 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5、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理解血型和输血的关系二、 能力: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的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的思维方式。三、情感:通过对人体血量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义务献血的教育。教学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说出 ABO 血型的类型及鉴定教学难点:1、血常。
17、第 10 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学目标:一、 知识: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4、说出 ABO 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5、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理解血型和输血的关系二、 能力: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的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的思维方式。三、情感:通过对人体血量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义务献血的教育。教学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说出 ABO 血型的类型及鉴定教学难点:1、血。
18、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第二课时),资料:1901年,奥地利医师兰德斯坦纳终于搞清了ABO血型的秘密。1930年,他因此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输血技术的广泛应用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通过输血挽救了很多伤员的生命。那么输血和血型有什么关系?输血的原则又是什么呢?,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理解失血对人体的影响。,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经过研究,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也就是ABO血型。,除了ABO血型系统外,人类还有一些其它的血型系统, 比如Rh。
19、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教案课 题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基础性目标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4、说出 ABO 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5、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理解血型和输血的关系教学目标发展性目标1、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2、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的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的思维方式。3、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义务献血的教育。课标考纲 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模拟“血型鉴定” 。教材分析 理解血型也输血的关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