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证明 每课一练 湘教版九年级上

第二章定义命题公理与证明测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1、给出下列语句:连结 AB 并延长到 C;对顶角不相等;求线段 AB 的长度;全等三角形的 周长相等,其中是命题的是( )A、仅有 B、C、 D、2、下列定理没有逆定理的是( )A、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2 证明 每课一练 湘教版九年级上Tag内容描述:

1、第二章定义命题公理与证明测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1、给出下列语句:连结 AB 并延长到 C;对顶角不相等;求线段 AB 的长度;全等三角形的 周长相等,其中是命题的是( )A、仅有 B、C、 D、2、下列定理没有逆定理的是( )A、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两直线平等,内错角相等C、对顶角相等D、等边对等角3、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钝角”时,应先假设( )A、一个三角形中两个角是钝角B、一个三角形中没有钝角C、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钝角。D、一个三角形中有三个印角。

2、22 命题学习目标:1、掌握命题的结构形式,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2、理解命题的定义, 会通过举反例判断命题的真假。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1、如果1+2=90,3+2=9 0,那么1 32、太阳从东方升起是真的吗? (填真或假)二、快乐自学:自学教材 P38-P40。完成以下检测题:1、叙述一件事情的句子(陈述句)叫作 。命题分 命题和 命题。2、在数学上,每个命题都由 和 两部分组成,都可以写成 , 的形式。3、将命题写成“如果,那么”形式并指出条件和结论:直角三角形斜 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如果 ,那么 。条件是 ,结论为 三、合作探。

3、第 2 章 命题与证明课时评价 10 2.1 定义(时量:40 分钟,满分 100 分)考标要求1 通过具体的事例了解定义的含义;2 能正确叙述已学过数学概念的特征;重点、难点:弄清定义的含义,能掌握已学过的数学概念的特征性质。一 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1 下列语句中属于定义的是( )A 对顶角相等 B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C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D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三角形的中位线。2 下面对矩形的定义正确的是( )A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B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C 矩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D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3 。

4、课时评价 11 命题考标要求:1 了解命题与逆命题的概念;知道命题有真假,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2 能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能把一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重点难点:重点:命题的定义和形式,区分命题的真假;难点: 判断命题的真假一 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1 下列语句中(1)四川地震让中国人众志成城;(2)中国加油!四川加油!(3)对顶角相等 (4)过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是命题的有(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2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真命。

5、2.3 二次函数的应用【知识要点】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首先用应当求出函 数解析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得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对用的字变量的值必 须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课内同步精练A 组 基础练习1. 二次函数 y=x2-3x-4 的顶点坐标是 , 对称轴是直线 ,与 x轴的交点是 ,当 x= 时,y 有最 ,是 .来源:学科网 ZXXK2. 二次函数 y=ax2+bx+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 的符号是 ,b 的符号是 ,c 的符号是 .当 x 时, y0,当 x 时,y=0, 当 x 时,y 0,b0,则 ( )A . x5 B.-lx5 C. x5 或 x-1 D. x1 或 2x-5B 组 提高训练7. 。

6、反比例函数复习练习题一、填空题1若函数 是反比例函数,且它的图像在第二、四象限,则 的值是2)1(mxy m2若梯形的下底长为 ,上底长为下底长的 ,高为 ,面积为 60,则 与 的函数关13yyx系是_ (不考虑 的取值范围)3反比例函数 xy1的图象经过点( 2,1) ,则 m的值是 4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m,2 )和(-2,3)则 m 的值为 5 请你写出一个图象在第一、三象限的反比例函数答: 6已知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 的取值范围是 xa2a7已知反比例函数 y= ,其函数图象在第一、第三象限内,则 k 的值可为k_(写出满足条件的。

7、小结与复习(2)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了解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和圆的位置关系2了解切线的概念,切线的性质及判定3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二)能力训练要求1通过平移、旋转等方式,认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使学生明确图形在运动变化中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2通过探索弧长、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3通过画圆的切线,训练学生的作图能力4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5三视图的画法6通过全章内容的归纳总结,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三)情 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探索有关公式,让。

8、23 公理与定理学习目标:1、掌握基本公理,常用定理。2、理解定理、公理的定义,知道二者的区别。学习过程:一、课前热身:1、等量加等量, 相等;等量减等量, 相等。2、如果 a=b 且 c=b 那么 a c。3、旋转不改变图形的 。二、快乐自学:自读教材 P41-P44 的内容。完成以下习题:1、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公认的真命题,并作为证明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成为 。2、以基本定义和公理作为推理的出发点,去判断其它命题的真假,已经判断为真的命题成为称为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一个定理,那这两个定理称为 ,其中一个定理称。

9、第四章锐角三角函数试题一、 填空(312)1 在 Rt ABC中, C90, a2, b3,则 sinB ,tan B 2 在ABC 中,C=90,若 cosA= 45,则 tanB=_.3 ABC 中,若 sinA= 2,tanB= 3,则C=_4 一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4cm和 6cm,则其底角的余弦值为_5 在ABC 中,若 BC= ,AB= 7,AC=3,则 cosA=_6 在ABC 中,AB=2,AC= 2,B=30,则A=_7 在 Rt ABC中, C90,面积为 24cm2,b=6cm, 则 sinA .8 某人沿着坡度 i=1: 3的山坡走了 50米,则他离地面 米高。9 在ABC 中,C90,cosA= ,AB8cm ,则ABC 的面积为_。10 计算 2sin30+2cos60+3tan45=_。

10、2.4 证明(3)同步练习考标要求1 能有综合法证明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以及三角形中位线有关的问题,体会严谨证明的必要性。2 进一步培养表达能力。一 填空题一 填空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来源:学。科。网1 (2007 乐山)如图(1) ,在 平面四边形 中, , 为垂足如果ABCDEAB,则 ( )2A BCE 5352302(2007 嘉兴)如图,在 菱形 ABCD 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四边形 ABCD 是 平行四边形(B) AC BD(C) ABD 是等边三角形 (D) CAB CAD3(2007 日照)如图,在周长为 20cm 的 ABCD 中, AB AD,AC、 BD 相交于点 O, OE B。

11、 24 证明(1) 学习目标: 1、掌握文字命题的证明以及书写要求。2、理解证明的含义。学习过程:来源:Zxxk.Com一、快乐自学:自学教材 P45-P47,完成以下习题:1、从一个命题的条件出发,通过讲道理(推理) ,得出它的结论成立,从而判断该命题为真这个过程叫 。2、文字命题的证明方法和步骤: 3、如图,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来源:Zxxk.ComA ABCDABC+C=180B 1=2 ADBC C ADBC 3=4D A+ADC=180 A BCD二 、合作探究:如图,已知 ADBC,A=C.求证:ABC D.(用多种方法)来源:学.科.网 Z.X.X.K三、课堂小结四、当堂检测:A 组题 1、如图,ab,2。

12、2.4 证明(2)同步练习考标要求 1能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解有关几何问题2 继续 了解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培养推理意识和表达能力。重点: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证明有 关几何问题证明有关几何问题难点: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解决实际问题一 选择题(每小题 5分,共 25分)1如图,AOP=BOP= 15,PCOA,PDOA,若 PC=4,则 PD等于( )A 4 B 3 D 2 C 12 如图,在 下列三角形中,若 AB=AC,则能被一条直线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 形的是( )A B C D 3 ABC 为等腰三角形,ABC、ACB 。

13、2.4 证明(4) 同步练习考标要求1 体会反正法的含义,掌握三角形外 心的性质。2 巩固综合法证题的能力,重点:培养演绎推理的能力 ;难点:利用反证法的证题思想。一 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1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是( )A 三条边中 线的交点 B 三边高线的交点,来源:学科网C 三个角平分线的交点 D 三边中垂线的交点2(2007 长沙)如图,已知等腰梯形 ABC中, DB , 60,8D,则此等腰梯形的周长为( )19 20 来源:Z。xx。k.Com21 223 Rt中, C=90,AB 垂直平分线交直线 BC 于 D ,若DAB=2DAC,则B 的度数是( )A 18 B 36 C 54 D。

14、第 2 章 命题与证明检测题(时间:90 分钟,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 题 3 分,共 30 分)1.下面四个定义中不正确的是( )A.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这个数的绝对值B.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叫菱形 C.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正方形 D.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2.有如下命题:无理数就是开方开不尽的数;一个实数的立方根不是正数就是负数;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0,负无理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是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是 l 或 0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A.1 B.2 C.3 D.43.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

15、第 2 章 命题与证明检测题(本检测题 满分:120 分,时间:120 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2013湖南湘潭中考)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且等于第三边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C.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D.相等的角是对顶角2.有如下命题:无理数就是开方开不尽的数;一个实数的立方根不是正数就是负数;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0、负无理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是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是 l 或 0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A.1 B.2 C.3 D.43.下 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一组。

16、第二章定义命题公理与证明测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1、给出下列语句:连结 AB 并延长到 C;对顶角不相等;求线段 AB 的长度;全等三角形的 周长相等,其中是命题的是( )A、仅有 B、C、 D、2、下列定理没有逆定理的是( )A、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两直线平等,内错角相等C、对顶角相等D、等边对等角3、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钝角”时,应先假设( )A、一个三角形中两个角是钝角B、一个三角形中没有钝角C、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钝角。D、一个三角形中有三个印角。

17、第二章 命题与定义21 定义学习目标:来源:Zxxk.Com1、掌握概念的特征性质,能描述概念的定义。2、理解概念的定义。学习过程:一、课前热身: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 。2、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 。来源:学科网 ZXXK二、快乐自学:来源:Zxxk.Com自学教材 P35-p36。完成以下检测题:1、我们把对一个概念的特征性质的描述叫作这个概念的 。2、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叫作 a 的 。来源:学科网 ZXXK3、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 。4、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 。三 、合作探究:叙述下列概念的 。

18、22 命题学习目标:1、掌握命题的结构形式,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来源:Zxxk.Com2、理解命题的定义, 会通过举反例判断命题的真假。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1、如果1+2=90,3+2=9 0,那么1 32、太阳从东方升起是真的吗? (填真或假)二、快乐自学:自学教材 P38-P40。完成以下检测题:1、叙述一件事情的句子(陈述句)叫作 。命题分 命题和 命题。2、在数学上,每个命题都由 和 两部分组成,都可以写成 , 的形式。3、将命题写成“如果,那么”形式并指出条件和结论:直角三角形斜 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如果 ,那么 。条件是 ,结论。

19、2.4 证明(1) 同步练习考标要求1 了解证明的含义,理解证明的必要性;2 了解证明的基本 步骤和书写格式。重点难点 :重点:用平行线的性质、判定定理、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证明有关几何问题难点:正确填写理由以及寻找证明思路一 填空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1(2007 北京)如图,RtABC 中,ACB=90,DE 过点 C 且平行于AB,若BCE=35,则A 的度数为( )A 35 B 55 C 45 D 602( 2007 江西)如图,将矩形 ABC纸片沿对角线 BD折叠,使点 C落在 处, 交 于 E,若 2.5,则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图中 45的角(虚线也视为角的边)有 ( 。

20、第二章定义命题公理与证明测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1、给出下列语句:连结 AB 并延长到 C;对顶角不相等;求线段 AB 的长度;全等三角形的 周长相等,其中是命题的是( )A、仅有 B、C、 D、2、下列定理没有逆定理的是( )A、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两直线平等,内错角相等C、对顶角相等D、等边对等角3、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钝角”时,应先假设( )A、一个三角形中两个角是钝角B、一个三角形中没有钝角C、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钝角。D、一个三角形中有三个印角。

【1.2 证明 每课一练 湘教版】相关DOC文档
1.3 定义 每课一练(湘教版九年级上).doc
1.4 证明 每课一练(湘教版九年级上).doc
1.1 证明 每课一练(湘教版九年级上).doc
1.3 证明 每课一练(湘教版九年级上).doc
1.5 证明 每课一练(湘教版九年级上).doc
1.2 定义 每课一练(湘教版九年级上).doc
1.2 证明 每课一练(湘教版九年级上).doc
标签 > 1.2 证明 每课一练 湘教版九年级上[编号:349636]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