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 瑚 (201109),第一编:新闻事业在中国的出现与长足发展(1815-1895)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二讲 近代报业在中国的出现 第三讲 外报在华的拓展与垄断 第四讲 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与海外中文报 刊的出现,第一编 新闻事业在中国的出现与长足发展
002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二讲Tag内容描述:
1、近代报业在中国的出现,第一节 外国传教士与近代中文报刊的诞生第二节 外文报刊的出现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第三节 鸦片战争爆发后香港报业的崛起,第二讲 近代报业在中国的出现,第一节 外国传教士与近代中文报刊的诞生一、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问世(1)马礼逊与米怜1807年,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成为伦敦布道会派遣来华传教的第一人。
1813年,英国伦敦布道会派遣威廉米怜来华协助马礼逊工作。
,米怜,马礼逊与其中国助手在工作,第二讲 近代报业在中国的出现,第一节 外国传教士与近代中文报刊的诞生一、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问世(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问世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系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
米怜作为该刊的创办人,自创刊后一直担任主编。
主要撰稿人有麦都思、梁发等。
,第二讲 近代报业在中国的出现,第一节 外国传教士与近代中文报刊的诞生一、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问世(3)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 内容及形式形式:月刊,雕版书本式,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 内容: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附会儒学是其主要宣传策略。
,察世俗 序文等,。
2、1815-1895),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二讲 近代报刊在中国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第三讲 外报“渐行于中土”与垄断局面的形成 第四讲 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与海外中文 报刊的出现,第四讲 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与海 外中文报刊的出现,第一节 国人办报呼声的出现第二节 国人自办报刊的问世第三节 海外中文报刊的出现与初步发展,第四讲 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与海 外中文报刊的出现,第一节 国人办报呼声的出现一、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办报理念的萌生(1)林则徐和魏源最早接受西方新闻思想的人是林则徐和魏源。
1939年,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派人到澳门搜集各种外文报刊,并组织翻译其中有关鸦片贸易和其他方面的消息、言论,以供参考。
“澳门新闻纸” “澳门月报” 魏源依据林则徐留下的资料和文献,整理编著成海国图志。
,林则徐,第四讲 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与海 外中文报刊的出现,第一节 国人办报呼声的出现一、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办报理念的萌生(2)洪仁玕与资政新篇1859年,太平天国后期将领洪仁玕在其向天王洪秀全进呈的资政新篇中,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高度评价了。
3、1815-1895),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二讲 近代报刊在中国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第三讲 外报“渐行于中土”与垄断局面的形成 第四讲 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与海外中文 报刊的出现,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 要形式,第一节 新闻传播活动的早期表现形式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 古代商业广告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 要形式,第一节 新闻传播活动的早期表现形式一、从口语传播到标识传播(1)口语传播的出现口语传播这一形式,即口耳之间的传播形式,肇始于先民们在劳动中“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淮南子)的举重劝力之歌。
谣谚,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 要形式,第一节 新闻传播活动的早期表现形式一、从口语传播到标识传播(2)口语传播的延伸形式勤劳、聪明的先民们后又发现了喇叭等原始扩音器。
在青海地区民和县阳山新石器时代后期遗存物的考古发掘中,曾发现过距今约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下来的一只长约二尺左右、形状与现代的喊话筒相似的陶制喇叭筒。
号角、木铎等,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 要形式,第一节 新闻传播活动的早期。
4、1815-1895),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二讲 近代报刊在中国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第三讲 外报“渐行于中土”与垄断局面的形成 第四讲 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与海外中文 报刊的出现,第三讲 外报“渐行于中土”与垄断局面 的形成,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报业在港、粤、沪率先发展 第二节 以上海为中心的外报网的形成 第三节 外报在华的垄断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第三讲 外报“渐行于中土”与垄断局面 的形成,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报业在港、粤、沪率先发展一、香港报业的率先发展与商业化取向 (1)香港报业的出现鸦片战争爆发后,近代报刊开始在香港出现。
香港报业的发展,也完全以英国为楷模,商业性报刊开始出现并成为报业发展的主流。
自1841年至1850年的十年间,香港先后出版过9种英文报刊,其中影响较大、发展较快的都是外国商人按照商业性模式出版的报纸。
1841年5月1日,香港钞报(一译香港公报,Hongkong Gazette)创刊,为第一份在香港出版的英文报刊。
,第三讲 外报“渐行于中土”与垄断局面 的形成,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报业在港、粤、沪率先发展一、香港报业的率先发展与商业。
5、895-1927),第五讲 国人办报高潮的兴起及其时代背景 第六讲 自由新闻体制与民族报业的职业化 第七讲 新闻事业在民初的全面发展 第八讲 报业在新文化运动中发展与无产阶级新 闻事业的兴起,第五讲 国人办报高潮的兴起及其时代背景,第一节 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第二节 清末新闻法制的建设与第二次国人办报 高潮第三节 国人在境外的办报活动,第五讲 国人办报高潮的兴起及其时代背景,第一节 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一、中外纪闻、时务报等维新派报刊创办1895年,康有为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开会、办报是主要的运动手段。
,康有为,第五讲 国人办报高潮的兴起及其时代背景,第一节 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一、中外纪闻、时务报等维新派报刊创办1895年8月17日,第一份维新派报刊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在北京创刊, 不久后强学报在上海创刊。
1896年8月9日,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梁启超担任总撰述,成为维新变法运动的一面旗帜。
,第五讲 国人办报高潮的兴起及其时代背景,第一节 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二、第一次国人。
6、27-1949),第九讲 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 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 第十一讲 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海外地区新闻事 业的剧变,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 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 与发展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抗战中走向成熟 第三节 解放战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全面胜利,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 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一、中共在国统区的反新闻统制斗争与地下办报宣传活动(1)中国共产党反新闻统制斗争方针的确立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机关在“八七会议”后由武汉迁到上海,转入地下活动,继续领导革命斗争。
为了向国统区人民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揭露国民党集团的真面目,中共中央要求各级党组织针锋相对地开展反新闻统制的斗争,在白色恐怖的条件下积极从事办报等新闻宣传活动。
1927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通告,要求各级党组织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的精神,整理和加强党的宣传鼓动工作,积极筹备出版对党内。
7、1815-1895),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二讲 近代报刊在中国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第三讲 外报“渐行于中土”与垄断局面的形成 第四讲 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与海外中文 报刊的出现,第二讲 近代报刊在中国的产生与初步 发展,第一节 外国传教士与近代中文报刊的问世第二节 近代中文报刊在中国境内的出现第三节 外文报刊的出现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第二讲 近代报刊在中国的产生与初步 发展,第一节 外国传教士与近代中文报刊的问世一、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办及其时代背景 (1)马礼逊与米怜18世纪末,英国为了打破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局面,抢占广阔的中国市场,率先采用传教、办学、行医以及出版书报等方法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以配合其丧心病狂的经济侵略。
1807年,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作为伦敦布道会派遣来华传教的第一人,乘“三叉戟”号货船来到澳门、广州。
1813年,英国伦敦布道会另一位传教士威廉米怜来华,协助马礼逊从事传教工作。
,马礼逊与其中国 助手在工作,第二讲 近代报刊在中国的产生与初步 发展,第一节 外国传教士与近代中文报刊的问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