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10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十讲.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857090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9.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0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十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010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十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010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十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010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十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010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十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新闻传播史,黄瑚 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传播史,本课程拟分为四编十六讲:第一编 新闻事业在中国的出现与长足发展(1815-1895) 第二编 民族新闻事业的勃兴与全面发展(1895-1927)第三编 两极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1927-1949) 第四编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发展与改革(1949-),第三编 两极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1927-1949),第九讲 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 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 第十一讲 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海外地区新

2、闻事 业的剧变,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 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 与发展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抗战中走向成熟 第三节 解放战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全面胜利,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 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一、中共在国统区的反新闻统制斗争与地下办报宣传活动(1)中国共产党反新闻统制斗争方针的确立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机关在“八七会议”后由武汉迁到上海,转入地下活动,继续领导革命斗争。为了向国统区人民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揭露国民党集团的真面目,中共中央要求各级党组织针锋相对地开展反

3、新闻统制的斗争,在白色恐怖的条件下积极从事办报等新闻宣传活动。1927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通告,要求各级党组织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的精神,整理和加强党的宣传鼓动工作,积极筹备出版对党内、对党外的报刊。,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 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一、中共在国统区的反新闻统制斗争与地下办报宣传活动(2)中共中央出版的地下报刊中共中央率先在其所在地上海开展“地下”办报活动,先后创刊及复刊了布尔塞维克、红旗周刊、上海报、红旗日报、无产青年、中国工人等报刊, 除了中共中央外,各地各级党组织也积极开展“地下”办报活动,其中数武汉、广州等城市最为

4、活跃。,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 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一、中共在国统区的反新闻统制斗争与地下办报宣传活动(3)布尔塞维克布尔塞维克,1927年10月24日在上海秘密创刊,是中共中央理论性机关刊物,出至1932年7月后停刊。瞿秋白、蔡和森、李立三先后担任主编。 为了迷惑敌人,该刊自1929年起采用伪装封面和不断改换刊名的方式发行,曾用的化名有少女怀春、中央半月刊、新时代国语教科书、中国文化史、中国古史考、经济月刊等。,布尔塞维克 编辑部旧址,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 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一、中

5、共在国统区的反新闻统制斗争与地下办报宣传活动(4)红旗日报红旗日报,1930年8月15日创刊,由李求实主编,初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自第162期后改为中共中央和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其前身是红旗三日刊和上海报。 红旗日报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出版的,屡遭查禁和迫害,发行人员先后被捕四、五十人,承印的印刷厂多次被封,至1931年3月8日停刊。,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 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一、中共在国统区的反新闻统制斗争与地下办报宣传活动(5)左翼革命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发起和领导的左翼革命文化运动是从创办文化批判月刊和太阳月刊开始的。创造社

6、主办的文化批判月刊,1928年1月15日在上海创刊;太阳社创办的太阳月刊,1928年1月在上海创刊。利用报纸副刊进行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的另一重要战术。1932年3月20日,左翼新闻记者联盟(简称“记联”)成立。它是在“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简称“社联”)“集纳协会”基础上成立起来的。“记联”成立后,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团结进步的新闻界,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同时对国民党的反动新闻统制及其御用的反动新闻事业进行斗争。,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 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二、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深入农村(1)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办报活动为了促

7、进土地革命的深入、巩固新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和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还克服物质上的重重困难,开展办报宣传活动。1929年12月下旬,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史称“古田会议决议”),阐明了革命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创办“党报”与“政治简报”、“对不识字的党员读书报”等具体措施,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的创建与发展。,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 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二、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深入农村(2)时事简报的出现与发展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时事简报在古田会议后出现并迅速发展, 根据中央的有关规定

8、,各军及各纵队均应办一统一命名为时事简报的壁报,每周编写张贴一张,用毛笔手抄,内容为国内外政治消息、游击地区群众斗争及红军工作情况。 1931年3月,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毛泽东签发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的通令,并附有怎样办时事简报的小册子,进一步推广时事简报这一宣传形式,认为它“是苏维埃区域中提高群众斗争情绪、打破群众保守观念的重要武器”。,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 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二、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深入农村(3)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报刊、通讯社在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特别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中央革命根

9、据地的新闻事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1年底至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开始长征,中央革命根据地出版的报刊约有160余种,其中大小报纸有34种。在这些报刊中,有图文并茂的铅印大报,也有传单式的油印小报。 其中影响较大的报刊和通讯社有: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红色中华报、红星报及青年实话等。,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 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二、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深入农村(4)“红中社”的创建“红中社” 于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诞生。是日,“红中社” 以C.S.R.(Chinese Soviet

10、Radio的缩写)的呼号对外发布新闻,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 “红中社”成立后,利用仅有的一部收报机,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及塔斯社英文广播,编译刻印成“参考消息”,还利用中央机要电台和军委的电台,每天对外播发几条新闻电讯,有时也发英文稿。,“红中社”旧址,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 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二、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深入农村(5)红色中华的出版1931年12月11日,“红中社”编辑出版的红色中华报在江西瑞金创刊。初为苏区中央政府机关报,1933年2月4日第50期起改为中央苏区党、政、工、青中央机关的共同机关报。 1934年

11、红军开始长征后,红色中华报在瞿秋白领导下继续出版发行了4个月。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后,红色中华报于11月25日在瓦窑堡复刊。,瞿秋白(左)红色中华 (下),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 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二、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深入农村(6)红星报的出版红星报于1931年12月11日在瑞金创刊,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军委总政治部主办。 长征期间继续出版,改为油印,1935年8月3日后终刊,共出版124期。 1933年8月后由邓小平主编,遵义会议后由陆定一主编。,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 反新闻统制斗

12、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二、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深入农村(7)青年实话的出版青年实话是少共苏区中央局(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区中央局)的机关报,于1931年7月1日在江西龙岩创刊,后迁瑞金。初为单张印刷的报纸形式,16开4版,后该为32开本的杂志形式,刊期曾为半月刊、旬刊、周刊。陆定一、魏廷群(阿伪)等主持编务。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夕停刊,前后历时3年多。1934年9月30日出版的第113期,是现存的最后一期。青年实话深受青年读者特别是红军中青年战士的欢迎,开始发行8000份,第三卷后增加到3万份。,青年实话,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 反新闻统制斗争与

13、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二、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深入农村(8)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的基本特点 (一)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人民政权的历史条件下创建的一种崭新的新闻事业。作为执政党创办新闻事业,中国共产党是在十年内战时期、在革命根据地起步的。 (二)它使中国新闻事业破天荒第一次深入到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 (三)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出版新闻事业,从文化落后的农村地区开始。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闻事业史上都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抗战中走向成熟一、中国共产党党报系统的重建

14、(1)中国共产党重建党报系统的指示1939年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起一个以党的机关报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报刊系统,重点办好党的机关报,使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走上了成熟发展的道路。,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抗战中走向成熟一、中国共产党党报系统的重建(2)中共中央党报系统在延安的建立1939年2月7日,新中华报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同时兼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三日刊。 在此前后,共产党人、八路军军政杂志、中国青年、中国妇女、中国工人、中国文化、边区群众报等一批新报刊纷纷出版,形成了一个以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为中心的报刊系

15、统。,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抗战中走向成熟一、中国共产党党报系统的重建(3)解放日报的创刊1941年5月16日,由新中华报改组而成的解放日报创刊。该报是在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的、每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根据地影响最大的报纸。,博古(上)解放日报 (左),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抗战中走向成熟一、中国共产党党报系统的重建(4)其他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党委机关报在其它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以及其他爱国力量在抗战初期出版了一批抗日报刊,其中有中国共产党的机关

16、报,也有抗日民主政权主办的以及八路军、新四军系统的报纸。 1939年后,一个以当地党委机关报为中心的报刊系统在其它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普遍建立,在经济等条件不够成熟的地区则着力建设一份当地党委的机关报。,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抗战中走向成熟一、中国共产党党报系统的重建(5)群众、新华日报在国统区的胜利出版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还在国统区开展抗日民主办报宣传活动,并积累了在复杂的环境中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的丰富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的报刊,最重要的是中共代表团直接领导下出版的群众周刊和新华日报。 1937年12月11日,群众周刊在汉口创刊。1

17、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汉口创刊。,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抗战中走向成熟二、解放日报的改版与党报工作的重要改革(1)整风运动的兴起自1942年春天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展开了一次整风运动,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核心是反对主观主义,旨在从思想上清算中国共产党成立20多年来党内发生的历次“左”、“右”倾错误路线及其流毒,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马列主义的教育运动。 1942年2月初,毛泽东在延安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的重要报告,揭开了整风运动的序幕。 1942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宣

18、传部作出了为改造党报的通知,要求各地根据整风精神来检查和改造报纸。通知发出后,从解放日报到各新闻单位、从延安到各抗日根据地,掀起了整风和检查的热潮。,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抗战中走向成熟二、解放日报的改版与党报工作改革(2)解放日报的改版1942年3月31日,解放日报召开改版座谈会,毛泽东出席。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实行改版,刊登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发表改版社论致读者,论述了党报的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及组织性(指导性)原则。改版后,以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报道为主,密切联系群众和工作实际,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报道。,毛

19、泽东(上)王明(右),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抗战中走向成熟二、解放日报的改版与党报工作的重要改革(3)全党办报方针的提出与贯彻党报编辑部加强同各级党组织的联系。1942年8月起,解放日报兼为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以加强其与陕甘宁边区的联系。加强通讯员制度化的建设,各级党委的宣传部都承担起各级党报的通讯员职责。,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抗战中走向成熟二、解放日报的改版与党报工作的重要改革(4)中共党报理论的探研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文件、社论和理论文章,如毛泽东的在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

20、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中共西北中央局关于解放日报工作问题的决定、解放日报社论致读者、党与党报、本报创刊一个期、提高一步、胡乔木的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等。,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抗战中走向成熟三、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诞生(1)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1939年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新华通讯社也开始日益成熟,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1939年初,党中央决定将新华社与新中华报分开,各自成为独立的机构。从此,结束了“报”、“社”一家的历史,各自同在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

21、作。,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抗战中走向成熟三、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诞生(2)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诞生1940年底,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成并开播。这是我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首次开播,呼号为“XNCR”。X为中国无线电台呼号的第一个英文字母,NCR是New Chinese Radio(新中国广播)的缩写。,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三节 人民解放战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全面胜利一、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收缩与全面胜利(1)抗战胜利之初解放区新闻事业的

22、大发展抗战一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冲破国民党当局的束缚与钳制,对日本侵略者开展全面大反攻,迅速收复了大片国土,解放区迅速扩大。 在广大的解放区内,人民新闻事业迅猛发展,报刊的出版条件大为改善,绝大多数由油印改为铅印,不少扩版或改版为大型日报。随着一些城市和工矿区的被解放,城市报刊和工矿报刊也应运而生。 人民广播电台网初具规模。1945年8月下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恢复播音。,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三节 人民解放战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全面胜利一、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收缩与全面胜利(2)抗战胜利之初党在国统区的积极办报活动中国共产党也利用国共合作在

23、形式上仍然存在的历史条件,迅速地在上海等地创办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新闻机构,将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扩展到收复区。 在上海,党创办与出版了时代日报、联合日报、建国日报、联合晚报、文萃周刊、消息半周刊、英文新华周刊等一批报刊。 在北平,北平解放日报、新华社北平分社先后成立。,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三节 人民解放战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全面胜利一、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收缩与全面胜利(3)全面内战爆发后解放区新闻事业的收缩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发动全面内战后,由于人民解放军不争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主动放弃了一些地方,解放区人民新闻事

24、业由发展转为收缩。许多报刊被迫从城市迁回农村出版,由大报改为小报,由铅印改为油印,由日刊改为双日刊、三日刊、周刊以至不定期刊,发行范围与数量也由大变小,还有一些报刊被迫停刊。 1947年3月后,延安解放日报于3月13日在延安出版了最后一期后撤离,3月15日起在子长县史家畔村出版、3月27日出至第2130号后停刊。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为了保证在战争期间永不中断。 新华社发挥了三位一体的作用。,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三节 人民解放战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全面胜利一、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收缩与全面胜利(4)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党的新闻事业的备受迫害新华日报、群

25、众杂志屡遭国民党的摧残,最后被迫停刊。,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三节 人民解放战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全面胜利一、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收缩与全面胜利(5)党的新闻事业走向全面胜利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后,解放区人民新闻事业才度过了艰难的岁月,由收缩阶段转入全面胜利阶段。一批又一批城市、矿山和交通中心的相继解放,使解放区新闻事业获得了新的、更大的发展,并走向全面胜利。 1949年是中国人民革命走向全面胜利的一年,也是人民新闻事业走向全面胜利的一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共中央领导的新闻机构陆续迁至北平。,第十讲

26、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三节 解放战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全面胜利二、解放战争时期新华通讯社的大发展及其发挥的独特作用 (1)抗战胜利之初新华通讯社的大发展抗战胜利后,新华社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发展阶段。 在组织建设方面,新华社总社的工作机构较前扩大充实,分为国内新闻、国际新闻、英文广播、口语广播4个编辑部门。 各解放区的总分社、新的解放区和重庆、北平、南京3个大城市的分社也先后建立。至1946年4月,新华社在国内已建成总分社9个、分社40多个。 此后,中共中央又提出了“全党办通讯社”的口号,制定了新华社、解放日报暂行管理规则,对新华社和解放日报社实行报社合一、以通讯社为主的体制。

27、,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三节 解放战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全面胜利二、解放战争时期新华通讯社的大发展及其发挥的独特作用 (2)全面内战爆发后新华社的独特作用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后,新华社兼解放日报社社长廖承志率领两社大部人员于3月14日撤出延安,少数工作人员则留下坚持工作至18日凌晨与党中央最后一批撤出。3月27日解放日报停刊后,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新华社的工作,使新华社同时担负起党中央机关报、通讯社和广播电台的三重任务,不仅报道新闻,还代表党中央发表时事政治评论。 1948年3月,党中央决定向河北平山县转移。新华总社也离开太行向平山转移。

28、,西柏坡新华社总社,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三节 解放战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全面胜利二、解放战争时期新华通讯社的大发展及其发挥的独特作用 (3)新华社的军事宣传报道为了做好军事宣传报道工作,新华社的军事报道网迅速发展。战争初期,新华社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等总分社都派出记者组或记者团,随军进行采访活动,后又在这些记者组或记者团的基础上陆续扩建为前线分社。 新华社的战地记者,成功地报道了许多重大战役与战斗场面,产生了不少激动人心的战地报道与通讯。 新华社还发表了大批有影响的军事评论。,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三节 解放战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

29、的全面胜利二、解放战争时期新华通讯社的大发展及其发挥的独特作用 (4)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军事报道与评论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了一系列新闻报道与评论,如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等消息;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将革命进行到底、评战犯求和、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等评论。,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三节 解放战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全面胜利三、从反“客里空”运动到党的城市新闻工作方针的提出 (1)土改宣传报道与反“客里空”运动(一)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全面展开后,新华社和解放区的其他报刊、电台以满腔的热情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土改路线、方针与政策,揭发封建剥

30、削罪恶,为农民伸张正义,传播与推广土改工作的典型经验。但是,在土改运动初期,实际工作中一度出现右的倾向,土改宣传报道也犯了不少右倾错误。,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三节 解放战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全面胜利三、从反“客里空”运动到党的城市新闻工作方针的提出 (1)土改宣传报道与反“客里空”运动(二)在中共中央晋绥分局领导下,晋绥日报首先认识错误并予以纠正。自1947年6月起,晋绥日报认真检查了新闻报道工作中右的倾向和存在的新闻失实问题,采用在报纸上公开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发动群众揭露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发起了反“客里空”运动。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得到党

31、中央的肯定,并通过新华社的宣传报道,将晋绥日报发起的反“客里空”运动推广到各解放区的新闻界。,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三节 解放战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全面胜利三、从反“客里空”运动到党的城市新闻工作方针的提出 (2)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1948年3月下旬,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离开陕北赴河北平山,途经晋绥地区。4月2日,毛泽东接见了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在听取报社工作汇报后作了重要谈话,即著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毛泽东的讲话,对包括晋绥日报在内的解放区新闻工作中经历的“左”、“右”两条战线的斗争作了全面总结,还精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32、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三节 解放战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全面胜利三、从反“客里空”运动到党的城市新闻工作方针的提出 (3)中国共产党关于城市新闻工作方针的指示 自1948年下半年起,中共中央等部门发出一系列有关城市新闻工作方针的指示与决定。8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关于城市党报方针的指示,提出了关于城市党报工作的三大注意事项:一、报纸主要为工农兵服务,但同时也要为干部、工商业者和知识分子服务;二、报纸以报道农村与工厂的消息为主,同时兼顾市场、学校以及其他地方;三、报纸副刊,必须宣传马克思主义,深入浅出地对读者作教育工作。 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

33、代表党中央作了报告,强调城市新闻工作要“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三节 解放战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全面胜利三、从反“客里空”运动到党的城市新闻工作方针的提出 (4)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1948年9、10月间,中共中央在其所在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办由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参加的学习班。10月2日,刘少奇亲自去学习班作长篇讲话,即著名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刘少奇在讲话中表达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视,为新闻工作者适应新的形势、完成新的任务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一是深刻阐明了新闻工作的作用与任务。二是提

34、出了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四个条件。,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三节 解放战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全面胜利三、从反“客里空”运动到党的城市新闻工作方针的提出 (5)清理、接管旧有新闻事业的原则与措施 1948年11月8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新解放城市中中外报刊通讯社处理办法的决定,指出: “报纸刊物与通讯社是一定的阶级、党派与社会团体进行阶级斗争的一种工具,不是生产事业,故对于私营报纸、刊物与通讯社,一般地不能采取对私营工商业同样的政策”。清理、接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保护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和剥夺反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 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与指示,各地党和政府有关部门,以既严肃又慎重的态度,开始着手清理、接管旧有新闻事业,并按照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