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雨巷2课时教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858998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巷2课时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雨巷2课时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雨巷2课时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雨巷2课时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雨巷2课时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雨巷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由诗体”的特点,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韵律美,背诵诗歌。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诗歌,展开联想和想象,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现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冲高的理想和积极乐观的心态。【重点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通过阅读,感受诗歌的美;朗读全诗,梳理全诗的结构层次。重点难点:梳理诗歌的结构层次。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首歌曲雨巷。听歌的时候请同学们一起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和意境。听完这首歌

2、,教师提问:这首歌给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画面?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这首歌曲雨巷是根据我过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同名诗歌改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优美的诗歌,一起来感受一下,诗人通过这首诗歌到底要表达怎么样的情感,看看与同学们的理解是否相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巷,走进戴望舒的内心世界2、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 今杭州市余杭区)人。原名戴梦鸥,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1923 年考入上海大学中文系。1926 年春,开始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璐旬刊上发表诗歌。1928 年回上海,此后全力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开创了他诗歌创作的重要历程。1932 年现代月刊创刊,

3、他在上面发表许多著作和译作。同年 11 月,赴法国,曾在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肄业、旁听,并继续从事著、译活动。1935 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 年 5 月赴香港。与许地山等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任理事。其间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和英文刊物中国作家等。香港为日军占领后,以抗日罪名被捕,陷狱中数月,健康受到很大损害。抗战开始后的作品,从生活、情绪到艺术风格转向积极明朗。1941 年所作的我用残损的手掌(现收入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课),表现了民族和个人的坚贞气节。这一时期作品后来收入灾难的岁月。1949 年辗转到北京,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在新

4、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工作。1950 年因病去世。1989 年戴望舒诗全编出版。诗集主要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3、写作背景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之作,他曾因此而获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 1927 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5、。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4、指定学生朗读,然后听朗读录音5、分析诗歌1、课文读完了,你们感觉到了什么?这首诗歌美吗?齐声朗读,再次感受诗歌的美。2、总体梳理诗歌内容(中间穿插学生的朗读与背诵,要让学生把这首诗歌大致背出),并分析诗歌的层次。明确:整

6、首诗歌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富有美感却又充满着浓重忧伤的抒情意境。现在让我们走进这首诗歌,一起感受诗歌的意境。首先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梅雨季节小巷深处的阴沉图景:悠长寂寥的巷子,绵绵不尽的细雨,灰蒙蒙雨帘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的抒情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里,诗人心中怀着一点朦胧的希望,想遇上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姑娘呢?我们继续往下看,她既有丁香一样的色彩和芬芳而又忧愁抑郁。她与诗人一样“冷漠,凄清,又惆怅”。哀伤的心情和寂寥的雨巷相融合,使诗中凄凉的意境更加突出。终于,诗人期待的姑娘如梦幻般出现了,她美丽,结着愁怨,默默地“走近”,投出了“太息一般的眼光”。等诗人跟踪而去,姑娘却

7、像梦幻一样消失在雨的哀曲里了。在最后一节里除将“逢着”改为“飘过”之外,诗句和音节与第一节完全一样。诗人低回吟唱,重叠反复,一个失意者的孤独和惆怅跃然纸上。作者的感情是低沉的,感伤的,但他并没有放弃追求,仍在继续希望着,追求着。 3、层次分析明确:第一部分(第 1 节):“我”希望遇见丁香姑娘。第二部分(第 2-6 节):“我”遇见了丁香姑娘。第三部分(第 7 节):“我”希望再次遇见丁香姑娘。6、布置作业朗读全诗,分组讨论,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你认为哪些意象写得最好?为什么?下节课我们再研讨这一问题。7、板书设计第 1 节:“我”希望遇见丁香姑娘。雨巷 第 2-6 节:“我”遇见了丁香姑娘

8、。第 7 节:“我”希望再次遇见丁香姑娘。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分析诗歌的意象与意境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重点难点:把握诗歌的意象。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上一堂课我们留下了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现在就请同学们谈一谈对这一个问题的思考结果。这首诗歌写得比较朦胧,诗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具体鲜明的景物和人物,一切都是朦朦胧胧、飘忽不定的。这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内心情绪寂寥,愁怨,梦一般飘忽不定。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这些意象。2、意象的解析指定某位同学朗读全诗,其余同学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思考这些意象的意义。1、雨巷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2、油纸伞这是件真实可感

9、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入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纸伞的迷蒙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征,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寂寥的雨中,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衬托出撑着伞风雨中独立销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3、篱樯在第 5 节中,出现了“篱墙”这一意象。“篱墙”一词,使得整首诗歌产生了一种清远的氛围。它具有衰怨、凄凉、衰败的特点,与全诗情调较为契合。4、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二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

10、香一样的忧愁。诗人为什么要选择丁香这个意象?明确: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南唐李璟“丁香空结雨中愁”(浣溪沙)全词是: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李商隐的代赠诗中:“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丁香开在暮春时节, 诗人们往往对丁香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为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

11、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容易消失离去的。三、讨论分析丁香姑娘的象征含义。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向,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呢?明确:诗中“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

12、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 “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么清雅、凄美、缥缈、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涵,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她像梦一样来,又像梦一样的飘逝。4、分析艺术特色(学生齐声朗读诗歌,再思考问题)1、复沓句式的妙用,形成了 回环叠唱的效果。2、词语的重叠运用,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3、每节押“ang ”韵两至三次,使得音节舒缓悠扬。4、在修辞上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丁

13、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是一组排比句。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理想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五、布置作业1、背诵全诗2、戴望舒的另一首我用残损的手掌,也被认为是他最 优秀的诗篇之一,同学们可以找来阅读一下,体会一下戴望舒作品的特点。原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

14、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板书设计:雨巷 幽深、寂静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迷蒙意象 篱墙 哀怨、凄凉、衰败丁香般的姑娘美丽、凄凉、高洁、愁怨“我” 彷徨、迷惘、寂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