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800025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作者:刘光瑞 时间:2012-11-19 16:40:08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教学内容 课 题 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讨论记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周期特征。 要领指导在初步认识周期现象,能够发现排列规律的基础上,例2 解决具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周期特征。这里的“

2、 进一步 ”有两层意思:一是主动发现自己在情境中找到摆放(排列)的规律。二是自觉应用有选择地使用一个周期里的信息,如一共有多少个物体、有几种不同的物体、它们的排列次序、每种物体的个数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要领指导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对用除法来解决周期现象中的排列问题这一策略的优越性有了直观的感知,本节课着重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几个问题:1.把什么看作组?2. 有多少组?3.余数是几?表示什么?4. 每种物体分别有多少个?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投影片,有条件也可以使用配套课件

3、。 知识点 :梳理分析 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用计算的方法确定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一、观察场景图,解决例 2。 说说:兔子是怎样排列的?想想:18 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 算算:18 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二、试一试 问题:如果有 20 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黑兔? 一共有几组?余下几只?余下的 2 只是怎样排列的? 按照 1 灰 2 白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余下的 2 只为 1 只灰兔,1 只白兔。 三、练一练 第 1 题:棋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第 2 题:瓷砖是按照什么规律贴的?35

4、 块瓷砖里有多少正方形瓷砖和多少长方形瓷砖?余下的 1 块是什么图形的瓷砖。 四、综合练习:练习十第 47 题。洪泽县洪泽湖实验小学 施广梅内容提要:“终 身学习” 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已 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 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 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本人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思考与探索。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课 目标 内容 形式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校可以开展数学课外小组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

5、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开设数学活动课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作用也是全方位的。总的来说,它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具体的来说,数学活动课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可以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提高数学能力;可以强化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此外,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还可以为一般的数学课的改革提供经验,扩展思路。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活动课的设计呢?笔者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一、活动目标的制订数学活动课与一般数学课一样,同样要重视目标的制订,而数学活动课目标的制订,除了要达到全面、明确、系统等基本要求外,我认为数学

6、活动课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完成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由于数学活动课主要是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活动有所得,贵在学生的自我领悟。因此,活动预设的目标,有些是绝大部分学生达到的,而有些不可能是绝大部分学生真正达到的活动结果,但教师要激励学生去努力达到它。因此,活动目标必须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既要有一般能“完成”的目标因素,又要有“激励” 的目标因素。例如,在低年级一堂“拼一拼、数一数”的数学活动课中,我们可以制订出如下的活动目标:1、结合数图形的个数,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完成性的目标)2、通过动手操作,形象地看出当两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第二个图形,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并渗透“整体不等于各部分

7、机械叠加的和”的思想;(完成性的目标)3、通过拼图,培养学生初步的创造精神和审美情趣。(激励性的目标)(二)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数学活动课重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因此,活动目标对每个学生来说不是划一的,而有着明显的“弹性”,因此,教师既要适应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制订出统一的活动目标,但又要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允许学生在活动中取得不同的收获,获得不同的发展。如果片面追求统一目标的实施,往往会使部分学生丧失参与活动的兴趣。(三)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小学数学活动课既要有显性的效益,又要有隐性的效益,活动目标不能局限于显性的目标上,而更多地应该着眼于给学生创设探索、表现和创造的机会,愉

8、快身心,激发潜能。单纯追求功利的知识目标往往会压抑学生智慧的火花。造成拔了几个“尖子”,压了一批“苗子”,也很容易把活动课上成一般的数学课。因此,活动课的目标制订必须注重显性与隐性相结合。例如,在“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一堂活动课中可以制订出这样的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比如计算马铃薯的体积)并从中体验到发现的乐趣。2、通过“阿基米德称王冠”的故事介绍,使学生受到科学家全身心投入科学发明的精神感染与熏陶。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敢于自主创新的意识。二、活动内容的选择一般数学课的教学内容选择比较规范,有相对的稳定性。而数学活动

9、课内容范围广阔,其选择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小学数学活动课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有较强求知欲的特点。在具体选择时,除了考虑内容的教育性和科学性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趣味性数学活动要富于童趣,为学生喜闻乐见。因此,活动课内容的选择应在学生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前提下,尽可能求新、求奇、求趣。有些内容本身不具有浓厚的趣味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包装”,以增强趣味性,如“用 3、6、4、2 四个数及、或( )等符号,组成五个得数是 24 的算式”。这一题教师可以设计为“玩扑克抢 24 点” 的游戏,就充满了奇趣。(二)拓展性数学活动课的内容不受一般数学课内容的限制,但两者应互相配合、互相

10、促进。活动内容要从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出发,让学生从活动中加以拓宽。例如结合长方形面积和周长的教学,让学生在拼拼、摆摆、想想、算算的过程中,发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与宽的长度越接近,面积就越大”的规律,从而拓展到“和相等的两个数,它们的差越小积越大”的新知识,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渗透了函数思想。根据这一规律,教师可以选择这样一道题目让学生练习,即已知 a 和 b 都是大于零的整数,并且 a 和 b 的和是 100。如果 a 和b 相乘,得到的积最大可以是多少?最小可以是多少?(三)思考性数学活动课的内容不但要生动有趣,而且必须富有思考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动”有所乐,学有所得。也就是说活动内容

11、要在生动有趣的前提下能吸引学生自主的思考、探索,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活动课必须围绕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系列的思维训练。三、活动形式的选择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形式是由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因素决定的。数学活动课内容选择的灵活性,决定了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活动的形式要根据活动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活动课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多姿多彩。数学活动课的形式包括组织方式与活动方式两方面(一)组织方式数学活动课要根据活动的目标和内容,采取相应的、切合实际的组织方式,以增强活动的实效性,其组织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班级活动。即全班学生都参加的,非小学数学课本

12、规定的普及性的趣味数学活动和数学实践活动等。2、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即少数对数学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组成的,开展具有提高性的趣味数学活动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二)活动方式由于数学活动课打破了一般数学课的封闭模式,呈现出开放型的态势,因此,数学活动课的活动方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并在不断的创新之中。结合我的教学经验,主要谈谈以下几种活动方式:1、游戏与扮演游戏与扮演是数学活动课的主要活动方式。特别适合于中低年级。游戏的方式很多,如数学接力赛、猜数游戏、猜数学灯谜、智力游戏等等。日常生活中游戏的方式层出不穷,可以加以改造,移用于数学活动课,突出“玩中学”、“乐中教”的特点。一般地,小组游戏比个人的游戏效

13、果佳,它不仅为小组成员提供了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机会,而且避免了在个人游戏中只有那些能力强的学生始终获胜的问题,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能按能力分组,那么大家就都有成功的机会。扮演是一种实践活动,它让学生担任某一角色,并从事与这一角色相应的活动。如可以让学生扮演顾客与售货员,开展“小小超市”的数学活动等。扮演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增进了情感交流。2、讨论与交流讨论与交流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同学间亲密协调,身心愉悦,在和谐的气氛中讨论探索,交流信息,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也可以以班集体为单位,群策群力,融教与学为一体,既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又有

14、利于多向反馈,更好地发展个性。3、操作与制作操作与制作是一种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多种器官参与的活动,它体现活动课“做” 中学的特质。动手操作不仅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通过动手操作能将某些规律性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进一步开展思维活动;数学活动课的操作内容很多,如几何图形与形体的拼一拼、搭一搭、剪一剪、叠一叠等。操作是中低年级数学活动课的主要活动方式。数学活动课的制作不同于一般的劳技制作,要融进学科的的特点。如“制作一个小烟囱”就要用到有关几何形体的数学知识。数学活动制作内容也很多,大体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学具制作,如简单计数器的制作,长方体

15、、正方体的制作等;另一类是生活、文化用品的小制作,如笔筒的制作等。4、竞赛与表演竞赛与表演能满足学生好胜与好表现的欲望,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创造的能力。竞赛可以是团体(小组)赛,也可以是个人赛;可以是抽签答题,也可以是抢答;可以是书面答题,也可以是口头答题。为了使竞赛能对绝大数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应注意以下两点:(1)按能力分组竞赛。这样多数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2)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竞赛。争取这次成绩比上次好。表演,一般要提前通知学生准备。学生表演节目的编排,教师不宜作过多干涉,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表演的节目形式主要有数学相声、数学魔术、数学谜语、数学诗歌等。数学活动课的活动方式,除了以上几种外,还有练习与实习作业(如思维训练、社会调查、实际测量等);阅读与讲座(如阅读数学课外书籍和报刊,介绍有关数学家的故事等);设计与编辑(如数学小报、数学墙报的设计和编辑等)。一堂活动课一般以一种活动方式为主,多种活动方式交替配合,以激发与保持学生的活动兴趣,提高活动的效率。参考文献: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2、孔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3、丁杭樱,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教学月刊2005、2 上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