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14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769020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4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专题14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专题14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专题14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专题14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课标解读细化】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造成的危害,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2森林的生态效益,现存的原始森林的主要分布地区3理解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生态脆弱性的表现4雨林破坏的原因、表现及采取的保护措施【思维发散训练】1沙漠化与荒漠化有何区别?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3草方格沙障固沙的原理是什么?4.大部分年降水量小于 300 mm 的内陆地区,应怎样防止土地荒漠化?5.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量小于 400 mm 的沙地地区和年降水量略大于 400 mm 的东部旱地地区,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6有人说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下面一些形象比喻,请说出各蕴含了森

2、林的哪一种环境功能:A.天然“净化器” ;B.天然“吸尘器” ;C.天然“蓄水池” ;D.天然“绿色卫士” ;E.天然“消声器” ;F.天然“美容师” 。7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 ,为什么?8如果你是当地农民或伐木工人、当地政府官员、跨国公司木材供应商、欧洲发达国家首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官员、巴西环保部门官员,你认为应怎样开发和保护巴西热带雨林?【参考答案】1沙漠化与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沙漠化是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单纯在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沙质荒漠化。而荒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而形成荒漠或类似于荒漠景观的

3、过程。2(1)西北内陆地区东部有大兴安岭、贺兰山、秦岭,南部有青藏高原,这样来自东南和西南的夏季风湿润气流对本区来讲,或是强弩之末,或受阻挡难以深入。(2)西部的天山、阿尔泰山则将已经长途跋涉的西风气流阻挡在外。(3)本区的北部地形比较开阔,无高大山地作为屏障,就使得冬季来自蒙古高原、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长驱直入,导致气候异常干燥寒冷。这样,西北地区夏季缺水,冬季干冷,在极端干燥的情况下,荒漠广布。强大的风力作用吹蚀地表,沙土不断移动、堆积,并发展扩大,广袤千里的荒漠自然成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景观。3西北地区的人们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的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4、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4.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5.沙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为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相结合。旱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主要是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保持水土。6A.净化空气;B.吸烟滞尘;C.涵养水源;D.保护农田;E.减弱噪声;F.美化环境。7(1)在茂密的森林覆盖下,与沙漠地区有着相同贫瘠的土壤;(2)热带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恢复相当困难。8发散思维,言之有理即可。【自主梳理归纳】一、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1概念:发生在 及一些 的一种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 相互作用的

5、产物。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 、石质荒漠化和 。【答案】干旱、半干旱地区 半湿润地区 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土地沙漠化 次生盐渍化 【注意提示】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雨量非常少的地区或自然景观,它包括沙漠、沙地、戈壁等。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是一个变化过程,其结果可能出现荒漠景观。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1)植被景观:图中为温带草原,为荒漠草原,为荒漠。(2)年降水量:图中 A 为 400 mm,B 为 200 mm,C 为 50 mm。(3)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降水递减,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也随之减少。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气候 ,地表水贫乏,

6、 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分布着大片 。【答案】干旱 流水作用 戈壁和沙漠 【注意提示】我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荒漠分布纬度的不同中国的荒漠位于 35N50N 之间的温带和暖温带地区,比世界上其他荒漠带的范围(南北纬 1535之间)偏北 l520左右,这主要是由西北地区所处的特殊位置和地形所造成的。中国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水汽主要来自由东南太平洋、南海、盂加拉湾和印度洋上吹来的湿润的夏季风。广大西北地区因探居内陆,距海遥远,夏季风到达那堕已是强弩之末,加之南部和东南边缘又有昆仑山。秦岭、吕梁山、大兴安岭等高大山系和巨大的青藏高原为屏障,湿润的海洋气流(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难以进入;西部和西北

7、部的天山和阿尔泰山对大西洋水汽和北冰洋水汽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因此夏季水汽非常贫乏,降水稀少。冬季,由于北方地形比较开阔,无高山屏障,来自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区的强大干冷气流直泻南下,导致气候异常寒冷干燥。这样,西北地区终年处于极端干燥的环境,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的干旱和半干旱区。由于流水作用微弱,风成了塑造地貌的主要外力,疏松裸露的沙质地表受到强烈风蚀,沙土不断推移、堆积和发展扩大,便形成了今日广袤千里的荒漠。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1) 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2)人类活动不当,对 、 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过度放牧、 、

8、不合理的灌溉。【答案】人口激增 土地资源 水资源 过度樵采 过度开垦 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古代 人们对河流上游地区 , ,大部分古绿洲相继被迫放弃 近代 北方农牧过渡地带 ,人口剧增,迫于生计,农垦规模扩大,直接加剧荒漠化 现代 迫于 和 ,荒漠化趋于严重 【答案】过度开垦 破坏固沙植被 大规模移民开垦 人口压力 管理失误 【注意提示】原生荒漠与次生荒漠的区别 原生荒漠:指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荒漠。主要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其主要特点为水资源比较贫乏或很难利用,几乎寸草不生,治理难度大。次生荒漠:指人类活动造成的类似荒漠景观的严重土地

9、退化。主要包括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小腾格里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其主要特点为土地下伏沙层裸露,原先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活化,水分、植物条件相对较好,治理难度较小。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与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 ,影响西北地区 的可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1)预防 。(2)扭转 的退化。(3)恢复 。【答案】日渐丧失 经济和社会 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 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防治原则:坚持维护 与提高 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答案】生态平衡 经济效益 4防治措施(1)合

10、理利用 。(2)利用 和 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 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5)控制 。【答案】水资源 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 农、林、牧 能源问题 人口增长 六、森林资源的作用与现状1重要作用:既是重要的 ,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又是不可替代的 ,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答案】自然资源 环境资源2森林分布3现状:世界森林面积 的趋势仍在继续,大片 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答案】减少 热带原始林 【注意提示】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得以大面积保存。七、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影响大气中的 ,有“地球之

11、肺”之称。2促进全球 ,调节全球 。3世界 宝库。【答案】碳氧平衡 水循环 水平衡 生物基因 【注意提示】世界最大雨林亚马孙雨林的成因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地区。赤道穿过亚马孙河流域的中部,终年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高温多雨;亚马孙河流域地势平坦宽广,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河流域南、西、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由东北、东南海上吹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南美洲北宽南窄,略成倒三角形,亚马孙河流域位于南美大陆的最宽处。八、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生态的优势: 强烈, 旺盛,生物生长迅速。2脆弱性的表现(1) 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

12、的 ,土壤一般很贫瘠。(2)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 , 最容易遭受破坏。【答案】光合作用 生物循环 有机质分解 淋洗 植物体内 地上植被 【注意提示】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 在茂密森林覆盖下,与沙漠地区有相同的贫瘠的土壤;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破坏,恢复相当困难。九、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雨林破坏(1)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 ,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2开发计划(1)修建 公路。(2)移民亚马孙平原:政策“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 。(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和财政包袱。【答案】人类的开发 人口增长和

13、贫困 亚马孙横贯 十、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1当前背景下,应该把 放在第一位。2保护措施(1)鼓励 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 。(3)加强 ,提高公民环保意识。(4)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5)森林 与更新造林相结合。(6)加强雨林 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答案】保护 保护性 选择性采伐 自然保护区 【剖析高考真题】(2016上海卷) (十六)撒哈拉沙漠南缘的 11 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8 分)材料一: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 7100 千米,宽

14、15 千米。材料二: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31.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接带延伸?(2 分)3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6 分)33.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2 分)34.从气候的角度,分析 11 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因特性。 (4 分)35.对 11 个国家采取的合作行动做出评价。 (4 分)【答案】31、热带沙漠气候区与

15、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32、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33.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34、原因: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特性: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35、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因此,这一项目体

16、现了相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解析】试题分析:31.图示绿色长城北部地处副热带,带终年受副热高压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是热带草原气候。考点:考查气候类型。33.本身气候干旱,荒漠广布;非洲人口增长快,粮食需求量大,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是人为荒漠化的主因;因此要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考点:考查荒漠化治理。34.原因分析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向热带草原气候过渡带,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呈稀树草原景观;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不

17、能有效的降低风速,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材料二中已给出引用树种特性,分析也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当地气候干旱,选用适应性强的树种会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当地树种叶少,冠小,不能密集种植,旱季落叶,选用的树种就要克服这些弊:选用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树冠大叶多的树,可有效降低风速、抵御风沙。考点:考查自然带及森林作用。35.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11 国采取合作方法治理荒漠,这一项目体现了相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也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考点:考查荒漠的治理。【名师点晴】这道题以北非的荒漠-

18、草原过度带为背景,综合考查学生对地理环境特征理解及环境问题和治理措施。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地处副高压和东北信风的影响下,盛行下沉气流,终年干旱少雨;它分布在纬度 20-30的大陆西岸和内陆。看图时,该地区北部就是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带主要分布在 10-20纬度间,结合两个气候带分布规律,图示绿色长城就是两个气候带的过度带。北非的荒漠化主要是人口增长快,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造成的。治理措施就是从这两方面入手。根据自然环境分析适应当地环境强的树种的特性,要结合题中的材料进行分析。荒漠化的治理,是多国共同面对的问题,所以必需进行国际合作。(2016新课标卷)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 分)

19、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图 6)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8 分)(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8 分)(3)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标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6 分)【答案】(1)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 ,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 (4

20、 分)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4 分)(2)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量小;(2 分)水网稠密,水运便利;(2 分)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 (2 分)对雨林环境破坏大。 (2 分)(3)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2 分)旅游开发与营运成本低,经济效益好;(2 分)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2 分)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2 分)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2 分)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 (2 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但本小题不得超过 6 分。 )(2)该

21、题考查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可结合区域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从桥梁建设的难度、资金、技术,以及该区域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修建桥梁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等方面作出回答。(3)该题是开放性试题,应先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理由可从该区域发展旅游观光业的有利条件(赞同)和不利条件(不赞同)及发展旅游观光给该地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赞同)和不利影响(不赞同)等方面回答。考点:河流水文特征、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文字材料构建真实情景,信息呈现方式较为新颖,同时也切合了中学地理应贴近生活、 “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的课程标准理念。以地球上某一区域为切入点,分别考查了河流水文特征的形成原因、交通建

22、设的区位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等高中地理主要知识点。考生抓住“两岸植被繁茂” 、 “岸边的沼泽” 、图中的纬度、等高线等信息,可推断出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自然环境特征热带雨林气候、平原丘陵地形、河流沉积作用强等;社会经济特征人口少、经济落后等。区域环境特征影响甚至是决定了区域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该地区是否应该拓展旅游观光业,考生可从该区域发展旅游观光业的条件和发展旅游观光业可能给该地带来的影响等方面作出辩证分析。(2015天津卷)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海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 1

23、/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 8-9 题。8.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9.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退耕还林,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答案】8.C 9.B【考点定位】本题结合西部内陆湖面积缩小,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名师点睛】因气候干燥,蒸发消耗了很多水分,含盐量便愈来愈高,湖水就会愈来愈咸,成为咸水湖。注入咸水湖的水都是淡水,而蒸发水也为淡水;咸水湖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内陆地区,降水少,地表径流少,水

24、资源短缺,因人口增长过快,开垦了大量耕地,导致灌溉水增多,注入湖泊的水减少,这是引起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止措施要控制人口数量、退耕还林还草、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2015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图 2 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5、 “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6、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

25、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答案】5、C 6、D【解析】6、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D 对。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A 错。在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B 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 错。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名师点睛】该题以“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为材料,通过对新概念“生态裂谷”的理解,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迁移能力。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和图示内容,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根据材料可知, “生态裂谷”形成在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

26、可以判断外力以风力为主。根据图例判断绿洲分布位置,推理出河流流向,地下水流向。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在干旱区,水源是最主要限制因素。 (2015上海卷) (十四)黄土地貌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8 分)材料一、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3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 (8 分)32、阐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

27、利影响。 (4 分)3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6 分)【答案】31、名称: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 (2 分)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 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2 分) ;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2 分) ;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 (2 分)32、不利影响:黄土地貌塬、梁、

28、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2 分) ;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 (后三点任答一点即可,2 分)33、有利作用: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 (2 分)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农田灌溉。 (任答一点即可,2 分)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 (任答一点即可,2 分)【解析】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

29、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32、可以通过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耕地面积、地表破碎增加耕作难度等角度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黄土地貌的塬、梁、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33、黄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沟谷地貌,减少高原面上的沟谷数量和面积,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有利于耕地

30、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农田灌溉。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考点:黄土地貌及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2014江苏卷)图 15 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 25-26 题。25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城镇用水 B开发水能资源 C蓄水灌溉农田 D发展水产养殖26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D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答案】25.AC 26.CD【解析】试题分析:考点:本题考查荒漠化的防治。 (2014新课标 I 卷)36.(2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31、图下所示区域海拔在 4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 8 级)日数 157 天,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30 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6 分)(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5 分)(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 分)(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 分)【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 (2 分)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2 分)错那

32、湖水位低, (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 较大。 (2 分)(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 ,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2 分)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 分)(3) (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2 分)侵蚀路基(和路肩) ;(2 分)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2 分)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1 分)(4) (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高立式沙障) 。(2 分)(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 (2 分)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2 分)(若所提措施不符合当地实际,如植树造

33、林,不得分。 )【解析】试题分析:(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河流、湖泊水位下降,河底、湖底水浅处泥沙才能露出地表。这种季节性出露的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冬春季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在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所以易起风沙。(3)铁路路基较高,阻挡风沙前进,导致风沙在铁路线及附近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强劲的风力侵蚀路基和路肩。风沙可能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甚至影响运行列车安全,危害乘客和物资的安全。(4)防风沙的措施主要是利用植被固沙,或是建设阻挡风沙的工程。高原地区不适宜种树,只有种草或用石块压沙。所以采取的阻沙措施是在铁路两侧设

34、立阻沙堆(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是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风沙灾害的影响及治理措施。(2013 海南卷)图 5 示意我国 39N 附近某区域。读图 5,完成 18-20 题。18.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19.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20.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资*源%库 【答案】18.D 19.B 20.C【解析】19.根据图示:丙地区附近等高

35、线稀疏,坡度较小,地形较为平坦;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光照强烈,光照、温度和坡度不是限制因素。所以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所以选 B 项。20.本题考查流域综合开发。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河流流向为从甲流向丁。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所以选 C 项。【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流域农业生产。(2013 重庆卷)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 9-11 题。9.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A.气温分布图 B.

36、降水量分布图 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10.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流域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11.图 4 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20 0 40 60 80 10 1 15 20 25 35 30 40 产产产产 产产产产产产产产g/m2产 产4 A. B. C. D.

37、【答案】9.B 10.D 11.A【解析】11.水土流失一般的分布规律为:坡度小的地方,受雨面积大,径流量大,但流速小,侵蚀程度较小;随坡度增大,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当坡度大于 40-50,受雨面积小,虽然流速大,但径流量小,侵蚀程度较小。所以图中坡度小于 20时,单位面积产沙量应该较小,当坡度大于 20时,单位面积产沙量增大迅速,当坡度未达到 40之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所以选 A 项。【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流域生态环境建设。(2013 安徽卷)35.(35 分)图 13 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 世纪 90 年代

38、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新村缺乏等问题突出。(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10 分)(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 (14 分)(3)针对果业发展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 (11 分) (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答案】(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2)条件:塬面宽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较高,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

39、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3)方案一(文字表述方式):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做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放入沼气池发酵可解决农民日常所需的能源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方案二:方案设计可用示意图,文字等方式表达,只要能针对实际问题,体现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解析】【考点定位】该题综合考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运用地理知识探究问题的能力。 【考点归纳总结】一、土地荒漠化1自然原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

40、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的发展。(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来源。(3)多大风天气(动力因素):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4)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进程。2.人为因素及其相应的治理措施: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因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也主要是针对人为原因实施的。3.具体成因 4.治理措施【学以致用】土地荒漠化是指因风沙

41、侵蚀和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丧失。据此回答(1)(2)题。 (1)可能发生荒漠化的地区包括 ( ) 干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半湿润地区 热带地区 草原牧区 高山地区 A. B. C. D. (2)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 ( ) 植被破坏 气候变异 海平面上升 酸雨影响 风沙侵蚀 水土流失 过度开发 A. B. C. D. 【答案】(1)D (2)A 二、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1)水土流失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水土流失指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受到侵蚀(破坏、磨损、散、搬运、沉积的过程)的现象,一般在坡耕地、放牧的荒山荒坡、沟壑等三种土地产生这种生态环境问题

42、。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自然因素:地表物质性状、地形坡度、降水强度、地表植被覆盖率等;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改变地表形态和植被状况来影响水土流失。(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源头地区山区侵蚀和淤积。水土流失下游地区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生态恶化干旱灾害频繁。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黄土、气候、地质构造、植被黄土特征: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易侵蚀。降水集中、多暴雨(300-650mm,集中于 7、8、9 三个月)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强烈、高低起伏、多地震 Z植被:历史上存在森林、森林草原,现在植被稀少人为原因:开垦坡地、毁坏树木

43、、过度放牧、开矿、无计划修建窑洞(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资*源%库根本措施:改善植被条件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应急措施工程措施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全面规划、标本兼治小流域综合治理。2.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对比黄土高原和惠方丘陵山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典型区域,但两者在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方面又。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 共同点:人为滥垦乱伐;不同点: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南方丘陵山区降水丰沛。(2)两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主要原因:南方丘陵山区人均土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南方

44、丘陵山区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土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土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地处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3)治理措施不同:黄土高原侧重退耕还林、还牧;南方丘陵山区侧重发展多种经营。【学以致用】1.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水土流失严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深居内陆,且位于阶梯交界处 B.水土流失严重,但地质地震灾害较少C.位于从半干旱向干旱过渡的地区 D.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丘陵山区严重,其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45、( )A.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丘陵山区大 B.黄土高原降水强度较南方丘陵山区小C.黄土高原植被破坏较南方丘陵山区严重 D.黄土高原上黄土抵抗侵蚀能力极低【答案】 (1)D (2)D 2.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成(1)(3)题。(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坡度 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B坡度在 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C坡度在 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2)坡度在 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

46、 )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C坡面径流流速小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3)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上右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 A B C D【答案】(1)C (2)D (3)B 三、湿地1.湿地的概念: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水域。它一种广义的定义。这个定义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2.湿地的功能和效益主要有:(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 。(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 “天然水库” ) 。(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 ) 。(4)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 ) 。(5)湿地的其他功能:美化环境,可作为旅游地,具有航运功能,是各种动物的栖息地(“鸟类的乐园”)3.湿地的保护措施退田还湖、退田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