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建议.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74924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建议一、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定位课程标准 知识目标细化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2、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表现3、理解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推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荒漠化成因。4、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并懂得运用第二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防治1、理解水土流失的含义2、掌握黄土高原过渡性的地理位置3、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人为原因及其危害4、理解水土流失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并懂得运用第三节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逊热带雨林为例1、了解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目前的主要分布区2、知道热带雨林的

2、分布地区,理解雨林的三大全球环境效益3、结合图表分析热带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表现及其原因4、了解雨林被毁的原因及雨林的保护措施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第四节湿地的开发和保护以洞庭湖或三江平原为例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湿地的功能2、掌握湿地减少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3、了解保护湿地的措施二、教材分析1、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必修三的教材围绕着“区域可持续发展”来开展。根据必修二第六章所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因此本章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3、而且,作为区域地理的第一个专题,本章教材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以及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也非常重要。对于我国来说,荒漠化的危害影响特别大,西北的沙漠化、东南的红漠化、西南的石漠化等比较明显;对于整个地球来说,森林的减少,尤其是热带雨林的减少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尤为突出。因此,本章选择了这两个典型案例来对生态环境建设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学生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和环境的危机意识。2、学情、学法分析本章探究问题相关的内容在各种媒体中经常出现,所以该部分知识学生理解的难度相对较低。但高二学生在区域地理知识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方面较弱,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读图分析、整理资料信息的过程中积累地理知

4、识,完善地理思维,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指导学生时,我们可以灵活应用多种方法,如读图分析法、探究式学习法、归纳法、示意图法(思维导图)等。让学生并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能初步掌握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三、近四年(20132016)各地及全国高考考查方向考点 各地高考卷 全国卷荒漠化的防治 2013 海南卷【选】18202014 江苏卷【选】25、162014 广东卷【选】32015 山东卷【选】5、62016 上海卷【综】31332016 海南卷【选】162013 全国卷 2【综】362014 全国卷 1【综】36水土流失的防治 2013 重庆卷【选】9112013 江苏卷【选】1

5、1、122013 安徽卷【综】2013 重庆卷【综】2016 浙江卷【综】36(3)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2013 山东卷【选】1、2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2013 海南卷【选】13、142015 天津卷【选】8、92015 安徽卷【综】35(2) 、 (3)考查特点:1、全国卷直接涉及到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只在 2013 和 2014 年分别考过一题,内容均与干旱半干旱区的风沙相关。 2、各地方卷考查几率较大,每年都有。长三角地区考查几率最大(综合题) ,所占分值较高。 3、无论选择还是综合题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识以及典型区域(大部分考的都是中国区域)4、深度、难度和灵活性都不大5、广州市、各区统考考查方

6、向:主干知识+区域背景四、教学建议总体建议课堂结构由两部分组成,既“区域背景+ 生态问题的分析” 。1、夯实区域背景,精析区域内部整体性和差异性(以荒漠化一课为例)1.1 地理位置逐条经纬线带读、默写、落实。 高频考查区域(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单独挑出,着重记忆。1.2 气侯着重分析降水在区域内的变化,及其对应的植被类型1.3 水源、土壤西北地区总体干旱缺乏水源,以沙质土为主;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灌溉农业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1.4 地形、河流重要山脉、河流的识别,记忆,落实1.5 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会描述某地的地理位置学会描述某地的水文特

7、征学会描述某地的降水分布特征学会描述某地的气候特征 学会描述某地的整体性特征2、生态问题的分析2.1 明确核心概念明确区分以下概念:环境问题 VS 环境污染 VS 生态破坏 荒漠 VS 荒漠化 荒漠 VS 沙漠 荒漠化VS 水土流失。这部分有充足的图片可以提供给学生,采用读图分析法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概括能力。2.2 纵深挖掘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考试中难度相对较高的原因分析题主要就是在考这部分的内容,因此在讲解时过程要细致,原理要清晰。以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为例:2.3 注意总结不同区域生态问题在形成原因、对应措施上的差别包括不同区域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的区别、不同区域水土流失成因及治理措施

8、的区别、不同地区盐碱化成因的区别2.4 课后训练相关建议选择典型例题,高考题、模拟题,避开偏题难题。近两年来,危害描述及成因分析题考查几率较大,学生得分率较低;措施类题目难度相对较低,学生得分率高。注重答题模式的建构,注重规范表达,累积常用术语 (例:分析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时的高频用词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陡坡开垦、毁林开荒、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大水漫灌。 )3、增补概念及图表概念:荒漠化(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季节性轮牧、土地利用类型、农牧交错带)森林锐减(板状根)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垂直节理、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湿地破坏(湿

9、地、天然湿地、人工湿地、沼泽、富营养化、蓝藻、赤潮)图表: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世界生态破坏分布图、中国生态破坏分布图、中国“三北”防护林区造林示意图、坎儿井示意图、农田防护体系示意图、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图、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巴西地形图、巴西人口分布图4、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教学中要始终以人地关系原理为教学核心(在哪里、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什么时候、怎么办) ,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最终引导学生形成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五、近四年典型高考题汇总(2013 山 东卷)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 (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回答 121、该

10、流域开发过程中A. 降水量增加 B. 蒸发量增加 C. 下渗减少 D. 地表径流减少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 P 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 b,分别对应的是A.、 B.、 C.、 D.、(2013 海南卷)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 世纪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 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 34 题。3、20 世纪 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4、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11、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美化城市环境 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 B C D(2013 海南卷)右图示意我国 39N 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 56题。5、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6、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 B 水分 C 坡度 D 温度7、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A甲地区植被退化 B 乙地区沙化 C 丙地区荒漠化 D 丁地区植被改善8、 (2014 广东卷)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二减少堆积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

12、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2014 江苏卷)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 9 -10题。9、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城镇用水 B开发水能资源 C蓄水灌溉农田 D发展水产养殖10、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D营造防护林,保护农田(2015 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1、 “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13、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12、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13、2014 年高考文综真题(新课标卷) (2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 4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 8 级)日数 157 天,且多集中在 10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30 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6

14、 分)(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5 分)(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 分)(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 分)14、 (2013 高考题安徽卷)(35 分)图 13 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 世纪 90 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柴缺乏等问题突出。(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10 分)(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 (14 分)(3)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11 分) (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