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天人对话 比较 探究《黄山记》课件 北师大版.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9756269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天人对话 比较 探究《黄山记》课件 北师大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天人对话 比较 探究《黄山记》课件 北师大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天人对话 比较 探究《黄山记》课件 北师大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天人对话 比较 探究《黄山记》课件 北师大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天人对话 比较 探究《黄山记》课件 北师大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黄 山 记,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1.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手法。 2.学习本文简练巧妙、热情奔放的语言特色。 3.能记住黄山奇险而美妙的壮丽景色,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1.连线作者 徐迟(19141996),浙江吴兴人,当代作家。前期作品有诗集二十岁人和散文集美文集。1976年以后,创作出很多优秀的报告文学,其中哥德巴赫猜想与地质之光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徐迟以诗人的气质写报告文学,常能熔政论、诗和散文于一炉,独具特色,他的作品被誉为“别具特色的科学诗篇”。 2.写作背景 1962年,徐迟

2、先生到黄山游览。从温泉宾馆登临黄山,游览了黄山各处景点后,以其独特的视角,诗一般的语言,写成此文,颂赞黄山美景,表达了“只有勇于攀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创造自然”的主旨。,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1.识字注音,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3.词语积累 (1)悭吝:吝啬;小气。 (2)鸿蒙:宇宙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 (3)氤氲: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4)菡萏:荷花的别名。 (5)款步:缓慢地步行。 (6)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大约;几乎。错过;蹉跎。本文指高低不齐。 (7)煞费心机

3、:形容费尽心思。煞,极,很。 (8)高风峻骨:高尚的品格,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的完美。,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4.词义辨析 (1)安排 安置 辨析二者都有“安顿”的意思。“安排”重在“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理事物或安置(人员),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安置”重在“置”,着重指使工作、生活等有着落,多是处理人事工作的活动。 判断正误: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 ) 对于一个部分听力损失的学生来说,上课时,被安置在非常接近老师的位置是非常要紧的。( ),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

4、知,课文图解,(2)虚无缥缈 扑朔迷离 辨析二者都有“模糊不清”的意思。“虚无缥缈”侧重指非常空虚渺茫。“扑朔迷离”侧重指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判断正误:雾起时,那蓝天、绿树、红屋顶、青石壁,全都若隐若现,半遮半露,犹如画家信手涂抹出的斑斑色块,又像梦境中随意组合的点点断片。奇峰秀岭也一时变得虚无缥缈,若有若无。( ) 侦探小说中扑朔迷离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1.研读课文,给课文各部分加上恰当的小标题。 提示:黄山胜境概貌;人们的登山简史;攀登险峰天都;观赏奇丽风光。 2.第一部分,作者写了黄山的哪些景物?找出

5、描写这些景物的词语,它们体现出了黄山景物的什么特点? 提示:作者写了黄山的群峰、云雾、奇松、飞禽走兽、植物和摄身光。 描写景物的词语有: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前拥后簇、高矮参差、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扑朔迷离、绮丽多彩、天下罕见、稀世、神奇、极罕见等,这些词体现了黄山“险”和“奇”的特点。,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3.第二部分中,讲述了哪些人曾攀登过黄山?作者写古人登黄山的历史有何作用? 提示:黄帝曾登光明顶之旁的炼丹峰,李白、吴龙翰登莲花峰,元明清许多旅行家曾登黄山,但多数没有能登上莲花峰顶。衬托黄山的险峻。,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问

6、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作者是按什么思路来写黄山的? 提示:第一部分文章巧妙地借赞叹大自然的造化神工起笔,暗写黄山“险”“奇”二特色,总领全文;第二、三部分,承“险”字展开;第四部分,缘“奇”着墨;最后,以“这是何等的公园!这是何等的人间!”两句感叹作结,照应篇首大自然“封了山”,把人间与黄山胜境隔绝开,暗含“奇妙人间”之意,激情奔放,响震不绝,深化了文章赞美黄山的主题。 2.第二、三两部分写登山的情况,跟主题有什么关系? 提示:第二部分写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简要历史,看似与写黄山的特点无关,实则是妙笔,几千年来很少有人登上黄山最高峰,是因为其险峻,这里侧面烘托黄山的险。第三部分写

7、“我们”登山时的情况,正面直接写其“险”,同时,也处处与第二部分比较,以突出“换了人间”之意,照应了主题。,3.本文有怎样的语言特色?请做赏析。 提示:总特点:色彩浓烈,语调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干脆利落,气势宏大,奔腾豪放。另外多用短句和排偶句。本文多数单句、分句都极其简短,即使是一些比较复杂的长句,作者也顺应整体句子结构,将其分开成几段,以使其节奏明快,一气呵成,读来有一种奔腾直泻、不可阻遏的磅礴气势。 4.第四部分承第一部分黄山景观的“奇”而来,那么“奇”在何处? 提示:“奇”就奇在“变化无常”上,云海漂泊无定,景物瞬息万变,群峰时隐时现,忽而旭日东升,忽而倾盆大雨。从彩虹到神奇的摄身光,

8、写尽黄山的险与奇,还有神秘感。又如“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地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可是暗礁多,浪这样险恶”这些比喻,都把景色的奇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自主探究 徐迟在黄山记中写道“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胜境已成为公园,绝处已经逢生”,表达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自豪感。请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思考,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人类的幸福应以大多数人的幸福

9、为标准,对黄山的改造,使少数人享有的胜景变成了人间美景,这是对人类的贡献。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尽管大自然“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但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程度的提高,大自然最终会成为人类欣赏美的对象。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的一分子,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引证广泛,材料丰富,而文章结构却脉络分明,严谨有度。 作者将丰富的材料分成几类,然后依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借抒情、议论,把它们连缀成篇。 2.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由自己登山联想到古人登山之难;总写黄山景色时想象大自然布置黄山的种种景物,写云海时想象自己在海中航行。 3.用衬托手法突出

10、人类的伟大。 写景的目的是写人、写情。文中写的黄山景物是那样的险峻奇伟,然而,它还是被征服了,恰恰衬托了人的力量的伟大。写历史上许多人攀登黄山但成功的很少,通过写古人登山之难衬托当代人的伟大。,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4.多用节奏明快的短句和排偶句。 本文多数单句、分句极其简短,即使是一些比较复杂的长句,作者也顺应句子结构,将其分开成几段,以使其节奏明快。如“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 采用类似骈体文的排偶句式,读来有一种奔腾直下、不可阻遏的磅礴气势。如“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

11、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5.记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记叙为抒情、议论作依据。 如写天都峰之险,而今天却化险为夷,这是新时代石工们的功劳,所以引出议论:“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接着抒情:“胜境已成为公园,绝处已经逢生。看呵,这是何等的公园!”这就有力地点明和突出了主题,歌颂了社会主义新时代。,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导练 请用衬托的手法描绘一种情景,如自习课上、考场上等,以突出环境的安静以及人物的心情。不少于200字。

12、创意激活 衬托分为正面衬托、反面衬托和侧面衬托。 正面衬托是指外貌相似、性质相通时,以此托彼,使主体更加突出。可用环境来衬托人物心情,烘托人物形象。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的景物描写:“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边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段景物描写,就以美妙的景物衬托出了少年闰土的英俊形象。,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反衬是指形象不同、性质相反时,正反相衬,以次托主。如人们在写景尤其是静景时,通常用一些细微声音来衬托,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运用了树上的蝉声和水里

13、的蛙声来衬托荷塘的宁静。也可用美好的景物来烘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侧面衬托是通过他人对某事物的反映和评价来衬托这个事物。汉乐府中有一篇陌上桑,作者为了突出秦罗敷的美丽,这样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样通过众人见了她而失态来从侧面衬托她的美丽。,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范例展示 一缕阳光照进了宁静的教室,今天是本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一天,同学们步履匆匆,少了以往的喧闹,多了一份安静。在考前的教室里,只有飞速翻书的声音和同学们喃喃自语背课文的声响,这声响有如春蚕咀嚼桑叶,有如春雨窃窃私语,大家都在做着考试的最后的准

14、备。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老师们拿着试卷悄悄地走进了教室。这时,铃声响了,同学们收拾好书包,安静地等待着老师把一张张试卷发到自己的手上。考试正式开始,安静的教室里只听到沙沙的写字声,连窗外的小鸟都停止了歌唱,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答题,把平日的积累留在了试卷上。,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在撰写生命之树常绿这篇名作时,徐迟除了深入采访蔡希陶先生,还千里迢迢,长途跋涉,三赴西双版纳。在那里,他看到了各种各样奇特的树木,大开了眼界。徐迟将这些树木的形状、色彩、性能,一一记录在本子上,写作时,充分加以利用。作品生动地反映了科学家对事业兢兢业业、不断探索的崇高精神。可见,写作不能光凭自己的主观想

15、象,必须要到生活中去,掌握第一手材料,从而使文章生动真实,吸引读者。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以下话题中: 。 提示:“成功背后的秘密”“绝知此事要躬行”“勇于探索”“为有源头活水来”,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2)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

16、以下话题中: 。 提示:“平衡”“和谐”“不经意的小变化对于生存结果的大影响”,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拓展阅读 西湖边上,住道士的大寺观,为一般人所知道而且有时也去去的,北山只有一个黄龙洞,南山当然要推玉皇山了。 玉皇山屹立在西湖与钱塘江之间,地势和南北高峰堪称鼎足;登高一望,西北看得尽西湖的烟波云影,与夫围绕在湖上的一带山峰;西南是之江,叶叶风帆,有招之即来,挥之便去之势;向东展望海门,一点巽峰,两派潮路,气象更加雄伟;至于隔岸的越山,江边的巨塔,因为是居高临下的关系,俯视下去,倒觉得卑卑不足道了。像这样的一座玉皇山,而又近在城南尺五之间,阖城的人,全湖的眼,天天在看它,照常识来判断,当然应该成为湖上第一个名区的,可是香火却终于没有灵隐三竺那么的兴旺,我在私下,实在有点儿为它抱不平。,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细想想,玉皇山的所以不能和灵隐三竺一样的兴盛,理由自然是有的,就是因为它的高,它的孤峰独立,不和其他的低峦浅阜联结在一道。特立独行之士,孤高傲物之辈,大抵不为世谅,终不免饮恨而终的事例,就可以以这玉皇山的冷落来作证明。 郁达夫玉皇山 自主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