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年级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679789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轴对称: 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 第 1 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从生活中抽象出、转化数学问题,利用轴对称研究某些最短路径问题2内容解析最短路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初中阶段,主要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为知识基础,有时还要借助轴对称、平移、旋转等变换进行研究本节课以数学史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将军饮马问题”为载体开展对“最短路径问题”的课题研究,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的线段和最小问题,再利用轴对称将线段和最小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或“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问题2、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知识与技能:利用两点之

2、间线段最短和轴对称知识解决简单的最短路径问题过程与方法:体会图形的变化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作用,感悟转化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数学的兴趣重难点:会用转化思想解决简单的最短路径问题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最短路径问题从本质上说是最值问题,作为初中学生,在此前很少在几何中涉及最值问题,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数学经验尚显不足,特别是面对具有实际背景的最值问题,更会感到陌生,无从下手解答“当点 A, B 在直线 l 的同侧时,如何在 l 找到点 C,使 AC 与 CB 的和最小”,需要将其转化为“ 直线 l 异侧的两点,与 l 上的点的线段和最小值问题 ”,为什么需要这样

3、转化、怎样通过轴对称实现转化,一些学生会存在理解上和操作上的困难在证明“最短”时,需要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与所求作的点不重合 ),证明所连线段和大于所求作的线段和,这种思路和方法,一些学生想不到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思考“直线 l 异侧的两点,与 l 上的点的线段和最小值问题”,为学生搭建 “脚手架” 在证明“最短”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学生,让学生体会“任意”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利用轴对称将最短路径问题转化为线段和最小问题四、教学过程设计引言前面我们研究过一些关于“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等的问题,我们称它们为最短路径问题现

4、实生活中经常涉及到选择最短路径的问题,本节将利用说学知识探究数学史中著名的“将军饮马问题”1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问题 1 相传,古希腊亚历山大里亚城里有一位久负盛名的学者,名叫海伦有一天,一位将军专程拜访海伦,求教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从图 1 中的 A 地出发,到一条笔直的河边 l 饮马,然后到 B 地到河边什么地方饮马可使他所走的路线全程最短?精通数学、物理学的海伦稍加思索,利用轴对称的知识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后来被称为“将军饮马问题” 你能将这个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吗?图 1 图 2(1)这是一个实际问题,你打算首先做什么?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将 A,B 两地抽象为两个点,将河 l

5、抽象为一条直线(图 2)(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个问题的意思,并把它抽象为数学问题吗?师生活动:学生先互相交流,尝试回答,并相互补充,最后达成共识:(1)从 A 地出发,到河边 l 饮马,然后到 B 地; (2)在河边饮马的地点有无穷多处,把这些地点与 A,B 连接起来的两条线段的长度之和,就是从 A 地到饮马地点,再回到 B 地的路程之和;(3)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找出使两条线段长度之和为最短的直线 l 上的点设 C 为直线 l 上的一个动点,上面的问题就转化为:当点 C 在 l 的什么位置时,AC 与 CB 的和最小(图 3)图 3设计意图:让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即将最短路径问题

6、抽象为“线段和最小问题” 2尝试解决数学问题问题 2 如图 3,点 A,B 在直线 l 的同侧,点 C 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当点 C 在 l 的什么位置时,AC 与 CB 的和BAlBAlCBAlB图 4lA最小?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画图分析,并尝试回答,相互补充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作如下提示:(1)如图 4,点 A,B 分别是直线 l 异侧的两个点,如何在 l 上找到一个点,使得这个点分别到点 A 与点 B 的距离和最短?(2)对于问题 2,如何将点 B“移”到 l 的另一侧 B处,满足直线 l 上的任意一点 C,都保持 CB 与 CB的长度相等?(3)你能利用轴对称的有关

7、知识,找到(2)中符合条件的点 B吗?对于(1),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即:连接 AB,与直线 l 相交于一点,根据“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这个交点即为所求;对于(2)(3),学生独立思考后,尝试画图,寻找符合条件的点,然后小组交流,学生代表汇报交流结果,师生共同补充得出:只要作出点 B 关于 l 的对称点 B,就可以满足 CBCB(图 5)再利用(1)的方法,连接 AB,则 AB与直线 l 的交点即为所求学生叙述,教师板书,并画图(图 5),同时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图作法:(1)作点 B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B;(2)连接 AB,与直线 l 相交于点 C则点

8、C 即为所求设计意图:通过搭建台阶,为学生探究问题提供“脚手架” ,将“同侧”难于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异侧”容易解决的问题,渗透转化思想3证明“最短”问题 3: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证明 ACBC 最短吗?先小组讨论十分钟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分析,然后学生说明证明过程,教师板书:证明:如图 6,在直线 l 上任取一点 C(与点 C 不重合),连接 AC,BC ,BC 由轴对称的性质知,BCBC,BCBC ACBCAC BC AB, ACBCACBC 在ABC中,AB ACBC,ABlBC图 5AlBCCB图 6 ACBCACBC即 ACBC 最短追问 1:证明 ACBC 最短时,为什么要在直线 l 上任

9、取一点 C(与点 C 不重合),证明ACBCAC BC?这里的 “C”的作用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相互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最后达成共识:若直线 l 上任意一点(与点C 不重合 )与 A,B 两点的距离和都大于 ACBC ,就说明 ACBC 最小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法的正确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追问 2: 回顾前面的探究过程,我们是通过怎样的过程、借助什么解决问题的?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体会轴对称的“桥梁”作用,感悟转化思想,丰富数学活动经验练习如图 7,一个旅游船从大桥 AB 的 P 处前往山脚下的Q 处接游客,然后将游客送往河岸 BC 上,最后

10、回到 P 处,请画出旅游船的最短路径师生活动: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并相互补充,然后独立完成画图其基本思路为:由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首先可连接 PQ,线段 PQ 为旅游船最短路径中的必经线路将河岸抽象为一条直线 BC,这样问题就转化为“ 点 P,Q 在直线 BC 的同侧,如何在BC 找到一点 R,使 PR 与 QR 的和最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基本策略和基本方法4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本节课研究问题的基本过程是什么?(2)轴对称在所研究问题中起什么作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握研究问题的基本策略、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体

11、会轴对称在解决最短路径问题中的作用,感悟转化思想的重要价值 5. 思考题 如图,一牧民需要从 P 处把羊赶去草地吃草,后去水渠喝水,最后回到营地 Q 处,牧民该如何规划路钱? m 草地河岸大桥山A BCQP图 7.P .Q水渠 n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学生们肯定有多种方案,让他们课后自己讨论,用自己的知识去说服别人,通过这种互相竞争的方式,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这节课知识点虽然比较单一,内容也比较少,但是最短路径问题也不是那么好理解的,要光靠讲能讲清并不容易,索性我就把课堂教给学生,自己充当一个解惑答疑者。这节课我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小组间讨论完成,既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又培养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组的习惯,稳扎稳打把问题弄清,确实学生掌握的比老师讲的要透彻,教师将千万道,不如学生独立弄懂一道。教学还是不能急,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太平狮峰学校:黄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