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西北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596343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北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西北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西北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西北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西北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山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实习报告院 系: 专业及班级:学 号:姓 名:指 导 教 师: 前言自 然 地 理 学 是 实 践 性 很 强 的 学 科 , 野 外 教 学 实 习 对 本 专 业 本 科 学 生 来 说 是一 次 启 蒙 教 育 , 是 以 认 识 为 重 点 的 自 然 地 理 基 本 概 念 、 基 本 知 识 、 基 本 技 能 训练 的 实 践 过 程 。 通 过 对 基 本 自 然 地 理 ( 地 质 、 地 貌 、 土 壤 、 植 物 、 水 文 等 ) 现象 的 野 外 实 地 考 察 和 现 场 实 践 获 得 感 性 知 识 , 并 巩 固 和 加 深 对 所 学

2、理 论 理 解 ,获 得 理 论 与 实 际 相 结 合 的 能 力 的 必 要 手 段 。 此 次 考 察 目 的 旨 在 通 过 短 期 的 野 外实 践 让 我 们 对 自 然 地 理 学 研 究 的 主 要 内 容 和 特 点 有 一 个 比 较 全 面 的 、 概 括 性 的了 解 , 进 一 步 巩 固 和 掌 握 课 堂 的 知 识 。 并 让 我 们 发 现 新 问 题 , 激 发 新 的 研 究 兴趣 和 科 学 探 险 精 神 。一、实习目的1.通 过 实 习 , 使 我 们 了 解 主 要 地 貌 类 型 , 基 本 特 征 及 其 分 布 规 律 , 并 分 析其 成

3、因 。 了 解 地 质 、 水 文 、 气 候 、 土 壤 与 植 被 对 地 貌 发 育 , 地 貌 灾 害 与 防 治 的影 响 。2. 通 过 实 习 , 学 会 用 自 然 地 理 学 理 论 知 识 解 释 地 质 变 迁 过 程 和 现 象 。 学习 掌 握 地 貌 野 外 考 察 全 过 程 的 程 序 和 方 法 , 包 括 资 料 收 集 、 野 外 观 测 、 标 本 与样 品 的 采 集 等 。3.通 过 实 习 , 将 理 论 知 识 与 实 践 相 结 合 , 培 养 实 践 能 力 。 了 解 掌 握 有 关一 起 和 工 具 ( 罗 盘 , GPS 等 ) 的 使

4、 用 原 理 和 方 法 。二、实习路线、节点及内容安排1.实 习 路 线 及 地 点 :临 汾 西 安 ( 翠 华 山 ) 杨 凌 ( 中 科 院 水 保 所 、 西 北 农 林 科 技 大 学博 览 园 ) 兰 州 ( 甘 肃 省 博 物 馆 、 中 科 院 寒 旱 所 、 刘 家 峡 ) 西 宁 ( 青海 湖 ) 张 掖 ( 张 掖 丹 霞 地 质 公 园 ) 中 卫 ( 腾 格 里 沙 漠 ) 银 川( 宁 夏 地 质 博 物 馆 ) 太 原 临 汾2.内 容 安 排 :( 1) 西 安 实 习 : a.翠 华 山 国 家 地 质 公 园 , 崩 塌 地 貌 、 秦 岭 北 坡 地 质

5、 构 造 、 堰 塞 湖 、 岩 溶 洞 ;b.杨 凌 科 技 城 , 中 科 院 水 保 所 人 工 模 拟 降 雨 , 杨 凌 科 技 博 览 园 ;( 2) 中 卫 实 习 : a.腾 格 里 沙 漠 ;b.沙 丘 地 貌 形 成 发 育 过 程 ;c.绿 洲 的 形 成 及 其 变 化 原 因 探 析 ;( 3) 张 掖 实 习 :a.丹 霞 地 貌 的 成 因 及 形 成 过 程 ;( 4) 西 宁 实 习 :a.青 海 湖 的 形 成 演 变 、 流 域 特 征 及 资 源 概 况 ;b.青 藏 高 原 地 质 、 地 貌 、 气 候 特 征 ;( 5) 兰 州 实 习 :a.刘

6、家 峡 水 库 构 造 及 水 库 功 能 、 黄 河 上 游 河 床 特 征 、 盐 锅 峡 黄 河 湿 地 ;b.九 州 台 中 第 四 纪 黄 土 剖 面 、 河 谷 型 城 市 发 展 现 状 、 绿 化三、实习过程第一站:西安西 安 市 是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陕西 省 省 会 , 兼 具 现 代 感 和 历 史 感 ,因 为 作 为 华 夏 文 明 的 发 源 地 ,世 界 四 大 文 明 古 都 ( 西 安 、 罗马 、 开 罗 、 雅 典 ) 之 一 , 西 安历 史 悠 久 , 文 化 积 淀 非 常 厚 重 。西 安 周 围 有 120 多 座 帝 王 陵 墓围 绕

7、 , 有 着 “天 然 历 史 博 物 馆 ”的 美 誉 ; 兵 马 俑 坑 被 誉 为 “世界 第 八 大 奇 迹 ”; 秦 始 皇 陵 为 最早 列 入 世 界 遗 产 名 录 的 中 国 遗迹 ; 古 城 墙 也 是 至 今 世 界 上 保存 最 完 整 、 规 模 最 宏 大 的 古 城 墙 遗 址 。自然地理西 安 市 位 于 陕 西 省 中 心 , 黄 河 流 域 中 部 关 中 盆 地 , 东 经 107.40度 109.49 度 和 北 纬 33.42 度 34.45 度 之 间 。 东 以 零 河 和 灞 源 山 地 为 界 ,与 华 县 、 渭 南 市 、 商 州 市 、

8、洛 南 县 相 接 ; 西 以 太 白 山 地 及 青 化 黄 土 台 塬 为 界 ,与 眉 县 、 太 白 县 接 壤 ; 南 至 北 秦 岭 主 脊 , 与 佛 坪 县 、 宁 陕 县 、 柞 水 县 分 界 ; 北至 渭 河 , 东 北 跨 渭 河 , 与 咸 阳 市 区 、 杨 凌 区 和 三 原 、 泾 阳 、 兴 平 、 武 功 、 扶 风 、富 平 等 县 ( 市 ) 相 邻 。 辖 境 东 西 长 约 204 公 里 , 南 北 宽 约 116 公 里 。人文地理西 安 是 人 类 历 史 上 最 早 的 城 市 之 一 , 一 个 典 型 的 放 射 型 城 市 。 地 理

9、上 位 于关 中 平 原 的 中 部 , 渭 水 东 南 岸 , 是 古 代 丝 绸 之 路 北 线 最 初 起 点 。 西 安 有 三 千 年建 城 史 , 是 世 界 著 名 的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 历 史 上 包 括 西 汉 、 唐 在 内 的 总 共 13 个王 朝 都 曾 在 此 建 都 。 对 于 新 出 台 的 “一 带 一 路 ”政 策 , 使 西 安 能 更 好 的 顺 应世 界 多 极 化 、 经 济 全 球 化 、 文 化 多 样 化 、 社 会 信 息 化 的 潮 流 , 更 好 的 走 向 世界 , 推 动 其 经 济 、 文 化 的 发 展 。1. 翠华山国

10、家地质公园翠华山是自然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市南23公里的秦岭北脉,海拔2132米,面积1785公顷。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翠华山原名太乙山,传说有太乙真人在此修炼过,所以得此名。(1)地质演变翠华山园区属于秦岭山脉,由中元古界(距今1.0亿年前)变质杂岩组成,秦岭北麓大断层从北侧通过。该断层仍在活动,其北侧相对下降形成关中平原,南侧抬升形成高高耸立的秦岭,一万年以来平均每年上升1.733.4毫米。强烈的断裂活动加上构成翠华山山体的岩石之间性催,又地处地震带且多暴雨,从而引起山体崩落。大约距今 4.8 亿年时,翠

11、华山一带北广泛的海水所覆盖,它的北侧为华北板块大陆架地形,南侧为一列东西向展布的古老海岛链,它本身处于两者之间,形成一个边缘海;后在华北扬子两块板块俯冲、碰撞、造山过程中,翠华山地区海盆逐渐关闭,海水逐渐退去,在广泛的变化、变质、混合、岩化作用下将原堆积沉淀物改造为各种变质岩,这一过程大体发生在 42.5 亿年间;板块俯冲、碰撞造山后,在大约 1.3 亿年,翠华山地区又发生强烈的陆内造山过程和花岗岩浆活动,原先深埋底下的岩石随之缓慢的抬升,形成翠花山雏形;新生代(约650 万年)以来,因多次断裂活动,将区内岩石切割的支离破碎,翠华峰高高的崛起。最终因地震活动,导致山体的崩塌,大大降低了翠花山的

12、高度,留给了我们丰富多彩的山崩地貌及地质构造遗迹。(2)地貌特征:典型的崩塌地貌,有崩塌壁、崩积物、堰塞湖、山崩裂石、残峰断崖、冰洞与风洞等,形成了奇石、奇洞、奇景以及奇湖等山崩景观。奇石指山体崩裂向下堕落的崩积体与巨砾,是大块砾石以山体崩裂向下,堆积成巨大的崩积体,也称“崩体巨砾”;奇洞包括冰冻和风洞,由山崩时,巨大的砾石相互碰撞、挤压、垒叠,在巨砾间留下许多幽深的缝隙而形成;奇景指山崩形成的残峰断崖,其中翠华峰与甘湫峰是山崩破坏最严重的两座小峰;奇湖由山崩形成,亦称“堰塞湖“,主要有天池堰塞湖、甘湫池堰塞湖和大坪堰塞湖。(3) 学科知识 山崩地貌a.形成的原因:(1)翠华山有符合山崩要求的

13、岩石构造。岩石节理复杂多样容易发生断裂破粹。这是山崩的形成内因。(2)翠华山还处于地震带并有较为丰富的降水和融雪水。经过长时间的连续降水和地表融雪水,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的软弱部分,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这是这种地貌形成的外在力量。(3)翠华山有符合山崩要求的地貌条件。而翠华山独特的地貌使冲刷和浸泡更加充分发挥外力的作用。b.山崩地貌的特征形成山崩地质遗迹的岩石以条带状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为主,结构构造特殊。在漫长的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岩体节理不断加宽、加深,以巨大的岩块崩落谷底,崩塌岩块上擦痕、磨擦镜面等形迹清晰。(3) 自然景观a.奇洞-冰洞与风洞山崩时,巨大的砾石相互碰撞

14、、挤压、垒叠,在巨砾间留下许多幽深的缝隙。冰洞和风洞就是这类缝隙中最特殊的两种。冰洞和风洞位于翠华峰崩积体的上部,海拔约 1200 米。冰洞较深,洞内地势低陷,形成形状不规则的外洞与内洞。由于缺少与洞外进行冷暖空气交换的条件,因而洞内外夏季温差可达到 23以上,外洞阴冷,内洞结冰常年不化。风洞是由两块巨大砾石呈“人”字形相互支撑而形成的狭长缝隙。洞呈狭长的三角形,长 30 余米,高 15 米。洞内常年不见阳光,气流经过时,速度加快,风力变小。游人进入洞内,便觉凉风嗖嗖。b.奇景-残风断崖翠华峰与甘湫峰是山崩破坏最严重的两座小峰。翠华峰海拔 1414 米,周围耸立着一座座山崩后留下的残峰。这些残

15、峰规模不大,尖角突出,直指苍穹,构成一幅奇特的花岗岩峰岭地貌景观。在翠华峰旁有一孤立残峰,四壁如削,傲然耸立,气势不凡。翠华峰侧的断崖峭壁高约 200 米,十分险峻,这里是山崩源地之一,大量崩塌积物就堆积在断崖下面。甘湫峰海拔 2145 米,这里也是山崩源之一。在这里,一条 1500 多米,宽 260-900 米,高 400 多米的山体,近南北方向就地崩塌,形成巨大的崩积体。翠华山的悬崖峭壁几乎随处可见。鹰崖瀑布正是在 60 余米高的断崖面上人工引水而形成的珠帘式瀑布。c.奇湖-堰塞湖天池堰塞湖、甘湫池堰塞湖和大坪堰塞湖。山崩地质形迹和地貌类型保存齐全,特别是山崩凌空面及冰风洞以北的崩塌石海区

16、由于巨石相互叠置,高低错落,植被茂密,通达性极差,加之石体本身的耐受性,遗迹保存的更加完好。山崩后山谷两侧形成的垂直断裂面,犹如刀削过一样,光滑陡峭,十分险要,气势极其磅礴。天然大坝堵截了太乙河上游的山间流水,在坝后 1 公里处,形成一个面积为 0.14 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堰塞湖。可划船、垂钓等。此湖有“秦岭明珠”之称,为秦岭 72 峪唯一一处堰塞湖,烟波浩渺,云蒸霞蔚,蔚为壮观。山崩巨石与天池湖光相融,碧峰绿水,奇石异洞,构成一幅人间仙境。当地群众称其为“天池”、“水湫池”、“翠华湖”、“太乙池”等。第二站:杨凌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杨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位于渭河流域关中平原腹地,东距西

17、安市 82 公里,西距宝鸡 86 公里,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线及西(安)宝(鸡)高速、中线公路从区内穿过,旅游交通十分便利。面积 135 平方公里,下辖县级杨陵区,总人口 20.22 万。1997 年 7 月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纳入国家高新区管理,是我国三大农业示范区之一(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城、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规划面积 22.12 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国的农科城”。1.中科院水土保持所针对我国西部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缺少的问题,国家科学院和教育部共同投资主办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成立于 1956 年,是中国科学院在西北

18、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研机构。1987 年由中国科学院和水利部双重管理,1995年经国家批准确定现所名。1998 年被中国科学院列入国家知识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1999 年根据国务院文件参与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 年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联合共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作为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继续纳入中国科学院研究机构序列。水土保持研究所以黄土高原为重点,面向全国,针对水土流失区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为国家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配套技术和实体样板;形成了以水土保持为主导学科,以土壤学、生态学和农业工程学有关领域为支撑的总体学科框架

19、;确立了在国家水土保持科技方面的中心地位,发挥了在水土保持科技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设有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流域生态与管理研究室、区域水土保持与环境研究室、林草生态研究室等 6 个研究单元。在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建有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固原生态试验站、神木侵蚀与环境试验站等野外站。建有人工模拟降雨大厅和人工干旱环境气候室等重要科研实验设施,形成了集应用基础研究、试验与示范、决策服务于一体的水土保持科研体系。水土保持研究所以“团结、敬业、求实、创新”为所风,凝练出以“朴实厚重,

20、无私奉献”为内涵的“黄土精神”,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为创新跨越、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下设立了水土保持科普馆,沙漠绿化研究组,人工降雨研究小组等。水土保持科普馆,主要介绍了水土流失的特点,形成因素,危害以及类型等科普知识。人工降雨研究小组,则主要从人工降雨的准备到实施展示了人工降雨的各项工艺流程,展示了现今人工降雨的最新成果。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建设占地 130 亩,包括昆虫博物馆、动物博物馆、土壤博物馆、植物博物馆、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 5 个专业博物馆和蝴蝶园、树木园及植物种质资源圃等,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专题性农业博物馆组群。博物馆内收藏国内外昆虫标本

21、 120 万号,动物标本 8000 余件,植物标本 55 万份,土壤标本 2000 万余种,农史文物及器具 2000 余件,线装古籍 5 万余册,树木500 余种。博览园创始人周尧,昆虫分类学家,1939 年至 2008 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任教授、昆虫所所长、昆虫博物馆馆长。他创办的昆虫博物馆、昆虫分类学报、昆虫研究所、周尧昆虫分类研究奖励基金会、中国昆虫学会蝴蝶分会等伟业,为学校在全国赢得了荣誉。第三站:兰州1.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 3 号,是甘肃省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建于 1956 年,建筑面积 2.1 万多平方米,展览面积 1.3万多平方

22、米。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 35 万余件。常设陈列有“甘肃彩陶”展厅、“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和“甘肃古生物化石”展厅等。“甘肃彩陶”展厅展示有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及青铜时代诸文化彩陶,其中宽带纹三足彩陶钵、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和大地湾地画等引人关注。“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集中展示了 420 余件系统反映古丝绸之路的文物,包括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铜奔马及仪仗队、汉唐丝织品、佛教造像、金银器、唐三彩、元青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甘肃古生物化石”展厅以地球生命演化史为主线,陈列展出了大量甘肃境内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包括地球厅、海洋动物厅

23、、恐龙厅,黄河古象厅四个分展厅。分别介绍了地球与生命进化和地质时期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发现的各类古生物化石,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相关知识。“甘肃彩陶”展厅 “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 2.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寒旱所)是按照中国科学院 “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战略部局要求,由中国科学院原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兰州沙漠研究所和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通过学科定位、机构调整、研究领域交叉融合,在保留原有的特色学科基础上,凝练出优势研究方向,于一九九九年六月整合而成。整合为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原三个研究所都是中国科学院在 20 世 纪 50 年代

24、后期为研究资源环境、促进西部生态与社会经济发展而建立的。40 多年来,经过几代科学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开拓创新,创建和发展了中国的冰川学、冻土学、沙漠与沙漠化学、高原气候与环境动力学、对流风暴和雷电物理学、寒区旱区水文学、寒区旱区生态学等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学科研究领域。在山地冰川冰芯与寒区环境、极地雪冰与全球变化、冻土理化特性与地下成冰理论、冰土工程与环境、沙漠形成演变与环境变化、风沙物理、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寒区旱区水文水资源、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青藏高原气象、高原与干旱气候形成机制、边界层物理、大气电学和寒区旱区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已形成特色和优势学科。经过几代科技工作者不畏艰难、扎根

25、西部、勇于奉献、开拓进取、拼搏努力,一个以西部典型国土资源研究为主体、以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为区域特色的研究和技术体系已经形成,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而成立的。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从国家目标和长远发展战略布局出发,重组与建设 7 个研究室,全面突出干旱、沙漠、高寒区资源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特色。它们是: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室;沙漠与沙漠化研究室;高原大气物理研究室;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室;水土资源研究室;生态与农业研究室;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室。3. 刘家峡水电站 刘家峡水库位于黄河上游,位于甘肃临夏永靖县城西南 1 公里处,距兰州市 75 公里,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26、,中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电工程,竣工于 1974 年。为黄河上游开发规划中的第七个梯阶电站,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水库地处高原峡谷,被誉为“高原明珠“,景色壮观。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电站水库地处高原峡谷,被誉为“高原明珠” ,景色壮观。黄河向西流是这里的一个奇特景观。黄河之水天上来,到了刘家峡,却来了个大回转,向西流去,所谓九曲黄河,在刘家峡就能够看到一曲,电站的拦河大坝就锁在这段河谷中,站在黄河单拱第一桥面上,电站主坝一览无余。主坝高 147 米,长 100 米,如同天门紧锁在悬崖峭壁之间,巨大的龙门吊矗立在坝上,真

27、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从大坝乘坐仿古游艇到库区游览,驶到洮 河口,携有大量泥沙,浑浊不堪的洮河水注入水库,立即与清澈的黄河水形成泾渭分明的两股水流,但浊流很快被清波吞没,这也是一个奇景。第四站:西宁青海湖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面积4,573 平方公里,湖面高出海平面 3,260 米,是泰山顶峰的 2 倍。湖水最深处为 32 米。湖中有鸟岛、海心山、海西山、三槐石和沙岛,可供游客游览。陈运和诗青海湖描写“始终

28、流不出内陆的壮怀 踪影映入日月山眼帘 属于一种水天空旷的雄浑气概”。鸟岛在青海湖的西部,面积约 1 平方公里,每年春季有约 10 万只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以及印度半岛飞来。10 多种候鸟在这里繁衍生息,甚为壮观。其集群繁殖密度之大,为亚洲罕见。青海湖地处高原,在 7、8 月份日平均气温也只有 15 度左右,此时是青海湖最美之时,环湖千亩油菜花竞相绽放,碧波万顷的湛蓝外围散布着金灿灿的亮黄,高山牧场的野花五彩缤纷,如绸似锦,数不尽的牛羊膘肥体壮,点缀其间。第五站:张掖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东邻武威和金昌,西连酒泉和嘉峪关,南与青海省毗邻,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面积 40874 平方

29、千米,人口 131 万。以汉族为主,另有回族、裕固族、蒙古族等 26 个少数民族。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张掖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东邻武威和金昌,西连酒泉和嘉峪关,南与青海省毗邻,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市内有大佛寺、木塔寺、镇远楼、黑水国遗址等名胜古迹。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张掖丹霞地貌在方圆一百平方山地丘陵地带,有造型奇特,色彩斑谰,气势磅礴的丹霞地貌。丹霞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

30、蚀,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这里发现的鲜为人知的地貌景观张掖祁连山丹霞地貌群,迄今已发现的丹霞地貌群坐落于祁连山北麓,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东经993010020、北纬 38403910之间,海拔高度在 2000 米至3800 米之间,东西长约 40 公里,南北宽约 510 公里,分布面积在 300 多平方公里以上。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红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把祁连山雕琢得奇峰突起,峻岭横生,五彩斑斓,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张掖丹霞地貌位于临泽倪家营南台子村,距张掖市

31、40 公里。这里的丹霞地貌发育于距今约 200 万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阔,场面壮观,造型奇特,色彩艳丽,是我国干旱地区最典型和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观,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张掖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在临泽、肃南两县境内,面积达 300 多平方公里以上,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层级错落交替、岩壁陡峭、气势磅礴、形态丰富、色彩班斓而称奇,有七彩峡、七彩塔、七彩屏、七彩练、七彩湖、七彩大扇贝、火海、刀山等奇妙景观。第六站:中卫腾格里沙漠腾格里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它南越长城,东抵贺兰山,西至雅布赖山,面积约 3 万平方千米。沙漠海拔 120

32、01400 米左右。腾格里蒙古语意为天,寓意茫茫流沙如渺无边际的天空,因此得名。地理位置:中国第 4 大沙漠。位于阿拉善地区东南部,介于北纬 3730至 40,东经 10220至 106。面积约 4.27 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主要属阿拉善左旗,西部和东南边缘分别属于甘肃民勤、武威和宁夏的中卫市。沙漠包括北部的南吉岭和南部的腾格里两部分,习惯统称腾格里沙漠。自然气候 :气候终年为西风环流控制,属中温带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 102.9 毫米,最大年降水量 150.3 毫米,最小年水降水量公 33. 3 毫米,年均气温 7.8,绝对最高气温 39,绝对最低气温29.6,年均蒸发量

33、 2258.8 毫米,无霜期 168 天,光照 3181 小时,太阳辐射 150 千卡/平方厘米,大于 10的有效积温 3289.1,终年盛行西南风,主要害风为西北风,风势强烈,年均风速 4.1m/s,风沙危害为主要自然灾害,但光热资源丰富,发展农业具有潜在优势。沙漠内部沙丘、湖盆、山地、平地交错分布。植被:沙漠内部沙丘、湖盆、山地、平地交错分布。其中沙丘占 71%,湖盆占 7%,山地残丘及平地占 22%。在沙丘中,流动沙丘占 93%,余为固定、半固定沙丘。高度一般为 10 至 20 米,主要为格状沙丘及格状沙丘链,新月形沙丘分布在边缘地区。高大复合型沙丘链则见于沙漠东北部,高度约 50 至

34、100 米。固定、半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在沙漠的外围与湖盆的边缘,其上植物多为沙蒿和白刺。在流动沙丘上有沙蒿、沙竹、芦苇、沙拐枣、花棒、柽柳、霸王等,生长较巴丹吉林沙漠为好。在沙漠西北和西南的麻岗地区还有大片麻黄,在梧桐树湖一带沙丘间有天然胡杨次生林,头道湖、通湖等地,有 1949 年后营造的人工林。第七站:银川宁夏地质博物馆宁夏地质博物馆座落于银川市,总建筑面积积 6215.8 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四层,造型新颖别致,独具风格:寓意沙漠中拔地而起且错落有致的巨型岩石,一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其中,双体斜屋面喻示贺兰山、六盘山巍峨耸立,黄河从中穿越而过的宏伟气势,开放式观景楼顶,更是拓展了展示空间,给观众

35、以登高、猎奇之感受。宁夏地质博物馆收藏地质标本一万六千余件,涵盖普通地学、古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五个主题展厅以视角,分别从宏观地球构造、生命发展简史、地质环境风貌、地质矿产资源、地质工作发展等相关内容出发,展现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宁夏,从地质学角度为观众解读 “塞上江南”宁夏银川。宁夏地质博物馆常年开放独具特色的陈列展览,大量采用数字化、仿生、虚拟现实等技术让观众亲身体验科学的奥秘,在娱乐中感受异彩纷呈的地学世界。四、实习收获在实习中,我们见到了书本中好多知识,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检验,让我真正体验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地形地貌:高原盆地为主,盆地边缘多冲积扇;多风蚀地貌(丹霞地貌

36、、新月形沙丘)、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气温日(年)较差大,降水稀少,日照强,多大风。(干旱特征显著);、植被:草原、荒漠为主(垂直地带性差异:由山麓到山顶,呈现荒漠草原森林草原荒漠的景观变化);、河流水文:多为内流河(如黑河),径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与气温的变化密切相关),冬季断流;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资源:矿产丰富(煤、油气、稀土、镍),风能、太阳能丰富,旅游资源丰富。6、降水经度地带性差异:由东向西,年降水量逐渐减少,植被变化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7、土壤:黑钙土、荒漠土广布;五、实习感悟经过短短 13 天的西北自然地理野外实践学习,我觉得无论是在理论知识学习方面还是在实践

37、方面我们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我们对大西北有了崭新的认识,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更深入的理解了书本中的专业知识而且也加深了我们对西北部自然景观的进一步的了解及理性的认识,在增长我们见识的同时也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如了解了少数民族异域风情),更重要的是这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及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总而言之,此次实习既是课堂知识的验证也是延伸,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初步掌握了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方法。这次实习也是一次艰苦的行程,几乎每天都起得很早,经常是在车上或景点度过一天。在一路上,我们攀登翠华山,观赏青海湖,体验沙漠环境,领略了不同地区的文化风俗,路途艰苦,但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克服许多的困难,我们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最难忘的是,在艰苦的路途中我们同学之间学会了互相扶持,共同进步共同分享。总而言之,这次西北野外实习使我们在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方面取得双丰收,对于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这也将会成为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及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