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理课标简介.ppt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9563113 上传时间:2019-08-15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4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课标简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地理课标简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地理课标简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地理课标简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地理课标简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普 通 高 中 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简 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纲要 ( 试 行 ),评 价,教 学,高中地理 实验教材,高 中 课程方案,高中地理 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2001.6 ),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 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 三、高中课程总体结构 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

2、导思想 五、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 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 七、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1. 地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地理科学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需要,高中教育现状调研调查范围:北京、辽宁、江苏、广东、 黑龙江、江西、广西、河北、山西、宁夏等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样本数量: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样本 14 036名、教师样本1 650名、 校长样本158名调查时间:2002年15月,素质教育的时代需要,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学校开设 选修课情况,学生是否希望开选修课,92.6%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选修课 , 但69.

3、8%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开设选修课,对高中课程 内容容量的看法,78.2%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的量偏多,66.2%的校长认为课程难度过大; 37.1%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多,36.7%的教师认为高中课程内容难度过大,对高中课程 内容难度的看法,校长和教师对学生学业负担的看法,90.3%的校长和77%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或太重,教师、校长对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关系的认识,9.3%的教师和5.4%的校长认为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较紧。43.2%的教师和54.2%的校长认为严重脱节或有较大脱节,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

4、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52.3%的学生表示几乎没有或偶尔有机会在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关于学生作业的调查,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97.5%的校长和75.5% 的教师反映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是纸笔测试,学生对公布考试成绩的感受,69.4%的学生对公布考试成绩明确表示紧张、害怕和讨厌,有40.1%的校长表示公布成绩对学生有消极影响,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 (居前4位的学科),2. 地理课程标准研制进程 通过招、投标形式产生课程标准研制组 先后召开1多次大型工作会议 广泛征求意

5、见、通过由院士等组成的专家组审定,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人员 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所 华东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上海比乐中学 陕西西安教研室,3. 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体例结构,课程标准名称由来, 我国最早采用的课程标准是1912年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 新中国成立以后,学习苏联改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文件 课程标准这一名称更为准确,其内容也更丰富,涉及领域更广泛,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1. 课程标准是某一

6、学段共同、统一的基本要求,而 不是最高的要求2. 内容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3. 对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是清晰、可评估的, 而不是笼统、模糊的描述4. 教师是地理课程的积极开发者、设计者 , 而不 仅仅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执行者5. 课程标准的范围涉及“三维目标” , 而不仅仅是 “ 双基 ” 要求,第一部分 前 言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必修 选修课程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课程标准的体例结构,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

7、期研究, 国际地理课程比较研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地理课程标准研究 国内地理课程现状研究课程设置历史回顾港台地区地理课程设置 地理学习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 社会及科技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地理学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地理课程体系结构研究 (6个子课题),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 适当增加地理课的课时 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 打破学科体系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标准知识要点粗化,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 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以便增加单元教学时间 利用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方式,促进我国地理学习方式产生突破 建立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国际地理

8、课程比较研究的启示,三、高中课程总体结构,高中课程总体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科 目,模 块, 新课程设置八个学习领域1. 语言与文学 2. 数学3. 人文与社会 4. 科学5. 体育与健康 6. 艺术7. 综合实践活动 8. 技术 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关于学习领域, 各学习领域由若干科目组成,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日、俄等)、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综合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13个科目 技术、综合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 综合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第二外语,关于科目

9、,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内容,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的逻辑联系,关于模块, 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学生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原则上每个模块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 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可获得2学分 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相关证明,可获得2学分 通常情况下学生三年内可获得180个学分,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 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并在选

10、修中至少获得6学分 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高中毕业总学分要求:144分,选修 I 各个学科的选修模块 选修 II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 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开展教育活动 以教学班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 为便于学校合理而灵活地安排课程,减少学生并学科目,相对集中有效地学习,将每学期分为相对独 立的两段,每段10周 学校根据课程方案和学生选课计划,提供以模块为单位的可选择的课程 ;高一年级主要安排必修内容,逐步增设选修内容,学生可以跨班级选修,建立校内选课指导制度, 学校提供课程设置说明、选课指导手册 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并

11、与学生建立固定而长久的联系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课程修习计划,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谋求:基础性 时代性 选择性完整、和谐、统一,. 社会需求,. 学科体系,. 学生发展,.,社会中心主义 学科中心主义 儿童中心主义,学生素质,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基础性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 ,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是最基本的

12、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性不仅要体现社会需求的基础,还要体现学科的基础、学生发展的基础,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时代性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先进性、时代性和一定的前瞻性,要反映当前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体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强调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高中地理课程的时代性,包括学科以及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时代性,课程改革指导思想,选择性高中地理课程应具有多样性、选择性,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要从我国现实情况看,增强高中课程的选择性是顾及学生特点的一条快捷、有效、合理的途径。尽可能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五、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可持续

13、发展战略 构建21世纪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1.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与发展3. 地理学科应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渠道4.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构建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不同社会时期人类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原始社会严酷自然条件对人类生存的威胁 农业社会以气象灾害为核心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不合理耕垦造成水土流失与环境退化 工业社会人口与技术剧增,资源消耗与破坏环境污染造成的“公害”( 狭义环境问题 )全球性人口 - 资源 - 环境 - 发展问题 ( PRED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类中心论 人地伙伴论人地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改变内容和形式人

14、类属于动态的一方,而地理环境处于被动的一方,变动相对较缓慢,人类自然观的发展, 原始社会 天定胜人(敬畏自然) 农业社会人定胜天(限于理念) 工业社会征服自然(付诸行动) 当代潮流可持续发展,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79年级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79年级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初、高中地理课程的分工与衔接,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必修 共6学分,选修 各2学分,环 境 保 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高中地

15、理课程的框架结构,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共6学分,由“地理1”、“地理2”、“地理3”(各2学分,36课时)三个模块组成,涵盖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必修课程的设计注意其结构的相对完整和教学内容的新颖、充实,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 “宇宙与地球”等七个模块(各2学分,36课时)组成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学生开拓视野,进一步提高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程的学习顺

16、序不作具体规定,选修课可在必修课之前、之后或者同时开设报考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如地学、环境、农林、水利、经济、管理、新闻、旅游、军事等)的学生必须修满地理选修课程4学分,1.人口与城市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2.区域可持续发展 3.地理信息的技术应用,必修课程 地理 1,1. 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地表形态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气压带风带、锋面等天气系统、水循环、世界洋流)3.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要素、

1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地域分异规律)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危害),必修课程 地理 2,1. 人口与城市(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化、地域文化对人口城市的影响)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区位和工业区位因素、工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的地域联系与交通运输)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必修课程 地理 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

18、的含义、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产业转移和资源调配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2. 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一些区域为例,分析区域的环境发展、流域开发与治理、工农业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等问题)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功用,数字地球的含义),选修课程 1 宇宙与地球,1. 宇宙 2. 太阳系和地月系 3. 地球的演化 4. 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课程 2 海洋地理,1. 海洋和海岸带 2. 海洋开发 3.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4. 海洋权益,选修课程 3 旅游地理,1.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2.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3.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4. 旅游与环境保护,

19、选修课程 4 城乡规划,1.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2. 城乡分布 3. 城乡规划 4.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选修课程 5 自然灾害与防治,1.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2.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 3. 自然灾害与环境 4. 防灾与减灾,选修课程 6 环境保护,选修课程 7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1. 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 2. 地图与遥感 (RS) 3. 全球定位系统 (GPS) 4. 地理信息系统 (GIS) 5. 3S (RS 、GPS、GIS) 技术应用,七、高中新课程的实施,2003年4月,经教育部党组通过,颁布高中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2003年412月,组织编写教材,年底审查(次年2月

20、),新课程的推进时间表,2003年4月2004年1月,确定实验区和实验方案 ,培训教育行政干部、教研人员、校长2004年38月,培训教师,筹备实验工作2004年9月,正式开始实验(山东、广东、海南、宁夏)2005年9月,江苏、福建进入实验区,改革评价制度,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机制 建立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发展历程的成长记录 由学校认定高中生的毕业资格,关于高考改革的建议,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必须与普通高中课程同步改革,为选修不同课程的学生提供内容不同考卷 高校逐步实现自主招生或联校招生 成立由相关司局组成的小组,启动高考改革方案的研究工作,建议的基本思路,讨 论 题,1. 你认为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作用应如何定位? 2. 地理新课标初、高中的分工和衔接是否合理? 3. 你认为高中地理必修课程中 3 个模块的内容框架是否抓住了重点? 将 “ 地理信息技术” 纳入必修是否妥当?4. 你认为高中地理7个选修模块中, 哪些模块可能会受到学生欢迎?,谢 谢 大 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