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离子反应,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掌握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定义,正确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了解电解质的导电原理,让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掌握酸、碱、盐的本质。 、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定义,使学生对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有了初步的印象,为下节课的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1、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学会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掌握离子共存问题。,【教学重点】 1、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正误判断及离子共存问题。 【教学难点】 电解质非电
2、解质的概念的正确理解。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及离子共存问题。,溶解度口诀:,钾钠硝铵溶水快 硫酸盐除钡银钙 氯里不溶银亚汞 碱里还溶钡和钙 其他物质沉水快,一、酸 碱 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 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如:蔗糖、酒精等,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导电条件,判断下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能够导电? Cu 固态NaCl O2 纯H2SO4 BaSO4 酒精水溶液 KOH水溶液 熔融状态KNO3 葡萄糖 CO2,电解质:,非电解质: ,能导电:,启示:,1、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
3、电解质。,2、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3、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导电,5、大多数有机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是非电解质,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其在熔融状态下或其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电解质,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 (完全电离),弱电解质: (部分电离),电 解 质,盐: NaCl KNO3 CuSO4,弱酸:碳酸、醋酸等,弱碱: Mg(OH)2、 NH3H2O、 Fe(OH)3,水,强酸:盐酸、硫酸、硝酸等,强碱:NaOH、KOH、B
4、a(OH)2等,NaCl的电离,电离方程式,NaCl,酸的电离方程式,HCl,H+,Cl-,+,H2SO4,2H+,+,SO42-,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的化合物叫酸,HNO3,H+,+,NO3-,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化合物叫碱,NaOH,KOH,Ca(OH)2,思考与交流,KHCO3,Na2SO4,FeCl3,NH4NO3,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盐,书写电离方程式要注意什么?,1、正确书写离子符号,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作业:,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Ba(OH)2、 AlCl3、FeSO4、Fe(NO3)3 、 Na2SO4 、KOH 、HNO3 、CaCl2 、CuSO4 、Ag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