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与课件4-3.牛顿第二定律.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9512679 上传时间:2019-08-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与课件4-3.牛顿第二定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与课件4-3.牛顿第二定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与课件4-3.牛顿第二定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与课件4-3.牛顿第二定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中物理教案主备人 秦庆伟 第 1 页 共 4 页第 1 页 -4-3.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2. 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上节课实验结论的总结,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体会大师的做法与勇气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2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3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能深切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

2、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特点教学难点1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2理解 k1 时,F=ma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手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新授课(2 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上节课做实验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再一次体会成功的喜悦,迅速把课堂氛围变成研究讨论影响物体加速度原因这一课题中去学生观看,讨论上节课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实验,我们知道当物体所受的力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高中物理教案主备人 秦庆伟 第 2 页 共 4 页第 2 页 -作用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生:当物体所受的力不变时物体运

3、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作用力成正比,师:当物体所受力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生:当物体所受的力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师:当物体所受的力和物体的质量都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作用力、质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新课教学一、牛顿第二定律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实验,我们再一次证明了: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师:如何用数学式子把以上的结论表示出来?生:aF/m师:如何把以上式子写成等式?生:需要引入比例常数 kakF/m师:我们可以把上式再变形为 F=kma选取合适的单位,上式可以,简化。前面已经学过,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其实,

4、国际上牛顿这个单位是这样定义的:质量为 1 kg 的物体,获得 1 ms 2 的加速度时,受到的合外力为 1 N,即 1 N=1 kgms 2 可见,如果各量都采用国际单位,则 k=1,Fma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师:牛顿第二定律不仅描述了 F、m 、a 的数量关系,还描述了它们的方向关系,结合上节课实验的探究,它们的方向关系如何?生:质量 m 是标量,没有方向合力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师:对,我们如何用语言把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出来呢?生: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师: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我们说牛顿第二定律具有同向性。

5、讨论与交流(多媒体演示课件)一个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某一时刻开始受到一个方向向右、大小为 5 N 的恒定外力作用,若物体质量为 5 kg,求物体的加速度若 2 s 后撤去外力,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物体 2 s 后的运动情况如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师:请同学们踊跃回答这个问题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a,可得 a=F/m,代入数据可得 alm s 2,2s 后撤去外力,物体所受的力为零,所以加速度为零由于物体此时已经有了一个速度,所以 2 s 以后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师:刚才这位同学说 2s 后物体不再受力,那么他说的对不对呢?生:不对因为此时物体仍然受到重力和水平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师:那

6、么在这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又是多少呢?生:仍然是零,因为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为零,牛顿第二定律中物体所受的力是物体所受的合力,而不是某一个力师:非常好以后我们在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即用物体所受的合力来进行处理高中物理教案主备人 秦庆伟 第 3 页 共 4 页第 3 页 -课堂训练讨论 a 和 F 合的关系,并判断下面哪些说法不对,为什么A只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才具有加速度B力恒定不变,加速度也恒定不变C. 力随着时间改变,加速度也随着时间改变D力停止作用,加速度也随即消失答案:ABCD教师点评:牛顿第二定律是表示力的瞬时作用规律,描述的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是产生加速度物体在某

7、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由该物体在这一时刻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决定的当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发生变化时,它的加速度随即也要发生变化,Fma 对运动过程的每一瞬间成立,加速度与力是同一时刻的对应量,即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使再小的力也可以产生加速度,那么我们用一个较小的力来水平推桌子,为什么没有推动呢?这和牛顿第二定律是不是矛盾?生:不矛盾,因为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力是合力师:如果物体受几个力共同作用,应该怎样求物体的加速度呢?生:先求物体几个力的合力,再求合力产生的加速度师:好,我们看下面一个例题 多媒体展示例题(例 1)一物体在几个

8、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使其中向东的一个力 F 的值逐渐减小到零,又逐渐使其恢复到原值(方向不变) ,则 ( )A物体始终向西运动 B物体先向西运动后向东运动 C.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生 l:物体向东的力逐渐减小,由于原来合力为零,当向东的力逐渐减小时,合力应该向西逐渐增大,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方向向西当物体向东的力恢复到原值时,物体的合力再次为零,加速度减小所以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应该先增大后减小生 2: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所以速度也应该先增大后减小生 3:这种说法不对,虽然加速度是有一个减小的过程,但在整个过程中加速度的方向始终和速度的方向一致,所以速度应

9、该一直增大,直到加速度为零为止师:对一定要注意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变化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只要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致,速度就一直增大多媒体展示例题(例 2)某质量为 1 000kg 的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试车,当达到 72kmh 的速度时关闭发动机,经过 20s 停下来,汽车受到的阻力是多大?重新起步加速时牵引力为 2 000 N,产生的加速度应为多大?(假定试车过程中汽车受到的阻力不变)生:物体在减速过程的初速度为 72kmh20 ms,末速度为零,根据 a(v-v o)/t 得物体的加速度为 a一 1 m s2,方向向后物体受到的阻力 fma一 l 000 N当物体重新启动时牵引力为 2

10、000N,所以此时的加速度为 a2=(F+f)/m1 ms 2,方向向车运动的方向师:根据以上的学习,同学们讨论总结一下牛顿第二定律应用时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图3求出合力注意用国际单位制统一各个物理量的单位4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建立方程并求解高中物理教案主备人 秦庆伟 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师:牛顿第二定律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并且能够熟练地应用它解决问题课堂训练如图 431 所示,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动,滑到顶点后又返回斜面底端试分析在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

11、的变化情况解析:在物体向上滑动的过程中,物体运动受到重力和斜面的摩擦力作用,其沿斜面的合力平行于斜面向下,所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是平行斜面向下的,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直至速度减为零在物体向下滑动的过程中,物体运动也是受到重力和斜面的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平行斜面向上,其沿斜面的合力仍然是平行于斜面向下,但合力的大小比上滑时小,所以物体将平行斜面向下做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要比上滑时小由此可以看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由物体受到的外力决定的,而物体的运动速度不仅与受到的外力有关,而且还与物体开始运动时所处的状态有关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牛顿第二定律:Fma2牛顿第二定律具有同向性、瞬时性、同体性、独立性3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作业:教材第 85 页问题与练习板书设计:4.3 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台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 F=ma3.理解(1)同向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力的方向始终一致(2)瞬时性;加速度与力是瞬间的对应量,即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3)同体性:加速度和合外力( 还有质量)是同属一个物体的(4)独立性: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各力将独立地产生与其对应的加速度,而物体表现出来的实际加速度是物体所受各力产生加速度叠加的结果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