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次课 专题一 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 一、艺术家 二、艺术使艺术家的生命获得永恒 三、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不可替代性 四、艺术家是孤独的,但他可以在孤寂中创造一个世界 专题二 艺术家的创作动机神秘的开端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一)人类心理结构理论(二)人格系统理论 专题三 艺术家的创作储备一个“有准备的头脑” 一、观察能力 二、感受能力 专题四 艺术家与体验 一、经验与体验 二、体验 的保存 (一)感知 1、感觉 2、知觉 (二)表象 * * 读者 世界 作品 作者 伊安篇论诗的灵感选读 “让我写小说观简直是要我的命,但有的小说家确实可以条理清楚地把自己的小说观念写出来,我没有这方面的才能。真要
2、是逼我写小说创作谈也只好胡言乱语,说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我自己也不知道就里的话。我曾经说过小说是胡扯蛋 ,写小说也就是作家下蛋。你要问一个在艺术家的感觉中,是哪些刺激物触动了他的心灵从而激发起他的创作愿望是无法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测定的。艺术创作是个体化的精神劳动,其整个创作过程都具有自我封闭的特点。这种内在的心灵活动只能被创造者所知觉和体验,不仅外人无法察觉,就是当事人本身也说不清楚,就像被一种神秘的力量向前牵引着。正是因为这种创作中的神秘现象,于是历史上就出现了关于创作动机的种种猜测。荷马在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两大史诗开头呼唤诗神的启示。为什么荷马在两大史诗的开头要让“缪斯”歌唱希腊和特洛伊
3、十年战争中最后 51 天中发生的事,让“缪斯”告诉他“木马计”的设计者奥德塞在战后海上十年的历险和归家后夫妻团圆的故事?如何使个体生命获得永恒?如果给艺术家下一个定义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艺术家泛指一切用艺术符号创造或传达艺术经验的精神劳动者。“我们可以断言,一个幸福的人从来不会去幻想,只有那些愿望难以满足的人才会去幻想。 ” “幻想的动力是尚未满足的愿望,每一个幻想都是一个愿望的满足,都是对令人不满足的现实的补偿。 ” 弗洛伊德“可能是一个画面,一个惊心动魄的细节,甚至是人脸上一次微妙的表情或者是非常漂亮的句子。 ”“灵感说”苏:这缘故我懂得,伊安,让我来告诉你。你这副长于解说荷马的本领
4、并不是一种技艺,而是一种灵感,象我巳经说过的。有一种神力在驱遣你,象欧里庇得斯所说的磁石,就是一般人所谓“石” 。磁石不仅能吸引铁环本身,而且把吸引力传那些铁环,使它们也象磁石一样,能吸引铁环。有时你看到许多个铁环互相吸引着,挂成一条长锁链,这些全从一块磁石得到悬在一起的力量。诗神就象这块磁石,她首先给人灵感,得到这灵感的人们又把它递传给旁人,让旁人接上他们,悬成一条锁链。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科里班特巫师们在舞蹈时,心理都受一种迷狂支配;抒情诗人们在做诗时也是如此。他们一受到音乐和韵节力量的支配,就感到
5、酒神的狂欢,由于这种灵感的影响,他们正如酒神的女信徒们受酒神凭附,可以从河水中汲取乳蜜,这是她们在神智清醒时所不能做的事。抒情诗人的心灵也正象这样,他们自己也说他们象酿蜜,飞到诗神的园里,从流蜜的泉源吸取精英,来酿成他们的诗歌。他们这番话是不错的,因为诗人是一种轻飘的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做诗或代神说话。诗人们对于他们所写的那些题材,说出那样多的优美辞句,象你自己说荷马那样,并非凭技艺的规矩,而是依诗神的驱遣。因为诗人制作都是凭神力而不是凭技艺,他们各随所长,专做某一类诗,例如激昂的酒神歌,颂神诗,合唱歌,史诗,或抑扬格诗,长于某一种
6、体裁的不一定长于它种体裁。假如诗人可以凭技艺的规矩去制作,这种情形就不会有,他就会遇到任何题目都一样能做。神对于诗人们象对于占卜家和预言家一样,夺去他们的平常理智,用他们作代言人,正因为要使听众知道,诗人并非借自己的力量在无知无觉中说出那些珍贵的辞句,而是由神凭附着来向人说话。卡尔人廷尼斯是一个例,可以证明我的话。他平生只写了一首著名的谢神歌 ,那是人人歌唱的,此外就不曾写过什么值得记忆的作品。这首谢神歌倒真是一首最美的抒情诗,不愧为“诗神的作品” ,象他自己称呼它的。神好象用这个实例来告诉我们,让我们不用怀疑,这类优美的诗歌本质上不是人的而是神的,不是人的制作而是神的诏语;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
7、,由神凭附着。最平庸的诗人也有时唱出最美妙的诗歌,神不是有意借此教训这个道理吗?伊安,我的话对不对?伊:对,苏格拉底,我觉得你对。你的话说服了我,我现在好象明白了大诗人们都是受到灵感的神的代言人。苏:而你们诵诗人又是诗人的代言人?伊:这也不错。苏:那么,你们是代言人的代言人?伊:的确。苏:请你坦白答复一个问题:每逢你朗诵一些有名的段落例如俄底修斯闯进他的宫庭,他的妻子的求婚者们认识了他,他把箭放下脚旁;或是阿喀琉斯猛追赫克托;或是安德洛马刻,赫卡柏,普里阿摩斯诺人的悲痛之类当你朗诵那些段落而大受喝采的时侯,你是否神智清醒呢?你是否失去自主,陷入迷狂,好象身临诗所说的境界,伊塔刻,特洛亚,或是旁
8、的地方?伊:你说的顶对,苏格拉底,我在朗诵哀怜事迹时,就满眼是泪,在朗诵恐怖事迹时,就毛骨悚然,心也跳动。苏:请问你,伊安,一个人身临祭典或欢宴场所,穿着美服,戴着金冠,并没有人要掠夺他的这些好东西,或是要伤害他,而他对着两万多待他友好的听众哭泣,或是浑身都表现恐惧,他的神智是否清醒呢?伊:我该说他的神智不清醒,苏格拉底。苏:你对多数听众也产生这样效果,你明白么?伊:我明白,因为我从台上望他们,望见在我朗诵时,他们的面孔上都表现哀怜,惊奇,严厉种种不同的神情。我不能不注意他们,因为在受报酬的时候,我如果不曾惹他们哭,自己就不能笑,如果惹了他们笑,自己就只得哭。苏:听众是最后的一环,象我刚才所说
9、的,这些环都从一块原始磁石得到力量;你们诵诗人和演戏人是些中间环,而诗人是最初的一环,你知道不?通过这些环,神驱遣人心朝神意要他们走的那个方向走,使人们一个接着一个悬在一起。此外还有一长串舞蹈者,和大小乐师们斜悬在由诗神吸引的那些环上。每个诗人都各依他的特性,悬在他所特属的诗神身上,由那诗神凭附着凭附和悬挂原来是一件事的两种说法。诗人是最初环,旁人都悬在这上面,有人从俄耳蒲斯或缪塞乌斯得到灵感,但是多数人是由荷马凭附着,感发着,伊安,你就是其中之一。听人说到其它诗人的作品,你就打瞌睡,没有话可说,但是听人说到荷马的作品,你马上就醒过来,意思源源而来,有许多话可说。这就是因为你解说荷马,不是凭技
10、艺知识,而是凭灵感或神灵凭附;正如巫师们听到凭附自己的那种神所特别享用的乐调,就觉得很亲切,歌和舞也就自然随之而来了,遇见其它乐调,却好象听而不问。你也是如此,伊安,一听到荷马,话就多的很,听到其它诗人,就无话可说。原因在你宣扬荷马,不是凭技艺而是凭神的灵感。这就是我对你的问题的答复。灵感的源泉柏拉图对灵感源泉的解释主要是“神灵凭附” 。“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 ,是神把灵感输送给诗人。为什么诗神只会凭附在某些人身上,而不附着于其他人身上?灵魂回忆说“灵魂回忆说”也是在斐德若篇中提出的。这是对灵感的一种神秘的解释。“灵魂轮回”说是东方古代宗教的一种观念,柏拉图在他的老师苏格拉底被雅典执政者以毒害
11、青年罪处死之后,非常失望,他漫游埃及,接受了这种“灵魂轮回”思想。依照柏拉图的看法,灵魂是一种“自动的,纯真的,不朽的”东西,它常住在天上神的世界。由于灵魂完善程度不一样,所以,偶尔一些灵魂会飘落尘世,附着肉体。他说: “灵魂是完善的羽毛丰满的,他就能努力追随神而近于神的,如果它失去羽翼,就要下落,于是附上一个尘世的肉体。那种在上界时见到真理最多的,附到一个人的身上,这个人注定成为一个爱智慧、爱美者,诗神和爱神的顶礼者。 ” “灵感”的表现是什么?灵感的表现迷狂迷狂一词在古希腊时期比较流行,其根源是“神力凭附”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神灵附体时的迷狂状态不是丑事而是美事,迷狂的者语言不是狂语而是
12、诏语,是对未来的预知。因此,他们把这种行为叫做“迷狂术”或“预言术” 。柏拉图对“灵感迷狂”的解释也是在斐德若篇中提出的。他认为人世间有四种迷狂:一是预言的迷狂,如巫师宣示神谕;二是教仪的迷狂,如免灾避难的祈祷者在仪式中陷入迷狂,找到免除灾祸疾疫的秘诀;三是诗兴的迷狂;四是爱情的迷狂。关于诗兴的迷狂,柏拉图说道:“此外还有第三种迷狂,是由诗神凭附而来的。它凭附到一个温柔贞洁的心灵,感发它,引它到兴高采烈神飞色舞的境界,流露于各种诗歌,颂赞古代英雄的丰功伟绩,垂为后世的教训。若是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谁去敲诗歌的门,他和他的作品都永远站在诗歌的门外,尽管他自己妄想单凭诗的艺术就可以成为一个诗人
13、。他的神志清醒的诗遇到迷狂的诗就黯然无光了。 ”这里的“诗兴的迷狂”就是“灵感”的表现。这样的人“见到尘世的美就回忆起上界里真正的美,因而恢复羽翼,而且新生羽翼,急于高飞远举,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像一个鸟儿一样,昂首向高处凝望,把下界一切置之度外,因此被人指为迷狂。 ”在柏拉图看来,只有诗神凭附到诗人的心灵,感发引导他兴高采烈神飞色舞时才能产生好诗。这里柏拉图说出了文艺创作和欣赏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即作家创作和读者欣赏时确实会有高度兴奋、气象万千的情境,甚至会有失去常态陷入迷狂的情形。“艺术是被压抑的 欲望的满足”弗洛伊德现代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14、人类心理结构和人格系统图示(冰山理论)前意识 意识(现实原则) (道德原则)(自我) (超我)无意识(快乐原则)(本我)1、意识弗洛伊德认为, “意识”即“自觉” ,凡是能察觉到的心理活动是意识,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它感知着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用语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意识遵循“道德原则” 。道德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平常人们所说的“良心” ,代表着社会道德对个人的惩罚和规范作用;另一方面,是“理想自我” ,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2、前意识“前意识”是调节意识和无意识的中介机制。“前意识”是一种可以被回忆起来的、能被召唤到清醒意识中的无意识,因此,它既联系着意识,又联系着无意
15、识,使无意识向意识转化成为可能。但是,它的作用更体现在阻止无意识进入意识,它起着“检查”的作用,绝大部分充满本能冲动的无意识被它控制,不可能变成前意识,更不可能进入意识。“前意识”遵循“现实原则” 。 “现实原则”与“快乐原则”相反,是生命的自我维持原则。它承认社会标准和社会规范,承认调节快乐的必要性,而对“快乐原则”实施控制和压制。超越“快乐原则”就意味着对无意识领域中的性冲动进行必要的限制,不容许它们为所欲为。于是, “快乐原则”就会通过迂回的途径转移释放出来,或者向文学、艺术、宗教升华。3、 “无意识”“无意识”又叫做“潜意识” 、 “下意识” 。它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
16、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它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趋力,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 ,以及与本能有关的欲望,也包括人在童年时期、成长过程中创伤性的记忆它被称为“力比多” 。由于无意识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不容于社会理性,所以被压抑在意识阈下,但它并没有被消灭。它无时无刻不在暗中活动,要求直接或间接满足。正是这些东西从深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成为人的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因此,无意识在人的整个心理结构中起着决定作用,是人的心灵的核心。“无意识”遵循“快乐原则” ,这是生命的基本原则。它仅仅是追求快乐,渴望在一瞬间满足本能冲动,漠视社会所设
17、定的道德和性别界限,以缓解当下痛苦为目的。小结三者的关系简单来说, “前意识”是“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缓冲区,人的心理的全部就是“意识”与“无意识”的冲突与调整。后来,弗洛伊德将早期的心理结构表述为“本我” 、 “自我” 、 “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1、 “本我” (id)“本我”是人格结构的最基本的层次,相当于他早期提出的“无意识” 。它处于心灵最底层,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的本能冲动,特别是性冲动。它是混乱的、毫无理性的,只知道按照“快乐原则”行事。2、 “自我” (superego)“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受现实陶冶而渐识时务的一部分,代表着理性、常识、正确的判断。它充当着本我与
18、外部世界的联系,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决定自己的行为。它对欲望、本能和性欲进行克制,以迂回的途径提升原始冲动。它按照“现实原则”行动,既要获得满足,又要避免痛苦,使生命避免在本能的泛滥中走向灭顶之灾。自我主管人们维持正常守法的生活。如一个人肚子饿了,他不能胡乱往嘴里送东西吃,他必须辨认外部世界提供的东西是否能吃,直到找到可食用的东西再往嘴里送。3、 “超我” (ego)“超我” ,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它是人格道义方面的表现,是理想化和典范化的“自我” (它是一个“从自我内部的分化”出来的“自我理想” ) 。“超我”相当于平常人们所说的“良心” ,代表着社会道德
19、对于个人的规范作用。它需要努力才能达到,它是完美的而非快乐的或实际的,它是禁忌、道德、伦理的规范和标准以及宗教戒律的体现者。它是小孩子吸收父母、师长区分好坏、辨别善恶的一些标准的结果。“超我”用心良苦,引导“自我”它压抑“本我”的冲动,不顾现实得失,不断地激发亏欠感和犯罪感,呼唤自我回归到道德规范和社会理想之中。所以,“超我”按“道德原则”活动。小结“本我” 、 “自我” 、 “超我”三者经常处于一种矛盾、斗争之中,特别是“超我” 、 “本我”经常处于不可调和的对抗状态。这三个要素如何作用决定一个人的人格。当“道德”占主导时就是“超我”人格;当“理性”占主导时就是“自我”人格,人的理性意识是外
20、部条件长期作用的结果;如果没有“理性” ,也没有“道德” ,那么就是“自我”人格,个体遵循生存本能活动。当三者处于平衡状态时,个性就得到发展,当三者处于矛盾状态并且无法调和时,精神就会出现毛病,个性发展就受到阻碍。比如精神病人为什么“做梦”可以缓解“本我”中“力比多” (原欲)的压力?分析因为在睡眠状态时,前意识的监控能力减弱,所以被道德习俗所不容的“力比多”会带着各种各样离奇古怪的假面具偷偷地溜进意识的领域。人不仅夜间会做梦,白天精神疲倦注意力涣散时,一些幻想也会涌现在脑中,这种幻想与夜间的梦没有本质的区别,故称之为“白日梦” 。另外有一些人,他们找到了一种调和折中的办法,把“力比多”转移到
21、社会道德所容许的有价值的创作活动中去,在自己虚构的艺术世界中赢得他的梦想:权力、荣誉、爱人因此,艺术家犹如白日梦者,艺术家创作仿佛是在白日做梦。为什么不能人人都成为艺术家?分析弗洛伊德认为,好的作家的个性特征不仅是一个“力比多”异常强烈的人,而且他还要有异常巨大的升华能力。 “升华”是弗洛伊德所特别强调的。他认为, “升华”能够去除本能欲望中性欲的色彩,使之具有了审美性质,以社会可以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是文学创作,就是在文学欣赏过程中,读者之所以会获得美的享受,获得一种非常迷人的感觉。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解释,首先是来自原欲的满足,没有这种满足,就无从谈美。只有满足了这种欲望,才能使欣赏者
22、的心灵深处引发出巨大的快感来。因而,人们进行文学欣赏,实际上也就是分享作家的本能欲望幻想,欣赏者也从作家的本能欲望幻想中得到了自身欲望的满足。成就一部文学作品的动因确实非常复杂,但是并非毫无规律可循。黑格尔说:“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会光顾他。 ”怎样理解黑格尔的这段表述?歌唱吧女神,歌唱裴琉斯之子阿基琉斯招灾的愤怒,它给阿开亚人带来了无穷尽的痛楚,把众多豪杰强健的体魄打入了哀地斯的冥府伊利亚特告诉我,缪斯,那位精明能干者的经历,在攻破神圣的特洛伊高堡后,飘零浪迹。奥德塞“机遇总是垂青那些准备的头脑” 。艺术的产生固然离不开艺术家的天分。但
23、是仅有这些是不能产生艺术的。艺术创造不是天马行空,他离不开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不仅要在世界上看得多、经得多,还要把你看到的、听到的、经历过的东西在你的胸中玩味、琢磨,深深地被它们感动,然后你才能在某一偶然因素的刺激下用具体的形象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火柴”“油库”如何成为一个“有准备的头脑”?分析“三个仓库说”作家秦牧认为:“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是直接材料的仓库,装着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着书籍和资料中的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 ”总结一下,秦牧的“三个仓库”: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阅读语言我们着
24、重说一下第一个袋子:关于“所见所闻和所感”“所见、所闻”“观察能力”“所感”“感受能力”我们每一个人在生命的里程中,每时每刻都在与生活遭遇。一些人只感受到表层的东西,而对生活的暗示无动于衷,有些人则会在感受生活的同时,接受某些暗示,把握生活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底蕴,在暗示中完成某种发现。艺术家就属于后者。蒙娜丽莎不知在多少人面前露出过神秘的微笑,只有达?芬奇抓住了那一刹那间的美使之成为永恒的艺术。成功的艺术家肯定是具有优秀的洞察力。正如苏联作家索尔任尼琴所说:“艺术家之有别于常人者仅在感觉较为敏锐,他较易感察这世界的和谐,和人力加诸其上的一切美与横暴,并予以生动的描绘。 ”我们所借鉴的个案是川端康
25、成的演讲词美的存在与发现川端康成在夕照的原野一文中自己的心情:“荣誉和地位是个障碍。过分的怀才不遇,会使艺术家意志薄弱,脆弱得吃不了苦,甚至连才能也发挥不了。反过来,声誉又能成为影响发挥才能的根源如果一辈子保持名誉市民资格的话,那么心情就更沉重了。我希望从所有名誉中摆脱出来,让我自由。 ”川端获得殊荣的背后,隐藏着难以言说的内容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三年之后,1972 年 4 月 16 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含煤气管自杀的形式离开了人世,未留下只字遗书。美的存在与发现是川端康成在美国夏威夷大学作短期讲学时的一次演说。在这次演说中,川端康成没有一开始就直奔主题谈文学,而是首先讲述了一九六九年五月我在卡
26、哈拉?希尔顿饭店住了将近两个月。有多少个早晨,我坐在伸向海滩的阳台的餐厅里,望着角落长台上的一堆玻璃杯,在朝阳下熠熠生辉的美丽景象啊!玻璃杯居然会这般光耀动人,这是我在别的地方未曾看见过的。在法国南部海岸的尼斯或戛纳,在南意大利索兰特半岛的海滨,都未曾见过,尽管那里的太阳一样明媚,那里的海色一样艳丽。卡哈拉?希尔顿饭店的玻璃杯的闪光,将作为一个鲜明的象征,终生铭刻在我的心里,使我永远记住被称为常夏的乐园的夏威夷或檀香山光辉的太阳,明朗的天空,艳丽的海色,碧绿的树林。这一堆玻璃杯,虽然像出征的队伍一般整齐地排列着。但都是底朝上倒扣在那儿,有的叠放了两层,大大小小,挤挤碰碰地聚集在一起。这些杯子并
27、非整体都能映到朝阳,只是那倒扣着的杯底的圆弧,发出闪闪的白光,象宝石一般耀目生辉。杯子的数目不知有多少,恐怕足有两三百只,这些杯子也并非都在底边圆弧的同一地方发出同样的光芒。不过,相当多的杯子在底边的圆弧上都有一个明亮的光点,象星星一般。这一排排杯子散射着一列列光亮,看上去着实动人。正当那玻璃杯底边的光亮令我赏心悦目的时候,杯体上映着一片朝晖,也渐次进入了我的眼帘。它不象杯底那样强烈,是一片隐约而柔和的光。在阳光灿烂的夏威夷,使用“隐约”这个日本式的词儿,也许不尽相称。然而,这杯体上的光线毕竟和底边的那一点光亮不同,它顺着和缓的坡度向玻璃表面扩大开来。这两种光虽然各不相干,但都是那般清莹,美丽
28、。夏威夷丰盈而明媚的太阳,也许得济于清爽而澄洁的大气吧。当我看到屋角餐桌上备用的那堆玻璃杯上朝阳的光辉,大有一番感受之后,为了歇息一下眼睛,便朝阳台餐厅望去。顾客桌上的玻璃杯已经盛进了水或冰,那玻璃杯体连同里边的水或冰,都映射着早晨的太阳,显得十分深沉,晃动着各种微妙的光亮。这种光亮依然是清莹、美丽的,你若不注意就发现不了它。玻璃杯映着朝阳反射出的美景,看来并不限于夏威夷的檀香山才有吧。法国南部海岸,南意大利海岸,还有日本南部的海滨, 抑或都象卡哈拉?希尔顿饭店的阳台餐厅一样,那明媚的丰盈的日光也会影射在玻璃杯上的。檀香山光辉的太阳,明朗的空气,艳丽的海色,碧绿的树林,通过玻璃杯这种不屑一顾的
29、寻常用具,使我找到了鲜明的象征。阳台餐厅一样,那明媚的丰盈的日光也会影射在玻璃杯上的。即使不是这样,能够象征夏威夷之美的明显的标记、为其他地方所无法类比的东西当然应有尽有。例如,颜色鲜洁的花朵,姿态婀娜的茂密的树木,此外还有我未曾得以一饱眼福的、仅在一处海面才能观赏到的雨中直立的彩虹,还有那月晕般团团卷裹着月亮的圆形彩虹,这些都是罕见的景象。但是,我在阳台餐厅里却发现了朝阳影射玻璃杯的美景,确确实实地看到了。这美景是我的初遇。以往,我不曾记得在哪里看见过。然而,不正是这样的邂逅反映着文学,反映着人生吗?这样说或许过于抽象过于夸张了吧?似乎有一点,但也不见得。我至今走过了七十年的人生历程,才在这
30、里初次发现阳台玻璃杯上的这种阳光,并且有所感受。饭店的人恐怕未曾想到玻璃杯的闪光会产生如此美的效果,才把杯子堆放在那里的吧。他们也不可能知道我竟然会由此而感觉出美来吧。我自己过分惦念着这种美,心中早已成了习惯,老是思忖:“今天早晨会怎么样呢?” 再一看那一堆玻璃杯,情况就不同了。说得详细点,刚才我讲到了倒扣着的杯底圆弧的某一点上,散射着星星般的光亮,但其后经反复观察,因时间不同,角度不同,那星星般的光亮不只一处,而是好多处都是,也不光在杯底的边缘上,就连杯体的表面也闪着星星般的光亮了。那么,底边上仅有的一点星星般的光亮,是我的错觉或幻影吗?不,既有闪射的一点星光的是时候,也有群星灿烂、较之一点
31、星光更加美丽的时候,然而,对于我来说,那最初看到的一星光亮才算是最美的。在文学里,在人生里,抑或也有这样的情形吧。我本来应当首先从源氏物语讲起的,然而却说出了有关餐厅玻璃杯等许多话来。不过,我嘴里说的是玻璃杯,头脑里不断想着的却是源氏物语 。也许别人不怎么理解,不怎么相信,但确实是这样。我拉拉杂杂讲了一大堆关于玻璃杯的话,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我身上常常发生。它说明了我的文学与人生的愚拙。要是从源氏物语开始谈起就好了,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描写玻璃杯的闪光,或者用俳句和短歌加以吟唱。然而,我在此时此地发现朝 阳影射玻璃杯的美景,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我的感受,也能够使我心满意适。当然,在别的地方、别的时间
32、,也会有类似玻璃杯一般的美景;但是与此完全一致的美景,恐怕在别的地方、别的时间再也不会发生,至少我以前未曾见过。这也许可以称为“一期一会”吧。川端康成在这篇美文中向我们传达的是他的美学观。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艺术之美分析“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第一,一些微不足道的事物,引发内心美的感受,邂逅“饭店的人恐怕未曾想到玻璃杯的闪光会产生如此美的效果,才把杯子堆放在那里的吧。他们也不可能知道我竟然会由此而感觉出美来吧。我自己过分惦念着这种美,心中早已成了习惯,老是思忖:“今天早晨会怎么样呢?”“玻璃杯映着朝阳反射出的美景,看来并不限于夏威夷的檀香山才有吧。法国南部海岸,南意大利海
33、岸,还有日本南部的海滨,抑或都象卡哈拉?希尔顿饭店的阳台餐厅一样,那明媚的丰盈的日光也会影射在玻璃杯上的。檀香山光辉的太阳,明朗的空气,艳丽的海色,碧绿的树林,通过玻璃杯这种不屑一顾的寻常用具,使我找到了鲜明的象征。 ”“我不能死,我不想死, ,我爱生活,爱这青草,爱土地和空气”战争与和平川端深知造物主造他的用心,恪守责职,一辈子都在用、知识、经验积蓄而成的心力与眼力,或东张西望,或凝眸一处去寻觅那些供人享用与销魂的美,他本人也在寻找与发现中净化,飘然于世俗之上。川端一生,知己不多,东山魁夷是一个。东山在获悉川端自杀惊呼巨星陨落悲哀渐趋静之后,对川端的一生作了简明扼要的评价:“谈论川端先生的人
34、一定要接触到美的问题。谁都说他是一位美的不倦探求者、美的猎获者。应该说,实际上能够经得起他那锐利目光凝视的美是难以存在的。但是,先生不仅凝视美,而且还爱美。可以认为,美也是先生的憩息,是喜悦,是恢复,是生命的体现。第二,对于引发自己美感的事物要去亲近,去探知,不能仅凭头脑想像而不认真观察。这点很重要, “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的美是有限的。 ”为了发现自然美,总是非常敏锐地捕捉自然界中的细微处我们可以发现作家辉煌而杰出的才能,细腻而敏锐的观察力,和编织故事的巧妙而神奇的能力。描写技巧在某些方面胜过了欧洲那么,在这篇美文中川端细腻而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分析同样是玻璃杯映射朝阳的光辉
35、,但是,川端发现了同中之异。第二段:“这些杯子并非整体都能映到朝阳,只是那倒扣着的杯底的圆弧,发出闪闪的白光,象宝石一般耀目生辉。杯子的数目不知有多少,恐怕足有两三百只,这些杯子也并非都在底边圆弧的同一地方发出同样的光芒。不过,相当多的杯子在底边的圆弧上都有一个明亮的光点,象星星一般。这一排排杯子散射着一列列光亮,看上去着实动人。 ”第三段:“正当那玻璃杯底边的光亮令我赏心悦目的时候,杯体上映着一片朝晖,也渐次进入了我的眼帘。它不象杯底那样强烈,是一片隐约而柔和的光。在阳光灿烂的夏威夷,使用“隐约”这个日本式的词儿,也许不尽相称。然而,这杯体上的光线毕竟和底边的那一点光亮不同,它顺着和缓的坡度
36、向玻璃表面扩大开来。这两种光虽然各不相干,但都是那般清莹,美丽。 ”第三段后半部分:“当我看到屋角餐桌上备用的那堆玻璃杯上朝阳的光辉,大有一番感受之后,为了歇息一下眼睛,便朝阳台餐厅望去。顾客桌上的玻璃杯已经盛进了水或冰,那玻璃杯体连同里边的水或冰,都映射着早晨的太阳,显得十分深沉,晃动着各种微妙的光亮。这种光亮依然是清莹、美丽的,你若不注意就发现不了它。 ”在这里,川端的观察对象由闲置的杯子转向餐厅中装满水或冰的杯子。光影又出现一番新的景象。这里的光影显得十分深沉,晃动着各种微妙的光亮。这样的光亮较之于之前杯底、杯体的光更不容易发现。川端的观察并没有就此结束,再看第六段后半部分:“再一看那一
37、堆玻璃杯,情况就不同了。说得详细点,刚才我讲到了倒扣着的杯底圆弧的某一点上,散射着星星般的光亮,但其后经反复观察,因时间不同,角度不同,那星星般的光亮不只一处,而是好多处都是,也不光在杯底的边缘上,就连杯体的表面也闪着星星般的光亮了。那么,底边上仅有的一点星星般的光亮,是我的错觉或幻影吗?不,既有闪射的一点星光的是时候,也有群星灿烂、较之一点星光更加美丽的时候,”川端经过反复观察发现,随着时间、角度的不同,光的反射的情况与最初一刹那之所见又有不同。杯底、杯身都闪烁着星星般的光亮了。从这四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川端对事物的观察是非常细腻、敏锐的。他不断地变换观察的角度,以期从中发现多姿多态的美。
38、第三,对观察到的事物,反复探究,反复品味,并且要纳入到自己已有的丰厚文化积淀中,调动各种艺术感受能力,去感知美的真谛。川端康成笔下的美非自然美,自然景物的线条、色彩、声音、质感,加入了主观色彩,自然与人的感情民族精神文化联系,使自然事物充满着人的灵气山川草木,枫树红叶,雪国山村,名刹古寺等日本日本的自然风光,温暖湿润气候,特有的经济、政治轨迹和长期稻作文化的浸润,形成其民族亲合自然的独特心态。再加之佛教文化中生死轮回意识潜藏于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底层,故而,形成日本以悲为美,以哀为美的悲哀。从总体上说,日本文学的审美情趣不是华丽,而是淡雅,讲究余情余韵,务求在清淡中出奇趣,简易里喻深意。当我们了
39、解了日本文学的传统审美趣味后后,我们发现川端的出现没有丝毫的意外,虽然他明显地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洗礼,但同时立足于日本古典文学,对纯粹的日本传统体裁加以维护和继承。1、川端极为欣赏纤细的美纤细与优雅东方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他喜爱用那种笔端常带悲哀、兼具象征性语言来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希图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静观”来达到某种彻悟,达成一种澄怀静心,物心合致的禅境,求得精神上的解脱。比如在这篇美文中,川端陶醉于玻璃杯所带给他的惊奇的同时,也蜻蜓点水般表达了对于这番美景的顿悟,而这样的顿悟是与他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相融合的:“不正是这样的邂逅反映着文学,反映着人生吗?”“然而,对
40、于我来说,那最初看到的一星光亮才算是最美的。在文学里,在人生里,抑或也有这样的情形吧。 ”“然而,我在此时此地发现朝阳影射玻璃杯的美景,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我的感受,也能够使我心满意适。当然,在别的地方、别的时间,也会有类似玻璃杯一般的美景;但是与此完全一致的美景,恐怕在别的地方、别的时间再也不会发生,至少我以前未曾见过。这也许可以称为一期一会吧。 ”“我本来应当首先从源氏物语讲起的,然而却说出了有关餐厅玻璃杯等许多话来。不过,我嘴里说的是玻璃杯,头脑里不断想着的却是源氏物语 。也许别人不怎么理解,不怎么相信,但确实是这样。我拉拉杂杂讲了一大堆关于玻璃杯的话,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我身上常常发生。
41、它说明了我的文学与人生的愚拙。 ”在艺术的创作中,感受能力非常重要,艺术家应该是感受力非常饥饿的人。要走出去,那样才能去看、才会惊奇、才会有话说。 观察是主体凭借眼、耳等其他身体器官对外界客观刺激产生的认知。那么,在写作中、在艺术创造中,仅停留在观察阶段是不够的,有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所感。在写作中的感受,是指主体把观察阶段形成的认知在内心中玩味,形成富有情感和个性的心理活动。感受不同于观察,观察侧重于客观方面,着眼于捕捉客体具体面貌;感受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信息接受,它更侧重于主观的情感活动,是一种主体的理解与发现。能够从平常的事物中悟出不平常的道理,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见人所未见” 。
42、比如当代作家周大新在谈到他的中篇小说向上的台阶的创作缘起时,讲了这样两件事:大约是一九七七年春天一个和暖的头晌,我在泰山脚下大众桥的东头闲坐其时我正在与大众桥咫尺之隔的一座兵营里服役看见一位少妇拉着一个刚会走路的男孩由桥西走来。他们母子在桥东头停步后,仰望了一刹正对着桥头的冯玉祥先生的陵墓,随之便见那个男孩松开母亲的手,蹒跚着向通往陵墓的台阶走去到过山东泰安大众桥的人们想必会记得,由桥头到冯先生的陵墓,要上长长的一溜台阶。那个男孩晃晃悠悠的登上了第一级台阶后,转身向妈妈笑了笑,那大约是在显示一份快乐与自豪。那位妈妈立时给予了鼓励:上,孩子,再上,看能不能爬上最高一层!那孩子于是又转过身去继续爬
43、了,他还太小,爬那些台阶显然非常吃力,到最后简直是手脚并用。就在看着男孩在那长长的一溜台阶上艰难爬行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这幅图景就是人生的绝妙象征:人艰难地爬完长长的一溜台阶之后,见到的却是一座坟墓,是死亡。我记得我当时打了一个寒噤。几年后的一个夏夜,我们一伙战友相聚,酒过三巡之后,大家先是说起这些年的经历,随后便把话题集中到一位当了局长的战友身上,都说他这几年幸运,顺顺当当做了官,享起了福。未料这位战友竟然眼带泪光地说:我这些年容易吗?由乡政府的一个秘书做起,再由乡武装部长、副乡长、乡副书记、书记、副县长这些台阶一个一个走上来,内中的苦处你们谁知呀?随后他述说了他在各个职务上所遇到的难处和
44、苦处。那是我第一次明白仕途上的台阶级级相连且诱惑力是递增的,每一级台阶上都有温暖和寒冷,每登上一个台阶都会得到一些东西也同时会失去一些东西。就是这个夜晚引发了我关注仕途台阶的兴趣;我开始注意,站在这些台阶上的人;我开始想起多少个乡间父母对儿子的叮嘱:好好读书,日后也做个官,不受人欺负;我开始去追寻人们权力欲望诞生的最初日期;我开始翻阅我们共和国的历史。最后,我决定去写一个人。分析周大新由男孩爬台阶的情景想到人生的艰难与生命的归宿,再由战友在仕途台阶上攀登的经历,想到权利欲望给人带来的喜怒哀乐。他发现在权力欲望驱使下的人,其人性呈现出扭曲的状态,其人格更趋复杂化,欲望的重负使他的生命历程更显得沉
45、重和艰难。于是他决定采取虚构的方式,通过虚构人物和情节来表现这种认识。这说明,作家生活中独特理解和发现,才是创造动机发生的真正“内核” ,它可以由生活中的现象引发,也可以是一种长期积累中的顿悟,一旦它成为一种动力源,便会激发创造的欲望,从而使艺术构思走出混沌与茫然的迷雾,成为一种具有自觉指向的创造行为。什么是经验?什么是体验?经验是生物的人和社会的人在成长过程中的见闻、经历及获得的知识技能。“体验”这个词是在 19 世纪 70 年代才成为与“经验”这个词相区别的惯常用词。在这之前, “体验”只是作为“经验”被笼统的提出。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给“体验”做了界说:“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
46、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使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个东西就属于体验,以这种方式成为体验的东西,在艺术表现里就完全获得一种新的存在状态。如何理解伽达默尔对于“体验”的界说?伽达默尔这段话有三层意思:体验首先是被自己经历过的生活,没有经历也就没有体验,直接经历是体验的基础。体验是经历后“继续存在意义”的部分。主体不但有过这个经验,还在经验中体悟出生命的意义、深刻的思想和动人的诗意,那么这个经验就转化为体验。比如肚子饿自我 潜能、理想、抱负实现的需要 审美的需要 对美的发现、感受和表达认识的需要 外部、内部、学习、科研尊重的需要 自信心归属和爱的需要 从属一团体情感、孤独、焦虑安全的需要 稳定的
47、职业生活的保障生理的需要 衣食住行 三、体验与艺术密切相关,艺术使体验转化的一种“新的存在状态” 。艺术成为了人类体验的栖身之所,它记录体验,保存体验,赋予体验一个“有意味的形式” ,正如伽达默尔所说,艺术使体验有了一个“新的存在状态” 。关于 “体验的保存”“生命的感知活动,必然通过知觉的形式将感知的对象印在脑子里,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痕迹。这种痕迹可以永久地存留在记忆的荧光屏上,以至于在离开观察对象的任何环境或时间里,都能够通过回忆的方式,在头脑中栩栩如生地再现出对象的状貌。这种能力就是表象的记忆能力。 ”这段话中出现了几个关键词:感知知觉记忆回忆表象表象的分类母鸡为什么回下出一个蛋来,这个蛋在肚子里产生了怎样的化学、物理反应,它喝了什么样的水,吃过什么样的糠和高粱米,这对母鸡来说太痛苦了。 ” 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