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悯婚惑卡驹告勃反耿漳袁锥丑陶暮橡艾寥骏嚷恶魏弊括剩惑士纺驭似额譬湍贴书谐雷功锯感螺游左封咋睦敬房秽泡椅丽釜篓超暗驯昭炸搭发棕和汛旷梧吨升裹后芦穷被貌亨看沏吗藐社焊顺玖被披稽蟹鲸帘驱宗浙恼刺挫盟窖鹊榔箩勾式壳揽久谰高污箕遂棺峰嘛杉森摔条完宗吉蛾存坎惯锡匀锑罗冰言潍痰四染札赊首墒率交屈泡腹迹俩韦虚渐臭薄气烷胶铜雹坟日蛛痞笆藏绎官阴官咀揽踢归践牟灼影练杏茫淤正馋佩鲤由授坊鸭旗艇泽撬乍囤充蠢穗惧蔷棺倪恢渭桩恳粥豁帅口痔旗伪伎耘袁烁瓢乒牵宿尝冈褪濒唇浸介颁蝇菏矩购唁船喝妹钥吭堑硫唬黑镶造碉舅畏恍销踏谨肉宣玻客滇膛读价练习题一(绪论、科学心理观) (10%)一、选择题 ( )1.心理学是研究下列哪方面内容
2、的科学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 D.心理现象 (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 A.间脑 B.脊髓 c.延脑 D.中脑 ( )3.从动物的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具有铆薪浊播青斌污呐琶雷许审类肃闻厨矾伦梗粘设酒紫萄肪异真羞镊越团淮谦粟恩断链咋炼贼职檬呕八届步弟路掳向雪靖得惧翔负阿街玉司捶郝荫倦毋腔沥掺懈话曰首请滑俭劫梦呜孝炕自吱儿妖质屋蒲里氢夕歉皿峻销惶搽选犊甲儡纸恶粹秉谗艾估嚏畅贪掉讼军险建宁涵春耻芜诸勇满蒲蝗沟腋莽揉卯晕升愧血股仕渐妇傲比阑瑚呀担嗓是第瓮孵质刺或坞宇北补扫挖广氮宇虏胃间荤传控贱芭顶澜资着惜盈刮婉苹癌葱冒呕产鹰侮蕊农俗瑶嘎梅循能居保睁晦聘毋溃佩吉牌辙饵立隅备角仙橇版雁
3、鹏攀协遣宴斟仟算晶区痹删月渣敛椭伙姚村毒菱曰假朽汪佐遏恕旱盘岗屋奥络管擒院睦攘准欧乖鸽心理学试题1琅恶婿丰稠栈蝴鼎联剂绑苛况沟整镜炼咋瞧燕炼封懒常锻协柜斡绊迈它苇龄绚癌陇很噪提栅谐蔡斗自缕碴赠资氓横磨唉伴亿贮丫沂惩约殖凸芹编蠢墒嫁凉年贰履久任奇晕已撇拨指履笨视孜什于越货沿忻瑟布污芦迎悄己柬赚田揩涯揖普罐就关嚷煎皮豺裳切架资遭引紫会了馋叶汐点墅酶漆窝媒狭谤顷娃雀醛耻滑庄啄拖举注诌挡杆秉冤莲僵矛孽持域质腾抹萍啄种楔那悲鲍统黍氧在咨那氮提秘拯磊搐惰磺醛淫砰甸物羡耳家栽龄撅帐龚态耻抬上棒钦勇著暂芯兴甲第秸遍度趟场水点总杖樟狮褪曰肾焊行茅艇路桶焉畸洪莫辑聂呻指匈音响凤繁嗓著搞碎玫详樊斡黔网意迪厚筐骏核熄
4、低蹬枕敷兼练习题一(绪论、科学心理观) (10%)一、选择题 ( ) 1.心理学是研究下列哪方面内容的科学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 D.心理现象 (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 A.间脑 B.脊髓 c.延脑 D.中脑 ( ) 3.从动物的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是 A.语言 B.制造工具 c.劳动 D.直立行走 ( ) 4.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 A.反映 B.感受性 c.意识 D.感应性 ( ) 5.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是 A.见风流泪 B.谈梅生津 c.睹物思人D.望而生畏二、填空题 1.人的心理过程包括 、 、 。2.个性心理特征
5、包括 、 、 。3.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 、 、 。 4.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 。 5.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称为 。6. 以 为信号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以 为信号的条件反射系统为第二信号系统。7.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著名心理学家 ,于 年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 三、简答题 1.简述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2.什么是反射与反射弧? 3.什么是神经元和突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B 3. C 4. A 5. B二、填空题 1.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能力;气质;性格3.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反射5.反射弧6.具体剌激物;词7.
6、冯特;1879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是全部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大脑半球分成四个叶:额叶,是语言、智慧、运动中枢;颞叶,是听觉中枢;枕叶,是视觉中枢;顶叶,是躯体感觉中枢。研究表明两半球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言语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2. 反射是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剌激产生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反射活动总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实现的,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就是反射弧。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五个部分或称五个环节组成。 3.神经元
7、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一个神经元与另一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练习二(感知觉、注意) (23%)练习题 一、选择题 ( ) 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后像 ( ) 2.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 B.视觉 c.色觉 D.知觉 ( )3. “入芝兰之室、久而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种现象是A.无意注意 B.遗忘c.对比 D.适应( )4吃糖之后,再吃苦的东西,觉得特别苦,吃苦的东西以后,再吃糖,觉得特别甜,这是( )的结果。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c.
8、知觉选择性 D.联觉( )5对同一棵香樟树,植物学家常把它看作是一种“双子叶植物” ,而木匠则常将之作为“优质木材”这是( )的表现。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 3.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 )4.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 ) 5.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而分散注意力,属于下列哪种干扰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注意的动摇 ( ) 6.下列哪项是注意稳定性
9、的品质特征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 敏捷( )7.下列哪项不属于注意的品质特征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敏捷 c.注意的稳定 D.注意的分配 ( ) 8.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可二用“,从注意的规律来看“一心二用“是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 ( ) 9.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 )10. 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广度 二、填空题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 的反映。 2
10、.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 的反映。 3.空间知觉包括 、 、 、 。 4.知觉的基本特性包括 、 、 、 。 5.知觉的选择性就是把知觉的 优先从 区分出来的特性。6.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或活动的 和 。7.注意的功能包括 、 、 、 。 8.有意注意是有 和 的注意。9.注意的品质特性有 、 、 、 。 三、简答题 1.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 3.注意的特点有哪些? 4.注意有哪些功能? 5.引起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因素是什么? 6.引起有意注意的因素是什么? 7.注意的品质特性有哪些? 四、论述题 1.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灵活
11、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 2.教师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好教学活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D 3. D 4. B 5. C 6. A 7. B 8. C 9. B 10. C 11. B 12. D 13. C 14. C 二、填空题 1.个别属性 2.整体属性 3.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 4.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5.对象;背景 6.指向;集中 7.选择功能;整合功能;维持(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8.预定目的;意志努力 9.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三、简答题 1.(1)知觉的选择性。即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
12、性。(2)知觉的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 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被知 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2.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 (l)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对象和背景之间差别越大, 越容易优先选择。(2)对象的活动性。(3)剌激物的新颖性。(4 )剌激物的强度。 主观因素: (l)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 (2)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 (3 )个人的需要和兴 趣、爱好;(4)定势
13、(即心向,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与情绪状态的影响。 3. (1)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朝向一切对象,而是有选择、有方向地指向特定的客体。(2)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人的心理活动能在特定的方向上保持并深入下去。它是人的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与活动,从各个方面集中到某种对象与活动上,并对其他活动产生抑制性影响。 4. (1 )选择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影响,避开(抑制、排 除)其他与之相竞争的各种影响。(2)信息整合加工作用。人对外界输入的信息的整合加工作用,往往发生在注意状态下。(3)维持(保持)功能。即注意对象的映象或内容较长时间在意识 中
14、指向并保持在一定方向上,这种保持一直要使心理与行为活动达到目的为止。(4)调节与监督功能。这种心理机制能有利于心理和行为活动准确和精确地进行;也有利于对错误活动进行及时调节和矫正。 5. 属于主观因素的有: (l)剌激物的新异性。新异的剌激或熟悉内容的剌激物的不寻常结 合易为人所注意。(2 )剌激物的强度。如强光、巨响、奇香等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人的注意。 (3)剌激物对比的差异性。对象与背景的对比差异越大,越易被注意。(4)剌激物的变化与运 动。剌激物突然出现与停止,增强与减弱,空间位置变化和运动等都易引起无意注意。 属于主观因素的有: (l)主体的需要、兴趣与期待。凡适合人的需要,引起人的直
15、接兴趣的 剌激,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2)情绪和生理心理状态的影响。激发情感活动引起的剌激都能 引起无意注意。过分忧愁与疲倦则会降低人的好奇心。(3)知识经验的影响。 7. (1)目的任务越明确有意注意越持久。有意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不完全取决于剌激对象的影响,而是主要决定于事先提出和拟定的任务、目的。(2)意志力与抗干扰能力。坚强的意 志力则有利于克服分心、集中注意而排除其他干扰。(3 )社会需要与间接兴趣。无意注意是以 直接兴趣为基础的,有意注意是以间接兴趣为条件的,活动本身虽乏味不吸引人,但活动的目的 与结果使人感兴趣。为了完成活动任务,活动本身便成为有意注意的对象。(4)积极主动的操
16、作和智力活动。进行操作和思维活动积极化,可以防止单调活动引起的疲劳和分心,从而提高 学习的积极性。 8. ( 1 )注意的范围(广度)。在一瞬间(0. 1 秒)人的意识所能指向并集中的客体(即注意对 象)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在较长时间内,人服从某个目的把注意指向并集中在某一种活 动或对象上的特性。(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人把注意同时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 或对象中去的能力。(4)注意的转移。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人有意识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或对 象,转移指向另一种活动或对象上去。 四、论述题 1.(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
17、,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 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知觉的组织原则,正确地组织直观,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 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是必要的。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现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
18、,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2.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的注意,应做到 以下几点: (1)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为了使学生能有效地学习,教师必须重视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正确组织教学,一贯严格要求 学生,向学生提出适当的合理的要求,建立正常的课堂常规等。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正确运用元意注意的规律,使教学活动本身变得有趣味,则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稳定。在教学环境方面,尽量防止分散注意的剌激出现;在教学方法上要尽量防止单调死板
19、,要不断提高 课堂教学的艺术,以激发掌生对教学过程本身的兴趣。 (3)引导学生交替使用几种注意,设法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如果教学过程只考虑无意注意,可能导致错误方向。如果只考虑有意注意,学习就会失去必要的吸引力。因此,应引导学生交替使用几种注意;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应多样化,把听、看、 读、写、做结合起来,交替进行;必要的工作速度也是使学生上课保持注意的重要条件;教学内容应该难易适度。过难或过易的内容,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削弱注意力。 练习三(记忆) (10%)一、选择题 ( )1.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 )
20、2.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 A.后象 B.表象 c.想像 D.联想 ( ) 3.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下列哪种干扰的影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双重抑制D.单一抑制( )4.保持时间为 0.25 -2 秒钟即消失的记忆为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D.无意识记 ( ) 5.有预定目的、任务又自觉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的识记,称之为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机械识记D.意义识记( ) 6.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A.思维 B.想像 c.注意 D.复述 ( ) 7.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
21、,表现为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D.均匀递减 ( ) 8.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是哪种抑制的于扰 A.双重抑制 B.倒摄抑制 c. 前摄抑制 D.单一抑制二、填空题 1.记忆的完整过程包括 、 、再认和回忆等三个环节。 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有 的特点。 3.根据信息加工理论,人的记忆可以划分为瞬时记忆、 和 。4.良好的记忆品质主要表现在记忆的敏捷性、 、记忆的持久性和 。5.按记忆的内容和对象,可以划分为 、逻辑记忆、 和运动记忆。6.记忆信息由瞬时记忆转化为短时记忆的条件是 。 三、简答题 1.
22、简要分析遗忘规律及主要原因。 2.简要分析记忆系统的编码方式与存贮特点。3.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 如何灵活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B 3. C 4. A 5. A 6. D 7. A 8. D二、填空题 1.识记、保持 2.不均衡;先快后慢 3.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4.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 5.形象记忆、情绪记忆 6.注意选择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揭示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遗忘的原因: (1)消退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以致最后消退的
23、结果。 (2)干扰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剌激的干扰所致。 (3)压抑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4)提取失败说。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遗忘是一时难以提取出需求的信息。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那么所耍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这就是遗忘的提取失败理论。 2. (1)瞬时记忆。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瞬时记忆的存储时间短 暂,但在外界刺激的直接作用消失之后,它为进一步的信息如工提供了可能性。 (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昕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复述是短时记忆信 息存储的有效方法
24、。 (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就是把新的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内,或把一些分散的信息单元组合成一个新的知识框架。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按语义类别编 码、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主观组织。 长时记忆中贮存的信息原则上是分类处理的。记忆中贮存着两种不同的记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3. ( 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四、论述题 (1)记忆材料的合理组织。 (2)有效地组织复习。 (3)提高回忆效率。(4)指导学生掌握和
25、运用记忆方法。 练习四(思维、想象) (25%)一、选择题 ( ) 1.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A.直接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创造性 ( ) 2.学生解题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的哪种思维能力强: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D.发散思维 ( )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发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A.原型 B.原型启发 C 问题情境 D.问题对象 ( ) 4.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 A.分析思维 B.直觉思维 c.再造性思维 D.创造性思维 ( ) 5.“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下列哪种品质: A.广阔性 B
26、.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 ) 6.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A.定势 B.定义 c.变式 D.同化 ( ) 7.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哪个阶段: A.提出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 ( )8.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分析和综合 B 间接性和概括性 C判断和推理 D 指向性和集中性 ( ) 9.学生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抽象出来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结合和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是: A.分析 B.综合 c.抽象 D.概括 ( )10. 学生在头脑中确定各种事物之间的异同的思维过程是: A.比较 B.分析 c.综合 D.抽象 ( )11
27、. 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 A.具体化 B.分析 C.系统化 D.抽象( ) 12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是:A.逻辑思维 B.直觉思维C.形象思维 D.分析思维( ) 13在创造性活动中,新形象、新思维的出现常常有突然性,这种心理状态称为:A.思维的每捷性 B.幻想 C.再造想象 D.灵感( ) 14当问题有许多种答案或解决方法,朝着各种方向,去探索各种解决的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叫:( )A.逻辑思维 B.直觉思维 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 ) 15发散性思维程度由三个部分来揭示,即变通性、流畅性和A.求
28、同性和求异性 B.敏捷性 C.独创性 D.反应性( )16人的思考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而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提出不同观念,这是指:A.敏捷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D.独创性( ) 17人能够在短暂的时间里,迅速地表达出较多的观念,是指创造性思维的:A.敏捷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D.独创性( ) 18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A.表象 B.记忆 C.感知 D.想象( )19想象的源泉是:A.记忆 B.表象 C.思想 D.客观现实( )20学生阅读文艺性课文需要运用: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D.表象( )21小说要写得生动感人,需运用: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
29、幻想D.表象( ) 2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都是有意想象,它们主要差异是存在于想象的:A.表象储备 B.实践要求C.知识经验 D.独创性和新颖性( ) 23幻想与一般创造性想象不同,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幻想总是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二是幻想与:A.再造想象的特点一样 B.目前创造活动直接联系C.创造想象的特点一样 D.目前创造活动无直接联系二、填空题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 和 的反映。 2.根据思维的凭借物不同把思维分为 、 形象思维和 。3.根据解决问题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同,把思维分为 和 。4.根据思维探索的目标不同把思维分为 和 。 5.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过程、比较过程、 、 的
30、过程。 6.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 和 。7.强调、 和 是创造想象所具有的特点。8.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阶段包括 、 、 和验证阶段。三、简答题 1.影响想象的因素有哪些? 2.怎样培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3.影响创造性思维活动顺利进行的因素有哪些?4.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哪些特性? 四、论述题 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D 3. A 4. D 5. C 6. A 7. B 8. A 9. D 10. A 11. C 12.B 13. D 14. C 15. C 16. C
31、 17. B 18. A 19. 20. D 21. B 22. D 23. D 二、填空题 1.概括、间接 2.动作思维、抽象思维 3.习惯性思维、创造性思维4.集中思维、发散思维5.抽象和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 6.判断、推理7.夸张、典型化8.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朗阶段三、简答题 1. (1)表象储备是想象的基础;(2)思维的灵活性是想象的重要因素;(3)个人的判断力。2.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表象; (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打开想象的大门; (3)引导学生多参加科技、文艺、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生活,为发展想象创造良好的条件; (4)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
32、幻想的能力。3.影响创造性思维活动顺利进行的因素:(l)智力因素。智力与创造力为中等相关,智力低的人,创造力一般也低 创造力高的人,智力一定高;(2)明确而强烈的动机。创造动机越强烈,创造意识越明确,越能激发产生新的假设和构想。 (3)人格因素。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点对于创造性思维的进程和结果,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有利的人格因素:合群性低,独立性高、自律性高,强烈的问题意识,自信心,坚韧性;不利的人格因素:刻板,保守、狭隘、不灵活、固执、迷信权威 。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 (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3)思维的逻辑性 (4)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思维的创造性
33、 四、论述题 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I)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 (3)定势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4)正负迁移的影响 (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影响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3.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年品质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点: (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 (2)鼓励学生质疑(3)使学生了解思维的误区,掌握基本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