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 年上海市天原杯初中化学竞赛试卷(总分 100 分 时间 1 小时)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0-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V-51 Mn-55 Fe-56 Cu-64 Zn-65 Mo-96 I-127 Ba-137一 单项选择题(共 7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草莓适合生长在酸性条件下,若进行草莓的无土栽培,培养液中不适合添加的物质是( )A.氨水 B.尿素 C.硝酸铵 D.氯化钾2、人被蚂蝗叮咬后,伤口常流血不止。依据上述现象,科学家希望从蚂蝗体内提取某种药物,该药物具有( )A.止血性能 B.抗血凝性
2、能 C.止痛、止痒性能 D.抗过敏性能3、下列关于化肥、农药的描述正确的是( )A高温多雨时比较适合施用钾肥B.长期施用硫酸铵会造成土壤板结C.波尔多液是石灰和硫酸钠的混合物D过磷酸钙必须经过硫酸处理才能施用4、目前,某些科研机构研发了以餐饮废油(地沟油)和海藻为原料通过氢化、催化体系等加工生产生物航空煤油技术。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此项技术有助于丰富民用航空业的燃油来源B.生物航空煤油的生产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C.“地沟油”流入餐桌会对使用者产生危害D.“地沟油”可以进行合理利用变废为宝5、部分含钙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CaO、Ca(OH) 2、C
3、aCO 3都是含氧化合物,简称氧化物B. 转化是氯化钙溶液中的钙被置换出来C转化可能是复分解反应D. 转化一定是中和反应6、下列反应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A.Mg+H2SO4MgSO 4+H2 B.CuO+H 2SO4CuSO 4+H2OC.2NaOH+H2SO4Na 2SO4+H2O D.Cu+2H2SO4(浓) CuSO4+H2O+SO27、某太空站的能量转化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电池系统中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了水B.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能量实际上来自于太阳能C.水电解系统中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背日面时氢气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9
4、、下图为 M、N 两种固体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C%)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0gM 放入 150g 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B. t时,M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2:5C. 80gN 放入 150g 水中全部溶解,此时溶液的温度一定低于 tD. 100gN 的溶液,蒸发 15g 水、冷却至 t后得到 10g 晶体,原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10、戊二醛(C 5H8O2)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关于戊二醛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戊二醛是一种有机物B. 戊二醛与乙醇(C 2H6O)的混合物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可能是 5:16C. 20%的戊二醛溶液中氢元素的质
5、量分数为 1.6%D1mol 戊二醛与 100g 碳酸钙所含氧原子个数之比为 2:311、干燥剂的干燥性能可用干燥效率(1m 3空气中实际余留水蒸气的质量)来衡量。某些干燥剂的干燥效率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作出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物质 CaCl2 CaBr2 CaO CaSO4 MgO Al2O3 ZnCl2 ZnBr2 CuSO4干燥效率0.14 0.14 0.2 0.04 0.008 0.003 0.8 1.1 1.4A.MgO 的干燥性能比 CaO 好B.干燥剂中金属元素对干燥效率影响可能比较大C.MgSO4的干燥效率可能小于 0.04D.干燥剂中非金属元素对干燥效率无影响12、
6、下列四个得到烧碱溶液的操作中,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8gNaOH 放入 92g 水中4.6gNa 放入 95.6g 水中(2Na+2H 2O2NaOH+H 2)6.2gNa 2O 放入 93.8g 水中100g10.6%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 5.6g 生石灰,充分反应后过滤A.= B.C.= D.=13、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B. C. D.14、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15、“粗盐提纯”的实验内容和步骤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实验需查阅资料,了解食盐在室温时的溶解度B.操作 III 中,若未能充分溶解,则实验的
7、产率将偏低C.操作 IV 中,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容性杂质D.操作 V 中,需加热至液体蒸干为止16、下列物质在 pH=1 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CaCl 2、NaOH、KNO 3、Mg(NO 3)2 B.FeCl3、H 2SO4、KCl、NaNO 3C.Na2CO3、KCl、NH 4NO3、Na 2SO4 D.Mg(NO3)2、Na 2SO4、NH 4Cl、KNO 317、在氯酸钾分解的实验研究中,某同学进行了系列实验并记录如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 现象加热固体 M(如下图所示) 少量气泡溢出后,不再有气泡产生加热氯酸钾至其熔化 有少量气泡产生加热氯酸钾使
8、其熔化后迅速加入固体 M 有大量气泡产生加热氯酸钾与固体 M 的混合物(如下图所示) 未见固体熔化即产生大量气泡A.实验说明 M 加快了气体产生的速率B.实验说明加入 M 后,在较低温度下反应就可以发生C.实验说明固体 M 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产生的量D.固体 M 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18、2005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施罗克等人发现金属钼的卡宾化合物可作为非常有效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工业上冶炼钼(Mo)的原理如下:2MoS 2+7O2 2MoO3+4SO2MoO 3+2NH3.H2O(NH 4)2MoO4+H2O(NH 4) 2MoO4+2HClH 2MoO4+2NH 4ClH 2MoO4 Mo
9、O3+H2O用还原剂将 MoO3还原成金属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 MoS2发生了氧化反应B.(NH 4) 2MoO4是一种铵盐,而 MoO3是碱性氧化物C.在上述冶炼原理中,将 160MoS2全部转化成 Mo,理论上需 18g 铝D.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直接排放19、已知一定温度下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氧气;S O2、 SO3都 能 被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吸 收 。 现 进 行 如 下 实 验 : 加 热 10g 硫 酸 铜 粉 末 至 完 全 分 解 , 将 生 成 的 气 体 通 入 足 量 的 浓 的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 反 应 结 束
10、 后 称 量 中 固 体 质 量 变为 5g, 中 溶 液 增 加 了 4.5g。 该 实 验 中 硫 酸 铜 分 解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 ( )A.3CuSO4 3CuO+SO3 +2SO2 +O2B.4CuSO4 4CuO+2SO3 +2SO2 +O2C.5CuSO4 5CuO+SO3 +4SO2 +2O2D.6CuSO4 6CuO+4SO3 +2SO2 +O220、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他试剂,而用物质间两两混合的方法能够鉴别的是( )A. Na2SO4、BaCl 2、KNO 3、NaCl B. NaOH、Na 2SO4、FeCl 3、BaCl 2C. Na2SO4、Na 2CO3
11、、BaCl 2、HCl D. NaCl、AgNO 3、NaNO 3、HCl21、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量取 20ml 水样,迅速加入 MnSO4和 KOH 的混合溶液,再加入KI,立即塞好塞子,振荡使其完全反应。打开塞子,迅速加入适量硫酸溶液,此时有碘单质生成,6.0mLNa 2S2O3溶液(每毫升含溶质 110-5mol)与生成的碘恰好完全反应。上述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nSO 4+4KOH+O22MO(OH) 2+2K2SO4MnO(OH) 2+2KI+2H2SO4I 2+MnSO4+K2SO4+3H2OI 2+2Na2S2O32NaI+Na 2S4O6该样品中溶解氧量为(
12、)A.0.75mg/L B.48mg/L C.24mg/L D.12mg/L22、对铁进行“发蓝”处理使其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膜,是铁的防腐方法之一,该方法的主要反应如下。保护膜的成分是( )3Fe+NaNO 2+5NaOH3Na 2FeO2+NH3+H2O6Na 2FeO2+NaNO2+5H2O3Na 2Fe2O4+NH3+7NaOHNa 2FeO2+Na2Fe2O4+2H2OFe 3O4+4NaOHA.NaNO2 B. Fe3O4 C.Na2FeO2 D.Na2Fe2O423、某兴趣小组称取 2.500g 胆矾晶体逐渐升温使其失水,并准确测定不同温度下剩余固体的质量(m)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
13、果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结晶水分子与硫酸铜结合的能力完全相同B.每个结晶水分子与硫酸铜结合的能力都不相同C.可能存在三种不同的硫酸铜结晶水合物D.加热过程中结晶水分子逐个失去24、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碳酸钾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碳酸钾质量分数的是( )A.取 ag 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 bgB.取 ag 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 bgC.取 ag 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 bg 固体D.取 ag 混合物与足量的 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 bg 固体25、氯碱工业是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生产氢气、氯气、氢氧化钠
14、为基础的工业体系。电解前,为除去食盐水中的硫酸镁、硫酸钙等杂质,下列加入的物质及其顺序合理的是( )A.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钡 B.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C.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钡 D.碳酸钠、氯化钡、氢氧化钠26、为测定镁铝合金(不含其它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称量 a g 镁铝合金粉末,放在如右图所示装置的惰性电热板上,通电使其充分灼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结束后应再次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B.氧气要保证充分C.可以用空气代替氧气进行实验D.实验结束后固体质量大于 a g27、已知向某盐酸盐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生成气体的质量(m)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的关
15、系如图一所示。先将1.12gKOH 和 1.38gK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稀盐酸,图二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绘制的产生气体的质量(m)与稀盐酸的体积(V)的关系的示意图。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正确 B.乙图正确 C.丙图正确 D.无法判断28、某种由 K2S 和 Al2S3组成的混合物中,两种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则 140g 混合物中 S 元素的质量是( )A.64g B.40g C.32g D.16g二氧化氯(ClO 2),熔点为-59,沸点 11,易溶于水,能与碱溶液发生反应。其气态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液态为红色。工业上用稍潮湿的氯酸钾和草酸(H 2C2
16、O4)在60时反应制得。 某学生模拟工业制法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 ClO2。请完成 29 至 32 题。29、氯酸钾和草酸反应的产物有 K2CO3、ClO 2、CO 2等,则参加反应的氯酸钾和草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2:1 B.1:1 C.1:2 D.无法确定30、实验室准备了如下的实验仪器,完成该实验应选择的装置及正确的安装顺序是( )A. B. C. D.31、实验结束后可能得到 NaClO2、NaClO 3等溶质的溶液。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 38时析出的晶体是 NaClO2 3H2O,在温度高于 38时析出的晶体是 NaClO2。NaClO 2的溶解曲线如图所示。下面说法
17、正确的是( )A.蒸发结晶可得到纯净的 NaClO2B.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以得到纯净的 NaClO2.3H2OC.NaClO2、NaClO 3是由 ClO2和 NaOH 反应生成的D.ClO2和 NaOH 的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32、ClO 2很不稳定,需随用随制,产物用水吸收得到 ClO2溶液。为测定所得溶液中 ClO2的含量,进行下列实验:准确称取 ClO2溶液样品 ag 加入稀释后的溶液 10g 放入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滴加稀盐酸,调节试样的 pH2.0,加入足量的 KI 晶体,静置片刻;(2ClO 2+8HCl10KCl+5I 2+4H2O)用 Na2S2O3溶液测定中生成的
18、碘为 b mol则样品 Cl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B. C. D.研究表明,标准状况(0,101.3kPa)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 22.4L。请完成33-35 题。33、根据上述结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分子的大小是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之一B.同温同压下,分子间的距离是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之一C.同温同压下,分子的个数是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之一D.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与其摩尔质量有关34、一定质量的液态化合物 XY2 在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两种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XY2+3O2 XO2+2YO2,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为 67
19、2ml,密度为2.56g/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氧气的物质的量是 0.03molB.XY2的摩尔质量是 76g/molC.若 Y 为硫元素则该液态化合物为 CS2D.反应前 XY2的体积约为 224ml35、在 1 体积空气中混入 1 体积二氧化碳,在高温下跟足量的焦炭反应,假设氧气和二氧化碳都转化为一氧化碳,则反应后气体中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是( )A.75% B.67% C.50% D.33.3%二、多项选择题(共 30 分,每小题有 1 或 2 个正确答案;中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 1 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得分)36、关于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
20、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pH 不断减小,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B.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滴入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仍为红色,说明两者不反应C.将一定量的稀盐酸与 pH=12 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 pH=7,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D.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稀盐酸中,放出热量,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37、常温下,向含有溶质 0.02mol 的 NaHSO4溶液中逐滴滴加 Ba(OH)2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m)与加入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n)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沉淀质量为 m1 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0.01molB.m2=2.33C.b 溶
21、液 pH=7D.c 中有 0.01molBa(OH)238、一定量的碳与 8.0g 氧化铜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如右图所示),反应前后测定装置I、装置 II 的质量记录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后质量装置 I 56.3 55.2装置 II 242.9 243.7AI 中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B.II 中增加的质量是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C反应够后 I 中固体成分可能有 3 种情况D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混合物39.某无色气体由 H2、CO、CH 4中的两种或三种物质组成,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1.无色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II.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浓硫
22、酸,装置的质量增加 5.4g;III.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碱石灰固体,装置的质量增加 6.6g则关于气体成分的推断一定错误的是( )A.H2和 CH4 B.H2、CO、CH 4 C.CO 和 CH4 D.H2、CO40.某白色固体甲,可能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无色溶液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种可溶性钡盐溶液。为探究它们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对于固体甲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一定有硫酸钠 B.一定有氢氧化钠C一定有氯化钠 D.至少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某化学实验小组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并设计实验测定其组成。请分析下列实验步骤,完成 41 题至 43 题。已知:铵盐能与强
23、碱反应生成氨气,氨气能与酸反应生成铵盐。I.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一种浅绿色的硫酸亚铁铵晶体(俗名摩尔盐)。将摩尔盐低温烘干后保存待用II称取 7.84g 上述制的摩尔盐,加热至 1000C 失去结晶水,质量变为 5.68gIII确认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后,将上述 5.68g 固体放入装置的锥形瓶中,再用注射器向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浓溶液,关闭止水夹 b,打开止水夹 a,鼓入空气,充分吸收产生的气体并测出气体质量为 0.68g IV.向中加入适量 3%过氧化氢溶液,使氢氧化亚铁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铁,过滤、洗净、干燥、灼烧后测得其质量为 1.6g。41、关于
24、上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步骤 I 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B.拉动注射器活塞,中漏斗内液面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C.中可盛放硫酸,越浓越好D.步骤 III 中将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使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中42、下列关于制得硫酸亚铁样品的分析正确的是( )A.化学式是(NH 4)2Fe(SO4)26H2O B.化学式是(NH 4)4Fe2(SO4)56H2OC.该样品至少消耗氢氧化钠 0.08mol D.该样品中铵根含量约为 8.67%43、下列对于该实验的反思分析错误的是( )A.步骤 I 中烘干时必须保证低温烘干,否则测定的结晶水含量会偏低B.氢氧化钠必须确保足量,否则样品中含氮量可能会偏低
25、C.用代替收集产生的气体,最终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就是生成气体的体积D.用代替收集产生的气体,则 V(NH3)=V(中针筒示数)-V(NaOH 溶液)-V(装置中原有气体)已知:氯化铁溶液有如下性质: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请根据上述信息完成 44 题、45 题。44、工业中印刷线路板及废液处理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中参加反应的氯化铁和铜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2:1B.废液中含有两种溶质C.中铁粉过量D.中有化合反应发生45、有一包铁粉和铜粉混合物,为确定其组成将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放入 FeCl3溶液中(其他用品略),实验数据记录如下,下列结论错误的
26、是( )组别 溶液中 FeCl3的物质的量 0.4 0.4 0.4 0.4混合物样品的质量(g) 6 13.2 24 36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0 1.28 12.8 24.8A.第组:反应后溶液中含有 0.2molFeCl3 B.第组:在反应后溶液中放入一根铁丝,铁钉表面无变化C.第组:剩余固体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D.第组:剩余固体中铁与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3 2015 年上海市初三化学竞赛(天原杯)预赛试题(总分 100 分 时间 1 小时 )得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P-31 S-32 Cl-35.5 K-39
27、Ca-40 Mn-55 Fe-56 Cu-64 Zn-65 Ag-108 Sn-119 Ba-137 一、单项选择题(共 7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人类使用材料的变化标志文明的进步,下列材料广泛使用时,其制得与化学反应无关的是( ) A.石器 B.青铜器 C.铁器 D.高分子材料 2、难溶于水的金属氧化物是( ) A.SiO2 B.CO2 C.K2MnO4 D.MnO2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给盛有试管容积 2/3 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 4、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下
28、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象环境报告中的“PM2.5”是对一种新分子的描述 B.酸雨的形成只与 SO2 有关 C.焚烧垃圾可用于发电,但须对焚烧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做处理 D.化学反应能够制造出新的物质,同时也能制造出新的元素 5、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 B.用斧头将木块一劈为二,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原子恰好分成更小微粒 C.改变条件,金属铜的导电能力会发生变化 D.一定条件下,水在 20时能凝固成固体 6、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酒精用作燃料 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C.干冰用
29、作人工降雨 D.铁粉用作抗氧化剂7、ICl 能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升华 B.熔化 C.溶于 CCl4 D.受热分解 8、制作一件生活用品往往用到多种材料,制作下列用品所列出的材料都是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雨伞:尼龙绸伞布、不锈钢伞骨 B.夹钳:钢钳嘴、橡胶钳柄 C.牙刷:尼龙刷毛、塑料刷柄 D.导线:铜丝芯、塑料皮 9、元素 R 在矿石中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取其氧化物质量分数为 0.8515 的该矿石20.2g,与 98g10%的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杂质不反应),生成 ROSO4 和 H2O,R 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A.78 B.140 C.156 D.17
30、2 10、欲证明一瓶无色液体是纯水,可靠的实验方法是( ) A.测得其 pH=7 B.无味 C.与锌粒不反应 D.1.01105Pa 时沸点为 100 11、已知磷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 PCl3 和 PCl5 两种物质,若反应中 0.248g 磷消耗掉0.014mol氯气,则产物中 PCl3 与 PCl5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2 B.2:3 C.5:3 D.3:1 12、NH 3 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 CCl4,则下列装置中,会引起倒吸而不能用于吸收氨气的是( B ) 13、室温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见下表,室温下,向 500g 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投入 2g 食盐,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食
31、盐不溶解 B.食盐溶解,无晶体析出 C.食盐溶解,析出 2g 硝酸钾晶体 D.食盐溶解,析出 2g 氯化钾晶体 14、室温下,浓硫酸会和铁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铁的氧化物薄膜,该氧化膜使内部的铁不再与浓硫酸接触,利用这一性质常用铁罐存储浓硫酸,但储存浓硫酸的铁罐外口沾到浓硫酸会出现严重的腐蚀现象,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 A.吸水性和酸性 B.脱水性和吸水性 C.强氧化性和吸水性 D.难挥发性和酸性 1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向滴有酚酞的 Na2CO3 溶液中加入 BaCl2 溶液,溶液褪色,则证明 BaCl2 有酸性 B.准确称取 14.80gCa(OH)2,配制 50g 29
32、.6%的 Ca(OH)2 溶液 C.在实验室,可无需查阅资料用 50%的硝酸来配制 50g20%的硝酸溶液 D.通过灼热的镁粉除去 CO2 中的 O2 16、将 4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升温至 50,或者温度仍保持在 40而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粉末,在这两种情况下均保持不变的是( ) A.硫酸铜的溶解度 B.溶液的质量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17、根据如图溶解度曲线,从含 CaCl241%的饱和食盐水中,获得 CaCl26H2O 的流程,设计合理的是( ) A.蒸发结晶 趁热过滤 冷却结晶 过滤 B.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过滤 蒸发滤液 C.蒸发结晶趁热过滤蒸发滤液 D.蒸
33、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18、ICl 3 遇水会产生大量的腐蚀性白色烟雾,有强烈的催泪作用。若生成物之一是 HCl,则另一种产物是( ) A.HIO3 B.HIO2 C.HIO D. ICl 19、取一定量 FeO 和 Fe2O3 的混合物,在足量的 CO 气流中加热至充分反应,冷却,称得剩余固体比原混合物质量减轻 1.20g,若将同量的该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完全,至少需含氯化氢 xmol 的盐酸,则 x 为( )A.0.375mol B.0.75mol C.0.15mol D.0.1mol 20、将 10%的 Na2CO3 溶液逐滴加入 CaCl2 和 HCl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Na2CO3 溶液
34、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点时溶液的 pH 大于 c 点时溶液的 pH B. b 点时,溶液中有 2 种盐 C. x 值为 106.0 D.原混合溶液中 n(CaCl2):n(HCl)=1:1 21、常温下,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氧化膜使内部的铝不再与氧气反应,Hg(NO3)2 溶液可穿透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与铝反应生成汞,而汞的存在使铝形成的氧化膜疏松。用一张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下图) ,将试管浸入 Hg(NO3)2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根据实验现象判
35、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发生了置换反应和化合反应 B.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C.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D.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22、硒酸钠(Na 2SeO4)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Na-a,Se-b ;硫酸钠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为:Na-c,S-d;用以上数据计算 Se 的相对原子质量时,还需要用到的数据是( ) A. Na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 S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 O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不需要其他数据 23、已知红矾钾(K 2Cr2O7)和红矾钠(Na 2Cr2O7)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溶解度差异,工业上用红矾钠、氯
36、化钾制备红矾钾,反应原理为: Na2Cr2O7+2KClK 2Cr2O7 +2NaCl,实验室模拟制备红矾钾,合理的操作步骤是 ( )A.称量、溶解、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B.称量、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C.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D.溶解、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24、将胆矾与生石灰、水按质量比为 1:0.56:100 混合配成杀菌剂波尔多液,其成分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CuSO4xCaSO4xCu(OH)2yCa(OH)2,当 x=3 时,y 为( ) A.1 B.3 C.5 D.7 25、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 ,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
37、项是( ) 26、某物质 M 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无色液体,向质量分数为 a 的 M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所得溶液中 M 的质量分数为 0.6a,若相同条件下 M 的密度为 d1,水的密度为 d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d1d2 B.d1d2 C.d1=d2 D.无法确定 已知:FeSO 4、FeSO 4nH2O 加热时易被氧气氧化;FeSO 4nH2O- FeSO4+nH2O;碱石灰是生石灰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利用下图装置对 FeSO4nH2O 中结晶水的含量进行测定。 称量 C 中的空硬质玻璃管的质量 (82.112g)、装入晶体后 C 中的硬质玻璃管的质量(86.282g)和 D 的
38、质量(78.368g)后,实验步骤如下: 完成 27-30 题: 27、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为加快产生 CO2 的速率,可将 A 中装置中盐酸浓度增大、石灰石磨成粉状B.步骤 I 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 FeSO4、FeSO 4nH2O 被氧化 C.装置 B 中的浓硫酸可以换成浓氢氧化钠溶液 D.装置 B 和装置 D 可以互换位置 28、操作甲和操作丙分别是( ) A.操作甲:关闭 K1 操作丙:熄灭酒精灯 B.操作甲:熄灭酒精灯 操作丙:冷却到室温 C.操作甲:熄灭酒精灯 操作丙:关闭 K1 D.操作甲:熄灭酒精灯 操作丙:烘干 29、步骤称得此时 C 中硬质玻璃管的质量为
39、84.432g, D 的质量为 80.474g,产品硫酸亚铁晶体(FeSO 4nH2O)中 n 值是( )A.6.734 B.7.000 C.4.698 D.7.666 30、若 n 值小于理论值,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 A.加热时间过长,FeSO4 进一步分解了 B.原晶体中含有易挥发的物质 C.装置 D 中的碱石灰失效了 D.加热时间过短,结晶水未完全失去 31、下列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 A、B 的组成元素相同;A、B 、D 、E 、F都只由两种元素组成,且都含有氧元素,H 为改良酸性土壤常用的物质,下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反应 不需要加热
40、 B.H、I、J 属于同一类物质 C.反应中的“?”只能是氢前金属 D.J 可能是白色也可能是其他颜色的沉淀 32、向含 n mol AgNO3 和 n mol Cu(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Zn,溶液质量与加入 Zn 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取 a 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B. c 点时参加反应的 Zn 质量为 97.5n 克 C.若取 bc 段固体,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D. cd 段溶液的质量比原溶液的质量减少 76.5n 克 33、研究生石灰(CaO)露置于空气中变质的情况,设计实验如下: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由气体 B 可确定粉末
41、 A 中含有 CaCO3,由沉淀的质量可确定其质量为 w/4 B.A 中钙元素的质量与生石灰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相等 C.A 中 CaO 的质量分数为 0.500 D.A 中 CaO 的质量为 0.58w 34、要完成以下各化学实验,往往先要进行的操作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对于气体制取等实验 润湿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等试纸检验某些气体 取样、溶解用化学方法鉴别 NaCl、Na 2SO4 等固体检验气体的纯度对于点燃可燃性气体 正确的是( ) A. B. C. D. 35、青霉素是一元有机酸,它的钠盐的 1 国际单位的质量为 6.0010-7 克,它的钾盐 1 国际单位的质量为 6.271
42、0-7 克, (1 国际单位的 2 种盐的物质的量相等) ,则青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371.6 B.355.6 C.333.6 D.332.6 二、多项选择题(共 30 分,每小题有 1 个或 2 个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 1 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得分) 36、将 ag 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 bg(b 大于 a)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可能正确的是( ) 37、将汽车尾气中的 NO2 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是重要的研究方向,若化合物
43、G 与 NO2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O 2+G -(一定条件)-N 2+H2O+nX(未配平),将 NO2 转化为无害的N2。该反应中 n 是系数,也可以为 0,而 X 须为空气的组成成分。则 G 可以是下列化合物中的( )A.CO2 B.SO2 C.NH3 D.C2H6O 38、对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分析错误的是( ) A.黑色粉末: FeO、Fe、CuO、C 只用一种试剂即可鉴别 B.无色溶液: KOH、H 2SO4、 CuCl2、NaNO 3 只用一种试剂即可鉴别 C.无色溶液:Na 2CO3、AgNO 3、BaCl 2、HCl 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 D.无色溶液:Ba(OH) 2、Na
44、 2CO3、BaCl 2、HNO 3 不用其他试剂就无法鉴别 39、下列仪器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40、已知 3SO2+2H2O+2HNO33H 2SO4+2NO;欲检验 CO2 气体中是否含有SO2、HCl ,进行如下实验:将气体通入 HNO3 酸化的 AgNO3 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a;滤去沉淀a,向滤液中加入 Ba(NO3)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沉淀 a 为 AgCl B.沉淀 b 为 BaCO3 C.气体中一定含 SO2 D.不能确定是否含 HCl 41、通过煅烧 MnSO4H2O 可制得 MnxO4,下图是煅烧 MnSO4H2O 时温度
45、与剩余固体质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中 A 段表示的物质是 MnSO4 B.曲线中 A 段表示的物质是 MnO2 C.MnxO4 中 x=3 D.MnxO4 中 x=5 42、H 2S 与 O2 在点燃时反应,当 O2 足量时生成二氧化硫,O 2 不足时生成 S,将100mol H2S和 O2 的混合气体,点燃完全反应后,在 105时,气体变为 80 mol(硫在 105时仍为固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80mol 气体是 O2 B.80mol 气体中除水外还含有 H2S 或 SO2 C.混合气体中含 H2S 40mol 或 80mol D.80mol 气体是 SO2
46、 和 O2 混合气体 43、测 Na2CO3 和 NaHCO3 混合物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 x%。可用下列两种方法:取 a克样品分别与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NaHCO 3+HClNaCl+CO 2+H 2O),分析正确的是( ) A.逸出气体若用碱石灰吸收,增重 b 克,则 x 偏小(碱石灰:CaO 和 NaOH 的混合物) B.逸出气体若用碱石灰吸收,增重 b 克,则 x 偏大 C.所得溶液蒸干并灼烧至恒重,得 c 克固体,灼烧时有固体飞溅出去,则 x 偏小 D.所得溶液蒸干并灼烧至恒重,得 c 克固体,灼烧时有固体飞溅出去,则 x 偏大 44、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甲乙 B.气体体积:甲乙 C.摩尔质量:甲乙 D.相对分子质量:甲乙 45、铜锡合金,又称青铜,含锡量 1/41/7(质量比) 的青铜被称作钟青铜。有一铜锡合金样品,可通过至少增加 ag 铜或至少减少 bg 锡恰好使其成为钟青铜,增加 ag 铜后的质量是减少 bg 锡后质量的 2 倍。则原铜锡合金样品中铜锡的质量之比为 ( ) A.7:17 B.3:2 C.3:1 D.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