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学校: 设计教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静夜思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课时课时教学目标(三维)1会认“静 ”“夜” 等 10 个生字,会写“目”“耳” 等 4 个生字。2朗读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教学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景教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
2、的意境第 1 页(总 页)课 时 教 学 流 程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一、导入1师:会背这首诗的请举手!背给老师听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播放李白的图像,认识唐代诗人李白。师:李白可是唐代有名的大诗人哦。还会背哪些唐诗?教师适时评价今天我们要学习李白的静夜思。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一)初读课文。1、读通、读顺全诗;2、检查勾生字情况;3、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重点读好“静” 、“床”、学生指名背2 指三四名学生背其他古诗学生指名读勾画生字“霜” 、 “思”等字。4、解题:1)“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2)请你用“ 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
3、 1、学习第一行(1)“ 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2)说说第一行诗意。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2、学习第二行(1)读整行诗。(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疑 ”的意思(怀疑、好像学生自由说说学生用思说词学生齐读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霜” (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 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4)朗读,引导。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
4、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5、学习第三行(1)读整行诗。(2)看多媒体理解“ 举头 ”(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4)朗读、引导。师激情: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学生做举头的动作学生自由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
5、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6、学习第四行(1)读整行诗。(2)说说诗句的意思。(3)将三、四行连起来说说(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读古诗诗意(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思故乡 ”。7、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三、反复吟诵,表现诗意美。第二课时 一、复习1背诵古诗,唱读古诗。2认识 10 个生字。3用二类字扩词,比比谁组的多二、指导写字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耳”上横短,下横长;1、生在音乐中自己吟诵,划节奏。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3、有感情地齐读,背诵。补 充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第 “头”的第五笔是“长点”。写“耳”字:横 竖 竖 横 横 横数“耳“字:描红、临写,提醒正确的的写字姿势。2评价学生作业。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补充设计板 书 设 计静夜思明月光地上霜举头低头 思故乡作 业 设 计把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会读,有能力的可以尝试背诵。教 学 后 记第 页(总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