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关区高三化学质量检测分析一、 试题特点1、尽量全面覆盖考试范围内的主干知识,能反映学生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后面夯实基础的第一轮复习明确方向和重点。2、传递了 2009 年高考的气息,使学生初步了解高考化学试卷结构、难度、梯度、题型、题量以及命题的指导思想,使教师和学生初步意识到提高能力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后面复习中还要注意提高分析、迁移、快速处理信息、表达书写规范、现场考试等的能力。3、试卷有一定的梯度、新鲜度、难度、信度以及效度,能反映出教和学目前的状态。二、数据统计全区参加化学考试人数 220;总分 10522;均分 47.83。各分数段的情况如下:分数11010510095908580
2、75706560504040人数 0 0 0 0 0 2 10 23 33 45 58 93 134 86三、 学生答题中的典型错误题号 得分率 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1 1002 82.9 17.1选 B 认为 NaHSO4在水中电离硫酸氢根不能拆,未认识到它是强酸的酸式酸根离子。3 51.2 41.5选 A 未考虑到三氯甲烷在标况下是液体4 48.8 12.2 选 A 不知电石和水产生何种气体;26.8 选 B未考虑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12.2 选 C 遗忘产生的 NO 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5 56.1 17.1 选 B;14.6 选 C;12.2 选 D 不能分析在原电池中 Z
3、n 作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通过外电路流向铜极,铜离子在铜电极上的得到电子,所以硫酸铜溶液中铜离子(阳离子)减少,盐桥中阳离子向硫酸铜溶液迁移。6 75.6 12.2 选;C7.3 选 D 遗忘中心原子非金属越强对应的氢化物热稳定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酸酸性越强。7 78 9.8 选 B 遗忘羧基有酸性氨基有碱性;7.3 选 C 不知同一分子中既有氨基(或羟基)又有羧基可发生缩聚反应。8 56.1 14.6 选 B 遗忘次氯酸是弱酸不能拆;19.5 选 C 未考虑电荷不守恒,或氢离子参加反应;7.3 选 D 不记得该反应是生成碳酸氢根离子。9 51.2 22.0 选 D19.5 选
4、BD 不能迁移苯要与液溴才能发生取代反应而非浓溴水。10 87.8 4.9 选 C2.4 选 CD 未考虑到难得到电子的物质也可能难失去电子,如稳定的稀有气体等物质。11 46.3 17.1 漏选 C 不知乙烯可先与卤素单质加成再通过水解取代得到乙二醇; 22.0 漏选 A 对加聚的机理不清 7.3 选 CD 遗忘迁移聚乙烯是线性结构是热塑型的塑料。12 24.4 53.7 选 D12.2 选 AD 未考虑到能与氢离子共存但却使硝酸根离子具备氧化性,加入铝粉不能产生氢气,13 17.1 14.6 选 A、24.4 选 AB 对溶液中离子的电荷守恒式中碳酸根离子带 2 个单位电荷须乘以 2 不清
5、楚;24.4 漏选 D 不会分析醋酸分子的电离和醋酸根离子的水解不会影响它们的总量;9.8 选 C 、4.9 选BC 不会分析在氯化铵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水解的程度是很小的,也就是说铵根离子减小少,氢离子产生的也少,氢离子不可能大于铵根离子。14 51.2 43.9 漏选 C 不能运用碳守恒来快速解题。15 31.22 (1)方程式写生成了氢气,未利用题目资料D装置吸收氟化氢说明产生氟化氢;(2)基本能回答出但语言表达不到位,教学中工业流程装置介绍的很少;(3)不能说到使氟的氧氯化物冷却到固体,信息加工不到位;(4)学生错误理解为装置D 的作用。16 48.17 (2)方程式写生成了氧化铁等,对题
6、目中的 H 是黑色视而不见;(3)遗忘电极反应式的书写;(4)溶液变成红色写成了红色沉淀,记忆有误。17 34.39 (1)写成氧化成二氧化氮,漠视题目中的箭头指向硝酸;漏选,每步反应不能分析到位;(2)方程式未配平,计算时题目中二式未乘以二,对盖斯定律及相关计算不知;(3)选 B 或漏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遗忘;(4)对的很少,对三行式计算方法遗忘。18 48.05 (1)不能迁移 PH 值的计算方法计算 PCl(2)写成在硝酸、硫酸中配制,未考虑引进了杂质离子;(3)计算错误、单位漏写,K SP 相关知识遗忘。19 53.46 (1)不知道手性碳原子;(2)反应生成的醋酸漏写、错
7、写;(3)同分异构体正确率很低;(4)不知道肽键的断键原理;有机知识遗忘的较多。20 12.93 (1)读不懂题;(2) (3)方程式写的不好,学生不能从题目中找到反应物和生成物,并利用氧化还原原理写全并配平;(4)不能分析出 0.16g是三氧化二铁并根据铁守恒计算杂质氯化铁的量。21 32.72 (1)离子排布式写成原子排布式,审题不清;(2)不会画配位键;(3)不会从晶体结构类型比较熔点高低,知识点遗忘较多。归纳起来,暴露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点及解题方法的不记得或记错了或用错了;2、对陌生题目及阅读量大的题目有恐惧感,解题信心缺乏,不能通过快速审题找到问题对应的解题关键语句与迁移学过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3、回答问题不注意细节,如不验证答案、答非所问、化学用语不熟练、信息加工不到位、表达不到位、书写不仔细不认真等。4、综合能力欠缺,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严密性欠缺。四、考前复习教学建议1、要针对学生的层次采取有效的复习策略,2、主干知识点、重要的解题方法、学生的易错点、易错题、易忘点、易混点要反复强调。3、加强实战演习,每周进行一次模拟,分析得与失、进与退、对于错,使学生扎扎实实一天一点进步。4、加强心理支持。39 中:李萍200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