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 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 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较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设计理念: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准备:小棒。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三角形,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三角形?揭示课题。回忆。 互相交流生活中的发现。二
2、、认识三角形。1感知三角形。2介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3练习。4感受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分组操作。展示例题场景图。有三角形吗?能想办法做一个三角形吗? 巡视指导你是怎么做的三角形?展示做出的三角形并汇报过程与方法。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点?能在本子上画一个三角形吗?提问:仔细观察画出的三角形,你知道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指出: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说明并板书各部分名称。出示“想想做做”第 1 题。提示:可先点点,后连线。要求:拿出教师指定的小棒,拼三角形,分别是:(单位:厘米)2、3、7;2、3、5;观察,交流。学生运用自带材料独立做一些三角形。交流做三角形的方法:小棒摆、钉子板
3、上围、沿三角尺边画、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明确三角形是有三条线段围成的) 。独立完成画三角形。讨论: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交流后明确:三角形有 3 条边、3 个角和 3 个顶点。独立完成。并标出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分组操作,并记录每一种情况。(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2、3、7;2、3、5;3、5、73、7、9组织交流。小结。3、5、73、7、95、7、9哪三根不可以围成三角形?哪三根可以围成三角形?为什么同样都是三根小棒,有的能围成,有的却不行呢?比较它们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提示:用 2 根长度的和与第 3 根比)用 3、11、6 厘米的小棒围成三角形。三角
4、形的特征:较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5、7、9分组计算、比较、分析。交流结果(2 根长度的和大于第3 根时,能围成,小于或等于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交流:各位同学是如何选的,并说明能拼成的理由。交流发现:你觉的刚才的发现该如何修改?自由练读:三角形的较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三、巩固练习。 出示“想想做做”第 2 题。根据每组中三条线段的长度直接做出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出示“想想做做”第 3 题。先指一指从学校到少年宫的不同路线,并回答第一问;再让学生找出最近的一条路,并要求解释理由。读题,分析、判断并交流(第2、3 两组都可以) 。观察交流(有三条:学校电影院少年宫;学校少年宫;学校邮局少年宫) 。(第条最近;因为、两条路线都与第条围成了一个三角形,根据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所以第条最近。)互相交流。四、评价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通过哪些方法获得这些知识的?交流,评价总结。五、作业设计。 1三角形有( )条边、 ( )个角和( )个顶点。2以下长度的线段:(单位:厘米)5、6、7、8、9、11、12、15你能选择三根围成一个三角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