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690592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一章 五四新文学第一节 文学革命1, 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 年胡适将自己改革文学的想法写成论文文学改良刍议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上发表,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是“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同年 2 月陈独秀“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提出了“三大主义”即“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将文学革命的序幕进一

2、步拉开。2, 双簧信: 1918 年 3 月新青年上发表了两封信,一封为王敬轩的致“新青年”编者书,一封为刘半农的复王敬轩。“王敬轩”本无其人,信是钱玄同综合当时旧派文人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种种谬论写成。刘半农在复信中对这些谬论做了痛快淋漓的驳斥。由于这两封信均系新文化与新文学阵营的同人有意的自导自演,故被称为双簧信。3, 1918 年鲁迅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石。这篇小说和孔乙己药一起,历史的标志着文学革命已由纯粹的理论倡导进入了“创作实践”的崭新阶段。4, 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斗争:(P19)对以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的批判。林

3、纾是第一个举起反对新文学旗帜的人。对以梅光迪等人为代表的“学衡派”的批判。学衡派人物主要是胡先骕、梅光迪。对以章士钊为代表的“甲寅派”的批判。5, 文学研究会:1921年月1月4日成立于北京,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的文学社团(最早出现的纯文学社团)。发起人:沈雁冰、郑振铎、周作人、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12人。成立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会刊:革新后的小说月报 创作方法:写实主义 ;文学主张:“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反对“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即“为人生而艺术”)6, 新月社:1922年在北京成立,止于1933年。徐志摩根据泰戈尔的诗集新月

4、集所取。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胡适、饶孟侃。活动阵地:以1927年为界,前期现代评论晨报副刊,后期新月文学主张:倾向浪漫主义,诗歌形式上提倡“三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或表达为一是鼓吹唯美主义,二是提倡现代格律诗。】7, 语丝社: 1924年11月成立于北京,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以散文杂文为主。主要成员:孙伏园发起,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刘半农、俞平伯等撰稿。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形成语丝派,创造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语丝文体”。语丝文体:是以文艺性短评和随笔体散文为主要形式;立论犀利,思想缜密,措词辛辣,形象生动;写作时,“无所顾忌,任意而谈,”不拘体裁,浑洒自如,寓讽刺于诙谐

5、之中,有丰富的幽默感,泼辣、幽默是它的总的艺术特征。第二、三节 新文学观和文学思潮(一) 启蒙文学思潮1,启蒙的定义:“就是人类脱离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康德)2,在西方社会思潮、文化观念的冲击下,五四新文化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倡科学和民主,向扼杀人性、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主义宣战。3,文化先驱的不同主张:陈独秀的主张是他在文学革命论中倡导的三大主义;李大钊提倡“爱”与“美”的文学,“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优美的文艺,博爱的精神,就是新文学的土壤、根基。”(二) 人的文学1,最早涉及这一问题的先驱是周作人,他在人的文学一文中阐述了文学的性质由人决

6、定的观点,认为人的文学与非人的文学的区别“只在著者的态度不同”。2,最能代表五四启蒙文学思潮理论高度的是周作人的文学理论。他先后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理论文章,“人的文学”成为核心观念。3,“人的文学”成为核心观念的原因除了人的文学这篇文章本身在理论上体现出来的严密性、系统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切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人的文学”观包蕴了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详见 P34-36)。(三) 平民文学在人的文学之后,周作人又写了平民文学一文,他是前者的具体化,他回答了人的文学中“谁是人”的问题。平民文学与人的文学一起,就构成了人的文学的完整内涵,迅速成为五四启蒙文学思潮的精神标高,它具有批判旧文

7、学和建设新文学的双重功能。第四节 小说创作1,问题小说(创作繁荣期是 1919 到 1921 年间)内涵:指五四时期一批初步具备了民主科学思想和现代意识的青年,热情而无不稚嫩地探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小说。产生的原因:a.是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觉醒的青年面对黑暗的社会、苦难的人民和未定的人生再也不能熟视无睹,他们以蓬勃的热情去透视、剖析这些问题)b.是当时理论家提倡的结果。(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强调文学要着力描写“一切家庭惨变,婚姻苦痛,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把反映人生诸问题视作文学“人性”的要义。)c.是中外作家杰出示范的产物作者:冰心、王敬熙、罗家伦、叶绍钧、

8、杨振声、俞平伯、胡适、沈玄庐、卢隐、王统照、许地山等。题材:妇女、劳工、家庭、礼教、儿童、教育、战乱等。最为突出的是青年恋爱婚姻问题(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痛苦是较早的关于婚恋的“问题小说”)、妇女问题、劳动者的悲惨命运和出路问题,人生意义和目的问题。鲁迅的狂人日记曾被视为问题小说的先驱,冰心称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冰心和卢隐是最重要的两位女作家。冰心写于1921年的超人是冰心心理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内容详见P51,卢隐见P52)。对比:相同之处在于都是福建人,在北京接受大学教育,卷进“五四”运动的浪潮,以“问题小说”步入文坛,是文学研究会的女作家。不同之处在于冰心探索人生得出的结论是“爱”,庐隐则是

9、“悲”。冰心是大家闺秀,庐隐是知识女性。叶绍钧:字圣陶。写的最多的是谦卑、委琐的小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小学教员。第一个“十年”中反映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作家是叶绍钧,此类作品最富盛名的当属潘先生在难中。长篇小说只有一部倪焕之,可称得上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内容见P53)。许地山: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他的小说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交织着参与意识与避世倾向、传奇色彩与现实精神、宗教意志与人生关怀,在艺术风格上也是奇特清妙与苍劲凝实相互融通。(异国情调,佛教,苦示思想)艾芜(三十年代,南行记,也有异国情调,缅甸风情。)2,浪漫派小说特点:a.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b

10、.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表现作家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c.在创作方法上,以浪漫主义为主,同时兼采某些现代主义技巧。d.主要代表作家:郁达夫、郭沫若、其他许多作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郁达夫、郭沫若是这个流派旗帜性的作家。郁达夫:原名郁文,他1921年由泰东书局出版的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这部小说集是中国现代浪漫派小说的开山和垂范之作。在代表作沉沦(“性的苦闷”之作,内容详见P57)里,零余者形象被塑造的最为充分。零余者形象:愤世嫉俗、感伤忧郁、内向而又敏感、孤傲复又自卑、袋里无钱、心头多恨、于世无补.。郁达夫的青烟和郭沫若的喀尔美萝姑娘运用了表现主义手法郁达夫的风铃和郭

11、沫若的残春明显的运用了“意识流”及象征主义的手法3,乡土派小说含义:以故乡农村生活为题材,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时间:兴起于 1923 年前后。代表作家:废名、许杰、许钦文、鲁彦、蹇先艾、台静农、彭家煌、黎锦明、徐玉诺等。鲁迅是乡土小说的先行者。鲁迅首次在写于 1935 年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把蹇先艾、许钦文鲁彦等人归入到乡土文学流派。作家作品:蹇先艾水葬和许杰赌徒吉顺(P60)都着力于揭示农民身上的冷漠、自私、愚昧等可怕的思想境遇。鲁彦写于 1927 年的黄金可称为代表作,代表了乡土小说的一种高度。台静农烛焰(“冲喜”,P60)乡土小说对现代文坛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将农

12、民和农村题材大规模的引入了文学表现领域。第五节 诗歌、散文、戏剧创作1,诗歌创作胡适:是第一个尝试作新诗的先驱。1920 年 3 月,尝试集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艺术上的特点是明白晓畅的白话用语,自由灵活的诗歌体式。老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首白话诗。“湖畔”诗社:成立于 1922 年,诗名来自于诗集湖畔,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位。情诗既是他们创作的最有特色的新诗,也是他们对新诗最大的贡献。(P67)冯至:浅草与沉钟社的代表诗人。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称冯至是“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2,散文创作周作人:是“人生派”中散文创作的一位大师,也是五

13、四时期散文创作成就最高的代表之一。散文从内容和文体来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议论性散文,一类则为写景、状物、抒怀的小品散文。(P70-73)(小品文不仅是周作人个人最擅长最喜爱的,也是“人生派”散文中意蕴深渊、风格独特、造诣极高的代表作)周作人的文艺性论文在五四前后的文坛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影响最大、最深刻地体现了他“为人生”目的的论文是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及沉沦情诗。3,戏剧创作拉开中国现代话剧创作序幕的人物是胡适。他 1919 年 3 月发表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话剧作品。第二章 鲁迅与郭沫若(考得少)第二节 鲁迅的小说创作1,阿 Q 正传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典范

14、之作,是鲁迅唯一一部中篇小说。创作意图:“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大约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的”。2,精神胜利法:就是指人们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用自我安慰、自我解嘲、自我欺骗等手段来获取精神上的优胜,以掩盖实质上的失败,或仅仅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外部世界,作出让自己心安理得的解释(书上解释为:是一种以虚幻的精神优胜取代现实中劣败的一种精神状态或思维方法)。在阿 Q 身上具体表现为:妄自尊大、自轻自贱、自我安慰、忌讳缺点、麻木健忘、欺软怕硬等。其核心是不正视现实,它是一种足以应付任何失败和挫折的精神武器。(P99)第三节 鲁迅的散文与杂文心灵独语野草:是鲁迅 1924 年 9 月至 192

15、6 年 4 月间创作的 23 篇散文诗的合集。时代背景:见 P103 第二段。野草是鲁迅所有创作中最个人化的作品。带有一种自我审视的性质,具有明显的独语特征。艺术世界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和难以阐释性。基本精神特征是苦闷中求索、失望中抗争、孤独中前行。内容:1,对黑暗社会现实进行韧性的战斗(最重要的内容)2,自我灵魂拷问中的犹疑和痛苦的展示(重要内容)3,对丑恶现象的鞭挞和对理想的憧憬(主要内容)第四节 郭沫若的女神及其他诗歌郭沫若一生创作的诗歌超过一千首,出版的诗集除选集、合集外,专辑多达 12 种之多。紧接着女神之后有星空瓶和前茅三种。星空是诗人在苦闷中思索的作品,调子比较低沉,但仍没有丧失探

16、求的勇气。第三章 第二个十年(1927-1937)的文学运动及文学创作前言(这一时期有较大影响的创作群体或流派有左翼小说作家、京派作家、新感觉派、东北作家群、通俗小说作家群等)1, 中国诗歌会:它的成立为诗坛带来了“革命现实主义”的新风。1932 年 9 月成立于上海,发起人有蒲风、穆木天、杨骚、任钧(森堡)等,1933 年创办新诗歌旬刊。以注重诗歌的现实性和倡导诗歌的大众化为主旨。2, 现代派:1932 年 5 月,施蛰存受现代书局的委托而创办文艺刊物现代。戴望舒、施蛰存、南星、玲君、陈江帆、金克木、林庚、何其芳等一批青年以这一刊物为核心而聚集,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诗人群体被称为“现代派”。1

17、936 年戴望舒主编新诗杂志等,把现代主义诗潮推向高潮。(戴望舒的雨巷P164-166)1936 年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三人合集汉园集出版,被称为汉园三诗人。30 年代的现代派诗人在艺术上进行了双向选择:既学习西方现代派,又在传统的中国诗意中吸取营养。从学习或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方面看,中国现代派诗人主要受到了法国象征派诗歌、美国意象派诗歌运动和以艾略特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就继承本民族的传统而言,中国现代派诗人主要继承和发展了晚唐五代李商隐、温庭筠一脉的风格。第一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与“左联”左联:指左翼作家联盟。(自己看从 P143 倒数第五行一直到 P144 第二行)1,193

18、0 年 3 月 2 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鲁迅、冯雪峰、柔石等 40 余人出席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鲁迅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期的经验教训作了科学总结。1936 年春,为适应抗日统一战线的需要自行解散。2,主要进行的文学活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传播与运用;加强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提倡和发展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3,缺点:政治上的左倾主义,组织上的宗派主义,创作上的公式化、概念化4,意义: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创作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造就了一支坚强的、革命

19、的、进步的文艺队伍,培养了一大批文艺新人,这批文艺新战士成为日后建设新的人民文学的骨干力量。第二节 小说流派1, 东北作家群九一八事变之后,活跃于 30 年代文坛,萧军萧红是该群体中最有影响的作家。萧军的成名作八月的乡村和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于 1935 年在鲁迅的帮助下一齐编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萧红的生死场等前期的小说,主要是通过对东北人民日常生活与抗日活动的描摹来赞扬东北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这句是鲁迅为其作的序中的话)的顽强性格。以呼兰河传为代表的后期风俗小说,则更多的暴露了国民的劣根性。鲁迅在田军作序中说:人们“一方面是庄严的工作,另一方面却是荒淫无耻”。2, 京派小说是

20、指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后,30 年代继续活跃在京、津等地的作家群创作的小说。总体艺术特色:赞颂淳朴原始的人性美与人情美,熔写诗抒情象征于一炉,讲究意境营造,语言简约古朴、活泼明净,风格平和冲淡而隽永。京派小说家既受到了现实的促动又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京派小说的艺术个性与审美情趣是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和农耕文化为依托的。主要作家作品有废名竹林的故事、凌叔华的弟弟、沈从文的边城等等。3, 海派小说“海派”这一名称由来已久。“海”,有“上海”“洋”“洋场化”等多重意思。“海派文学”并非有组织的文学团体,它是与京派文学相对的文学流派,主要是小说创作。 三个创作群体:a.将“鸳鸯蝴蝶派”等老海派排除在

21、外,以张资平、叶灵凤为代表的情爱小说作家。b.以刘呐鸥为代表的新感觉派。c.40 年代的洋场小说家,包括张爱玲、无名氏等“洋场小说家”和予且、苏青等“新市民小说作家”。 总的特点:在艺术上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三个作家群体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创作带有明显的商业功利性,性或性爱是该派的重要描写内容。 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是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4, 新感觉派中国新感觉派是在日本新感觉派的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是“海派”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派别。主要人物有: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施蛰存的小说更注意心理分析和潜意识的开拓,尤其醉心于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揭示人物的性心理。施蛰存具有

22、新感觉派色彩的小说主要收在将军的头梅雨之夕善女人品行等集子中。第四章 矛盾与巴金第一节 茅盾的子夜 1927 年 9 月至 1928 年 6 月间完成了他的第一个三部曲蚀的创作,包括幻灭动摇追求。(了解蚀中的主要人物和特点,见 P215) 之后又出版了野蔷薇虹子夜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腐蚀锻炼。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P196)子夜奠定了茅盾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和国际声望。第三节 巴金的家1931 年到 1940 年间先后创作了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长篇。(P223)第五章 老舍与曹禺老舍的猫城记写的是一个漂流到火星上“猫国”里的机师的所见所闻,看似一部科学幻想小说,却寄寓着作者明显

23、的现实感悟。(寓言题材,详见 P241)第六章 国统区、沦陷区的文学运动及文学创作第一节 文艺论争关于“主观论”和现实主义问题的论争1, 焦点人物:胡风,他强调作家主体作用。2, 早在“左联”时期,胡风就坚持批评文艺领域盛行的公式主义与客观主义倾向,认为那些所谓的现实主义忽略了创作中主体性因素的发挥。1945 年 1 月,胡风主编的希望杂志在重庆创刊,创刊号上刊登了舒芜的论主观和胡风的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 ,较为系统的宣传“主观论”思想。3, 胡风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P285) 文艺创作是主客观的统一 “主观战斗精神”说:作家在创作中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文艺创作是从对于现实人生的搏斗开始的。

24、 (重)“精神奴役创伤”说(次)“世界进步文艺支流”说第二节 国统区的诗歌及报告文学创作1,七月诗派(现实主义)以艾青、田间为先驱诗人,是在胡风的理论引导和组织下形成的青年诗人群体。因 1937 年 9 月 11 日在上海创刊的七月杂志而得名。追求人诗合一,要求诗人应以斗士的姿态突进生活,以饱满的热情拥抱现实,坚持在主客观相生相克的搏战中发挥战斗精神,揭示人民“历史奴役的创伤” ,抒写激越悲壮的生活真实,这一人生态度与美学原则直接体现在他们诗作的主题蕴含与艺术风格之中。重要创作内容:以抗战为背景,描述民族的历史灾难,进而表现广大人民顽强不屈的意志。艺术特点见 P292 倒数第二段。2,九叶诗人

25、(现代主义)是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和诗歌在 20 世纪 40 年代的传人。以诗创造 中国新诗为主要阵地,核心成员包括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辛迪、陈敬容、唐祈、唐湜等。穆旦是九叶诗人中的代表性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昭示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转向和更大发展,而且标志着中外现代主义文学精神遇合所能达到的程度。 (了解一下 P293-294 的作家作品)第三节 国统区及沦陷区的小说创作钱钟书与张爱玲的小说创作(P299)这个不知道要不要看第四节 国统区的戏剧与电影文学创作1, 戏剧 正剧:夏衍(P312) 悲剧 喜剧:丁西林、陈白尘的讽刺剧丁西林在五四时期就以一系列戏剧作品享誉文坛。陈白尘原名陈征鸿,他这

26、一时期的戏剧作品主要有两类:正剧和讽刺喜剧。奠定陈白尘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地位的作品是升官图 。 (内容见 P316)第七章 解放区的文学运动及文学创作第一节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解放区的文学思潮1,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划时代的重要事件1942 年毛泽东的讲话 ,基本出发点是文艺要为民族解放战争这个当时最大的政治服务。把“文艺是为什么人的”作为最根本的原则性问题提出来,论述了“文艺与政治” “文艺与生活” “普及与提高” “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以及“歌颂与暴露” “继承与借鉴”等一系列新文艺运动中长期未能解决好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中共的文艺路线和方针作了精辟的阐释,并提出了解放区文艺发展的根本方向这一重大的、事关全局性的问题。2, 文学思潮讲话所确立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了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基本方向, “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批评原则,以及“有出息的文艺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的号召,都深深影响了艺术家们,并催生了一种崭新形态的文艺,形成了被称为“工农兵文艺思潮”的创作潮流。第三节 民族化的小说创作赵树理小说中最具艺术魅力的作品是创作于 1943 年 5 月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 。 (了解小说内容 P3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