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9174288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一、基本知识点(选择题) 1.中国现文史发展的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个十年(1928-1937);第三个十年(1938-1949) 2.中国现代文学总体性、全局性的本质特征:新与旧的冲突与承接;中与外的沟通和融会;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知识界经历了四个阶段: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三种文化思想:洋务派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 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维新派与革命派以政治改革为中心的启蒙主 义文化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伦理革命为中心的文化思想。 4.晚清的又一次文化繁荣表现在:文化观念

2、的变化,翻译文学的繁荣,小说界革命,话剧的萌芽。 5.两个话剧团题:1906 年成立德春柳社和 1910 年成立的进化团。 6.春柳社 1907 年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花女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 7.新青年1915 年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 8.新青年于 1917 年 1 月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1917 年 2 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史。这两篇文章拉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大幕,标志着中国现代新文学的正式开始。 9.上述文章的发表得到了一批旗手的积极呼应: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傅斯年,鲁迅,周作人。周作人还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 10.191

3、8年 1 月,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11.除新青年外,五四时期的重要刊物还有:晨报副刊, 时事新报副刊学灯,2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 12.1920 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被迫承认白话为“ 国语”,通令全民学校采用。至此,白话文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13.相信文化新闻学法铺的复古牌:学衡派,甲寅派。甲寅派代表人物:张士钊。 14.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第一部新诗集。刘半农的无韵诗和散文诗为中国最早。 15.陈衡哲是最早创作白话小说的女作家。她的小说老夫妻1918 年 10 月发表在新青年上,是中国现代第二篇白话小说, 1920 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小雨点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童话小说。

4、16.胡适于 1919 年 3 月发表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是中国现代第一步刊载于正是刊物的话剧创作。 17.1921 年 5 月在北京成立了五四文学革命后最早的话剧社团“民众戏剧社” ,创办了最早的话剧刊物戏剧月刊。 18.1918 年 4 月新青年开辟了“随感录” 专栏, 这是现在散文最早出现的品种。 19.1921 年周作人发表了美文一文,号召新文学作家致力于美文创作,对推动中国现代散文的自觉发展有重要意义。 20.鲁迅的创作:1)前期创作:现实题材小说集呐喊彷徨;抒情散文集野草; 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 热风,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2)后期创作:历史题材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

5、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遍文学且介亭杂文。 21.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出版于 1921 年 8 月。 22.文学研究会:成立于 1921 年 1 月北京。主要发起人:沈雁冰(矛盾),叶圣陶, 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许地山等 12 人。其机关刊物主要是革新后的 小说月报。 323.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版的长篇小说。 24.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 25.新月社,1923 年由徐志摩发起成立于北京。 26.闻一多的三美主张:新诗要做到:建筑的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 27.语丝社的名于 1924 年 11 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代表作家有:

6、鲁迅,周作人,林鱼塘, 钱玄同, 孙伏元, 俞平伯等。 28.沉钟社,鲁迅评价为“中国的最坚韧,最 诚实,挣扎的最久的团体”代表作家有:杨晦,陈炜谟,陈翔鹤, 冯至等。 29.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 30,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 年 3 月 2 日成立于上海,鲁迅在成立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31.新感觉派小说:刘呐鸥是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 1928 年 9 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作品集。还有穆时英和施蛰存都是新感觉派代表人物。 32.中国诗歌会 1932 年 9 月成立于上海。代表诗人

7、有:蒲风,穆木天,任 钧,杨骚等。其机关刊物是新诗歌 33. 延安文艺座谈会于 1942 年 5 月由中共中央主持在延安召开。 二、名词解释 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 20 年的云雨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1917 年初,胡适,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二人的4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

8、,1918 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 话文的地位。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2.革命文学运动:新成立的太阳社和经过整顿的后期创造社于 1928 年初正式发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他们大力宣扬文学是宣传的武器,要为革命斗争服务,要实现大众化,革命作家要努力改造世界观, 获得无产阶

9、级意识,克服小 资产阶级思想,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服务。从文学革命都革命文学, 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入发展和变化。 3.抗战文艺运动:抗战的爆发给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全馆范围的抗战文艺运动充分表明了中共现代文学始终与时代社会相辅相成,同步共进的根本特征。抗战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文学主题;出现了大量充满热情,易于宣传和富有鼓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街头诗,街 头剧,多人合作的大型戏剧和报告文学等;出现了众多的文学中心 4. 解放区文艺运动: 5.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 年 5 月由中共中央主持在延安

10、召开。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根本上阐述了我们的文艺是“ 为什么人”(即文艺的方向)和“如何为 ”(即实现文 艺方向的途径)的问题。 讲话从生活,思想, 艺术三个方面论述了创造人民文艺的必须途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深刻总结了新文5化运动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我死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新文学发展进程中有一次深刻的变动。 6.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诗派是“五四” 以后出现与中国诗坛的。象征派诗人舵手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 谓“

11、 观念联络的奇特”。李金发于1925 年至 1927 年出版的微雨, 为幸福而歌, 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 诗派的代表作。此为,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 7.九叶诗派: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末期产生的诗歌流派,他们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有更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的灾难。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这是特别注重是个本身价值的一群,如其代表诗人辛迪所说“ 我的是宁愿让一个读者读一千遍,也不愿让一千个读者只读一遍” 他们要求坚持文学的本身价值和独立传统,在艺术和现实之间求得平衡;他们还追求个人与时代的融合,主张必须以血肉的感情书写思想的探索,首先是思

12、想自己,思想希冀与一切社会历史生活的严肃关联,既要有凝聚的沉潜德育深切的个人投掷,又要有全局的把握和超人的目光。 8.街头诗运动:1938 年夏,田间来到延安,于是 认柯仲平一起,积极提倡街头诗运动。所谓街头诗,就是群众的诗,它是抄写在村庄的门楼,墙壁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 这种诗歌形式出现后,受到群众的 欢迎,起到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田 间的街头诗最为突出,汹涌着 诗人从心底流出来的政治热情,有昂扬激荡的节奏感, 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在群众中广 为流传。 三、简答与论述 6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13、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一般把 1919 前后到 1949 年之间的大约30 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1)1917-1927 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 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 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 团:文学研究会( 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2)1928-1937 年,开始的 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 1928 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

14、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 (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 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 杂、多元的格局。3)1938-1949 年,开端 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 (2)由于政治变化,出 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 新天地”,局

15、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 (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 2、简单理解五四新文学初期,在各种文体的 发展中,为什么散文的成就最大? 其一,传统文学,传统观念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学,以文为本,文章是正宗,这样一种文学主张, 对五四散文的发展依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无7形地在思想中影响着人们。其二,散文创作具有无形庞大的作者队伍, 这是其他几种文体不能比的,诗人不一定写小说, 剧作家不一定写诗,但所有人都写散文,造成了队伍无形壮大,带来作品数量的优势,成就相 对来讲就高一点。其三,五四 时间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期,思想空前自由,而散文最能适应当时时

16、代特点,可 严肃、可放松,可大可小,这几个方面,决定了散文成就更大。 3、在鲁迅、老舍、张天翼钱钟书等人的笔下,现代小说讽刺幽默的特色各呈现出什么样的形态?这四个人都在其作品中以不同的方式与技巧表现出其讽刺幽默的风格。1)鲁迅讽刺幽默是一种思想结果,来自一种敏锐的思考, 对本质问题的深刻揭示,来自于思想的深刻性,来自一种逻辑的思辩的色彩。以及 鲁迅刻画人物的特别,擅 长人物的典型性、类型化的刻画,以至达到特殊的 讽刺幽默效果。2)老舍的讽刺幽默来自一种宽厚,来自一种从容,温文尔雅。北京 语言的娴熟的运用,作品中显示的讽刺幽默是比较温和的,即使是挖苦人,也不那么锐利,那么尖刻。3)张天翼的讽刺幽

17、默来自一种辛辣、尖刻,冷峻的,更多的带有一种冷面的幽默,其小说的讽刺幽默是充满泪水的,是来自于沉重和轻松之间的对比,文学史上称为“ 冷面幽默”。4)钱钟书以其渊博学识,较丰富的人生阅历,古今知 识的厚重,在其作品中表现出的讽刺幽默更多的来自于的一种学者式的智慧,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是妙笔生花的。 4、以郁达夫、萧红、沈从文、孙犁等人为例,论述分析现代作家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个性的差异?几个人的小说的共同点是不注重情节的连贯,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淡化。不同点:郁 以情绪 的流动结构作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

18、的。如沉论;从郁到孙,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8抒情。 萧主要是着力描写散点的透视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沈 精心构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诗一样的王国,在结构上大幅度跳跃,善于采用 虽断若续的表现方法;孙到孙梨的笔下,小说的散体化与诗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达到了一种融合,一种更高的意境,进一步开拓了小说文体的空间,使其更宽阔,更自由,融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结构灵活,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 5、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揭示?二人都以思想

19、深度见长。但深度的视角不同。 丁 对社会问题分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 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 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深的深度,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张爱玲表现的是大都市中的人际关系,描写的是人与金钱的关系,金钱对人性的巨大的腐蚀和诱惑,看到人性在金钱面前的变异,本 质上的变化是挡不住的, 张爱玲在后者抓得更深刻更准确。二人都

20、能对各自描写对象的准确的把握,如倾城三月金锁记。 6、简单对比冰心和萧红的创作,各自 显示了什么样的审美追求?她们都基于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和了解,但她们所表现的所有不同,一个表现爱,一个表现恨,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和追求。 冰心 最大的追求是欧歌人类之爱,颂扬人性的美好,有了爱就有一切,爱能融化一切,复 苏一切,爱是拯救一切的神奇力量,代表作超人,是冰心这种爱的象征,冰心是充 满理想化的作家,有一种浪漫的情 调,但冰心并不肤浅,并不认为这个世界已经都充满了爱,而是缺乏爱所以她要追求、9颂扬爱。 萧红审美追求与冰心相反,表现出对人生的痛苦、失望和悲伤, 坞地揭露了人世间的丑恶、残忍和冷漠。她更多看到是

21、饥饿、孤独和凄凉等景象。直接来源于她于生活的本质的表现。通过这种血淋淋的表现来显示社会的本质。如小城三月是对人生悲凉的象征。 7、老舍和丁玲小说创作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 阶段的代表作与特色是什么?老舍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三部长篇小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早期的三个长篇基本上显示了老舍创作的基本风格,对市民命运的密切关注,幽默讥讽的笔法特色初步显示出来。中期:小说创作的成熟期骆驼祥子离婚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芽。代表作 骆驼祥子。 离婚 标志幽默讥讽的特色开始成熟了, 猫城是长篇,有政治色彩和寓言故事。 这个 阶段对市民形象的塑造达到了典型化的程度,幽默风格达到了圆润的境地,是老舍高峰和

22、成熟期的创作。后期:显示了风格的发展和变化,以四世同堂为突出特点,老舍对市民形象的描写,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特的体系,构成了老舍的市民世界,幽默讽刺进一步深入转化为批判和揭露。纵观老舍整个的创作,除了上述特点以外, 还有一个独特的风格,即是他的语言特色,老舍的作品显出鲜明的浓厚的京味文化。丁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20 年代, 发表以个性解放,妇女解放为主题的作品,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基本显示了她的创作特点, 显示出一种深刻敏锐的政治见解和政治眼光。中期,30 年代(即 30 年代到解放区前后的创作),一部分 继续表现知识分子、农民命运的作品,另一部分是来解放区以后表现农民、女性,

23、 这个时期创作的过度体现了丁玲思想发展的变化。后期,40 年代,以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写农民地位命运的变化,显示了丁玲思想、艺术上的高峰。 这三个 阶段共同体现了丁创作的总体特点,不同时代最重要的、最敏锐的问题,以一个女性特有的敏锐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始终感应、追随着时代的步伐,在 积极的思考。 108、茅盾子夜对现代长篇小说艺术框架的构建有什么独特的贡献?茅盾子夜对现代长篇小说艺术框架的构建的独特的贡献是大规模,全景性地反映描写时代社会生活, 子夜让我们看到整个时代长篇小说的成熟和成功。a. 子夜显示了一种开朗视野,宏大严谨的结构, 线索繁多,人物关系复杂,反映各种矛盾,始终围绕一个交点,一

24、条主线,一个中心人物,以吴 逊甫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的命运。b.塑造吴逊甫这样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善于把人物放在广阔时代背景中描写,善于提示人物性格和命运在时代社会发展中变化,以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又以人物带动情节的发展写人,写物融为一体,合二为一。 c.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最主要的手法是典型人物和环境的塑造,即人物和生活背景的关系,运用细节描写手法(用细节描写很深的具有时间跨度的东西),吴太太与雷参谋(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一朵枯萎的玫瑰花。场景(环境),交易 场所,农 村、纱厂等,刻意的场景描写来提示人物本质,赵伯韬用场面显示基本质,心理描写手法,杜竹 斋以复杂深刻的内心矛盾,其他从农村来

25、的资本家的内心矛盾语言艺术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作家个性化的叙述语言。叙述语言是客观,准确,冷静,没有抒情和议论,主要是作家的描写(生活材料,堆积多,艺术消化不够),人物 语言是 鲜活的,个性化的, 语言符合其身份和地位,赵伯韬凌驾一切,吴逊甫,多面( 恳切,刚腹自用),人物语言,越鲜活,个性化,茅盾的叙述语言越客观,越准冷静。 9、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农村题材的作品中,开拓出哪些崭新的时代意义?对农民命运的描写有什么根本性的突破?赵是解放区作家中,最直接最全面最深刻的关注农民命运的作家,这种关注的视角很独特,以小二黑结婚为例。首先,赵的小说有高度的敏 锐的政治眼光和时代责任感,认识到一些人们不以为

26、然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从农村中的日常生活、 风俗民情,敏锐地感受到解放区的时代变化了,政 权改变了,但人们的思想变化还远远不11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赵的作品告诉我们,以 鲁迅开始对农民的思想启蒙和改造, 这样的思考仍然是解放区作家的重要任务,并不因为政权变化了,农民落后的思想就一扫而光了, 小二黑结婚是从解放区依然存在的包办婚姻的角度来写的。更沉重的告诉我们,封建意识还是很顽固的,作家从敏 锐的政治视角来写。其次, 赵的作品特别准确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在作品中描写各种各样的农民,在当时的农村里,残存的封建势力在人民政权下不成气候,象二黑、小芹 这样有先进意识的农民还是不多的,在农民中更普遍的是像

27、三仙姑这些农民是绝大多数,还根不上时代的步伐方向,他们也在跟着时代的主潮,只是跟不上,他 们已经在转变之中了,而这些是中国发展前途的基础,作者这些人给予热情的期待,是善意的扶持, 这个描写体现了鲁迅以来对农民描写的变化,赵抓住了时代的本质。对农民命运的描写在赵的小说中我们看到中国农民的发展变化,并由此看到了中国的前途,在理解、同情中对农民的命运充满了期待,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至鲁迅以来对农民描写的根本变化,在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中,显示了自己独特的追求。 10、30 年代初中期曹禺雷雨日出等作品,真正显示了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结合现代话剧的发生、 发展来论述曹禺是真正意义上的话剧奠基人

28、?中国的话剧从世纪之初的引进,一直到曹禺雷雨日出问世,人们才领略到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是种高雅艺术,曹禺在某种意义上讲,曹禺是中国 现代戏剧史上最卓越的开拓者,是中国的话剧的奠基人,是他奠定了中国话剧由引入发展到走向成熟的基业。现代的话剧作为一种移植的艺术品种,在新文学中起步并不晚,经过胡适、田汉、洪深、欧阳予倩 这四位奠基人的积 极努力,一直在推动着话剧的发展;现代话剧的发展,一直没有得到高度的认同,一直没有真正感受到话剧的真正魅力。曹的出现, 雷雨日出的问世,中国的 读 者和观众才真正为话剧所震撼,所倾倒,中国现代话剧真正走向成熟,严格地讲是从曹禺的剧作问世后才开始的。12两部作品一举

29、奠定了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曹禺的话剧创作从艺术结构、人物形象、语言形式,从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显示了中国现代话剧的价值。是最中国的,也是最不中国的,他懂得中国传统戏剧的表演方法,他表现的是中国典型的传统的,中国式的情节,这就是最中国的。因 为他懂得 话剧的是外国的剧种,有其特点要了解,以语言为主,以人物对白来表现情节,又是最不中国的。从理 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把中国的话剧引入中国戏剧,曹是第一人。充分显示悲剧的力量,在舞台和理论两个方面来成就中国戏剧,他一出现就是高峰,他的存在是为话剧而存在的。结构上的,生活戏剧化,冲突,善于运用偶然、巧合来构造激烈的戏剧冲突,在偶然中寓示着必然,在巧

30、合中蓄含着必须,力 图把握命运和命运的难以把握。 (这段话我没有记全,要听一下录音)。 【话剧的发展脉络(中国现代话剧史的发展);话剧发展中哪些人做出什么贡献;曹禺对话剧的贡献。 】11、为什么说鲁迅的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为什么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这么成熟、深刻)?这要从几个方面来论述,鲁迅的生活经历,思想基 础, 审美追求,决定的,也是由 时代历史和文学自身的发展所决定的。生活方面:在人生经历中对国民的劣根性有深刻的认识,所以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是成熟的,在新文学以前,他就 虑过立人 的思想,在确立要用文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职业,以此作为起点,用文学来拯救民主命运,用文学来改变民族的劣根性,所以

31、鲁迅创作的生活与思想基础是非常深厚的。审美方面:鲁迅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切体会,打下了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在南京求学和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大量的阅读了西方古典美学著作,接触了最新思潮的报刊,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文艺学术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构成了鲁迅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也是为什么鲁迅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 (要再听一次录音, 29页第二题说要结合鲁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道路来回答这个问题) 1312、从胡适到穆旦中国新诗大至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并指出各个阶段的主要代表诗人、流派在现代文学史上独特(重要)贡献? 胡适、郭沫若 对传统的旧诗格式的打破,对现代新诗格局的开创,即破旧立新,开 创了一代诗

32、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提倡新诗格律化, 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出新,即新中有旧。戴望舒所代表的 20 年代末期, 30 年代初期的现代派诗歌的出现, 贡献在于及时的感应着世界文学思潮的发展和流变,吸取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表现手法,并表达了现代人生的一些独特的情绪,代表作雨巷,同时, 30 年代现代派诗人比较注重旧诗歌中的情韵,含蓄的长外,因此,30 年代的 诗人丰富了现代新诗的格局,提高了新诗的表现艺术,扩大了新诗创作的视野,特别是在探索中西诗歌审美追求的契合点上,开辟了一条现代新诗的发展道路。 艾青,抗战前

33、期,40 年代初中期的诗人,是胡、郭以来现代诗歌的第二个高峰,是新的聚合和新的开 创。他把胡、郭等人开创的现代自由诗的开放洒脱与新月诗人特别注重格律的规范化追求融合起来,加以重新的整合,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散文美、散体化的 诗歌。以穆旦等人为代表的九叶诗派,40 年代中后期。贡献在新的时代社会条件下,及时的感受着时代发展的信息,同时又更加充分的吸取外国现代派诗歌的营养,因此,他 们追求诗歌的纯粹的艺术性、实用性,注重诗歌本身价值,他们还 追求个人与整个时代的融合,他们诗的诗情诗意、形式和语言都与传统的诗不同了,他们用新鲜的感觉与新颖的看法来写诗,是反传统的,是有创新的。 (再听录音)(注: 也是一

34、道题“结合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历程,阐述新月诗派新格律诗的理论和实践所显示出的意义” 。也是一道题“为什么说艾青是郭沫若等人以来的现代新诗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 13、郭沫若的新 诗创作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是什么?14就郭沫若的新诗创作本身而论,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都并不是最杰出的。但是郭沫若的最大贡献在于,他首先彻底打破了中国传统旧诗的格式,以真正的崭新的现代诗歌的形式取而代之。郭沫若的诗让人们看过以后知道了什么是现代新诗,让人们看过以后知道了现代新诗原来是可以这样写的。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新诗真正意义上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14、四世同堂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1)思想的丰富性。它既是

35、一部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恶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抗争侵略者的觉醒史和斗争史,作品具有广阔的史诗意味。2)思想的深刻性。它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抗战时期, 论陷了的北平),深刻展现了我们民族性格的种种情状,深刻反省了民族性格的变化与升华(好的变坏,坏的变好,好的更好,坏的更坏)。作品具有深刻的反思意味。 15、四世同堂比老舍以往创作的突破: 1)在人物塑造上, 四集老舍平民世界之大成,终于完整地、系统地塑造刻画了市民形象的群体,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构成了完整的市民形象的体系。2)在艺术结构上, 四打破了老舍以往主人公命运单线索发展的结构模式,而是众多人物命运,众多的情节线索, 纵横交叉,构成

36、了一网状的结构方式,极大拓展了作品的生活分量和容纳的空间。3)在语言特色上, 四把老舍一以贯之的北京方言口语推向更为纯熟,更为丰富,更为生动准确地境地, 该作可以称为老舍的语言库。 16、边城所体现的沈从文小说的风格特色: 1)边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人生颂歌,青年男女的情爱,祖孙父子的亲爱,人们之间的友 爱,湘西风俗风景的可爱,以及这些爱中蕴蓄的美,融合在整个故事和人物之中,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美感。 2)小说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而是看重作品的写意性与抒情性,独创出一种诗化的境地。 边城全书 21 节,每一节都是诗,也都像梦,然而又是现实,是梦与现实的协调一致。3)结构疏放,色味清淡,意境超逸。这类小说发韧于五四时期的现代抒情小15说,并将其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影响了后来的许多作者。Re: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自考 365.COM 网站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