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教学导入 问题设计:请同学们先画幅图画或口头描述你心目中的古代侠客形象, 再用成语把侠客的内在气质表现出来。 成人之美、舍己救人、救死扶伤、扶危济困、劫富济贫、仗义疏财、解囊相助、见义勇为、急公好义、舍生取义、侠肝义胆、锄强扶弱、打抱不平、伸张正义、赴汤蹈火、蹈死不顾,易县荆轲塔,中国千古第一侠客?,二、整体把握,背景简介,1.秦于公元前 228年破赵( 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 2.故事发生在公元前 227年。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小国。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
2、仇,太子丹派荆轲入秦,欲劫持秦王,要挟秦返回侵占之地,或者刺杀秦王,造成秦国内乱。 3.荆轲行动未果,秦大怒伐燕,燕王喜杀太子丹以求和,于公元前 226年破燕,公元前 222年灭燕。,情节曲折有致,大军压境(1段) 刺秦准备(2-8段) 易水诀别(9段) 秦廷行刺(10-17段) 壮士殒命(18段),问题设计:你认为哪个情节最精彩?,三、赏析“易水诀别”,问题设计1:齐读第9段“易水诀别”,这一段给你带来的感受是什么? 悲凉、感伤、悲壮。 问题设计2: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一“悲壮”的?请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环境 :“萧萧”、“寒” ; 地点 :“易水上” ; 人物 :“白衣冠” 、“垂泪
3、涕泣”、“瞋目,发尽上指冠” ; 音乐 :“变徵声”、“羽声”。,古今最悲壮的离别!,场面描写,三、赏析“易水送别”,易水诀别:古今最悲壮的离别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韩愈送董邵南序) 追忆英雄事迹,感受英雄情怀。带着理解和敬仰的感情再读此段。 一名学生诵读,其余学生以桌为筑,敲击唱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四、赏析“秦廷行刺”,问题设计1:请同学们边听朗读边思考,作者在文本1317段中,设置了几个环节?在这几个环节中,哪个环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顾笑武阳、图穷匕见、廷刺秦王、倚柱笑骂。 廷刺秦王,写出了场面的紧张、激烈、惊心动魄。 提问重点词句 补充重点词句 齐
4、读,问题设计2:作者又是用什么描写手法来表现这种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场面的呢? 1.动作描写 荆轲的动作:“取奉发把持揕逐提” 秦王的动作:“ 惊引起拔走击 ”。 2.侧面描写 秦王“恐急”,“群臣惊愕”,“尽失其度”,“不知所为”,最后荆轲事败身亡,秦王仍“目眩良久”。,问题设计3:细读文本1317段并认真欣赏第18页插图,找出插图中比原文不一致的一处内容?,五、拓展迁移,问题设计:荆轲以自己的行为,演绎了一段传奇,完成了凄美的谢幕。对荆轲的评价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同学们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对荆轲的看法。,“始速祸焉”北宋 苏洵 “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明 朱熹 “名垂后世”汉 司马
5、迁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东晋 陶潜,结论一:滴水之恩,当泉涌相报侠义 结论二:襟怀坦荡,一诺千金信义 结论三:赴汤蹈火,义无反顾壮义 结论四:英雄虎胆,气贯长虹勇义,荆轲虽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难以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也不理解秦帝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荆轲那种一诺千金、舍生取义、蹈死不顾的侠肝义胆、义侠精神、英雄情怀是值得我们敬仰的。 中国千古第一侠客!,易县荆轲塔,六、写作提升,问题设计:请同学们以“易水诀别”原文为根据,展开想象,对这一场面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 要求:(1)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作结。(2)150字左右。 西风萧瑟,苍穹阴沉,荆轲在易水边驻足,撩起白
6、衣裳摆,长叹一声,高声道:渐离呢?我们再饮一回!没有回答,取而代之的是苍凉的筑声,高渐离盘膝坐在人群背后,闭眼击筑,竟似痴了一般。变徵之声,何其悲凉,慷慨羽声,何其激愤,音乐由弱至强,由低至高,人物由“垂泪涕泣”至怒发冲冠,情绪由凄楚悲凉至慷慨悲壮,生离死别化做同仇敌忾。荆轲转身驾车,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七 、活动体验,1.内容:排演课本剧廷刺秦王。2.排演建议:人物荆轲、秦王、夏无且、群臣道具匕首、地图、药囊、长剑 3.表演要求:(1)每组表演之前要报幕。内容至少包括导演姓名和演员表。(2)根据课文内容并充分发挥想象,抓住关键动词与人物表情,使表演到位。,荆轲的身影已经远去,不过 他的“勇气”与“信义” 成了 一面镜子, 一面旗帜, 一直高悬着, 永远飘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