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农业科技创新.ppt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8387792 上传时间:2019-06-24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科技创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业科技创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业科技创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业科技创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业科技创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业科技创新,主观题,主观题1、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促进了农业产值不断增长,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产值增幅呈下降趋势。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制约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2011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达到535%;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70%-80%。2011年我国耕种收三个环节的农业机械综合水平达到535%;发达国家已全面机械化。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中国平均亩产3444公斤;发达国家平均亩产353453公斤。 请结合材料一说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经济学依据。(9分),1、中央提出农业科技创新的经济学依据:农业是国民经济

2、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发展,事关我国社会安定、经济安全。但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科技创新不足。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粮食产量,维护粮食安全。 有利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差别。,材料二:2012年1月31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吉隆坡获得2011年“马哈蒂尔科学奖”。马哈蒂尔科学奖基金会颁奖给袁隆平院士的理由是:以独创性思维和胆识,在水稻这一热带主要作物的育种中冲破经典理论束缚,使杂交水稻这一

3、创新性成果带来全球水稻生产及可持续性革命化的发展。袁隆平在研究中对既有理论采取批判地吸收的态度,即继承其符合客观实际的部分,摒弃其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部分。袁隆平对“无优势论”传统理论观点的突破带动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进而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为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最根本出路。 (2)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意义。(12 分),(2)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有利于促进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促进人们更新观念,认识农业科技进步面临的形势,

4、探寻促进科技进步的规律性。(4分)有利于促进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在农业发展中推广和运用农业科技成果,促进农业发展。(4分)有利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提振科技创新的信心。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促进人们克服推动科技进步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维护农业安全和经济安全。(4分),材料三: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Q 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实现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目标。 (3)农业科技

5、创新必须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请你运用民主集中制的知识说明,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中,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怎样承担责任。(8分),(3)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2分)地方政府既要尊重人民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扬民主,民主决策,又实行正确的集中,制定符合当地实际和人民利益的农业科技创新政策。(3分)地方政府既要维护中央权威,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也要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结合各地实际需要发展农业科技。(3分),主观题2,2011年9月升钟湖举办了第3届钓鱼大奖赛;当地政府在迎接大奖赛中,围绕“办赛事,办城市,创文明,惠民生”的主题,重视社会建设,维护公民合法权

6、益,提出建设现代“生态大城市”工程。全面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嬴得人民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同时,当地人民也积极参与到创建和大奖赛的活动中,他们甘当义工,奉献社会,关爱他人,为建设“现代生态大城市”工程夯实根基;他们争做主人,献计献策,服务钓鱼大奖赛,为政府分忧解难。正所谓“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从公民与国家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理解。(10分),主观题2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在我国,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2分) 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利。政府通过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真正做到了“忧其民”。(4分) 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坚持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公民自觉提高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政府分忧解难,做到了“民亦忧其忧”。(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