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367102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 姓名_ 1、几年前,一辆载满 20t 电石的挂车,在浙江滨江区燃起熊熊大火并伴有大量黑烟。事故路面上洒落了五六百米燃着的石头。这辆货车在雨中整整燃烧了一天,消防官兵对大火也束手无措,场面让人震撼。大家对电石的化学性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你一起与他们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查阅资料】电石的主要成分是碳化钙(CaC 2) ,可以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及白色固体。常见的可燃性气体中,乙炔(C 2H2)燃烧时伴有大量黑烟。【猜想与假设】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可燃性气体是:氧气、氢气或乙炔(C 2H2) ;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是:氧化钙、氢氧化钙或碳酸钙。大家做出以上推断

2、的理由是 。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该气体不可能是氧气,原因是 ,白色固体不可能是氧化钙,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取适量电石加水反应,收集生成的气体,验纯后点燃。气体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并伴有浓烈黑烟。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2)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固体溶解,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固体不是碳酸钙(3)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23 滴 。溶液变红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 固体是氢氧化钙【反思交流】载有电石的货车可以在雨中整整燃烧一天而不熄灭,说明电石与水的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 )反应。

3、2、下水道堵塞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管道通”可使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某同学对此很好奇,于是想探究“管道通”中物质的成分请与该同学一起探究:【提出问题】 “管道通” 中的物质是什么?【查阅资料】(1)下水管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2)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常用于疏通管道(3)铝粉呈银灰色铝与酸、强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热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l+2NaOH+ 2NaAlO 2+3H2【猜想与验证】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灰色粉末(1)猜想: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实验操作

4、实验现象将几粒白色颗粒放在玻璃片上,放置一会儿 将几粒白色颗粒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向步骤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线,加热一段时间羊毛线逐渐消失结论: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2(2)猜想:银灰色粉末为铝粉实验:取该粉末分别置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向一只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另一只中滴加 溶液,都产生大量气泡且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点燃反应产生的气体火焰均呈淡蓝色结论:银灰色粉末为铝粉【应用】使用“管道通” 时,先将银灰色粉状固体添加入被堵塞的管道中,再加入白色固体颗粒,倒入一杯水,堵上管道口管道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管道内温度明显升高 B产生大量气体 C反应放出大量热 D气体燃烧

5、后,火焰成淡蓝色3、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右图所示进行模拟炼铁的实验,并对产物成分进行探究。经初步分析:无色气体 A 不含有单质气体,黑色粉末 B 含有两种单质中的一种或者两种。高炉炼铁的原理为:Fe 2O3+3CO 高温 2 Fe+3CO2,请写出反应器中一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化学方程式: 、 。兴趣小组又分成甲乙两组分别对无色气体 A 和黑色粉末 B 的成分进行探究。【猜想与假设】甲组在分析了炼铁的原理后,认为无色气体 A 中可能有 CO2,也可能有未反应的 。乙组认为黑色粉末的成分中存在以下三种情况:假设一:只含有铁。 假设二:只含有 。 假设三:以上两种物质都含有。【实验探究】(1)为验证甲

6、组的猜想,大家按下图示进行实验(箭头表示气体流向):当看到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中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可以确定无色气体 A 的成分为: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2)为验证乙组中假设三成立,大家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来进行探究实验方法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物理方法 假设三成立化学方法 取少量黑色粉末 B 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假设三成立写出黑色粉末 B 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O2Fe2O3、C无色气体 A高温黑色粉末 B无色气体 A 澄清石灰水浓硫酸灼热氧化铜3【交流反思】在做甲组的实验中发现其存在一个很不环保的缺陷,请指出来 。4、实验室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现标为

7、A、B、C、D,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提出问题】如何区分出四种溶液? 【进行实验】甲同学实验如图所示:由此甲同学认为 A 一定不是(1)_【表达与交流】甲同学向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则甲同学的结论:A 是氯化钡溶液。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结论,乙同学的理由是(2)_。于是乙同学另取少量 A 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一种试剂是(3)_溶液,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4)_由此证明了甲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同时确定了 A。乙同学继续实验如图所示:【收集证据】观察到 C 中产生气泡, D 中产生白色沉淀。【解释与结论】写出 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8、式 (5)_乙同学最终通过实验区分出了四种溶液。【反思与评价】请指出甲同学区分上述四种溶液时,在实验方法上的一点不足之处(6)_ _。5、小强同学用三支试管,分别取适量的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进行相关实验探究。步骤 1: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后,Na 2CO3 溶液中显红色,说明 Na2CO3 溶液显_性;步骤 2:小强把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同时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显红色;步骤 3:把烧杯中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滤液,滤液中一定不含有_。(选填答案: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 C碳酸钠溶液)实验猜想 步骤 3 所得滤液中溶质可能为:NaCl Na2CO3

9、; NaCl CaCl2 和 NaOH; NaCl Na2CO3 和 NaOH; 实验验证 (提示:CaCl 2 溶液显中性) 来源:学科网 ZXXK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 猜想成立4入足量 CaCl2 溶液反思评价 有同学提出将 CaCl2 溶液改为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红色消失,则证明猜想成立。小刚同学认为不正确,其理由是:_ 。6、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盐性质后,通过实验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验证和总结,如题 18 图所示(已知:CaCl 2 溶液呈中性,CaCl 2 +Na2CO3=CaCO3+2NaCl)。(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 Ca(OH)2

10、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Ca(OH) 2 溶液呈_(填“ 酸性” 、 “碱性”或“中性” )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红色褪去,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 (酸碱指示剂除外) ;(3)丙同学根据反应得出结论:实验室存放碱溶液时需_;(4)丁同学将 Na2CO3 溶液加入 Ca(OH)2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酸碱指示剂除外)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应该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 。7、四硫化钠(Na 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

11、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Na2S4+O2+2H2O=8S+4NaOH。【实验资料】 Na 2S4 受热时,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少量有毒气体硫化氢(水溶液呈酸性) 。硫代硫酸钠(Na 2S2O3)可溶于水,常温下与 NaOH 溶液不反应。 【实验过程】取碳酸钠、硫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加热(如图 1 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 ,制得Na2S4,反应为 4Na2CO3+12S+X 2Na2S4+2Na2S2O3+4CO2,X 的化学式为 ,蘸有浓 NaOH 溶液的棉花的作 。 冷却后,取下棉花,放置一段时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 10ml 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

12、离,记录数据 h1(如图 2 所示)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 3 所求) ,按下橡胶塞,观察到,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 h2,理论上 h1:h2按照-再重复实验 2 次,3 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H1/c 11.0 11.4 11.65mh2/cm 8.7 9.1 9.2【解释与结论】根据第 1 次实验数据,计划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 0.1%)【反应与评价】若实验过程中,取下棉花后,未放置一段时间即进行后续操作,会影响测定结果,请说明有何影响,并阐述理由: 。答案:1、 【猜想假设】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氧气不具有可燃性;CaO + H2O = Ca(OH)2;【实验探究】乙炔(或 C2 H2 ) ;没有气泡产生 ;酚酞;放热4、5、碱 ;A;有白色沉淀生成且红色不消失;红色消失无法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7、 ( 1) O2;吸收 CO2 和 Na2S4 受热产生的有毒气体 H2S;(2)试管内液面上升,有色固体产生;(3)4:5;(4)20.9;若未放置一段时间,结果将偏小,原因是第一步反应消耗了试管中空气中的氧气,若不静置第二步反应中氧气含量偏低,则测量结果偏小。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