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作探究 精读品悟山中访友说课稿孝感经济开发区*小学 *一、说教材第一点:教材特点山中访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出自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之手。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童趣的优美散文,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描写景物的语言生动形象,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将山中的景物当成朋友来写,将进山看风景比作进山看朋友,因此,显得真挚自然。综上所述,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第二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 积累课后词语,如: “湛蓝 、清澈、德高望重”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所传达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学习 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第三点: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整体把握文本的创作思路,感悟课文中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而教学难点则是感受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二、说教法1、确定“六法合一”的教学方法新大纲中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 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根据课 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采用激发兴
3、趣法、朗读体会法、问题导引法、想像联想法、自读点拔法和仿写训练法进行教学。2、采用课件、图文资料辅助教学3、突出朗读训练本文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教文,有着诗一般的韵律和情怀,飞扬着作者丰富的想象,从文字背后透射出诗人一般鲜活的气质和性情,非常适于朗读,因此,本文教学重在朗读。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带领学生感悟童话般的语境世界。三、说学法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采用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和反馈仿写的学法。四、说教学设想“语文课程应 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 审美情趣。 ”而山中访友正是一篇词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佳作。本
4、文教学以 “审美”为切入点,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设计,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趣,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五、说教学程序(一)引题设疑 激趣导入先请学生读题,想像课文内容,用课件让学生对大山里的风景有直观印象,引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读题质疑、课件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文本之中,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品读感悟 整体把握在读文之前,用课件出示学习任务:作者到山中寻访的友人是谁,跟你的想像相同吗?边读边 勾画出描写山中美景的句子,理解后积累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朗读课文后,围绕上述2 个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让学生
5、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进山看风景,并引导学生感受山中风景的优美,然后将有关山景和大自然景色的课件展示给学生看,结合书 上的描述,小组内交流感受, 说说 你读懂了什么。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童话般的山中美景,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设计意图:体现任务性学习原则,学生在前一环节质疑的基础上,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进一步感受文章意境。 )(三)精读赏析 积累升华师生合作分析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艺术特色。在分析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使学生了解拟人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目的和意义。体会文本中作者通过情景交融的写法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对课文的内容有更深的了解。学生讨论后明
6、确:1、文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将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等自然景物看成是自己的山中朋友,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这样便于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本文的艺术特色表现在:(1)独具匠心的叙述方式和叙述人称:文章的叙述方式亲切自然,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有时,根据表达的需要, 还适当地 变换叙述人称,让学生体会这样能使情感表达得更充分。(2)想象的丰富、新奇,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如:展开想象,将自己与树木融为一体,与自然融为一体,流露出热爱自然之情。(设计意图: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通过精读品悟,感受和归纳文章写作技巧,突破教学重难点,注重知识的运用。 )(四) 创 新练习
7、拓展延伸1、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解答课后练习一,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入领会作者的感情。(设计意图: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后问答,延伸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和口头表达能力)2、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仿写一段文字。(设计意图:此题注重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借鉴课文写法,发挥想象力,抓住景物的自身特点,从某一景物的角度出发,重点突出景物的心声,点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保护环境的主旨,从而形成写作能力。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这一环节中,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再次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及思想感情,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完整的印象。(设计意图:整合教学内容,系统回顾课文,有助于学生形成综合能力)附一:时间安排:引题设疑,激趣导入(2 分钟) 品读感悟,整体把握(20 分钟) 精读赏析,积累升华(12 分钟) 创新练习,拓展延伸( 4 分钟)附二: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老桥 小鸟 露珠、树林 溪流 山泉 白云 瀑布 )童话般的世界(拟人 想象)(设计意图:板书抓住文章主脉络,简介直观呈现文本,便于学生梳理学习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