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贵君轻不愧亚圣 性善气正真乃完人,千秋亚圣,孟子,(约前372前289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孟子提倡的仁政思想 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的重点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 德育目标:孟子治国思想的现代意义,孟子(公元前三七二二八九),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继承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 ,与孔子合称 孔孟。,南宋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书”。,子不学,断机杼。,昔孟母,择邻处;,童年,孟子的思想,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a
2、、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的仁政思想,一、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三、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经典名言,1、彼一
3、时,此一时也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尽信书,不如无书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8、仁人无敌于天下 9、仁者荣,不仁者辱 1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3、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14、以五十步笑百步,1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
4、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6、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8、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9、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5、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26、当今之世,如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 27、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28、男 女 授 受 不 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
5、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shn)发于畎(qun)亩之中,傅说(yu)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6、,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i)苟(gu)得也;死亦我所恶(w),所恶(w)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患者何不为(w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患而有不为(wi)也。是故所欲有
7、甚于生者,所恶(w)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dn)食(sh),一豆羹(gng),得之则生,弗(f)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尔(r)而与之,乞人不屑(xi)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我与(y)?乡(xing)为(wi)身死而不受,今为(wi)宫室之美为(wi)之;乡为(w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w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我而为(w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王好( )战,ho,弃甲曳( )兵,y,数( )罟(
8、 )不入洿( )池,w,衣( )帛( ),鸡豚( )狗彘( )之畜( ),tn,zh,庠( )序,xin,饿殍( ),pio,y,c,b,然而不王( )者,wn,x,移其粟( )于河内,s,申之以孝悌( ),t,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真是尽心竭力了。黄河以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看看邻国的君主主持政务,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
9、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请让我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咚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已经接触,(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上百步然后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凭借跑了五十步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能这样。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同样也是逃跑呀。”,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
10、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说:“大王您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按照固定的时节进入山林,那木材便用不尽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使百姓供养活着的人为死去的人办丧事没有遗憾。百姓养生送死没有遗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在五亩大的住宅旁,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凭此)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畜养鸡猪狗,不要错过繁殖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到肉了。百亩的田地,不要错过农时,数口之家就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会在道路上背负头顶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肉,老百姓饿不着、冻不着,然而不能称王的,还不曾有这样的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猪狗吃人吃的粮食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
12、道开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不是我的错,是年成不好。 这同把人杀了反而说不是我的错, 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 大王您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便会归顺您了。”,语言现象总结:,1、通假字 2、词类活用 3、特殊句式 4、古今异义 5、一词多义,(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1、通假字,颁通“斑”,涂通“途”,无通“毋”,2、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 (2)动词活用作名词 (3)形容词作动词 (4)使动用法 (5)意动用法,填然鼓之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名词活用作动词,打鼓,穿,称王,(2)动词
13、活用作名词,请以战喻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战争,活着的人,死去的人,(3)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4)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王无罪岁,(5)意动用法,使迁移,以为罪,3、特殊句式,是亦走也 非我也,兵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1)判断句,(2)介词结构后置,申之以孝悌之义 树之以桑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宾语前置,未之有也,或或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直耳 直不百步耳。译为“只罢了。” 是也 是亦走也。译为“这是呀。” 是何异于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译为“这同有什么区别呢?”,(4)固定句式,(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
14、年/常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 (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再,副词/常指增加) (3)或百步而后止(有人,有时/选择连词) (4)兵刃既接(兵器/战士,士兵) (5)弃甲曳兵而走(逃跑/行走) (6)谷不可胜食也(尽/胜利) (7)数罟不入洿池(细、密/数字或者数数) (8)树之以桑(种植,动词/常指较高大的林木) (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凭借/表同意认可),4、古今异义,(1)数 1、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 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命运)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shu 屡次) 4、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c
15、 密、细密 ),5、一词多义,(2)直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 (与“曲”相对,不弯曲)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仅、只) 3、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价值) 4、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 (径直、直接),(3)发 1、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 3、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4、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 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五人墓碑记 (拿出),(4)兵 1、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兵器) 2、穷兵黩武
16、成语 (战争)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军队) 4、草木皆兵 成语 (士兵 ),(5)胜 1、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承受)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尽 )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胜利)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优美的),1、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树之以桑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请以战喻 D愿得补黑衣之数,以为王宫,答案:D,课堂小练习,2.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17、)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答案 D,3.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 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答案 A,4.完成下列一词多义(补充),一、王:1、然而不王者2、梁惠王曰,为王、称王、统一天下wng 名作动 君王wng 名词,二、食:1、谷不可胜食也2、狗彘食人食,吃 动词 食物 名词,三、时:1、不违农时2、无失其时,季节 名词机会、时机 名词,四、以:1、请以战喻2、可以无饥矣3、以时入山林4、申之以孝悌之义5、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用 介词 凭借 介词 按照 介词 把
18、介词 认为 动词,五、于: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寡人之于国也3、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比 介词 对 介词 在 介词,六、之:1、填然鼓之2、王道之始也3、五亩之宅4、申之以孝悌之义,音节助词 无义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无义 结构助词 的 代词 百姓,七、然:1、河内凶亦然2、填然鼓之3、然郑亡子亦有不利 4、太后曰:“然”,代词 这样 助词 地、的样子 连词 然而、但是 形容词 对的、认为对的,八、则:1、则移其民于河东2、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顺接连词 就、那么 转接连词 却,孟子与梁惠王对话的 核心问题是什么?,民不加多,何也?,文章结构,第一部分:()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19、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的原因)第二部分:()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答,指出梁惠王与邻国之君一样。)第三部分:()阐述“民加多”的具体措施(回答梁惠王的疑问),孟子怎样评价梁惠王的政绩?,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以五十步笑百步,仁政七条,王道之始,不违农时(农),不入洿池(渔),以时入山林(林),王道之成,树之以桑(纺),畜鸡豚狗彘(牧),勿夺亩时(农),谨庠序,申孝悌(德才),孟子针对梁惠王的疑惑提出了怎样的使民加多的措施?,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孟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
20、活?,狗彘食人食(诸侯贵族)涂有饿莩(下层百姓)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对比,比喻,施仁政行王道,背诵全文,孟子的犀利、庄子的恣肆、荀子的浑厚和韩非子的峻峭,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作为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孟子论辩之术在气势、声威、心理、思想、情感和技巧上,体现出众多高超之处。你能说说本文论辩艺术的高超之处吗?,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第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部
21、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孟子散文写作特点:,2、善用比喻。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 3、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这篇文章第三部分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古为今用),讨论:,完,用现代观念评价孟子的主张1、王道精神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1)首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2)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 (3)统治者严以律己
22、,不推卸责任2、注意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滥砍滥伐,滥捕滥杀,更不能竭泽而渔。,今天可作一些合理地引申: (1)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 (2)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 (3)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4)实现天下安宁太平,是人心所向的条件之一。 (5)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使民力得以滋繁,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朱镕基总理谈保持农村稳定时说:“土地不能动,负担不能重,治安不能松,态度不能凶。”可谓说在点上,抓准了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