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有一定的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嫌狭窄,对于 windows 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考虑到六年级学生本学期的上课特点,所以,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初中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本人担任六年级四个班级的信息技术课,共 120 多名学生,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总体来说四年班学生中等生较多,学优生较少。一班二班个别学困生
2、上课较懒散,对于学习任务不愿深入研究,只作表现功夫,不愿多动手动脑,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上课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三班学生上课纪律相对较好,但三班学生研究问题不太活跃,总是局限于书本,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四班是寄宿班级,学生相对基础较好,上课也较活跃,能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对作品及研究都有独到的创意,但四班个别学生对信息课的学习目的也不是很明确,一节课经常“忙里偷闲”做些与课堂无关的事。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采用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本书共分二个单元,共 15 课。第一单元 学习好助手本单元教学内容以综合性的任务为主,通过对不同主题任务的研究,使学生能更加熟练地应
3、用所学过的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搜索、筛选、加工、处理和发布等,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来展示学习成果的能力。第 1 课“汉字的发展” 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收集资料来研究汉字的发展过程,进一步巩固资料的收集、分类保存及用 Power Point 制作演示文稿的能力。第 2 课“世界之最“的任务是制作有关“世界之最”的作品,与第 1 课汉字的发展属于同一类型。这要完成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第 3 课 “房间的布置”2是一节与数学、美术密切相关的整合课,需要有数学方面的比与比例知识,美术方面的布局与美化知识。第 4 课“铺地砖”与前一课属于同一类型的课,涉及数学组合图形的知识,充分体现图形的面
4、积、旋转、拼接等知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第 5 课“编制古诗集”的任务是通过网络、书本等多种途径收集古诗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类与整理,运用 PowerPoint 制作一份包含古诗、作者简介的演示文稿。幻灯片的整体构思和布局是本课的重点,超级链接的设置是新知识。第 6 课“周历制作”的教学内容是利用 PowerPoint 制作一份含有历史事件的超级周历。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资料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第 7 课“我们的生活变化多”的内容是先确定研究的主题,根据选定的主题,选择一组感兴趣的数据,用统计图把它们表示出来。第 8 课“二十年以后”与第
5、7 课属于同一类型的综合课。首先,让学生选择一组感兴趣的数据,用统计图把它表示出来,然后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变化的,从中找出它的变化规律。第 9 课“毕业留念册”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本领,用 PowerPoint 制作一份具有独特风格的毕业留念册,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容安排上,根据任务由易到难进行安排,并把任务相似的课放在了一起。如第 3 课房间的布置和第 4 课铺地砖;第 7 课我们的生活变化多和第 8 课二十年以后 。本单元中的每一课,一般都需要 24 课时才能完成。第二单元 与机器人零距离本单元系选学内容,整个单元共 6 课。前两课“认识机器人”和“走近
6、机器人”侧重于对机器人的感性认识和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重点学习和认识教学机器人,初步学习教学机器人的结构、搭建、调试等简单过程。从第 12 课开始,都是让学生围绕一个有意义的专题任务来开展学习和研究:“机器人送信” 、 “机器人导游” 、 “机器人巡逻”和“机器人避障”等。 由于第二单元为选学内容,学校里还没有相应的设备,再则六年级文化科学习任务较重,所以第二单元不安排详细教学,只做知识性地了解。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1)知识3要求掌握的具体知识点如下: 学生能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并能将资料分类保存;熟练地运用 Power-Point 制作相关
7、的演示文稿;学生能围绕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并将资料分类保存;进一步掌握自选图形的使用方法以及精确控制图形大小的方法;进一步巩固自选图形的绘制、旋转、移动与大小调整,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理解超级链接的概念,明确超级链接的作用;了解周历的制作方法,通过制作周历,了解有关历史大事;了解统计图的相关数学知识;了解统计图的相关数学知识;了解和使用扫描仪、数码相机、话筒、摄像机等设备及其基本知识。(2)能力: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熟练地运用 Word 制作相关的小报;让学生掌握根据比例知识来画图的方法,培养其设计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图形的拼砌,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
8、知能力; 能利用网络收集相关古诗的背景资料并进行整理与分类;熟练运用 Power-Point 制作一份包含古诗、作者简介的演示文稿;掌握在 PowerPoint 中设置超级链接的方法;能利用网络收集每一个日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并对其进行分类与整理;综合运用PowerPoint 制作一份周历;进一步掌握超级链接的设置;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利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能利用数学知识更精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发展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能利用扫描仪、数码相机、话筒、摄像机等设备采集所需的素材;能综合运用 Pow
9、erPoint 制作一份毕业留念册;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 通过制作以汉字发展过程为主题的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与交往的能力。通过编古诗集,培养学生对古诗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通过周历的制作,让学生了解历史、关心历史;激发和增强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和增强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在信息技4术课堂教学目标中结合理想教育,整合德育的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珍惜友情的情感,培养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
10、系的能力。2、质量目标: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认真学习其他学科以及本学科其他优秀老师的经验,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学困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四、教学重点1、 “汉字的发展”幻灯片的制作 2、相关主题小报的制作 3、设计房间 4、地砖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5、PowerPoint 演示文稿的整体构思和布局 6、周历的设计及制作 7、绘制统计图的方法 8、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发展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9、毕业留念册的构思、创意 五、教学措施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纲,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认真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
11、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统一教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 12 周,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领会大纲精神,钻研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十备:一备渗透德育;二备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方法得当;三备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四备信息技术基本操作用语、基本术语;五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六备疑难问题的解决思路;七备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的增补及成败关键;八备学生自学提纲;九备操作练习作业精选;十备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 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
12、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5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度周次 时 间 教学内容 课时1 2 月 11 日2 月 13 日 教师报到 学生注册2 2 月 14 日2 月 20 日 始业教育 1 课时3 2 月 21 日2 月 27 日 第 1 课 汉字的发展 1 课时4 2 月 28 日3 月 6 日 二月初一放假5 3 月 7 日3 月 13 日 第 2 课 世界之最6 3 月 14 日3 月 20 日 第
13、 2 课 世界之最2 课时7 3 月 21 日3 月 27 日 第 3 课 房间的布置 1 课时8 3 月 28 日4 月 3 日 第 4 课 铺地砖 1 课时9 4 月 4 日4 月 10 日第 5 课 编制古诗集 (清明节)1 课时10 4 月 11 日4 月 17 日 第 6 课 周历制作11 4 月 18 日4 月 24 日 第 6 课 周历制作2 课时12 4 月 25 日5 月 1 日 五一放假13 5 月 2 日5 月 8 日 第 7 课 我们的生活变化多14 5 月 9 日5 月 15 日 第 7 课 我们的生活变化多2 课时15 5 月 16 日5 月 22 日 第 8 课 二十年以后 1 课时16 5 月 23 日5 月 29 日 第 9 课 毕业留念册17 5 月 30 日6 月 5 日 第 9 课 毕业留念册18 6 月 6 日6 月 12 日 第 9 课 毕业留念册(端午节)3 课时619 6 月 13 日6 月 19 日 综合测评20 6 月 20 日6 月 26 日 综合测评2 课时2012 年 2 月 11 日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