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西欧近代教育思想,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Comenius,1592-1670),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伟大教育家。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的教育学科。,第一节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内容提要,一、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二、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三、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 四、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五、论教学原则、 六、论道德教育 七、教育管理思想 八、意义,一、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一)教育目的最终目标是超越于现实的人生,皈依上帝,步入天堂,与
2、上帝共享永恒、来世的永生。现实目的:学问、道德和虔信。通过教育使人认识和研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德行和信仰,以便享受现世的幸福,并为永生作好准备。,(二)教育作用1.教育对国家、社会的作用通过教育能使国家独立和平,社会繁荣发 展,人类得救。这些目的需要通过对青年你的教导才能实现。教导好青年就是对国家和社会最大的贡献。2.教育对享受“第三重生活”(宗教)的作用通过教育去培育学问、道德和虔信的种子,从而步入天堂,反映了他肯定人的价值、地位和能力的;及教育思想的宗教色彩。3.教育对“天堂”似的人间生活的作用通过泛智教育,人学习对现实生活有益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知识,就可以发展其
3、无限的智慧,从而成为身体、智慧、德行和信仰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4.不同等级的人受教育的目的有所不同,二、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它的提出,主要受到如下几方面的影响: 首先,这个思想的提出是他把文艺复兴以来“引证自然”的思想在教育中的全面运用,力求探索自然法则对教育影响的结果。在他看来,自然不仅是发展变化的,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自然的发展规律就是宇宙万物的发展的根本规律。 其次,夸美纽斯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也是他对教育进行思考,分析旧教育的问题,试图全面改革教育得出的合乎逻辑的认识。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表示了对旧教育的强烈不满。,在夸
4、美纽斯看来,“教育适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他认为大自然的法则是教育的正确法则,教育的法则应依自然的法则得来。在论证教育原则时,夸美纽斯一般是把教育现象与其他自然现象放在一切论述的。这种论证是用一种类推法来说明教育法则的。正是在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基础上,夸美纽斯阐述了教学的直观性,教学的巩固性,教学的循序性和连贯性等原则,初步建立起近代教学论的体系。,二是指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中心思想是教育应当服从“普遍秩序”,即客观规律。实际上有两层意思:一是教育工作有规律可循,教育者应当遵循;二是教育者在教育过
5、程中应当探求教育的规律。,当然,也应看到夸美纽斯提出的自然法则并不是对自然规律的科学认识。而更多的是对自然现象进行简单的罗列和人为的解释,从而在论证中带有拟人化和简单化的现象。,从另一角度来看,夸美纽斯提出的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又并非仅仅是从模仿自然法则得来的,而主要来自他对古代教育思想和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教育取得的先进成果他用宗教观保护了他的自然观,又用自然观保护了他的教育观,这是他教育思想中自然主义特色的表现。,需要指出的是,正因为夸美纽斯论述教育问题是以大自然作为参照系的,因此,他在论述儿童个体教育时常具有机械的特点。 在他看来,所有的人都“具有同样的人性,具有同样的感觉与理智的器官”,所
6、有的人都要发展相同的自然能力。这是进行统一教育的基础。,三、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一)普及教育 1.泛智思想 夸美纽斯认为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种普及教育的思想是其思想的核心主题,普及教育的核心是“泛智论”。 泛智,即把一切知识教给所有人。 “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又一指导原则,也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泛智”思想实际上是使所有的人都竭尽个人的能力学习和积累所有的知识,其中有两点宝贵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只要发展人的智力,给人类以广泛的知识教育,就会在人心中培育和发展美德和虔诚的种子。其次,所有的人都是可以教育的。 如何研究和进行广泛
7、的知识教育,夸美纽斯认为,应该研究并总结出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而且要求人人都应该掌握这种对于现实生活有益的、有用的知识。,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反映了文艺复兴以来反对宗教蒙昧主义,提倡认识客观世界和发展科学的时代精神,以及广泛发展教育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要求,具有反对封建主义的进步意义。“泛智教育”思想是夸美纽斯一生教育思想与教育活动的核心。,2.普及教育的内容 (1)一切人都要受教育。主张在基督教王国的一切教区、城镇和村落都建立学校,使男女青年都能接受普及教育。 (2)人人都应该受到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教育。 3.普及教育的措施: (1)广设泛智学校 (2)采用班级授课制 (3)实行学年制
8、(4)编写统一的“泛智”教材,(二)统一学制 从教育适应自然和“泛智教育”的思想出发,夸美纽斯论述了学校教育的体系和普及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最好时期是从出生到成年(024岁)这一阶段,以后就主要是发展力量了。他把这一时期按照人的发展顺序划分为4段,每段6年,分别设立相应的学校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学校各阶段的特点和内容:,1、婴儿期(1-6岁)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每个家庭应该有个母育学校。 (1)要让儿童去活动,不应阻止他们的爱好和兴趣。 (2)父母要亲自抚育子女,使儿童的生活充满快乐。 (3)不仅注重感官的教育,还要求给予儿童以多方面的知识教育。,2、儿童期(6-12岁)国
9、语学校的教育:每个村落应当有个国语学校。 (1)应对所有的适龄儿童进行教育,反对过早的教育分化。 (2)所有的儿童都要先学习国语,为以后学习拉丁语打下基础。,3、少年期(12-18岁)拉丁语学校的教育:每个城市应当有个中等学校,在拉丁语学校教育内容更为丰富。 4、青年期(18-24岁)大学的教育:每个王国或每省应当有个大学。夸美纽斯认为大学应该是研究的人类知识专门学科场所。学生所受到的教育应该是周全的。,总之,夸美纽斯所设想的四级教育体系,注意到了各级学校的前后衔接和层次的递进,打破了封建教育的等级制,反映了民主教育和普及教育的思想。 各国的普及教育及公立学校制度正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10、,四、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一)学年制 针对中世纪学校组织十分松散,学生入学或离校停学的时间没有统一规定的普遍现象,夸美纽斯提出学校工作应实行学年制的要求。 他把一学年分为四个学季,规定每年秋季(9月1日)招生,学生同时入学。 每学年举行年终考试,考查学生的进步和他们所接受的训练的彻底性和广博性。 平时加强对学生的考查和纪律约束,学生入学后不得擅自离校。 他对每学年、每学季、每月、每周、每日、每时的时间都作了具体安排,规定了工作、休息、娱乐、礼拜时间。,(二)班级授课制 在夸美纽斯以前,还没有人从理论上论述过教学的组织形式问题。 针对中世纪学校教学效果低的个别施教的传统做法,夸美纽斯要求实行
11、班级授课制,对后来整个世界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班级教学的显著特征是多、快、好省,它能适应教育的需要,尤其是在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其优越性更是个别教学无法比拟的。,班级授课制的具体设想,根据儿童年龄及知识水平分成不同班级,每个班级一个教室,由一个教师对一个班的学生岂不是授课。 为每个班级制订统一的教学计划,编写统一的教材,规定统一的作息时间,使每年、每月、每日、每时的教学都有计划地进行。 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十人,委托一个优秀学生做十人长,协助教师管理学生,考查作业。,五、论教学原则,(一)直观原则 他提出,教学应该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把一切事物放在学生感官之前,
12、让学生充分运用各种感官 ,通过切实的经验认识事物。 依据:1.一切知识是从感官开始的。在直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用实物,如果没有也可用图片、模型代替。2.事物真实性和准确性有赖于感官的检验。3.感官也是记忆可靠的根源,感觉了的东西能永久印在脑子里。 评价:他提出的直观性原则是建立在唯物主义感觉论的基础上的,强调感官和感觉的作用。不过,分夸大了直观的意义和作用,没有认识到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只有硬性上升到理性,人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五、论教学原则,(二)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他根据自然是有机的整体,每个事物的都是循序渐进发展进来的,为了改变当时凌乱的知识教学,提出了教学应系统化和循序渐进
13、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教材的组织有系统性和逻辑性,把一个学科的知识排成一个整体,不省略和颠倒任何东西。 循序渐进原则主张教师教学、儿童学习要严格遵守时间和科目的划分,不能颠倒跳跃,要求练习应从基本的做起,不能好高骛远,应该从已知到未知,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由近及远。,五、论教学原则,(三)主动性原则 他提出废除强制灌输的方法,多方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必须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要求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儿童学习的主动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关,教师只有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五、论教学原则,
14、(四)巩固性原则 强调要使学生获得巩固的知识,即不仅要使学生领会知识,牢牢地记住知识,并且会应用知识。 首先,他认识理解性的教学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因为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记住。 其次经常的练习和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方法。 再次,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教给别人,也是一种好的巩固知识的方法。,五、论教学原则,(五)量力性原则 反对经院主义教学的强迫性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从教育适应自然的理论出发,在教育史上初次提出了量力性原则。 评价:就其主张教学不可使学生负担过重,要照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说,一方面切中了时弊,另一方面在一定范围内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但对儿童的巨大学习潜力
15、估计不足。,六、论道德教育,(一)德育的重要性 他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将其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比智育更重要。 他将道德教育与宗教教育相分离,使道德教育获得了历史性的解放。 他道德教育的基础建立在功利主义和人文主义之上,使其为人类和国家社会服务。,六、论道德教育,(二)德育内容 他将古希腊的“四德”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 他在德育内容中加入了劳动教育。,六、论道德教育,(三)德育方法 尽早开始正面教育 从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的习惯 榜样 教诲与规则 择友 强调纪律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七、教育管理思想,1.强调国家对教育的管理权 2.国家应该设立督学对全国的教育进行监督,保证教育的统一发展。督学的职
16、责包括:培训教育管理者、管理各级学校人员、检查学校工作、监督学校规章的执行、指导社会和家庭教育。他是最早提倡国家设置督学的教育家。 3.严格规定校长、教师、学生的职责 4.强调规章制度和纪律的作用,总之,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尽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还受一定时代的限制,但是他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宏观的,全面的教育思想。正如一些后来教育家在评价他时说,夸美纽斯的教育是一个重视知识的教育,是一个理想和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是一个为了人类的教育。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在人类教育学的发展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八、意义,第二节 高唱自然教育的卢梭,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思想启蒙运动中的代表 在教育史上掀起了惊天动地的效应,被
17、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扭转了长久以来的成人本位立场,大力提倡儿童中心说,歌颂自然状态的完美,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对近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一、卢梭生平(17121778),多愁善感的童年 喜爱读书 卢梭与华伦夫人 卢梭成名 代表作:爱弥儿社会契约论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爱弥儿之后的逃往生活 晚年回国隐居与忏悔录,二、卢梭的教育思想,(一)背景 (二)自然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 (三)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 (四)公民教育理论,(一)背景 1.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 要求变革旧的封建的生产关系。 政治:等级森严,阶级矛盾激化 2.思想启蒙运动 反对封建主义、宗教蒙昧主义 启蒙思
18、想家重视教育 反对封建等级教育,提倡民主平等的教育,自然主义教育的由来,批判泯灭儿童天性的陈腐的教育,提倡遵循儿童自然天性的教育。 卢梭是自然主义的倡导者 人生来就有自由、理性、良心构成的善良的天性 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 教育要归于自然,顺应儿童天性的发展。,(二)自然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1.性善论 人性本善,只不过被社会所败坏。 善良天性 自爱心 自我保存怜悯心 爱他人 爱人类 强调“良心”在使人为善中的作用(良心天赋) 评价:卢梭提出自爱心与怜悯心的善良与合理,具有反禁欲主义的启蒙作用,也提供了教育顺从天性的理论基础。他的性善论与宗教的原罪说是针锋相对的,充满着反封建的战斗精
19、神,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但他把自爱、良心等归之于天赋,并将自己的这种见解普遍化为超阶级、超时代的抽象物,反映出其思想局限。,2.感觉论 感觉是知识的来源,所有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入人的头脑的。 重视感官训练,并设想出种种系统的训练感官的方法。 评价:卢梭把教育思想建立在人的认识之上,是教育史上的创举。但他的人性论中存在唯心的东西和天才猜测的成分。他试图把儿童的教育建立在关于儿童天性理论的研究之上显示了近代教育心理学化的端倪,预示了教育的发展方向。,(三)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1.论自然和自由的教育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要遵循自然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归于自然)
20、自然的教育是自由的教育。 “真正有自由 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原理。” 卢梭,Back to nature,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自然主义教育有三个方面的来源: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 自然:“我们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 周围的人们:“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为的教育”。 外界的事物:“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遗传,教育,环境,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三种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不能由我们决定,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由我们决定,只有
21、人为的教育才是我们真正加以控制的,因此,应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只有三种教育方向一致又能圆满的配合时,儿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如何理解自然主义教育,自然教育的第一真谛,就是解除束缚 消极教育,是卢梭提倡自然教育使用的专门名词 自然教育的真谛,就是要了解儿童及大人的自然天性。 评价:自然教育要从儿童自然天性出发,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是正确的。他的关于人的教育的三个方面来源,已经接触到教育的基本问题,但缺乏科学的论证。他把才能看做是与生俱来的,夸大人的天性的作用是唯心的。,2.儿童的年龄分期与教育,1)婴儿期(出生2岁) 特点:身体柔弱,有感觉,能活动,没有
22、意识和思维能力 任务:主要是体育。身体健康地发育,增强儿童的体质 要求:婴儿期的体育应该顺应自然,通过合理的饮食、衣着、睡眠和游戏,实施正确的教育。 反对捆绑儿童的四肢,给儿童充分活动的自由 母亲亲自哺乳 婴儿的啼哭问题,2)儿童期(2-12岁)“理智睡眠期”,特点:有了语言、体力增强,感觉能力不断发展,智力发展处于感性阶段,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任务:主要进行感觉教育 要求: 语言的学习 锻炼儿童的感觉器官,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锻炼儿童的身体 不要强迫儿童读书,在游戏和活动中度过他的童年,3)少年期(12-15岁),主要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特点:体力迅速增长,感官得到发展,好奇心、求知欲也发展起
23、来 任务:智育、劳动教育 要求: 智育内容:实用性、儿童易于理解的东西,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方法:主动地学习,实地观察,在大自然中获得知识 劳动教育劳动是人的天职,劳动可以锻炼身体,发达人的心灵。希望儿童像“农民那样劳动,哲学家那样思考”,4)青年期(15-成年),特点:感情发展起来,要加以引导 任务:I)道德教育(都市) 内容:培养儿童 善良的感情正确的判断良好的意志 途径:自爱 爱别人(博爱) II)信仰教育:自然宗教 IV)性教育:关键是顺从自然的发展,养成克制情欲的习惯。,3.自然教育的具体观点,(1)消极教育: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让儿童在自身拷入矣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的灌输、
24、压制、强迫,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 (2)自然后果律:让儿童自己体会到自己错误过失的后果,从而认识事物的是非曲直,提高道德认识。,3.自然教育的具体观点,(3)感官训练:首先要发展触觉,其次是发展视觉,最后发展听觉。 (4)智育 强调从自然中学习,主张要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独立观察和研究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 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启发儿童、青年的自觉性,特别重视动机、兴趣和需要的作用。 主张使用发现教学法进行直观教学,从经验中学习。 (5)德育:从天赋良心与自爱出发,到爱亲近的人,再到爱全人类,激发青年自然涌现的善良感情,发展理性,在行为中接受道德的磨炼。,(四)公民教育理论,18
25、世纪波兰人民的爱国主义运动的发展 1773年卢梭为波兰政府起草关于波兰政府机构的几点设想中,谈到了理想国家的公民的教育。 国家单独设立机构领导与管理公立的教育 公民不论贫富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权 共和国教育的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爱国者 培养波兰爱国者的教育,必须由波兰人担任教师 爱国者的教育包括身体的训练,三、评价,1.贡献: 1)卢梭自然教育理论是在批判中世纪经院主义教育违反儿童天性做法上提出的,在冲击封建旧教育阵地和反对封建制度方面,有巨大的革命作用。他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教育思想史上是由教育适应自然向教育心理学化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2)对后世的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教育要适应自然,符合儿童
26、的年龄特征,为后来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的发展提供可贵启示。 从人道主义出发,要求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直接影响了18世纪末泛爱主义教育的发展。,2.局限 对于儿童天性的看法过于理想化,过分夸大了天性在教育中的作用。 对于各年龄阶段教育任务的确定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片面性。,作 业,谈谈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要求:字数不限,但要言之成理、合乎逻辑、论述充分、联系实际,11月26前交齐。,第三节 爱心感人的裴斯泰洛齐,19世纪瑞士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主要著作有林哈德与葛笃德、隐士的黄昏、天鹅之歌、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等 在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要素教育思
27、想,对19世纪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Here lies Heinrich Pestalozzi born in Zurich on the 12thday of January,1746, died at Brugg on 17th February,1827.Saviour of the poor at Neuhof, Preacher of the People in Leonard and Gertrude: Father of the fatherless in Stans. Founder of the new elementary school at Burgdor
28、f and Muchen buchsee, Educator of humanity in Y verdon. Man, Christian, Citizen. Everything for others, nothing for himself. Blessings be on his name. 1846墓志铭,主要内容,一、教育实践活动 二、论教育目的 三、论教育心理学化 四、论要素教育 五、各科教法 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一、教育实践活动,第一阶段(1768-1798)新庄时期 新庄孤儿院 第二阶段(1798-1799)斯坦兹时期斯坦兹孤儿院 第三阶段(1799-1805)布
29、格多夫时期布格多夫寄宿学校 第四阶段(1805-1827)伊佛东时期伊佛东学院,二、论教育目的,他认为教育目的应是“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而人的本性包括智力(脑)、精神(心)和身体(手)三个方面。 教育目的:通过教育使人完美地成为有道德、有智慧、有劳动能力与身体健康的人。,三、论教育心理学化,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 突出贡献是把卢梭的教育适应人的本性发展为教育适应儿童心理的思想。 教育心理学化: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1.教育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
30、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 2.教学内容心理学化,即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 3.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 4.教育者要适应儿童的心理,尽力调动儿童的自我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懂得自己教育自己。 5.他对人的心理的理解存在着严重的唯心论缺陷。但他的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对19世纪欧洲教育心理化逐渐发展为一种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四、要素教育理论,要素教育理论是裴斯泰洛齐运用教育心理学化的理论研究初等教育提出的理论。 目的:从最简单、最容易、最能见成效的地方入手,教小学低年级孩子,简化教学方法,即使最普通的人,也可能教他的孩子。 要素教育:教育过程要从一
31、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的、易于儿童接受的要素开始,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以促进儿童各种天赋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德智体劳等方面的要素教育,体育:关节活动(推、搬、拉、摇) 德育:儿童对母亲的爱 智育:观察事物 你面前呈现着哪几种物体?他们的外貌、形状或轮廓怎样?叫什么名称?用怎样的字表达? 数目、形状、语言是一切教学最简单的要素教学要培养测量、计算、说话三种能力。,数目,形状,语言,五、各科教学法,语言教学 发音教学:发音和听音单词教学:扩大词汇语言教学 算术教学 1 个位数运算及关系 十位数 百位数 利用实物教学(手指、小豆、小石子) 分数及小数的教学(积木),裴斯泰洛齐各科教学法,测
32、量(形状)教学 直线直线转角 图形曲线 地理教学:由近及远的原则儿童熟悉的周围的环境学校环境本村环境 本县、本省、本国 世界地理认识方法:观察用泥土塑造的地形 绘制地图 地理挂图 对照:今天的小学各科教学法?,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早期:主要重视生产劳动的经济价值,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只是一种机械 的结合,两者间无内在意义的联系 后期:关注劳动的教育价值,将两者在人的内部结合起来。,三、评价,裴斯泰洛齐作为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教育家,长期从事教育活动,丰富、充实了他的教育理论。 1.贡献(教育理论) 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 德、智、体、劳和谐发展的教育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
33、结合 要素教育理论为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定了基础,评价,不仅对当时西欧各国教育的发展产生影响后来对欧美及其他许多国家产生影响。 (裴斯泰洛齐式的学校 裴斯泰洛齐运动) 2.局限性 教育改良社会的观点难以实现的 唯心主义哲学观 (相信天赋能力的存在) 是他全部事业不能圆满成功的原因,第四节“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赫尔巴特,19世纪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 将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之上,被看作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主要内容,一、教育实践活动 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道德教育理论 四、课程理论 五、教学理论 六、教育思想的传播 七、意义与评价,一、
34、教育实践活动,青年时期的家教经验 哥庭根大学教授 讲授教育学、心理学 哥尼斯堡大学哲学教授,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和手段。” (一)伦理学(五道念)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道德这一概念中。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尔巴特的五道念,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五种道德观念的“完人”。 内心自由的观念(道德律令) 理想社会观念 完善的观念 文化系统观念 仁慈的观念:“绝对的善” 行政观念 正义的观念:“守法” 社会法制观念 公平的观念(报偿的观念) 奖惩观念,
35、调节个人 道德行为,调节社会 道德行为,(二)心理学(观念心理学),观念:事物呈现于感官,在意识中留下的印象。人的全部心理活动是观念的集聚和分散。 意识阈: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世观念的状态,需要跨过一道界限,这条界限就是意识阈。 统觉:观念同化与相互融合。“观念团”的两种情形:融合、复合兴趣 统觉 意识阈,三、道德教育理论,(一)教育目的 1.可能的目的 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这种目的应该是多方面的。 教育要发展多方面的兴趣,使人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即兴趣的多面性。 2.必要的目的(最高、最基本的目的):培养五种道德观念。,(二)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
36、特首次提出教育性教学的原则 “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样”。 教育性教学:把教学作为教育(道德教育)最根本的途径和手段。 评价 赫尔巴特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联系起来,使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但把教学看成是道德教育的唯一途径,具有机械论的倾向。 把教学重点放在道德品质的发展上,片面的。,(三)儿童的管理和训育,1)管理 目的:在于创造秩序,预防某些恶行,为教学创造必要的条件。 方法: 惩罚的威胁 监督 命令和禁止 体罚在内的惩罚 父亲的威严和母亲的爱(辅助方法),2)训育(性格训练),训育:“有目的地进行培养,”目的在于形成“性格的道德力量”。
37、 四阶段:道德判断、道德热情、道德决定、道德自制 六措施:维持的训育、起决定作用的训育、调节的训育、抑制的训育、道德的训育、提醒的训育,四、课程理论,1.经验、兴趣与课程 赫尔巴特把教学与兴趣联系在一起(6种) 经验的兴趣:自然界的认识 自然、物理、化学 思辨的兴趣:对认识对象进一步思考 数学、逻辑、文法 审美的兴趣:对各种现象进行艺术评价 文学、唱歌、图画,赫尔巴特的课程论,同情的兴趣:愿意跟一定范围的人相接触 外国语、本国语 社会的兴趣:愿意跟社会上较广泛的人接触 历史、政治、法律等学科 宗教的兴趣:信仰上帝,对信奉教派的重视和亲近神学 神学,2.统觉与课程,根据统觉原理 课程的安排应当使
38、儿童从熟悉的材料过渡到密切相关但不熟悉的材料。 提出课程设计的两大原则 相关:学校不同课程的安排应该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集中:学校所有课程中,选择一门科目作为学习的中心,其他科目作为学习和理解它的手段。(数学、历史),3.儿童的发展与课程,赫尔巴特深入探讨了儿童的年龄分期,进而提出了课程的顺序。 婴儿期:身体养护、加强感官训练,发展儿童的感受性 幼儿期:教授荷马史诗,发展儿童想象力 童年期:数学 青年期:历史,培养理性,如何看待赫尔巴特的课程论,在欧美近代教育史上,赫尔巴特提出的课程理论是最为完善和系统的。它继承了前人的合理思想,并使之融合到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中,并力图赋予它以严格和广泛的心
39、理学基础,从而使课程的设置与编制有了明确的依据,这就避免了课程设置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克服了课程设计的散乱现象,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 客观的说,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中,赫尔巴特并未真正解决欧美近代学校的课程问题,但他为这个问题的解决进行了有益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卓有见地的主张。,五、教学理论,1.教学进程理论感官刺激 叙述教学法 统觉 新旧观念的分析联系 分析教学法统觉团的形成 综合教学法 兴趣活动的四个阶段:注意、期待、要求、行动 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经过“钻研”、 “理解”两个环节 在此基础上,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2.教学形式阶段论,明了:新观念出现在感官前,兴趣活动对它产生注意
40、(教师、学生的表现) 联想:新观念进入意识,激起原有观念的活动,新旧观念进行联系、整合。(教师、学生的活动) 系统:教材理解阶段 (教师、学生的表现) 方法:把系统化的知识运用于实际 (练习、作业),评价,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高度抽象,所建立的一种明确的、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过程方面的某些规律,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赫尔巴特的教学过分强调形式,束缚了教师的主动性和灵活性,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六、赫尔巴特思想的传播,五段教学法 赫尔巴特学派(德 :齐勒尔、莱茵) 传播路线: 欧洲:英国 新教育运动
41、理论基础俄国 生理学领域 苏维埃教育学 美国:赫尔巴特运动、赫尔巴特研究会 亚洲(中、日):道德教育、形式教学理论,七、意义与评价,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也被看作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开拓者,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美国进步教育运动兴起后,赫尔巴特被看作传统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 1.贡献: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努力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哲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看到了道德教育和知识教学的关系。 四段教学法曾风靡欧美,对于近代和现代科学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他丰富了近代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其思想通过赫尔巴特学派影响了世界教育思想和实践的进展,确立了传统教育派,对传统教
42、育的影响巨大。,2. 局限性,某些教育理论中,如对儿童的管理和训育体现着他害怕人民革命,维护德国封建贵族统治的特点。 四段教学法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和片面性 他的观念心理学的各种理论,还是一种理论假设,未得到科学证实。 过于强调对教师的重视,强调主知主义,从而导致现代教育对其批判。,第五节倡导幼儿教育理念的福禄培尔,一、福禄培尔的生平 忧郁的童年 学校教育与自然哲学 创办幼儿园的经历 幼儿园教育学的问世 人的教育,二、论教育的基本原理,(一)统一原则,万物有神论 上帝是万物的统一体 一切事物,起源于统一或上帝,依靠统一或上帝而生存。 人也具有一切事物共同的本质上帝的精神 教育任务:把人自身潜藏的上
43、帝的本质在外部世界表现出来,帮助人类认识自己,认识别人,认识自然和上帝的统一。,(二)适应自然的原则 对儿童合理的教育,观察遵循自然万物发展的正确道路(大自然) 教育追随儿童的天性(生理和心理特点) (三)发展原则 自然万物无限地发展,人的生命过程不断的发展,教育应按照儿童本性,重视体育、游戏、劳动,促进儿童的发展,(四)创造原则,上帝创造了人,人也应该像上帝一样创造,对于年轻一代也应及早从事外部工作和生产活动的训练,表现上帝赋予他的本质。,三、 幼儿园教育理论,(一)幼儿园教育的意义和任务 意义:家庭教育的补充,完善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 任务: 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培养儿童的社会态度和民族美
44、德,使他们认识到自然与人类,发展他们的智力与体力以及做事或生产的技能和技巧,尤其是运用知识与实践的能力,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好准备。 担负起训练幼儿教师、推广幼儿教育经验的任务。,(二)幼儿园教育方法,基本原理:自我活动或自动性 通过自我活动,个体自动地向外表现存在于自身的上帝的精神。 自我活动帮助个体认识自然,认识人类,最终认识上帝的统一。 因此,重视儿童的亲身观察,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强调儿童社交的积极性。,(三)幼儿园课程,课程体系:游戏或歌谣、恩物、作业、运动、自然研究 恩物(上帝恩赐给儿童的礼物) 概念:是福禄培尔为儿童设计的游戏材料和教学用品。 教育价值: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
45、的重要工具。恩物作为自然的象征,能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 种类:六种。每一种恩物都有其象征意义和教育作用。恩物能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可进一步发展“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条件:1.能使儿童理解周围世界,又能表达他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2.每种恩物都应包含一切前面的恩物,并应预示后继的恩物。3.每个恩物本身应表现为完整的有秩序的统一观念。,作业 概念:为幼儿设计的各种游戏活动,要求将恩物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价值:具有道德、精神和宗教等多种价值。积极有益的手工劳动除了有助于训练感觉、发展技能、锻炼体格、学成手艺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即展现人的内心思想,发展儿童
46、的智力,帮助儿童表达其内心世界。 形式:绘画、纸工、小木棒或小环拼图,串联小珠、刺绣 恩物与作业的关系 联系:恩物与作业是相互连接的幼儿游戏活动的两种形式,是儿童认识自然、社会,满足其内心冲动的必要手段。 区别:(1)从幼儿活动次序来看,恩物在先,作业在后。恩物为作业的开展提供基础,作业是幼儿利用恩物进行游戏后的更高发展阶段。(2)从活动的材料看,恩物的材料是固定的,作业的材料是可以改变的。(3)从性质来看,恩物是活动的材料,作业既包括活动,也包括活动的材料。(4)从儿童的内心需要来看,恩物主要反映模仿的本能,作业在于接受或吸收,主要反映创造的本能。,四、评价,福禄培尔在外国教育史上是一位具有
47、重大贡献和广泛影响的教育家,他在幼儿教育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首创了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 他组织训练幼儿园教师工作,并在幼儿园长期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创立幼儿教育学。 他积极从事幼儿教育的宣传活动,并把游戏、作业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活动方式。,评价,这些都深刻影响了欧美日等其他国家的幼儿教育,因此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 除对幼儿教育的贡献外,他对儿童积极主动活动的重视,重视游戏对儿童的教育作用,提倡劳动和手工活动,对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初等教育产生了一定影响。 局限性:他的某些思想也带有唯心主义和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第六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一、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
48、判继承 1.对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批判 空想社会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教育违反儿童天性、方法单一、压抑儿童的需求和兴趣,使儿童成为片面发展的人。 马克思主义继承了这种批判,并深入揭示这种批判背后的社会根源和资产阶级本质,为解决教育问题指明了方向。,2.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空想社会主义者反对先天决定论,强调人的发展的社会制约性,重视教育的作用,但有教育万能的倾向。马克思主义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改进了这一观点。 3.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扬弃了其中人性论的空想,而从现代工业生产的本性对劳动者的要求以及社会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人的彻底解
49、放之间内在联系对人的全面发展作了论述。,4.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主张。马克思主义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真正揭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客观规律性,科学地论证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二、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教育思想,(一)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具有社会性。 1.教育与人类的生产联系在一起,既取决于生产的物质条件也取决于生产关系。社会或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着教育,制约着教育的发展、社会性质以及社会职能的实现,并要求教育为这些关系服务,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资本主义教育使得人片面发展。,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继承性,受多重因素制约。 教育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彻底解放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消灭资产阶级和一切阶级的教育。 教育改革和社会变革之间是一种辨证统一的关系。,(二)论教育与社会生产,社会生产的发展影响和制约教育的变化 教育对社会生产的促进和影响 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学校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