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四周第 1 天 晨读、晚练一、易混实词歌诀行动踪迹用行迹,举动神色用形迹,特辑专刊为专辑,某一内容为专集,宽裕充足用富裕,足够剩余用富余,结存余额用结余,节约剩余用节余,精心喂养用哺养,爱护教养用抚养,喂养培养用哺育,照料成长用抚育,开阔通达用豁然,迅速突然用霍然,具体路程用里程,经历过程用历程,主观一定用决不,严正坚决用绝不,包括含有用包含,宽容原谅用包涵,远大志向用抱负,反击别人用报复,突然发作用暴发,猛然破裂用爆发,事物形态用形式,现状趋势用形势,不忍舍弃用留恋,不忍离去用流连,中途停止用中止,结束停止用终止,暗中等待用伺机,等待机会用俟机,演变过程用衍化,演变结果用演化,强光照耀用
2、炫目,眼花迷惑用眩目,形状面目用原形,事物类型用原型,伤心苦恼用悲痛,极度悲哀用悲恸,抽象事物用树立,物体垂直用竖立,恳切希望用祈求,向人讨取用乞求,2模糊月暗用朦胧,刚刚睡醒用矇眬,要求应该用需要,一定要有用须要,立即马上用即时,赶上适合用及时,嫌疑消释用涣然,光彩一新用焕然,装饰假扮用化装,容貌美丽用化妆,认识表面用肤浅,空虚无基用浮浅,尽力阻止用遏止,压制控制用遏制,估计可能用大约,大致不详用大概,物留后代用留传,事迹传播用流传,道理道义用大义,意思疏忽用大意,正到好处用恰好,正好凑巧用恰巧,熟练掌握用熟习,认识了解用熟悉,认识特点用辨别,说明真假用辩别,默默无言用默然,心不在意用漠然,
3、时空靠近用临近,位置接近用邻近,茂盛辽阔用莽莽,边际不清用茫茫,板子鞭打用鞭笞,语言抨击用鞭挞,明白觉悟用省悟,错变正确用醒悟。二、边塞征战诗整体把握边塞征战诗的内容大体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要注意体会跃起于边塞征战诗的种种矛盾:慷慨从军和久戍思乡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边塞征战诗体现出来的风格不同: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悲慨,有的委婉清丽。注意常见意象:如烽火、烽烟、狼烟、干戈、天狼、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等。又如一些曲子,如“关山月(多写征戍离别之苦)” “杨
4、柳曲”等。征人怨柳中庸3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赏析 这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均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边地征人的怨情。全诗围绕一个“怨”字铺叙,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在“征人”的形象中。前两句因时记事,意谓:年复一年,奔波劳碌,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 “金河” ,即大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 “玉关” ,即甘肃玉门关。金河在东而玉门关在西,相距遥远,但都属边陲前线。 “马策” ,即马鞭。 “刀环” ,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都是军人物
5、品,用来表现军旅生活,很有典型性。很容易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联想。这两句“岁岁” “朝朝”相对, “金河” “玉关” “马策” “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 “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不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而然从字里行间透出。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 ,着重从无休止的时间中倾诉征人的怨苦无时不在。三、四句则从征人目中所见的景象中抒写征人的怨苦无处不有。“青冢”是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唯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时值暮春,但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 ,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肃杀如此,怎不令人凄绝?末
6、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这两句写景,似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到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黄河黑山这两幅图景里,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诗虽然没有直接写“怨” ,但蕴含于其中的怨恨之情令人柔肠百结。这首诗题为“征人怨” ,但通篇不着一个“怨”字。诗人紧紧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 “朝朝”的戎马生涯与“三春白雪” “黄河” “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从而收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三、素材积累奶奶的 25 万双鞋垫高秀兰是洛阳市洛龙区关林庙村人。1989 年老伴去世不久
7、,儿子遭车祸也走了,紧接着,儿媳一病不起,随儿子去了。家里就剩她和一个才 8 个月大的孙女,祖传的一间小黑屋,值点儿钱的东西全卖了,只剩下一床一灶,家里米面全无,还欠债 50 元。但是她靠纳鞋垫把孩子从 8 个月供到 20 岁上大学。2008 年冬,老人 3 天 3 夜没合眼,给一个批发商4赶制鞋垫。200 多双鞋垫做好后,她的一只眼睛瞎了。没人知道她一只眼睛瞎了,她没去看医生,还有一只眼睛,她要在这只眼睛没瞎之前给孙女再挣 10 万!2009 年 4 月 5 日,电视台记者将 80 岁的老人请上了直播台。问起老人这 20 年共做了多少鞋垫,老人愣了,想了半天,苦笑说:“俺不知道!”记者流着泪
8、帮老人算,按一双鞋垫 1 元计算,老人的孙女从 8 个月到 20 岁,老人的付出至少是 20 万元,至少做了 25 万双鞋垫。这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家庭,孩子 8 个月时,老人是从欠债 50 元起步,用一双又一双鞋垫将孩子“垫”到了大学!点拨 一位老人将自己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晚年,全部献给了小孙女。在欠债的情况下,仅靠 1 元一双的鞋垫,将 8 个月大的孙女“垫”到了大学,为此失去了自己的一只眼睛。这是怎样的一种舍身精神!老人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5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让学生观看艺术体操录像,使学生逐渐领悟运动美的内涵,有利于陶
9、治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欣赏美的能力。B立法是通过法定的程序,对治理社会具体行为进行赋权,对相关社会关系做出规范,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规范治理。C海洋重金属污染形势严竣,如果及时从源头减少污染,控制污染物的扩散,给海洋生态环境以时间进行自我修复,局面犹可挽回。D泛娱乐化背景下,主流媒体应当如何重塑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消除负能量,是主流媒体人急待深思的问题。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在两年的任期内,为发展民族实业,张謇_、呕心沥血,起草了多项法令、条例,制订了一套完整的实业发展计划。(2)该公司违法手段隐蔽,不易被发现,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10、 ,虽然该公司_挽救,但终究难逃被查处的命运。(3)王勇在看望慰问“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受伤人员时强调,有关方面要_救治受伤人员,减少因伤死亡因伤致残的情况。A千方百计 处心积虑 殚精竭虑B殚精竭虑 千方百计 处心积虑C殚精竭虑 处心积虑 千方百计D处心积虑 千方百计 殚精竭虑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业内人士分析,三精制药目前这种“广告开会”的营销模式面临着众多挑战,未来能否实现业绩提升还存在着不确定性。BMH370 航班客机失联之后,我国派出了包括“海巡 01”舰与“井冈山”舰在内的六艘舰6艇组成的史上最大规模的搜寻编队。C随着央视中国成语大会的热播,激发了大家学习成语的兴趣
11、,不少观众一边观看选手比赛,一边通过手机积极参与节目互动。D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不但仍处于快速推进时期,而且已经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4下列填入送狄宗亨一诗画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_,又惜空度凉风天。A撩乱边愁听不尽 B送君归去愁不尽C水晶帘动微风起 D潮落夜江斜月里二、边塞征战诗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塞上曲谢 榛旌旗荡野塞云开,金鼓连天朔雁回。落日半山追黠虏,弯弓直过李陵台。(1)一、二句是如何描写战场气氛的?请简要分析。答: (2)诗的后两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将士形象?请简要分析。答: 6阅读下面这首诗
12、,然后回答问题。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 参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7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1)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答: (2)诗歌是如何从正面角度来刻画唐军将士的?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答: 答案精析1B A 项治冶。C 项竣峻。D 项急亟。2C 千方百计:形容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中性词。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殚
13、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褒义词。3A B 项句式杂糅,可改为“派出了由海巡 01舰与井冈山舰等六艘舰组成的史上最大规模的搜寻编队” 。C 项缺少主语,应去掉“随着” 。D 项关联词运用不当, “不但而且”应改为“虽然但是” 。4B 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抒发的是惜别之情。 “秋在水清山暮蝉”一句点明送行时间是秋天的傍晚,写出了当时秋凉薄暮中的凄清氛围。C 项的诗句的意境与之并不一致,D项的诗句写的是夜深之景,故排除 C 项和 D 项。A 项中讲的是“边愁” ,而非“离愁”或“别情” ,亦可排除。最后选 B 项。5(1)运用夸张的手法, “旌旗荡野” “金鼓连天”从正面、 “塞云开” “朔雁
14、回”从侧面两相结合,描绘了塞外荒野紧张激烈的战前气氛。(2)“黠虏”即狡猾的敌人, “追黠虏”突出了将士的智慧, “弯弓直过”突出了将士的飒爽英姿,这两句塑造了一个智勇双全的将士形象。6(1)运用了衬托(或反衬)手法。诗人在诗中极力描写走马川一带环境的恶劣与艰苦,以此来衬托出征将士的英勇无畏的品质和高昂的爱国热情。(2)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环境是夜间, “将军金甲夜不脱” ,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 “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 “风头如刀面如割”真切地写出大漠行军的感受。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 “幕中草檄砚水凝” ,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