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转型期我国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变迁探析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对外的开放程度日益加大,我国整个社会也随着全球化的浪潮而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转型期。由于这些客观基础和大环境的冲击,作为整个人类社会最为基本和重要的组成形式,我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较之以往也出现了极大地改变,延续数千年的传统家庭伦理道德也受到了极大地冲击。因此,在这种家庭关系的转型期,对长期受传统家庭伦理道德观念影响的农村家庭进行研究,分析其家庭关系,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家庭,进而为整个社会的转型和发展提供助力,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选取我国农村家庭中的家庭关系作为研究的对象,以传统文化
2、和伦理道德为切入点对于农村家庭关系的现状和变化进行研究,并且初步探索我国转型期的新型农村家庭关系。基于这一目的,本次研究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属关系三种最为重要的家庭关系进行调查,以期能够掌握最为真实的家庭代际关系。论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前言部分,对于本文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的目的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且阐述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于国内外学者对于我国农村家庭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最终指出本次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包括调查问卷在内的研究方法,并对调查方法和调查问卷予以阐述。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转型期我国农村家庭关系的基本状况和相关的理论基础,重点在于对于本次研究中的相关理论概念进行
3、界定,并阐述当今农村家庭关系的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第三章研究的重点是农村家庭传统的家庭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夫妻地位、情感和婚姻质量等客观情况,并且对可能影响夫妻关系的变量因素进行研究和判定。第四章的重点在于对亲子关系这一代际关系进行重点研究,包括亲子感情、经济和养老等问题,着重对于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养老问题进行探索,并且对可能影响亲子关系的变量因素进行研究和判定。第五章的研究的是包括兄弟姐妹、祖辈亲属、父辈亲属、儿女亲家在内的家庭代际关系进行研究,这也是生活中极为常见、对于整个家庭关系有着极为重要影响、但在研究中却最易被忽略的代际关系,并且对影响这些关系的变量因素进行研究和判定。第六章对于前
4、文的研究和探索进行总结,从而得出包括我国当代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变迁现状、特征、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并且对于促进我国农村家庭关系的稳定和和谐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农村家庭;影响因素Abstractalong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degree of openness of Chinas foreign growing, Chinas society as a whole along with the t
5、ide of globalization and has entered a transition period hitherto unknown. Because of the objective foundation and environment impact, as the human society the most basic and important for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family members than ever also appeared greatly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famil
6、y ethics continu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has been a great impact. Therefore, in the transition of the family relations, to study the long-term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family ethics moral concept of rural family, analyzing their family relationship, can fundamentally promote family, provide ass
7、istance and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 has a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is paper selects in Chinese rural families of family relation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nge for rural family relationship from the points of
8、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thics are studied, and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in the transformation period of our country new rural family relationship. Based on this purpose, 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questionnaire on the marital relationship,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family relationship for three of
9、the most important family relationships were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grasp the real family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 The paper is organized as follows: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preface, for this articl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briefly introduced, and expounds the p
10、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on Chinas rural family relationship research achievements were summarized, finally points out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study, including questionnaires, and research method. And expounds on the method and questionnaire surv
11、ey to.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ransition period Chinas rural family relations and the related theory, the key lies in the relevant theories in the research are defined, and expounds the features of the present rural family relations and the times background.The th
12、ird chapter is the study of the focus of rural family tradition and family relations are studied, analysis of the objective situation of marital status, emotion and marriage quality, and conducts the research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variable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sband
13、and wife.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key research on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this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s, including parent-child affection, economy and pension issues, mainly for the current Chinas rural areas pension issues explored, and research and determination of variable factors may
14、affect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tudy of the fifth chapter is to research including brothers and sisters, grandparents, parents and relatives of relatives of relatives by marriage, family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 this is life is very common, for the whole family relations have very impor
15、tant influence, but the most easily overlooked in the study of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s, and conducts the research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variabl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se relations.The sixth chapter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above summary, thus obtains the include relationship change s
16、tatus,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factor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contemporary rural family generation, and for the promotion of Chinas rural family relationships and harmony and stability related suggestions.Keywords: rural family;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 rural household; influencin
17、g factors摘 要: 1Abstract 3一、前言 7(一)问题提出 7(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81国内研究 82国外研究 103研究的评述 11(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111. 相关理论定义 .112.相关理论内容研究 .12(四)研究设计与方法 13二、转型期我国农村家庭关系的基本状况 15(一)相关概念界定 151家庭 152.转型期 .153.代际关系 .16(二)家庭关系变迁的背景 161社会背景 162.文化背景 .183改革开放这一新时期下的社会文化背景 19(三)家庭关系的特点 201普遍存在夫妻双栖单飞现象 202夫妻之间存在信任程度减弱的现象 213家庭生活中的感情成分
18、逐渐减弱 214家庭责任感降低 21三、社会转型期农村家庭的夫妻关系 22(一)夫妻权力的变迁 22(二)夫妻情感 24(三)婚姻质量状况 27(四)影响夫妻关系的因素 291家庭生命周期 302子女的影响 303女性地位 31四、社会转型期农村家庭的亲子关系 32(一)亲子间的情感沟通 33(二)亲子间的经济交往 34(三)养老模式 381家庭养老 402敬老院 413无经济来源自己生活 42(四)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 431忽视孩子心理健康 432不良的家庭教育模式 453两代人必然的差异 46五、社会转型期农村家庭的亲属关系 47(一)与兄弟姐妹的关系 47(二)与祖辈亲属的关系 48(三
19、)与父辈亲属的关系 49(四)与儿女亲家的关系 49(五)影响亲属关系的因素 49六、结论与讨论 51(一)研究的主要发现 51(二)对进一步研究的推动和启发 52参考文献: 53致谢 55一、前言(一)问题提出繁殖是一切生物的本能,也是维持其物种得以生存、延续的重要手段,而在生命延续这一过程中,世代的更替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人类作为地球上最为高等的生物,在几千万生存并延续的历史其实就是由繁殖产生亲属关系、亲属关系发展并产生家庭,最终由无数个家庭作为基础构成整个人类社会。作为传统的农耕社会和文明古国,我国传统家庭关系总体而言较为和谐、稳定,从古代宗法制开始,所遗留的大量伦理道德依然在
20、我国家庭中起着突出的作用,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传统的“家法”甚至是左右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我国农村家庭内部和谐的关系不仅对如今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且对于和谐家庭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将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各个领域都出现了急剧的变革,整个社会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具体到我国广大的农村家庭而言,在短短的数十年的时间内经历了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巨大转型,其跨越幅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光在人类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的开放程度日益加大,我国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导致我国农村家庭关系发生了本
21、质性的改变。正是这种传统的家庭关系和现代社会带来的新理念之间不断地彼此冲突和整合,导致我国当今社会的家庭关系处于一种“断层”关系之中,从而引申出许多家庭矛盾,包括家庭养老模式的崩溃、亲子感情金钱化、家族制度崩溃、生育率降低、离婚率提高等不同表现形式,亟需加以研究和解决。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这种问题和冲突表现的更为明显,比如亲子感情金钱化的现象便日益严重:在中国传统思维中,父母操办子女的婚事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如今的生活成本不断提高,导致父母不得不承担巨大的压力,而子女甚至认为,父母有义务为自己操办婚事,由此导致一些列的家庭关系危机,甚至出现了以是否拿得出足够的金钱为子女操办婚事来评价父母
22、贡献的错误观念。此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则更为严峻:受限于各种主客观情况的影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尚不具备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但是在如今生活成本、医疗成本不断提高的现实下,导致许多老年人老年生活质量极不理想。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父慈子孝”作为最为理想的一种代际关系,在这种思维的左右下,亲子双方都必须遵从社会大众在长期历史中所共同形成并认可的责任和义务原则,比如,亲代抚养子代到成年,并且需要保障子代的衣食住行,最终帮助子代成家立业;当亲代年老体衰之时,子代必须承担起赡养的责任,利用经济来帮助亲代解决衣食住行等生存必须条件,一旦亲代生病,子代必须要对亲代的生活起居进行照顾,并且在亲代去世
23、后为其送终。由此,亲代、子代之间这种最为单纯、不求回报的爱得到了体现,也显现了中国人传统思维中“孝”的重要规范作用。而这种“孝”的思想是整个中国伦理道德的基础,并且在根本上奠定了稳定和谐的社会和牢固的家庭代际关系,最终维持了全社会的稳定发展。进入 21 世纪之后,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尤其是对于我国而言,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巨大转型,而我国传统的家庭代际关系则不断的承受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的冲击,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继续深化改革的伟大决策后,无论是
24、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可以说,我国目前正处于历史关头的转型期。具体到农村而言,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社会也由此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改变,如同养老制度等旧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一些没有预料到和新问题却逐步增加,如中年人外出打工、年轻人逐渐放弃传统农业、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土地拆迁或征用等,对于我国农村家庭的代际关系造成了极大地冲击。总而言之,正是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对我国农村家庭关系造成了极大地冲击,进而产生了许多严峻的社会问题,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正因如此,如何正确看待并处理以代际关系为主体的家庭关系便具有十分重
25、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不仅可以促进个体家庭中的代际和睦和家庭和谐,亦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发展。(二)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内研究目前,我国学者对于家庭关系,尤其是农村家庭关系给予了极高的关注,也取得了极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现对于我国有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1)从社会大环境对于农村家庭代际关系产生影响的角度进行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状况综合调查”课题组(2013)对于我国五个城市的家庭变迁进行了研究,是我国当前对于家庭变迁最为详细的调查研究,着重点在于城市化建设和新城镇化建设在我国家庭关系变迁中起到的作用。高和荣(2006)在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学理论述评一书中阐述了经济发展对于社会整体形态和其
26、中成员个体的影响,与之相对的是杨善华(2006)在家庭社会学一书中对于家庭关系对于社会整体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指出,每个家庭关系会在根本上对于整个社会的形态起到极为重要的影响。永春(2008)年对于家庭和谐的特征和对于整个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进行了专门论述。胡锦涛(2012)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所做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提出了新城镇建设,并且指出了未来我国农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与此相对应的是,何一民(2004)所著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40-1949)一书和蔡云辉(2004)分别对中国长期以来城镇化发展对于农村家庭关系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27、并且最终指出,城镇化的发展必定会对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关系产生极大的冲击。张雨林(1989)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社会形态的改变进行了研究,指出,经济作为社会基础,一旦发生改变和发展,则必定会反映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之中。陆学艺、李培林(1991)在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一书中,对于我国经济环境等客观现实改变对于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在一定的范围内,经济基础的改变将对社会的每个成员都产生作用,而社会每个成员的进步和发展又会对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改变起到反作用力。陈柏峰(2007)对于时代引起的价值观变迁对于农村家庭关系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出现了极大
28、地改变,因此,若想研究中国农村当今的家庭关系,就必须客观而详细的了解整个社会对于人们价值观的影响。刘燕舞(2009)进一步对于时代发展对我国夫妻关系的影响进行研究,并着重研究了大环境对于农村夫妻关系的负面影响。李霞(1991)在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一书中对于改革开放近十年的农村家庭代价关系的变化进行了整体上的评述,指出,随着我国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社会的转型必将会随之加快,对于我国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董之鹰(2002)年则指出, 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的程度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呈正比,即社会发展越快、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便更为剧烈。(2)从农村家庭自身的发展入手对于代际关系产生影响的角度进行
29、的研究1947 年,费孝通通过大量的实地走访创作出乡土中国一书,对于中国传统家庭关系,尤其是农村家庭关系给予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指出我国农村传统家庭关系的产生原因和发展历史。崔燕珍(2006)对于如今农村人口流动加速对于农村婚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贺峰(2007)年以“父母操心”这一视角对于我国农村家庭关系的变化进行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 “父母操心”的情况不仅越来越少,而且其影响日益降低。陈柏峰(2010)在娘家与婆家:华北农村妇女的生活和后台权力以一个崭新的角度和方向,对于我国农村家庭中一些在往常极易被忽略的代际关系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贺峰(2007)研究的重点是农村家庭关系
30、中的代际关系,尤其是父母对于子女的扶助和赡养,并且最终指出,.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变革使得亲子关系这一重要的代际关系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叶文振,林擎国(1995)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我国家庭关系的整体演变趋势上,并且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家庭关系必然会被抛弃,会逐渐和西方国家的家庭关系的方向发展。李辉(2001)和陈皆明(1998)分别以养老和赡养为切入点,对于我国家庭代际关系中的亲子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指出,家庭代际关系中亲子关系的情况会在本质上左右着对老年人的养老和赡养。周祝平(2004)着重分析了在我国当前政治环境下的农村代际关系变迁,并且指出如计划生育、家庭承包责任制、城镇化建设
31、等政策变动对于农村代际关系变迁会造成本质性的影响。周敏则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将中国的家庭代际关系放入美国社会进行研究,并且指出中国传统代际关系中不适合当今世界全球化发展的内容和缺陷。2国外研究恩格斯(1884)年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使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于家庭的起源做出了论断,并且指出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形态,并初步分析了家庭内部关系。Kamo,Y.and Zhou,M.Living(1994)年,通过对比美国和日本的养老方式为切入点,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了这两个国家的家庭代际关系。.OcRand, Angela M. And Margaret L Kreker 以社会学
32、的观点和视角,对于人一生的生命周期进行了分析,对于其中遇到了各种社会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且指出,家庭代际关系是人类一生中最为常见的社会关系,并且会一直随着时间的退役而从内容、形式上发生着不同的改变。3研究的评述通过上述文献综述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于家庭代际关系进行了极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极为丰富的理论成果,但是其中却存在着几点不足。首先,这些研究通常都是采取个案为例进行研究,没有完全的代表性,因此科学性和准确性较低。其次,我国学者当前的研究的重点多是从农村家庭代际关系中的一方或者一个方面入手,但是,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关系,代际关系绝对不是孤立的,而是关系双方基于血缘而形成的一种彼此间的互动
33、,双方缺一不可,因此其研究并不全面。本论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来克服个案分析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以求能够通过科学、准确的数据来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保证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其次,本文对于代际关系的双方和其双方之间的互动进行了研究,对其中的内容和特征进行深入的探讨。(三)研究的理论基础本次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包括抚养赡养理论、代际交换理论和生命历程理论相关代际理论。1. 相关理论定义抚养赡养理论,上代抚养下代,当上代年老时,下代则赡养上代。所谓的生命历程理论,其研究的基础在于将个体特有的生命历程和普遍的时代背景进行有机的结合,将社会结构与社会力量这些客观条件作为左右个体生命历程的根本性原因,如教育、求职、婚
34、姻、生育、退休、医疗等,这些社会力量和结构对于个人生命起到了根本性的主导作用。所谓代际交换理论,从本质而言就是两代人之间通过有效沟通和相互协作而产生的一种互惠关系,具体表现为亲代抚养并帮助子代成家立业,但是父代却可以自食其力而不需要子女的赡养,交换的方式比如感情陪伴、父代帮助子代教育孙代、子代帮助父代进行劳动等。2.相关理论内容研究抚养赡养理论是目前学界和社会大众最为认可的有关家庭代际关系的理论,费孝通作为外国学者在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后指出,我国家庭的代际关系从本质上属于抚养赡养型。对于这种家庭待机关系,费孝通形象的将其形容为“反馈模式” 。可以说,这种模式是我国最重要、历史也最为长久的家
35、庭代际关系,由我国长达数千年的传统孝道文化所决定。如果仅仅以实际的物质投入而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亲代抚养子代的花费均远远超于子代赡养亲代的花费。一般而言,亲代需要承担子代的日常生活、教育、婚姻、医疗乃至娱乐,而子代为亲代做出的花费则主要集中于日常生活、医疗和丧葬。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现实条件下,亲代对于子代的花费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日益增高的趋势,亲代不得不担负起极为沉重的负担。相对与亲代对于子代的付出而言,子代在赡养亲代时却显得非常被动,常常是作为一种义务来执行,而不是如同亲代对子代一样不求回报、作为天职一般的全身心付出。在传统社会,由于有“孝道”这一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不赡养父母的子女不
36、仅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甚至会遭到极为严酷的刑事制裁,从根本上保证了父母能够受到较好地赡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尤其是在市场经济面前,传统的“孝道”已经无法约束子女的赡养行为。正因如此,我国当前赡养老人的履行呈现出极为严重的两极分化,子女基于自己的情况作出不同的赡养行为,在不同家庭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1。总而言之,作为我国研究家庭代际关系研究最主要的理论,抚养赡养理论具有极高的价值,在本次研究中也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保障的日益完备,越来越多的父代由于拥有退休工资、养老保险等保障而不再需要子代的赡养,因此这种代际叫唤关系也逐渐增多。总而言之,这种代
37、际交换关系存在的基础就是两代人之间的互帮互惠,实际上是一种两代人之间基于血缘而产生的另一种心里感知关系。生命历程理论主要观点如下:首先,个体生命所处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个体生命未来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重用,其表现为每个生命由于出生时间、出生地点的不同而导致所享有的机会、权利和回报有着极大的不同;其次,个体生命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改变自己的生命历程。总而言之,生命历程理论极为强调在个人角色存在和发展中存在的特定时间顺序,并由此导致的不同的生活机会,从而导致不同的社会限制和期待,最终引起每个人独有的人生 2。(四)研究设计与方法本次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方法为调查问卷后的个体访谈,辅助方法为文献法。笔者
38、在 2014 年 7 月 2 日至 2014 年 8 月 21 日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于安徽省 XX 县进行随机问卷调查,以期能够获得最为真实、准确的资料,为本次研究 提供论据和参考。此次随机问卷调查以量化研究为主,笔者在民政部门的协助下,随机在XX 县内抽取 500 户农民家庭,并且选择此家庭中 30 岁以上的村民作为研究的对象,对于具有代表性的家庭采取针对性个案调查。本次研究中,以家庭情况表、个人信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代际间和代际内的亲属关系等五大问题进行研究,其中,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如下:表 1 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N/%变量 变量值 30 岁-45 岁 45 岁-61 岁 62 岁男
39、 112(22.4) 82(16.4) 74(14.8)性别女 98(19.6) 75(15) 59(11.8)已婚 207(41.4) 149(29.8) 107(21.4)婚姻未婚/丧偶 3(0.6) 8(1.6) 26(5)好 51(10.2) 41(8.2) 51(10.2)一般 112(22.4) 67(13.4) 52(10.4)经济状况不好 47(9.4) 49(9.8) 30(6)不识字 4(0.8) 21(4.2) 67(13.4)文化程度小学 16(3.2) 89(17.8) 51(10.2)初中 92(18.4) 31(6.2) 12(2.4)高中 78(15.6) 14
40、(2.8) 2(0.4)大专 20(4) 2(0.4) 1(0.2)务农 85(17) 90(18) 131务工 92(18.4) 27(5.4) 1(0.2)经商 31(6.2) 31(6.2) 0(0)职业其他 2(0.4) 9(1.8) 1(0.2)对于调查对象代际间和代际内的亲属关系情况如表 2表 2 代际间和代际内的亲属关系情况变量 变量值 30 岁-45 岁 45 岁-61 岁 62 岁独生子女 140 61 18多子女 59 83 99子女情况无子女 11 13 16好 135 85 15一般 51 51 85和子女间关系不好 24 21 33在研究中对于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 SP
41、SS19.0 数据处理软件的检验,而后通过百分比的形式对结果进行反映,力求能够获得最为准确的定量数据,以此来为研究转型期我国农村家庭代际关系提供客观而真实的依据和参考。在进行问卷调查后,对其中有价值的案例进行具体的访谈,选取标准为儿女已经成婚的父母和已婚子女,就亲代关系、家庭养老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访谈,并归纳总结作为分析研究之依据。文献研究法即通过我校图书馆、中国知网、百度搜索等方式,对和本次研究有密切关系的相关书籍、论文、报道和资料进行查阅,了解国内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家庭代际关系的情况和学者的相应研究成果及理论。二、转型期我国农村家庭关系的基本状况(一)相关概念界定1家庭 家庭在本质上而言是
42、一种人类社会中存在的组织形式,其最为根本的属性便是以成员间的血缘关系作为彼此间的纽带,不论何种社会生活中的活动,在家庭这个单元中都会得到有效的体现和反映。对于家庭的具体概念,存在着广义和侠义的两种说法,狭义的家庭特指一夫一妻制下形成的社会单位,而广义的家庭则是指一种存在于人类各个历史阶段,以血缘关系而形成的利益集团,由于狭义的家庭无法用来描述单亲家庭或者祖父母和孙子女组成的社会单位,也不符合我国农村以姓氏和血缘关系而形成的社会单位,因此,本次研究中所指的家庭均为广义上的家庭。从根本上来说,作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制度以及群体形式,家庭在人类长期的发展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仅满足了性需求和
43、繁殖这一动物本能行为,而且在供养老人、经济合作、抚养儿童上都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3。笔者认为,应当从家庭的性质和形式入手,全面、准确、客观的认定家庭的概念,因此,家庭的成立应当符合以下几个条件:(1)群体性组织,不是个人个体;(2)家庭必须以婚姻和血缘作为起点;(3)家庭并不局限于实质意义上的婚姻或者血缘关系,可以存在合理的延伸,如养父母和养子女;(4)成员应当在一起或者长期共同生活。2.转型期所谓社会转型,学界普遍认为是社会体制、结构和形态发生改变,并不是单纯的某个指标或者内容发生了改变,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封闭式社会走向开放式社会等。正因如此,随着整个社会环境的跨越性变化,其
44、中的每个个体的价值观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整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彼此关系和代际关系 4。基于本次研究的课题,本文所指的社会转型期主要集中于社会结构的变化。3.代际关系相比于家庭这个有着相对固定内容的概念,代际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定义,具有具体性和历史性的特点,不是抽象存在于社会大环境之外的关系。目前我国学界主要从三个角度对代际进行定义和解释:首先,代际的目的就是坚持历史唯物史观,对于不同代人给予历史角度的考察;其次,个人在特定家庭中的位置决定了家庭内的代际关系;最后,不论年龄、性别,代际关系会存在于每个人的一生。就其内容来说,包括物质和精神两大方面,如经济往来、生活、
45、日常服务、感情沟通等 5。基于代际关系的特点和本质属性,学者从广义和侠义两个角度对于代际关系进行了定义,广义的代际关系即在宏观社会视角下而产生的个体家庭中的不同代际的关系,而狭义的代际关系的视角则局限于家庭内部,即由于血缘或姻缘而在家庭内部产生的交往关系。广义的代价关系更为强调代际关系中财富和资源的分配和权利义务的履行,而侠义的代际关系这一概念的重心在于个人生命周期,即在一生中和自己有着密切血缘或姻缘的成员之间的代际关系,并且特定代际关系在个人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属性,如从父母和未成年子女之间的前期代际关系发展为成年子女和老年父母的后期代际关系。总而言之,代际关系是一种权力与义务关系在
46、人类社会的体现,也是家庭成员之间进行沟通、维持关系的重要保障,不同“代”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和资源分配形成彼此之间的权利义务体系,呈现出极为稳固的胶合状态。(二)家庭关系变迁的背景若想能够在本次研究中全面、客观。准确的对我国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进行了解和研究,就必须坚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不能将当做一种孤立的社会存在看待,而是应当结合相应的客观现实条件。正因如此,对于我国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变迁时的背景进行研究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社会背景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为自然经济,这决定了抚养赡养模式的农村家庭代际模式,父母在其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因此也可以说,抚养赡养模式的代际关系其实是一种主从分明的家庭
47、关系,子女不仅依附于长辈,而且必须遵守着“孝道” 。这种家庭关系从根本上导致父子地位和互动的不平衡,家族极为重视子嗣的延续,也因此导致重男轻女的现象受到了广泛的认同。这种家庭关系和代际关系是在古代中国各种客观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和极为深刻的社会根源 6。首先,中国古代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社会为主的社会形态和自然经济这一经济基础决定了这种代际关系。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人们若想能够依靠自然经济求得生存,就必须增加劳动人口和提高劳动效率,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生产方式可以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其中,由于男女不同的生理条件,男性成员的权力逐渐增大,并且形成了家长制,家长不仅在家庭
48、内部拥有至高的权力和绝对的权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左右子女人生的走向,如教育、惩戒、财产、婚姻等必须由家长做主,而子女对于家长的决定必须无条件服从。这种家庭关系适合当时具体的社会条件,因此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统治者也以法律的形式保障这种“礼法” ,成为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最为基本的道德规范7。其次,由于家庭成员之间有着先天的血缘关系或后天的姻亲关系,因此,彼此之间感情较深,因此形成了“家族为本”的家族制度。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家庭成员必须要聚集在一起进行生产和生活方能获得生存和发展,这就从客观上对于家庭的团结提出了要求,对于家族的整体利益,家族成员个体必须服从并加以维护,并且将其作为进行
49、社会生活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要求。正是由于这种“家族至上”的家族制度,使得男性家长牢牢地掌握了家庭中的权力,并且以此形成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道德体系,这在古代是道德最底线,也是家庭成员必须秉承的行为规范。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年轻的家族成员必须遵守和学习这些道德体系和行为规范,方能被社会大众所认可和接受。再次,我国古代的历史从属性上而言就是一部封建专制主义历史,以皇权为表现形式的统治者统治着整个社会,从而形成了“家天下、家国一体”的社会形势。在家中,父亲作为家长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在整个国家中,君主作为天下的家长牢牢掌握的最高权力,而对父亲的恭敬则和对君王的忠诚相辅相成,从而形成一种“忠臣孝子”的道德体系。正因如此,封建统治者不断的倡导“以孝治家、以孝治国”的道德理念,长期以往,这种稳固其统治地位的观点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从而进一步固定,最终成为影响整个社会的巨大力量。2.文化背景在古代,天和地被人们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社会中,君王就是天和地,在家庭中,父母则就是最高地位的代表,即天和地。 孝经记载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