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试比较司马迁和班固对道家的一些看法.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065868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比较司马迁和班固对道家的一些看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比较司马迁和班固对道家的一些看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比较司马迁和班固对道家的一些看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试比较司马迁和班固对道家的一些看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试比较司马迁和班固对道家的一些看法我们中国人一般都比较清楚“三教九流”这句俗话。 “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它们是近两千年来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影响最大的三种思想文化。而“三教”中的道教则是我国古代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对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学术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科技以及民风民俗等各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鲁迅先生曾说:“中国的跟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多种 问题可迎刃而解。 ”而道教的前身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道家”学说。道家这一派的代表主要是老子和庄子。虽然对于老子和庄子其人、学说、著作,后世历来说法不一,但他们对后世的影响之大却是毫无异议的。而且对于道家学说

2、的评价不会因为对于人物的存疑而有什么偏颇,因为我们要看的是整个道家流派而不是老子、庄子其人。而要对道家有一个较客观的看法,我认为除了看他们的著作外,最好是从离他们最近的历史文学典籍的评价中去探究。在我国的文史著作中,对他们作了比较集中的评价且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部著作无疑是史记和汉书 。由于我目前的时间和能力都使我无法从整体上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所以,在这里,我仅就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 史记太史公自序和汉书艺文志中司马迁和班固对道家的看法评价作一些简单的比较。第一,关于老、庄其人。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博学多闻的太史公司马迁为老子立传,只写了寥寥四百多字,而且其中还有不很肯定的说法,又兼采了不同

3、的传说,提到了有四个人名,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疑点。老子本传以“世莫知其然否”作结,实在是太史公作为一个史学家的科学态度。虽然如此,本传仍记述了关于老子的重要资料,如“周守藏室之史”、 “隐君子”等。在最后,还详细记述了老子的子孙,至于这其中的因由,没有比史记考证说得更明白的了, “汉武惑于神仙方士,故司 马迁作老子传,著其乡里,详其子孙,亦明老子亦人耳,非所谓乘云气,御飞龙,不可方物者也。故一则曰隐君子,再则曰隐君子,良史心苦矣。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司马迁思想中有唯物主义因素和批判精神,特别是由于自身的遭遇,更增加了他的反抗性,使得他更具有进步的历史观和对社会现实公正的批判精神。由于他的思想

4、比他的许多同时代人站得更高,而为一些封建正统文人所无法理解。今天,我们正是从这些封建正统文人的指责中,看到了司马迁进步思想的重要方面。在此列传中,司马迁也对庄子作了述说,但对庄子的记述则更为简略。在作者的笔下,庄子也是一个隐君子,他对现实取的不合作态度,虽然不是有力的反抗,却可以理解成是强烈的不满。庄子之避世大概源于此愤。在这方面,由于自身经历,想必作者也是大有感触。汉书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两书都有记述。这一部分, 汉书常常移用史记 。但由于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尽相同,移用时也有增删改易。在汉书艺文志中,班固主要是考证了各种学术别派的源流,记录了存世

5、的书籍,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先秦学术的概略风貌,反映出先秦学术在汉代传承的情形,反映出汉代学术的特性。而在对道家的记述上也不例外,作者没有对具体的人物作评述,除了对道家中的各种流派及作品作了一个详细的记载外,只对道家作了一个总的评价,这大概也是因为我选的艺文志和选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史记太史公自序的体例本来就不同吧。第二,关于老、庄学说1对于老、庄的著述、学说, 史记中也有简单记述。“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 为务。 于是老子乃著书 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踪。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庄子者,其学无所不窥 ,

6、然其要本 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 盗跖、 胠箧 ,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畏累虚、 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在史记中,尽管有的记述不是很肯定,但还是抱着一种客观的态度的,比如对老子著书的说法。但同时对其学术还作了一定的比较说明,像说老子“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而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 归于老子之言”,这中间不乏中肯之言。与此不同的是,在汉书中,班固只是简单地列出各个派别的作家及作品,没有做任何评价,只是作为一种史料记载下来。像“伊尹五十一篇。汤相。 ”只有文章、篇目和作者;另外,像“太公二百三七十篇。 吕望为周师尚父,本有道者。或有近世又以 为

7、太公术者所增加也;文字九篇。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 ”之类只是本着作史的态度把不同的几种说法简单罗列在此。最后作了一个简单的总结, “右道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 ”其实,我们也不能对此太过苛求,在艺文志的开头就有说到“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 灭 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 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 朕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毕竟在这里,班固的工作只是对于典籍的一种整理,因为艺文志和老子韩非列传的体例本身就不同。第三,关于与儒家的关系在史记老子韩非

8、列传中,司马迁有写到, “世自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两个流派的互不相容并不支持,并且还有一些责怪的意味在里面。另外,在写到孔子向老子问礼时,写到老子对孔子说,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 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自身。”显然对孔子颇有微词。另一方面,却借孔子之口直接表达了对老子的赞颂,“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 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那么,对于不同流派之间的关系,司马迁和班固的看法都是怎样的呢? 司马迁的思想是在先秦学术自由以及汉初的战国学术回潮的时代氛围的熏陶下发展形成起来的。他接受了儒

9、家的思想,自觉地继承孔子的事业,把自己的著作看成是第二部春秋 。但“天下一致而百 虑,同归而殊涂。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所以,司马迁虽是以孔子为正宗,但他并不承认儒家的独尊地位,同时也吸取了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诸家思想的长处特别是接受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作者用相当篇幅叙写六家的要旨,论道六经的要义,充分而深刻地反映了司马父子的学术思想。对儒、墨、名、法、道及阴阳六家的分析精辟透彻,入木三分,指陈得失,有若案断,虽历百世而无可比拟。而班固却是“为尊者讳,为王者讳” ,他批评司马迁 “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 ,责备司马

10、迁不能“依五经之语言,同圣人之是非” 。他写汉书是为了“纬六经,缀道纲” ,注意“旁贯五经,上下洽通” ,自觉融汇汉代儒学,写史来为汉王朝“追述功德” 。所以虽然他也说了“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 虑” ,但是后面却是 “今异家者各推所长, 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 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 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 长 ,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他虽也有合九家之长这一说,但是在“修六艺之术”基础上的,最主要的还是尊崇儒家,认为别2的学说都是“六

11、经之支与流裔” ,把儒家放在一个领导者的地位上来看待的,他时时处处不忘记一个臣子的职责;而司马迁则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史学家。第四,关于班、马对道家总的评价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 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 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 。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实中其声者

12、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款。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耀天下,复反无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 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 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合,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而曰“ 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 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 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比较一下上文,我们可以看出班、马的不同:关于

13、道家的作用:司马迁认为“道家使人精神专一, 动合无形, 赡足万物。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 并且“其实易行”, 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运用道家的智慧来指导我们,容易运用,并且效果还很好,也就是说道家有很大的实际用途。而班固认为道家只是“记成败、存亡、 祸福、古今之道”, 它让人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认为老子之言是 “君人南面之术” ,纯粹的是从维护封建者统治来说的,难免使人心生厌烦。关于道家的思想核心:老子以无为而有为,多言有无之辩,诚如太史公所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 “与时迁移,应 物变化”,正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所贵的“道” ,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

14、。庄子认为“天道无为而自然” , “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 ,其思想体系虽本归于老子之言,但主要是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庄子本人则纯是无为。而班固则认为道家的长处在于“允恭克攘” ,在于谦而又谦, “一谦而四益” ,我觉得是歪曲了老子的思想。老子主张要“绝仁弃智” ,是要“纯任自然” ,而不是要愚弄百姓,使得百姓都老老实实听任摆弄,不要忘了老子是很强烈地反对仁义礼法的。关于道家的发展:“圣人不朽,时变是守” ,司马迁认为道家正是“与时迁移”的,所以能够“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 物先,不为物后,故能 为万物主。 ”把道家看成是一种能持久的学说。班固却认为道家“及放者为之, 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 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前面他说道家的长处是“允恭克攘” ,那么对于道家的“去礼学” , “弃仁义” ,自然是反对的,在他看来,道家在后来,是走上了偏路。我认为他这样说是有失公允的。2003-12-7 1:42 大三上学期3分数:85 老师:方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