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贫富差距,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城乡差异-扩大 地区差异-明显 行业差异-拉大 阶层差异-悬殊,居民收入差异,基尼系数-60 年代大约为0.117- 0.118, 80 年代初0.128, 1995年0. 38, 到90年代末为0. 45, 2009年达到0. 49,全国收入最高10% 人群和收入最低10% 人群的收入差距, 1988 年的7. 3 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 财产方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 2007年我国20% 的高收入家庭占有储蓄存款的64.4% , 个别年份达到76%。据世行数据, 美国5% 的人口掌握了60% 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 的家庭掌
2、握了全国41. 4% 的财富。,城乡差异,30年来,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缩小- 扩大-缩小- 扩大的趋势。按照国际惯例,人均GDP1000美元左右,城乡人均收入比一般为1.7:1,而中国1978年为2.57:1,1985年下降为1.8:1,1994年有增长为2.86:1,后几年有下降,又上升,到2007年为3.33:1,2009年为3.3:1 城乡收入之比由80年代中期的1. 8倍扩大到2009年的3. 3倍, 绝对差额由1978年的210元扩到2007年的9646元,再进一步扩大到2009年的12022元, 增长56倍。 除此之外,城市的各种补贴、福利、社会保障等隐性收入,会进一步增大城
3、乡之间的差异。,地区差异,城镇居民: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 最高的上海与最低的甘肃为2. 4倍, 绝对差额由世纪初的7000元扩大到16000元。 农村居民: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 最高的上海与最低的甘肃为4. 2倍, 绝对差额由世纪初的4700元扩大到8720元。 GDP:1980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比是1.8:1.18:1,1990年扩大为1.9:1.17:1,2002年进一步扩大为2.63:1.26:1。,行业差异,人力和社会保障部资料, 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的2- 3倍, 如果加上工资外收入和福利待遇的差异,
4、实际收入差距可能为5- 10倍, 而美、日等发达国家一般在2倍以下。2008年中央企业人均福利支出为3387元,其中最高为4. 46 万元, 最低为149元, 相差近300倍。 国家统计局数据, 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中, 证券业平均17. 2万元,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 其他金融业8. 8万元, 航空业7. 6万元, 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 1 倍、2. 6 倍; 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国有行业职工不足全国的8% , 但工资与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最高收入行业职工平均收入与最低行业的差距, 从1978年的1. 4倍,2000年的4. 7倍
5、扩大到2008年的15倍。,阶层差异,贫富差距导致我国的富裕阶层正在形成,阶层分化,导致穷人阶层与富裕阶层差距变得尤为突出。2008年,我国GDP总量为33700亿美元,但仅占中国人口总数0.05%的富人拥有总资产为17000亿美元。中国目前有亿万富翁3000人,百万富翁更是达到500万人,高收入者(年薪在20万以上)占到人口总数的1%,但2009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3597万,再加上由于经济危机,导致大部分人员失业,城镇失业人数,下岗职工,也在上升。 新类型的阶层差距:所有制之间、行业内部、在职职工与离退休职工。,中国贫富差距的特点,扩大化 阶层化 区域化 政治化 代际传承,贫富差距拉大的原
6、因,1.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向极端。2.市场机制的运行是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 基本原因。3.城乡二元结构是贫富差距拉大的重要影响因素。4.转轨时期的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加重了贫富差 距。5.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地区间贫富差距继续 拉大。,改革开放之初,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初衷邓小平解释的很清楚,就是“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之一。但是,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却片面强调少数人“先富”,而严重忽视“共同富裕” 。我国的分配制度原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首次分配中注重效率,在二次
7、分配中注重公平。但是这一思想在贯彻落实的时候被错误的理解了。我们片面的注重效率而忽视了公平。,1.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向极端。,2.市场机制的运行是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 基本原因。,1.市场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它是一种比较有效率的资源配制方式2.在我国,贫富的过程同时也是市场化渐进改革的过程,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市场机制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分化作用日益增强。市场机制的竞争性使得越是稀缺和质量好的生产要素报酬率越高,当个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存在差异时,便会形成市场机制在个人收入分配的分化作用。在我国,个人拥有的生产要素客观上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个人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市场化程
8、度的提高,人力资本的收益率越来越高,从而使得在人力资本拥有上存在差异的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3.另一方面,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居民在资本、知识、(地理位置,教育水平等因素)能力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距。除此之外,人们所处的社会条件不同必然导致他们获得社会资源的机会不同。由此,人们生活在何地、工作在何种行业,将直接决定了他们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不同,在市场机制的分化作用下就会造成一定程度上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贫富差距。,3.城乡二元结构是贫富差距拉大的重要影响因素。,1.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为防止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利用超越经济的政治手段将人口划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从而使两
9、部分居民分成了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2.基于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他们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保险等方面享受不同的待遇。即使在今天,基本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目前国家每年为城镇居民提供上千亿元的各类社会保障(养老、医疗、失业、救济、补助等) ,而农民生老病死伤残几乎没有任何保障。,3.1999 年全国社会保障支出1103 亿元,其中城市社会保障支出977亿元,占88. 6 % ,农村社会保障支出126 亿元,占11.46 % ,城市人均413 元,农村人均14 元,相差29. 5 倍。,4.在过去20 多年间,为了工业的发展国家采用人为的方式使资源从农业向工业转移,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再由于农产品买方
10、市场和农业生产资料卖方市场的双重垄断,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把农业创造的价值大量转移到工业部门。由于政策的倾斜,我国近年的贫富差距在继续拉大,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仅靠农村、农民自身还无发扭转这中趋势。,4.转轨时期的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加重了贫富差距。,1.由于新旧体制交替,权力在经济生活各个层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成为影响我国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2.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少数官员及国企管理人员的腐败现象也充分暴露出来,虽然他们在数量上是占绝对少数,但他们腐败给国家带来的损失非常的大,对社会有着极大的不良影响。根据有关部门统计,从1982 年至1992 年,中国每年平均流
11、失的国有资产达到500 亿元,日均1. 3 亿元以上。根据学者陈宗胜和周云波的估算,1988 年至1997 年,通过偷税漏税、官员腐败、集团消费转化为个人消费和其他方式所获得的非法非正常收入对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贡献份额,年均达到14. 9 % ,使总体基尼系数在原来基础上年均扩大了17. 64 % ,导致各年的总体基尼系数几乎都上升了一个档次。,5.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地区间贫富差距继续拉大。,邓小平著名的“两个大局”思想,1.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选择了一条各地区间非均衡发展的路子。针对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邓小平曾强调说:“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
12、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2.经过20多年的发展,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证明了“两个大局”思想的正确性。但是,沿海东部与中部特别是西部的贫富差距也拉大了。2000 年,东部地区人均收入是西部的2. 26 倍,最高的省与最低的省差距超过3 倍。2004 年, 西部12 省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7585. 2 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6. 9 % ,而广东省一个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就达16039. 46 亿元。由于沿海地区在资金
13、、技术以及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短期内不会消失,因此,这种地区间的贫富差距短期内很难缩小。,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选择,面对我国现阶段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我们必须在认真分析其现状、影响以及生产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进一步扩大,从而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我们从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五个方面着眼就缩小我国当前的贫富差距问题作了探析。,一、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把蛋糕做大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就如做蛋糕与分蛋糕的关系,只有蛋糕做大,才能分得多;只有生产发展了,生产成果多了,分配的东西才会多;
14、如果没有生产的发展,就很难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缩小贫富差距。经济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要通过经济持续不断的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为全体人民提供日益增多的可分配的东西。根据经济发展的梯度转移理论,在东部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要求其经济活动不断向中西部地区推进、渗透。总之,既要坚持经济的平稳持续较快发展,又要坚持合理布局、有所侧重。坚持用以人文本的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缩小社会成员间的贫富差距,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存在的初次分配不合理、再分配缺乏力度与
15、公平的状况,导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因而解决分配不公,尽快确立合理、公平、共享的收入分配原则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关键。1、建立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2、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两个比重”,既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3、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4、用法律手段规范分配行为,三、调整就业结构,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从改革开放算起,我国从事现代化建设的时间只有短短三十年,我们的发展只能说是刚上路。当前,我国的社会财富基础还比较薄弱,社会成员占有的个人财富还十分有限。从目前来看,我国居民的主要收入还是
16、来源于就业。因此,实施更为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实现就业的意义就显的尤为重要。1、调整就业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密集型产业2、调整就业的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3、调整就业的区域结构,加速劳动力的区域间流动,四、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然而,同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明显表现出严重的滞后因此,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当前缩小贫富差距的有效措施。1、加大政府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提高社保基金的使用效率2、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险体制3、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与社会救助制度4、建立社会化的福利制度,五、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教育公平,需要长期奋斗的历史过程。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政策的基本取向,并作出总体安排,加快制度公平的教育公共政策,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谢谢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