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陈情表教学设计(二)新人教版必修 5教学理念: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来说,是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文言文教学应当是“文” “言”并重,当是坚持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阅读教学重一课一得,得得相连而达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教材分析:陈情表是必修五第二单元要求背诵的至情美文,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请求批准他不去做官的表章。作者在表章中叙述了幼年的不幸遭遇,家庭的种种困境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详尽委婉的说明了自己多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既
2、表达了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学情分析:高二年级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上已有了一定数量文言实词的积累,了解了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知道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鉴于文言文字词意义变化复杂,学生接触到的文言材料有限,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限,因此,指导预习非常重。教学目标:1、 通读全文,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积累文中成语,背诵全文。2、培养学生一字一句阅读、琢磨、理解的习惯,体味苦情、亲情、衷情真情实感的展示。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充分体会本文所表达的情感,掌握以情动人的写法。难点:如何表达情感,怎样体会情感。教学方式:朗读、诵读、讨论交流,比较课时安排:
3、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 忠诚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流逝的岁月,历史的车轮,不但没有销蚀它的光芒,相反已经将它打磨的更加光艳夺目。 出师表中诸葛亮忠诚于国家的精神,动人心魄,诸葛亮也已不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种象征,是鞠躬尽瘁的象征,是忠诚的象征,是华夏民族传统美德的象征。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以孝情感人的文章陈情表 。二、检查复习,巩固知识: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A、除臣洗马 B、但以刘日薄西山C、不矜名节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臣以供养无主 猥以微贱 B 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C 但以刘日薄西山 但坐观罗敷D 臣之进退,实为狼
4、狈 报养刘之日短也二、分析课文:1、 李密向谁陈情?在怎样的情况下陈情?陈什么情?答案预设: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除魏武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李密到洛阳任职。本文通过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2、 他所陈之情包括几方面?答案预设:赡养祖母,使其颐养千年的孝敬之情和对新朝廷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3、 朗读第一段,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伶仃孤苦”的细节。体味苦情答案预设:自己半岁丧父,四岁母嫁,年幼多病,九岁不能行走,可谓命运坎坷;两辈单传,内外无亲,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可
5、谓孤独无依;昔日弱小,仰仗祖母刘抚养,而今祖母年迈,卧床不起,祖孙二人真真是相依为命!4、 指定一位同学朗读,思考新王朝朝廷的知遇之恩使作者陷入一种什么境地?感受恩情答案预设: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进退两难的境地。5、 齐读第三段,想想李密为什么要扯起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大旗?答案预设:晋武帝治国标榜以孝治天下,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6、 默读最后一段,找出李密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怎样退出这个办法的?答案预设: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不容武帝
6、质疑。7、 他的愿望实现了吗?请看古文观止一段话:“文为心声” 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厉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假饰,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悱恻动人” 。作为一篇表述自己心曲的表章,李密的陈情表言辞恳切,笔调婉曲,句句含情,字字有泪,不仅打动了武帝那颗威严而冷酷的心,而且也打动了无数后世的读者。8、 背诵全文,按思路背诵。思路:不幸经历,祖孙相依新朝征召,进退狼狈历数宦历,祖母实况恳蒙矜育,准臣微志。二、 情感教育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请同学们阅读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三、 总结陈情表真实写出自己的境遇和终养祖母的愿望,这种在长期艰难生活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骨肉之情在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的封建统治阶级中是少有的,因而是可贵的。 祭十二郎文不仅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包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这种失去之后的追悔启示人们,要珍惜眼前拥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这种震撼人心,朴素,深沉,知恩图报的情感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侠骨柔情是英雄!板书设计:陈情表李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