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7866838 上传时间:2019-05-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历史必修 3 知识体系中国古代王朝顺序王朝名称 起止时间 建立者 都城夏 公元前 2070公元前 1600 禹 阳城(河南登封)商 公元前 1600公元前 1046 汤 殷(河南安阳)西周 公元前 1046公元前 771 周武王 镐京(陕西西安)东周(春秋战国) 公元前 770公元前 221 周平王 洛邑(河南洛阳)秦 公元前 221公元前 207 秦始皇 咸阳(陕西咸阳)西汉 公元前 202公元 9 刘邦 长安(陕西西安)东汉 25220 刘秀 洛阳(河南洛阳)三国两晋南北朝 220581隋 581618 杨坚 长安(陕西西安)唐 618907 李渊 长安(陕西西安)五代十国 907960

2、北宋 9601127 赵匡胤 东京(河南开封)南宋 11271276 赵构 临安(浙江杭州)元 12711368 忽必烈 大都(北京)明 13681644 朱元璋 北京清 16361912 皇太极 北京中华民国 19121949 孙中山 南京(江苏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毛泽东 北京六大古都指: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新中国成立后分为四个时期过度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 19491956社会主义十年建设时期 19561965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9661976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978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1

3、、原因:(1)经济上: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极大提高,经济迅速发展,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前提。(2)政治上:各国之间:战乱需要人才来强盛国家 各国国内:社会矛盾复杂,各阶级均想发表本阶级观点,为百家争鸣提供了条件(3)思想上:私学盛行,造就了大批的思想家,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2、意义:(1)百家争鸣极大地推动了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使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空前活跃,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2)当时许多杰出的人物(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总结和升华,为此后中国文化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二、主要学派1,道家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追求无为和逍遥;朴素的辩证

4、法思想;“小国寡民”。庄子 :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认为做到“齐物”就可以达到“逍遥”境界。道家的影响: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重要影响。2,法家(战国,秦朝是最受重视的学派)李悝 : 在魏国变法 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法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事异则备变”。法家的影响: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3,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的学派)墨子:“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

5、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墨家“兼爱”:爱无差等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比较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儒家“仁爱”:爱有差等三:儒家思想(一)春秋:形成(孔子)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具有民本思想;“礼”具有保守性)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即以德治民);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情况);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六艺:礼,乐,射,御,书,数)。3,整理文献:六经(诗,书,礼,易,春秋,乐)4、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政治家,思想

6、家。(二)战国:发展(孟子荀子)1、孟子思想内容:发挥孔子“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2、荀子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2“天命”是指自然规律(三)秦:低潮(焚书坑儒)1、原因,目的: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建立,要加强思想控制,维护专制统治2、范围三类书不在焚毁之列:秦记;博士官管理之书;实用之书(医药、卜筮、种树等)。3、评价: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四)西汉(汉武帝时):社会正统思想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要加强思想控制来,加强

7、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大一统;董仲舒改造儒学,使之更符合统治者的要求(核心:加入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2)评价:积极:儒学地位上升,成正统思想,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进步有积极意义。消极: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竞争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教育体系建立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1)中央:太学(汉武帝创建)意义: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了入仕的机会;东汉太学生有较强的参政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太学清议)。(2)地方:郡国学校3、科举制儒学经典成为考试内

8、容兴起:隋唐 考试内容:儒学经典影响:积极:促成了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作为选官方式,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消极:知识分子以仕途辉煌为人生理想,文人学士醉心于功名利禄,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注意:汉朝的儒学是在原来儒学之上融入法家,道家,阴阳家的思想。(五)宋明:理学阶段(儒学的新发展)1、背景:(1)儒学的困境:原因:汉末魏晋,受道教和佛教的冲击,儒学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进一步动摇;唐末五代,已沦为笺注之学。(2)儒学的复兴:唐中后期:先声韩愈(道统思想),李翱(“性命之源”)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人物:北宋士大夫条件:相

9、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主张:“尊王攘夷”和“华夷之辨”作用:在他们的持续努力下,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2、创立过程:(1)创立:北宋五子程颢、程颐(“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仁者就是“孔颜之乐”。(2)成熟:南宋朱熹(集大成者)主要贡献:A、理学体系:本体论、修养论、社会政治理论。本体论:认为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修养论:学习需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且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社会政治理论:“道统论”, “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

10、设法“正君心”。“天理”的实质是指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B、儒学经典: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历史地位: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注意:宋朝的理学是在原来儒学之上融入佛教和道教的思想。(3)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明朝)心学出现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转向主观唯心主义。意义: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的完成。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南宋陆九渊,心学开创者,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 明代王守仁(阳明),心学集大成者,认为人是天地之心,“灵明”是人的心,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

11、事,心外无理”和“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3、理学的评价:(1)积极:和谐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力行意识。(2)消极: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旧观念、重理轻法观念。(六)明清之际:质疑、批判中发展(反传统的思想家)一:出现批判儒学的原因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根源)2,封建专制制度的衰弱 3,西方思想的影响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1、李贽:反正统意识思想主张:第一,反对正统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命题,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第二,反对以“圣人”(孔子)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第三,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第四,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

12、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2,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3,顾炎武:启蒙精神开清代考据学先河。主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私天下”的君主专制;主张“众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的倡导者,注重实学。34,王夫之:“孤秦陋宋”批判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的哲学思辩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主张: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之私;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七)戊戌变法中康有为对儒家的态度康有为把西方政

13、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目的是宣传维新变法,减少改革的阻力。(八)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对儒家的态度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彻底否定,其目的是宣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科技(一)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1,造纸术 : 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影响:最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显著;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也推动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2,指南针 :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北宋有指南针,并广泛用于航海12 世纪末至 13 世纪初经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意义: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

14、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郑和远航东非等地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推动了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和早期的殖民扩张。3,火药 :发明与古代的炼丹家有关,唐朝末开始用于军事上。明代火药武器有水雷,定时炸弹4,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金刚经);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15 世纪活字印刷经波斯传入欧洲。影响:活字印刷传入欧洲后,为其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二)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的原因国家的统一;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文化传播的需要;教育的进步;个人对科技的探究等。(三)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特点)1、优点:有许多符合现代科学原则的观点(孔子)

15、;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这些思想现在看来也是有合理意义的(荀子、老子)。2、不足:传统的儒家思想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究和技术的终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二、艺术(一)书法1、汉字(1)起源: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起源于图画,由象形字抽象后形成汉字。(2)演变:甲骨文(商朝)金文(商周)小篆(秦朝)隶书(秦朝)草书楷书行书(盛行晋代)(3)总趋势: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2、书法不同时代书法的代表人物及特点秦:李斯(篆书)东晋:王羲之(书圣,草书、行书)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16、楷书);怀素、张旭(狂草)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行书)元:赵孟 fu(楷书)明:文征明、董其昌(行书)(二)绘画1、材料:笔墨纸砚、绢素和矿物颜料。2、分类:从题材、表现和艺术风格进行分类。(见教材 29 页)3、代表类型:文人画(北宋后主要形式;特点:追求抒情写意,强调个性,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素养。)山水画(中国画的精粹;特点: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风俗画(和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特点: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三)篆刻艺术篆 刻 是 一 种 特 有 的 传 统 艺 术 , 从 古 至 今 已 有 二 、 三 千 年 的 悠 久 历 史 。 篆 刻 即

17、 是 用 篆 书 刻成 的 印 章 , 是 一 种 实 用 艺 术 品 。 它 又 称 为 “玺 印 ”、 “印 ”或 “印 章 ”等 。篆刻艺术真正形成是明代,贡献最大的人是文彭(文征明的儿子)(四)京剧艺术1,京剧的产生:道 光 二 十 年 至 咸 丰 十 年 (1840 年 -1860 年 )间 , 徽 班 , 汉 调 的 合 流 ,并 吸 收 昆 曲 、秦 腔 , 京 腔 形 成 了 京 剧 。2, 艺 术 特 点 : 综 合 性 : 唱 、 念 、 做 、 打 , 舞 融 为 一 体 虚 拟 性 : 对 生 活 原 形 进 行 选 择 、提 炼 、 夸 张 和 美 化 程 式 性 :

18、 表 演 有 一 套 固 定 的 程 式 3, 京 剧 角 色 : 生 ( 男 人 ) , 但 ( 女 人 ) , 净 ( 粗 狂 的 男 人 ) , 末 ( 思 维 糊 涂 的 老 年 男 子 ) ,丑 ( 机 敏 , 滑 稽 的 男 或 女 )4, 京 剧 脸 谱 : 红 色 : 表 示 忠 勇 正 义 ( 如 关 羽 ) ; 黑 色 : 表 示 勇 猛 , 正 直 ( 如 张 飞 , 包 拯 ) ;白 色 : 奸 诈 狡 猾 ( 如 曹 操 ) ; 黄 色 : 凶 猛 残 暴 ( 如 典 韦 )三、文学(一)诗的经典诗经: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1 诗经作品的时间:西周初年春秋中叶2 诗经

19、的内容(1)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2)雅:主要是反够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3)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3 诗经的艺术特点和地位:(1)特点:句式: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才感染力极强4创作风格:现实主义(2)地位: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它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二)楚辞的魅力1、楚辞:(1)产生:公元前 4 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创造,代表作离骚(2)特点: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句末常带“兮”字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

20、,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 意义:风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两汉:汉赋的风采1赋的艺术特点: 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2西汉时期的赋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阶段。艺术特征:气势恢弘、词藻华美,反映出国家的繁荣昌盛主要代表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等。3东汉时期的赋主要赋作家:班固、张衡。(四)唐诗:李杜诗篇万口传(一)唐诗繁荣的原因1、政治: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物质基础2、文化政策: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3、科举制度的实行, “以诗取仕”的推动4、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二)主要代表人物:1 “诗仙”李白 (1)风格特点及原因:“

21、诗仙”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2)代表作:主要有将进酒 、 行路难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蜀道难 、 静夜思等 2 “诗圣”杜甫(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1)风格特点:具有凝重与沉郁。 原因: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经历了离乱和漂泊(3)代表作:三吏 三别等。(五)宋词1,产生: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唐朝在民间已产生,宋朝辉煌 2,代表: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3宋词兴盛的原因 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阶级关系: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了市井生活需要。

22、 政治: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六)元朝:曲1,名家名剧: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2,兴盛原因:早期市民阶层的壮大。统治阶级宴乐的需要。(七)明清小说()明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明中叶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他们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代表人物及作品长篇: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吴承恩西游记,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短篇:冯梦龙“三言”,凌蒙初“二拍”。()清代表人物及作品吴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蒲松龄聊斋志异,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一、学习西方

23、的技术(地主阶级)(一)背景:清朝国势日趋衰弱,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统治者也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二)概况派别 代表 主张或活动 评价 特点林则徐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四洲志华事夷言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魏源 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姚莹 康輶纪行地主阶级抵抗派徐继畲 瀛环志略学习西方技术二、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一)学习西方君主立宪(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级力量不断壮大甲午战败后,帝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深重。、概况:派别 代表 主张或活动 评价 特点5康

24、有为 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借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符合社会发展潮流。梁启超 发表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谭嗣同 激进派,大胆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伦理。资产阶级维新派严 复 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将救亡和政治变革结合在一起,虽未成功,但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注:戊戌变法最主要的功绩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二)学习西方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辛

25、亥革命、背景:(同上,另:维新变法的失败,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概况:派别 代表 主张或活动 评价 特点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 兴中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同盟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受到当时进步人士普遍拥护,使许多知识分子放弃君主立宪道路,投身革命事业,扩大了革命影响,壮大了革命阵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 ()代表:孙中山;康、梁()阵地:民报;新民丛报()内容:要不要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影响: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实质:是资产阶级改良道路

26、和革命道路之争;是资产阶级不同政治派别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注: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功绩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三、学习思想文化(一)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政治思想)资产阶级激进派、背景()政治方面: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兴起时间 序幕 前期指导思想(旗帜) 活动中心 代表人物1915 青年杂志 创 办 民主与科学 北京大学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实质:在科学与民主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基本内容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

27、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意义:()进步性: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对传统文化的绝对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的绝对肯定。注:新文化运动:“新”在比较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二)接受马克思主义先进的知识分子1、开始传入梁启超(资产阶级改良派):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朱执信(资产阶级革命派):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较详细2、正式传播(1)原因: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

28、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变化;对资本主义失望的知识分子急切寻求改造中国的新出路。(2)代表人物:李大钊(3)两个阶段:十月革命后: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五四运动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专题四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孙中山: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一) 三民主义1、历史背景a、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 (政治)社会危机日益严重。c、 (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传播。d、 (现实)康有为,梁启超改良方案在中国行不通。e、 (个人)孙中山个人转变。1894 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遭到冷遇。他深刻感到,清政府已腐朽不堪。走上了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反动统治的革命道路。2、创立过程(1)1

29、894.11,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2)1905.8,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3)1905.11,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民主义”。63、具体内容(1)民族主义(民族革命):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但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2)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3)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平均地权”,涨价归公。(是资产阶级的土地革命纲

30、领,但它不能彻底农民的土地问题)。4、正确评价(1)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2)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二)新三民主义1、背景 (1)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一系列的革命斗争的失败。(2)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3)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的精神。(4)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2、内容 (1)民族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2)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权利。(3)民生主义:以平

31、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主要原则。3、与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关系新三民主义是革命斗争的纲领,是民主革命奋斗的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 4、与三民主义比较(1)民族主义: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所突出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新三民主义则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2)民权主义:过去只是抽象地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现在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3)民生主义:过去只有“平均地权”的政纲,现在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 5、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比较同: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都有反帝反封建)6,意义:成为第一次

32、国共合作的基础和大革命的旗帜,是孙中山在民主革命道路上新的一步二、毛泽东思想(一)背景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之下2、近代无论是康梁的改良还是孙中山的革命,都没能挽救中国的危亡。3、十月革命给中国仁人志士带来一线光明,毛泽东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投入到改造中国的革命实践中。(二)过程1、诞生(井冈山时期)对中国社会状况的分析(农民问题)“工农武装割据”理论A.背景: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率领起义的部队走上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B.内容: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

33、合起来。并且创立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意义:毛泽东等人创立的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2、成熟(1)条件: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及其成功与挫折的经历,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大后方的相对稳定的环境,使毛泽东有条件总结过去的革命斗争经验并进行新的理论研究。(2)内容(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从中国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任务(反帝反封建)、动力(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前途(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论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3、确立标志:1945 年,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

34、为党的指导思想。4、发展(1)时间(新中国成立后)(2)原因:在中国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课题。(3)内容:理论总结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路线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正确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之路(三)科学含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三、邓小平理论1、形成:(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背景:“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中国迫切需要摆脱困境,大步前进;但“文革”的“左”倾错误仍然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两个凡是),国家前进的脚步十分艰难。实践是检验

35、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形成标志(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12主要内容: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历史意义: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从此正式开辟,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2、发展(1)背景: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关键时期。7(2)过程:南方谈话(1992.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内容:回答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中共十四大 1992.10内容: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

36、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3、确立(标志:中共十五大)4、科学含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四、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1、提出: 2000 春3、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

37、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历史地位:(1)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2)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中共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3)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共和中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文化一、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文化繁荣阶段“双百”方针1.背景:新中国成立,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

38、作热情。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经济建设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2.提出:1956 年 4 月毛泽东提出。3.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4.意义:它为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5.成果:文 学:红 岩 、 红 日 、 红 旗 谱 。 (文学,举三例)电影戏剧:上甘 岭 、 李双双 、 五朵金花 。 (电影,举三例)龙须沟 、 茶 馆 、 蔡 文 姬 。 (戏剧,举三例)舞 台 剧: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歌剧洪湖赤卫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艺术精品。二、第二阶段(十年动乱):文化凋零阶段文化专制政策1.“十年动乱”从文化领域开始导火线:文汇报发表

39、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斗 争:二月提纲与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二 月 提 纲:彭真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 ,试图约束“左”的倾向。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江青出台会议纪要 ,是文学艺术遭摧残的开始。2.动乱中“文化的凋零”原因:红卫兵破“四旧” 。(即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林彪江青污蔑文艺界被“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政,迫害文艺工作者。表现:破“四旧” ,文化典籍付之一炬;许多文艺人士、知识分子、民主人士遭批斗,下放甚至迫害致死;优秀文艺作品被贴上“封、资、修”而遭封杀;“样板戏”一枝独秀, “八亿人口八个戏”是当时文艺状况的写照;三、第三阶段(1978 年后):再现繁荣阶

40、段“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1.含义: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1979 年第四次文代会,邓小平提出“二为”方向,恢复“双百”方针。3.成就:文学艺术再现勃勃生机:“鲁迅文学奖” , “茅盾文学奖” , “五个一工程”奖,电影、戏曲艺术政府奖。体育事业取得喜人成就:1979 年中国重返奥委会。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女排赢得“五连冠” 。第 23 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获得第一枚奥运金牌。2001 年北京申办 2008 年奥运会成功。(二)教育一,新中国初期1、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方针: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

41、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2、新中国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内容: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3、新中国教育的性质:为人民服务(1954 年宪法 )4、人民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1)提出:1957,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实施:“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 (刘少奇)二,文化大革命时期:1、 文革对教育的冲击:(1)停课、停止招生(2) “上山下乡”运动(3) “教育革命”领导体制:工宣队、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8教学体制:开门办学、缩短学制高校招生:招收工农学生,创办“七二一”工人大学2、文革对教育的影响:严重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 “人才断层”的局面

42、,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三,新时期1、原因:(1)教育界拨乱反正(时间:文革结束后;标志:1977 年 12 月,恢复高考)(2)新时期教育事业指导方针:三个“面向” (1983 年,邓小平) (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 “科教兴国”战略:背景:教育在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提出:1995 年,党中央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内容: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意义:有力地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2、成就:教育立法初步建立基本框架;各级各类教

43、育跨上新台阶(“两基”等)(三)科技一、新中国初期1.历史背景:科技基础薄弱;社会环境动荡。2.政府措施:确立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建立科研领导机构和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等)壮大科研队伍(海外,国内)制定和实施科技发展规划(重点科技,尖端科技) 3.重大成就:国防科技:1958 年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 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 年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医 学:196 年 5 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农 业:1973 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3.地位: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中国

44、的国际地位。二、新时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1.背景:文革使科技受挫,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迎来科学发展春天。85 年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进行科技体制改革。2.提出:1988 年,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意义:反映了时代特点,概括了科技作用,成为“科教兴国”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三、走向世界:1.原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科研工作者的努力,科技规划的实施(即 863 计划,火炬计划)。2.成就:核 技术 方面:核武器技术不断发展并和平利用。84 年成功发射第一颗

45、试验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空间技术领域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从 90 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80 年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运载火箭方面:99 年以来成功运用长征 2 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 5 次“神舟”号飞船发射与回收试验。03 年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 5 号”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杨利伟)信息技术领域:83 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 1 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02 年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 1.027 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生物工程领域:相继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基因测序任务和水

46、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一、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阶段(一)智者运动(人是万物的尺度)1.智者的含义:指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2.智者运动的出现的时间:公元前 5 世纪中叶3.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4.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5.性质:一场反对旧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6.影响:冲破了传统人神关系的束缚,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二)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1.生平:雅典人,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 , “智慧”的化身。2.主要观点:“认识你自己” 、 “知识即美德” 。 (与智者比

47、较)3.评价: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是启蒙思想的先驱。(三)斯多亚学派(人生而平等)1产生:公元前 4 世纪末至公元前 3 世纪初。2创始人:芝诺,因他在一个画廊(斯多亚)里讲学而得名。3代表人物:除了创始人芝诺,还有西塞罗、塞内尔。4主要观点(1)斯多亚哲学分为三部分:物理学、伦理学和逻辑学。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 “逻各斯”思想。理性,是主宰、产生、统治一切自然形态的本源的实体和动力。(3)自然界的一切发展和变化过程都是具有规律性的,是符合理性的,所以“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人同样也具有理性,因此,人人生而平等。3 评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

48、生来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二、西方人文精神的复兴阶段(一)文艺复兴91、背景:(1)基督教在欧洲建立起神权统治,欧洲陷于“黑暗时期”(2)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和城市兴起。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根本原因)(3)人们要求摆脱教会束缚,追求世俗人生乐趣。(4)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基督教文化,于是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主张。2、兴起时间和地点:14 世纪的意大利3、性质: 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希腊的智者运动以来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4、指导思想:人文主义5、表现形式: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开始6、发展历程:从初期到高潮,从质朴走向高雅精致。7、代表人物及作品: 阶段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国 籍 特 点但丁 神曲彼特拉克初期薄伽丘 十日谈意大利(初期三杰) 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高潮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英国 歌颂仁爱,人性的高尚与尊严(二)宗教改革1、背景:(1)文艺复兴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