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图版地理必修三知识体系.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128603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地理必修三知识体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三知识体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三知识体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三知识体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三知识体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必修三知识体系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 区域与区域差异一、区域特点1 区 域 具 有 一 定 的 界 限 ( 有 的 明 确 , 有 的 具 有 过 渡 性 特 点 )2区域内部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3区域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 域 之 间 相 互 联 系 , 一 个 区 域 的 发 展 变 化 会 影 响 到 周 边 和 相 关 的 地 区二、中国三大自然区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2、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水文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P5 图 1-1-1)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和半干

2、旱区 青藏高寒区分界线 400mm 年等降水量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位置、面积 东部临海 45% 深居内陆、高山环绕 30% 西南青藏高原 25%地形 平原、丘陵,水成地貌 高原、盆地风成地貌 高原、山地,寒冻风化地貌气候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高寒气候: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风力大、太阳辐射强水文特征 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 内流河,咸水湖,冰川融水补给多冰川、咸水湖,多为大河源头土壤 森林和森林草原土壤 草原土、荒漠土 缺乏成熟土壤植被 北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热带雨林、季雨林自西向东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从东南向西北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自

3、然环境主导因素 气温随纬度位置变化 降水随海陆位置变化 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农业 最重要农业区(种植业) 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畜牧业、河谷农业不利条件 人多地少,环境问题 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足、地势崎岖影响程度 深刻 微弱人类活动经济文化 发达 落后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2(1)、南北差异 1 月 0等温线分界线:秦岭淮河 暖温带与亚热带(主要地理意义)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南北差异(P9 图 1-1-7)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地形 气候 河流 耕地类型 农作物 水果 民居 交通 矿产

4、工业北方 平原高原温带季风结冰 旱地 小麦、甜菜、大豆、棉花、杂粮苹果、梨桃、杏、山楂平顶 陆运为主煤、石油天然气重工业为主南方 丘陵山地热带、亚热带季风不结冰水田 水稻、甘蔗、油菜、茶叶、蚕丝柑橘、香蕉、荔枝、龙眼斜顶 内河航运普遍磷、有色金属轻工业为主气候 植被 土壤 作物熟制 农作物 农业条件东北 针叶、针阔混交林黑土 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甜菜人均耕地多,土壤肥沃;热量不足北方华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落叶阔叶林 黄土 两年三熟、一年两熟冬小麦、谷子、棉花水资源不足、干旱、风沙、土壤盐碱化华中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常绿阔叶林 红壤 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稻、油菜南方华南 热带季风气候湿润

5、区常绿阔叶雨林 砖红壤 一年三熟 水稻、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水热充足三、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 图 1-1-13)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差异东部地带(12 省,面积最小,人口最多)中部地带(9 省,面积中等,人口中等)西部地带(10 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省区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地理区位 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 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经济水平 高 低发展进度 快 慢特征能源

6、、矿产缺乏对外贸易,海洋开发,新兴产业基地能源、矿产丰富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商品粮、农林产品基地能源、矿产丰富能源基地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3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变化性)阶段 人类活动分布区 举例采集狩猎阶段 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农业社会阶段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 四大文明古国工业社会阶段 矿产资源丰富地区位置优越、海运发达地区 德国鲁尔区、山东东营(资源型城市)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后工业化阶段 环境质量优越地区 美国硅谷、日本九州、英国苏格兰、德国慕尼黑、北京中关村、印度班加罗尔二、海洋、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

7、影响(阶段性)阶段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航海技术落后 以海为疆界,古代文明发源于大陆内部航海技术发展(1)海洋交通发展(2)人口、城市向沿海集中(西欧、日本、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区域)海洋环境航海技术进步 (1)开发海底矿产: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2)太平洋丰富的锰结核(美、日、英、德已开采)工业化以前 人口稀少、文化、技术由大陆传入岛屿 工业化以后(1)利用岛屿港口优势,发展商品经济(英、日)(2)利用波浪、阳光、海岛、海滩发展旅游业(3)岛屿周围海域的归属权得到普遍重视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矿产资源的开采(以山西煤炭资源开

8、采为例)1、影响: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有利影响 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不利 生态破坏: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2、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3、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三产业)(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4(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1、美国:北水南调工程(加利福尼亚州)(1)增加水源(2)调节气候意义 (3)保护野生动植物(4)保持水土(5)防止地面沉降2、中国

9、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1)社会效益:缓解用水不足问题,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社会安定;南水北调意义 (2)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3)生态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存环境,提高居住质量,控制地面下降趋势。不利影响:地势低洼区土壤易盐碱化。资源调配工程 路线图 意义西气东输 塔里木盆地(管道)至上海山西、内蒙(火电)至华北(京津唐)北线 黄河上游(水电)至华北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中线 长江上游(水电)至华中(沪宁杭)贵州、云南(火电)至华南(珠三角)西电东送南线 珠江上中游(水电)至华南使输出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输入地能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10、,保护生态环境。(二)生物资源的利用负面影响: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物种急剧较少正面影响:运用科学技术(改良品种、灌溉、施肥、塑料大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一)产业结构:一般而言,第三产业比重越大,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二)产业转移1、转移的产业类型及方向:知识技术、服务型产业转向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向不发达地区。2、原因:(1)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2)区域之间总体水平的差异3、举例:亚洲:美国日本四小龙(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东盟中国、越南第一次 第二次珠三角:香港 珠三角 欠发达的相邻地区4、对

11、环境的影响(重点):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向不发达地区产业移出地 产业移入地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服务业)劳动力分布的变化 逐渐较少 先增后降 稳步增加劳动力转移过程 随人均国民收入提高,劳动力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向第三产业转移5自然环境 提高环境质量 导致环境污染人文环境 (1)促进产业结构优化(2)失业人口增加(1)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2)缓解就业压力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书本 P35 图 2-1-2)1、水土流失原因自然原因:(1)黄土疏松(2 )地貌形态的不稳定(3 )暴雨集中

12、(4 )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1)过渡开垦、放牧、采樵、开矿、轮荒和无计划修建窑洞等;(2 )破坏地表植被。2、水土流失危害:(1 )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2 )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3 )造成生态环境恶化(4 )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黄河下游为“地上河”)(5 )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3、水土流失的治理(1 )措施:生物措施:植树造林工程措施: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2 )小流域综合治理原则: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方针:保塬、护坡、固沟重点:水土保持、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村牧业体系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一、区域位置:位于美国南方地区棉花带,亚热带季风

13、性湿润气候1、自然条件自然环境:降水丰沛;地形起伏、落差大;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泛滥自然资源:矿产(煤炭、磷、铅锌等) 、水能资源丰富2、人文条件: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基础差、交通困难二、防治措施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洪、航运、发电、养殖、旅游、提高水质)电力先行(水电、火电、核电) ,发展高耗能工业(炼铝、原子能、化学) ,形成一条“工业走廊” 。 (美国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和旅游业。保护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三、经验启示(1)设置专门的开发管理机构(2)因地制宜地开发(解决出现的主要问题或开发优势资源)(3)不断加大开发力度6(4)提高流域

14、的开放程度(5 )中国水利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6)从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东北地区概况:(书本 P49 图 2-3-1)1、范围:黑、吉、辽三省及内蒙古东部2、地貌特征:山环水绕(山:北:小兴安岭;东:长白山;西:大兴安岭;河:松花江、嫩江、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沃野千里(东北平原:北:松嫩平原;南:辽河平原;东:三江平原)土地资源丰富 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二、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1 )土地资源:耕地面积广,人均耕地多;土壤(黑土、黑钙土)肥沃;宜农荒地多(2 )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3

15、)林地面积大: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针叶林为主) 、小兴安岭(针、阔混交林) 、长白山地(落叶阔叶林) 。(4 )草场资源(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 畜牧业生产基地,农产品资源丰富(5 )其它:水产资源丰富、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2、社会经济条件:工业部门齐全,是我国最早的重工业基地,农业机械工业发展为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农业发展1、熟制:一年一熟2、农产品 北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马铃薯、南部(辽河平原):冬小麦、棉花3、布局变化: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 西部草原缩小,玉米、水稻面积扩大城市周围(郊区农业):副食品基地 市场需求四、存在的问题:

16、1、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盲目开荒的后果) ;2、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3、开垦沼泽地(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破坏了湿地环境;4、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5、水土流失严重:肥沃的黑土流失,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同时引发生态问题。五、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3、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六、保护湿地(沼泽)的生态意义: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的蓄水、调节气候、河川径流的功能

17、。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7一、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背景条件与衰退原因)(一)鲁尔区作为传统工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即辉煌的区位优势)1、 (鲁尔煤田)的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2、离铁矿区较近(初期:法国洛林;后期:瑞典等地)3、充沛的水源(温带海洋性气候,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4、便捷的水陆交通(其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三条河流及人工河都可通航)5、广阔的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二)衰退的主要原因1、产业结构单一:煤炭工业、钢铁工业等重工业为主。( 衰退的内在原因)运入铁矿 钢铁工业丰富的煤炭资源 煤炭工业

18、 电力工业 机械工业水源丰富 化学工业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3、世界性的钢铁过剩(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钢铁市场需求量减少)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原因)二、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1、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即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这是综合整治的核心)(1 )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或企业合并;(2 )鼓励和引进新兴工业;(3 )重视发展第三产业。2、发展科技,繁荣经济(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公路、铁路、水运等)4、消除污染,美化环境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一、工业化和城市化工业化

19、概念:农业主导 工业主导指标:农业产值(15%以下) 、农业人口比重(20%以下) 、城镇人口比重(60%以上)人口、地域城市化概念:农村 城市文明城市化水平的指标:城市人口的比重标志:城市人口、城市规模、城市人口比重二、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1、江苏省区域特征:(1 )位置:长江下游,黄海之滨,淮河下游;(2 )特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水平在全国较高的工业大省。2、处于工业化中期;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83、存在的问题生态:环境污染(水体)经济:城市化质量不高(特大城市少)社会:对城市化内涵认识不够,忽视“以人为本”。4、措施治理污染调整行政区划发展城市群(

20、组团式) ,提高聚集力和辐射力建设小城镇(工业)保障进城农民利益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一、全球定位系统(GPS)1、组成:GPS 卫星星座(由 6 个轨道面上的 24 颗卫星组成) 、地面监控系统、GPS 信号接收机2、功能:定位、导航(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3、应用:军事(军舰、飞机、导弹、单兵) 救援测量(大地测量、资源勘探、地壳运动观测、地籍测量 ) 农业(精准农业耕作)渔业(鱼群定位) 娱乐(出行、旅游、探险)二、遥感技术(RS)1、组成:卫星(飞机) 、传感器、地面接收站2、功能:远距离感知并获得信息3、工作流程: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 收集传输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图像和统

21、计数据4、应用:资源普查(矿产和水资源调查、重大工程建设)环境监测(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沙尘暴监测、水污染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农业方面(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土地资源调查)三、地理信息系统(GIS)1、组成: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员(核心)四部分。2、功能:可解决四类问题:与分布、位置有关的基本问题(可查询“地点”和“ 状况” )趋势分析模式问题(可揭示各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规律)模拟问题3、工作流程:信息源 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 表达4、应用: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城市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救灾防灾、城市环境管理RS获取 管理、查询、“3S”技术的联系:GPS 空间定位 更新、分析 GIS地理信息 应用、评价四、数字地球91、概念: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2、功能:数字地球能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实验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