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场审核前的准备一、 审核准备阶段常见问题:1、 审核组长对审核准备阶段的工作不充分;2、 审核任务的安排导致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审核准备;3、 不知晓文件及公司程序文件的要求。二、 审核准备:1、编制审核计划(1)编制的时间:完成受审核方文件审核之后(2)编制审核计划时的注意事项: 审核范围应与审核任务书一致 审核活动的安排要包含管理体系文件中组织机构的最小单元 通常情况下,不能将 2 名以上同一领域级别审核员安排在同一个审核小组中,特殊情况下需做此安排时,应对级别审核员明确要素分工 审核组中的专业审核员/技术专家要批准并签字 每一个栏目都要认真填写,不得有遗漏,如:支持专业人员专业代码等(认
2、可评审为此开出不合格) 、删减条款 组别编码标识明确,且要与审核活动安排相对应 各部门都需审核的通用条款在备注中统一说明 审核类型、审核领域的选项要明确 提前通知受审核方(予以确认)及审核组成员(进行准备) 。 应考虑审核方案的要求。插入审核计划表格:审 核/ 检 查 计 划名称: 合同编号地址: 邮编受审核方(盖章确认)管理者代表/联系人 电话 传真审核领域、类型 QMS 初审 监督 复评 扩范围 其它 EMS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初审 监督 复评 扩范围 其它 OHSMS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初审 监督 复评 扩范围 其它 HACCP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初审 监督 复评 扩范
3、围 其它 绿色市场 初审 监督 复评 扩范围 其它 产品认证 初审 监督 复评 扩范围 其它审核目的第一阶段:受 第一阶段:受审核方管理体系框架建立的适宜性及第二阶段审核的重点并就审核安排达成共识。 初审/二阶段:评 价 受 审 核 方 管 理 体 系 /质 量 保 证 能 力 对 认 证 标 准 的 符 合 性 和 运 行 有 效 性 , 作 出 能 否 被 认 证 注 册 的 推 荐性 结 论 。监督:评价受审核方管理体系/ 质 量 保 证 能 力 的持续符合性和运行有效性,作出是否保持认证注册资格的推荐性结论。复评:评价受审核方管理体系/ 质 量 保 证 能 力 的持续符合性和运行的有效
4、性,作出是否被重新认证注册的推荐性结论。扩大范围:评价扩范围后管理体系/ 质 量 保 证 能 力 的符合性和有效性,作出是否同意所扩范围的推荐性结论。专业代码审核范围(产品、活动、区域) 审核语言审核准则选用标准: GB/T19001-2008idtISO9001:2008(删减条款号: ) GB/T24001-1996/2004 idtISO14001:1996/2004 GB/T28001 GB/T22000 专项技术要求: GB/T192202003 GB/T192212003_认证实施规则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其它受审核方管理体系文件的有效版本; 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合同要求
5、。审核日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共 天,提前进入现场,进行审核前培训及准备。审核组身份 姓 名 注册领域、资格 支持专业人员专业代码 编 码保密承诺:参加审核的人员对中检集团认证公司提供的有关受审核方的文件、资料以及在审核过程中所获得的受审核方的信息保密,未经企业书面许可,不得向第三方透露。编制人员/日期: 专业审核员/技术专家/日期:审核组长/日期: 审核活动安排日期/时间 审核组成员编码 受相关管理部门门/区域 主要活动及涉及的标准条款备注:注:1)首次会议和末次会次请受审核方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2) QMS 4.2.3、 4.2.4、 5.3 、 5.4.1、 5.5.1 5.
6、5.3、 6.2.2、 6.3、 6.4 、 8.2.3、 8.5 不 仅 在 主 管 部 门 列 出 , 还 应 在 相 关 部 门 适 当 取 证 。3) EMS 和 OHSMS 审 核 : 4.2、 43 、 4.4.1 4.4.2 4.4.3、 4.4.5 4.4.7、 4.5 所 涉 及 的 相 关 部 门 可 不 在 计 划 中 列 出 , 但 应 适 当 取 证 。4) 复 评 和 监 督 审 核 : 包 括 对 受 审 核 方 的 体 系 业 绩 状 况 ( 包 括 质 量/环 境 /安 全 事 故 、 用 户 投 诉 、 监 督 部 门 抽 查 等 )、 上 次 审 核 不
7、符 合 报 告 纠 正 措 施 的 实 施 及 效 果 、 文 件 化 体 系 的变 更 、 认 证 证 书 和 标 志 的 使 用 情 况 进 行 审 查 。5) 审 核 策 划 时 如 有 特 殊 情 况 , 应 在 备 注 中 说 明 。(3)审核人日数的分配:合同评审确定的人日数与审核组现场审核人日数(单体系审核无异议,结合审核见第八部分) 编制审核计划时,按照审核任务书下达的审核人日数及审核员分工安排现场审核活动 审核计划管理:1 对审核安排的计划人日和审核组成员给予确认,特别是根据审核项目的实际情况对组内专业能力的配备进行确认。如有异议可反馈、解决。2 编制单一体系项目审核计划时,
8、原则上级别以上的审核员应单独分组,如在同一个审核组时,应明确其具体分工,否则只能计算 1 人的审核人日,实习审核员不能单独成组,技术专家不能承担审核任务;每日现场审核工作至少安排 8小时,其中应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收集客观证据(每日小组内沟通会的时间可计算在 8 小时之内,但其时间不得多于 1 小时,现场审核的最后一天小组沟通会的时间可适当延长) ,不能通过增加每天的工作时间来减少实际审核人日数。(4)一、二阶段的要素及部门的安排 EMS第一阶段:部门:管理层,体系管理部门,生产、动力、环保设施现场巡视。要素:4.1;4.2;4.3;4.4.1; 4.4.6;4.4.7;4.5.1;4.5.2;
9、4.5.5;4.6第二阶段:体系覆盖的所有部门和标准的全部要素。 OHS第一阶段:部门:管理层,体系管理部门,生产、动力现场巡视。要素:4.1;4.2;4.3;4.4.1; 4.4.6;4.4.7;4.5.1; 4.5.4;4.6第二阶段:体系覆盖的所有部门和标准的全部要素。(5)第一、二阶段现场审核之间的沟通 若审核组长在第一阶段现场审核中发现受审核方申请认证范围与现场实际存在明显差异;受审核方管理体系覆盖员工总数与审核任务书有明显差异;或发现其他任何影响认证有效性的差异性问题时,应及时通知审核方案管理人员,补充合同评审,确保审核人日和审核组专业能力满足要求。 第一阶段的审核应针对受审核方体
10、系策划、与认证准则、法规要求,基本条件等实质性问题完整、充分的提出不符合(应避免到第二阶段才发现影响审核不通过的颠覆性问题) ,并与受审核方协商纠正措施的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初步确定第二阶段审核日期,审核结论应提出第二阶段审核重点,审核范围及其他应注意的关注点。 若第二阶段审核的审核组长与第一阶段审核的审核组长不为同一人员时,第二阶段的审核组长除应查阅第一阶段审核资料,了解一阶段审核情况外,必要时,还应与第一阶段审核组长进行沟通。 第二阶段审核时机应在第一阶段所提出的重要问题已妥善解决之后,因此,审核组应在第二阶段审核前验证第一阶段所提出的重要问题解决情况,应避免影响审核结论的实质性问题到第二阶段审核时仍然存在。 第二阶段的审核计划安排应充分考虑第一阶段所提出的重点关注内容和存在问题,有重点的进行资源配置和任务、时间分工。2准备会议(1)时间:现场审核开始之前,宜比现场审核提前一天进入现场,并召开准备会议。(2)内容:审核组长主持召开有审核组成员参加的审核准备会,审核组长向审核员介绍受审核方基本情况,初步界定审核范围,并明确审核任务分工要求。专业审核员/技术专家对非专业审核员进行专业培训(产品和过程的特点及控制要求、工艺、法律法规、审核重点) 。审核组成员熟悉受审核方管理体系文件。(3)记录:填写 PM-32/R16现场审核前准备会议记录 。签署审核员保密承诺和公正性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