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热力环流说课稿.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7750371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力环流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热力环流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热力环流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热力环流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热力环流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热力环流说课稿 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位于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是“大气运动”这个重要内容的开篇和基础性的内容。“热力环流”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热力环流的规律和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重要天气系统”奠定知识基础,也是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天气变化所要依据的重要知识。2、教学三维目标的制定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让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培养学生从学习中和生活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活动,激发学生亲自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3、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实际应用。因为学生对空间的思考和想象能力有限,过程的讲述成为知识讲述的一个难点。二、说教法本节课的教法指导思想是:利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思考,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1、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获得知识,验证结果。2、图式教学法:学生绘图、析图。3、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并因此获得发展。4、多媒体教学

3、手段:以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缺陷。三、说学法对于学生,图是地理的重要语言,使学生获得读、用、析图的方法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本节课中,我着重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熟悉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图,进而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四、说教学过程导入:提出问题“为什么暖气片装在教室的下部而冷空调却装在教室的上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 ”从而进入版块二的内容。版块二 引导学生并在讲台旁做实验:一个玻璃缸内左右两边放两个碗,碗内分别放进冰和热水,将点燃的香放进玻璃缸内并盖上顶盖,请同学注意观察烟雾的飘动方向。目的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然

4、后指导学生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绘制简单的热力环流示意图。这时展示热力环流过程的幻灯片,老师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提出问题: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由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答案。再次展示热力环流图,让学生比较观察得出热力环流的三个结论。板块三 详细讲解完毕后,让学生自己解开课堂开始的蜡烛火焰变化之谜;同时引入生活中热力环流的例子: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沙漠绿洲风等,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画出上述例子的示意图。同时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热力环流来解释?你能不能用小实验的方式让大家

5、体验到热力环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以上各环节,设置一连串的问题,情景,有目的的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以致用、学能致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去探究,在主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享受。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第一环节:自主学习。学生认真研读课本 P2931,合上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大气运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是什么?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3、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什么?4、什么是热力环流?这部分采用自主学习的第二环节:教师精讲 先来看地表均一时的情况。1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990hpa970hpa950hpa1010h

6、pa990hpa970hpa950hpa1010hpaA 热B 冷 C 冷思考:(1)A、B、C 三地受热不均后,三地的大气会发生什么变化?预设答案:A 地气体膨胀上升,B 地气体收缩下沉(热胀冷 缩)2受热气体膨胀上升,冷却气体收缩下沉(垂直运动)思考:(2)三地的近地面、高空的空气密度分别有什么变化?预设答案:A 地近地面空气密度 变小,高空空气密度变大。B 、C 两地近地面空气密度变大,高空空气密度变小。思考:(3)此时,同一水平面上(近地面、高空)的空气密度是否还相同? 预设答案:近地面 A 地空气密度降低,B、 C 两地空气密度升高思考:(4)这种差异会导致气压如何变化?预设答案:A

7、 地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 A气压升高。B 地近地面气压升高,高空 B气压降低。由此可以看出3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4近地面与高空高低压相反。思考:(5)A 地近地面是低压,高空 A是高压,哪一个地方气压更高?预设答案:A 更高,因为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5同一水平面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思考:(6)等压面是否还能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990hpa970hpa950hpa1010hpaA 热B 冷 C 冷低压 1005高压 1015 高压 1015低压 945 低压 945高压 955990hpa970hpa950hpa1010hpaA 热B 冷 C 冷低压 1005高压 1015

8、 高压 1015低压 945 低压 945高压 9556高压等压面向上凸,低压等压面向下凹注:高压和低压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第三环节:思考讨论1、白天,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还是海洋吹向陆地?为什么?(作图说明)2、夜间,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还是陆地吹向海洋?为什么?(作图说明)3、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吗?为什么 ?(作图说明)第四环节:巩固训练(见小卷子)。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 说课稿一 分析教材1.教材地位大气的运动位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 1 第二章第三节。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是对前面大气热力作用知识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具有承前启

9、后的作用。2.知识结构这一节教材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其各部分内容前后之间的关联性很强。本节课主要讲大气运动中的热力环流,这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状态与原理,其内容是继续大气受热过程的学习,又是学习大气水平运动的基础,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气压带和风带”打好铺垫。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起到分散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掌握的作用。而课本 P55 的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又是本知识点的一个拓展,为体现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加强知识的联系和运用,培养学生联系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我就把这部分拓展性知识作为必修部分的补充,安排在同一节课。二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确

10、定教学重难点本节课主要讲解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是学习三圈环流、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基础,也是解决城市热岛效应问题的理论依据。通过本节内容学生还需掌握等压线等一系列等值线的判读规律,所以我认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气压与气温、海拔和等压面的弯曲关系是教学的重点;而高一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于等压面的弯曲不容易理解,所以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原因。2.能力目标:掌握气压分布和海拔、气温、空气运动的关系和等压面的弯曲规律。3.情感目标:激发

11、学生亲自探求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问题的探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四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1.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地理教材比较强调知识的应用,尽管现在高一学生的地理基础在现有加强初中地理教育前提下比以前学生有所提高,但部分学生空间想像能力较差。而本节的重难点都集中在对热力环流的理解和运用上,课堂上教师运用书上插图、多媒体、板图等,并结合课前学生已有必备的相关知识技能基础,如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等,对相应知识进行讲解。一方面,大多数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

12、自主学习能力较欠缺。但好奇心强,对有关的天气、气候事例比较感兴趣,参与、表现欲望较强,有一定的探究欲望,但已有的知识水平较低,甚至还有错误的认识,若是老师能给予一定的引导,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地理又是一门跟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突出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实现知识的迂移,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的两个方面的考虑,我采用了以下的一些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2)图式教学法:设置典型图示,教师讲解与学生绘图、析图相结合。(3)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主学习、讨论

13、、探究,并因此获得发展。(4)比较法:通过对海陆风、城市风的比较,让本节知识实际化。2.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制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组合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同时加深对空间知识的理解;并且充分发挥地理图示的作用,让学生在自主绘图、析图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运用。五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 入 通过身边实例介绍大气运动的有关内容提问: 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哪里?2、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大气运动的分类?学生自学热力环流第一段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信息提取能力

14、。(案例引入)1、介绍与热力环流有关的概念:气压、等压面和等高面。播放资料:三国时期,诸葛亮“火烧葫芦谷”视频。提问: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失”在哪里?引出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介绍气压相关知识:气压、等压面和等高面。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入气压的相关知识,为后面分析热力环流形成作铺垫。教学新课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分析过程)2、启发学生分析电脑课件中以空气柱描绘(1)指出图中若近地面受热均匀则大气无运动。(2)指出图中若近地面 A 处受热,B、C处受冷,则产生了大气的垂直运动。(3)分学生观察、领会,边听边做笔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通过电脑演示热力环流形成过程,这

15、样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教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析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形成的空气水平运动,且由高压流到低压,从而形成空气环流。程。 师的讲解而获得感性认识。化繁为简,一环扣一环,加深理解。归纳总结:热力环流的过程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边听,边做笔记培养归纳能力,强化理解。深化对地理现象发展过程的认识。教学新课冷热不均 引起的热力环流 (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结论)深化对热力环流的理解,总结气压与气温、海拔和等压教师提供不同的局部热力环流情景,让学生上黑板动手画出完整的热力环流,通过多点气压值的比较得出结论。按要求画图,三名学生在黑板上作图,

16、其余在下面作图。测试教学效果,可以获取及时反馈,查漏补缺,并给予及时矫正。使所学原理真正理解,并巩固深化。面的弯曲规律。(学以致用,探究学习)3、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白天海陆风、山谷风的一种,然后由学生自己绘制夜间相应热力环流示意图。两名学生在黑板上作图,其余在下面作图。 激发兴趣,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运用)解释诸葛亮“失”的原因。教师提问:解释司马懿逃生、诸葛亮“失”的原因。学生结合山谷风原理回答。学以致用,且与课前案例引入相互照应。(课后思考)城市风“城市热岛效应”。1、热力环流对城市大气环境有何影响?巩固知识课堂总结 一、大气运动的能量来 思考、归 培养学生总课堂 总结本节课所有知识点。源和根本原因二、热力环流 1、与热力环流有关的概念 2、热力环流的形成 3、常见的热力环流 纳、总结 结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布 置作 业相应配套练习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部分习题。 巩固提高,检验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