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司法文书复习.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7730553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法文书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司法文书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司法文书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司法文书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司法文书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一、司法文书概述1、适用范围:法律文书的适用范围包括各类刑事、民事(含经济、海事等) 、行政三类诉讼案件以及公证实务和仲裁等非诉讼案件。2、结构:首部、正文、尾部(一)首部呼告语、开庭前准备工作、中心观点、法律依据等,为下边的意见阐述奠定基础,从而促使法官接受其意见,完成法律赋予的使命(辩护词、代理词、公诉意见书等法庭演说词)例如:公诉意见书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 153 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组织法第 15 条的规定,我受 XXX 检察院指派,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出席法庭,就本院提起公诉的 XXX 涉嫌 XXX 罪一案出庭支持公诉,并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2、。例如:辩护词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 X 条第 X 款的规定,我接受 XX(主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姓名) XX (案由)一案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委托,担任他的辩护人,出庭为他进行辩护。开庭前我认真地研究了 XX 人民检察院(发文字号) 对本案的起诉书,详细查阅了卷宗材料,X 次会见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走访了有关证人,并且对现场进行了勘查,获得充分的事实材料和证据。我认为理由如下: (二)正文1、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2、理由阐述有说服力(据实论理、以法为据) 3、处理结果(文字简短,用语肯定、明确)(三)尾部3、刑事案件叙述方法:突出主罪法、突出主犯法、标

3、题罪名法(分叙) 、综合归纳法(不单独使用) ,民事、行政、仲裁纵横交错法。基本叙述方法:顺序。二、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1、适用范围: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和监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2、常规的栏目填写要求:(一)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注意填写来源和填写要求) 1、犯罪嫌疑人姓名(外国人:中文+英文、少数民族:中文+民族文字、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三十一条)2、犯罪嫌疑人年龄(1)几个重要的年龄段(2)确定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以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年龄为准,确定是否享有未成年人的诉讼权利,以诉讼时的年龄为准。(3)骨龄测试3、犯罪嫌疑人文化程度4、犯罪嫌疑人籍贯 (1)出生地、祖籍地(2)犯罪

4、嫌疑人出生地是某直辖市市区,就直接填写直辖市。如果犯罪嫌疑人是直辖市市郊县或省辖市、县,应在出生地市、县前冠以省、市名,如:福建省武平县。 。5、犯罪嫌疑人单位和职业:单位名称需准确全称、临时性的职业要如实反映。6、犯罪嫌疑人住址:经常居住地、户籍所在地(具体、准确)7、犯罪嫌疑人违法犯罪经历、简历:违法犯罪经历(刑事、治安处罚、劳动教养、刑事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手段等)简历(时间先后、简明扼要、历史概貌)2侦查终结前要获取犯罪嫌疑人所在户籍地的公安机关户政部门的户籍证明。3 其他项目及事项1、发文字号:发文机关代字、具体业务部门的简称、文书名称简称、年份和发文顺序号组成(骑缝发文字号)2、批准

5、人与批准时间3、办案单位与办案人4、填发人与填发时间5、法律条文的援引(全称、具体、条款使用汉字、不能引用宪法、内部规定、政策性文件或一些会议文件的具体内容,但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有关刑事法律的修改、补充决定可以引用)6、印章使用:单位印章、个人名章、骑缝章7、数字和计量单位的使用。在引用法律条款、文章题目、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顺序【一、 (一) 、1、 (1) 、】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不定指数字、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8、选择性项目的填写9、空白处的处理三、 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格式(2002 年版) 2002.12.18 发布 2003.5.1 实施四

6、、特定性特定性只能对它所反映的具体案件、具体犯罪嫌疑人或监管的具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具有法律效力。每种文书只能在特定的环节上才具有法律效力。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一、正文由眉栏、腹栏和尾栏三部分组成。眉栏填写报案人基本情况和移送单位情况。 (报案人、案件来源、单位移送)腹栏填写报案内容。 (案件来源、简要案情、涉案人的基本情况、受害情况、损失物品情况、证据和现场情况)不应将现场勘查情况、现场访问情况和讯问犯罪嫌疑人(自首除外)情况写入。尾栏填写批示与处理。二、使用说明(一) “报案内容” 要客观、简明,以第三人称角度填写。本表一式两份,一份存档备查,一份随案移送有关单位。 (检察院)(二)接

7、受刑事案件登记表在报送部门负责人审批时,要同时附送报案笔录。(三)办案人员根据基层科、所、队长的批示意见做好相应处理工作:“呈请立案侦查” 呈请立案报告书 ; “呈请不予立案侦查” 呈请不予立案报告书 ; “呈请移送 XX 处理” 呈请移送案件报告书 ;“立为治安案件处理” 交有关部门处理。制作的呈请立案报告书 、 呈请不予立案报告书 、 呈请移送案件报告书报请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再由办案人员将批准结果填写在处理结果一栏。(四)根据公安部关于刑事案件如实立案的通知的要求,受案部门在制作该登记表的同时,应当填写接受刑事案件回执单一式四份,一份由受案单位存入诉讼卷,一份报主管部门,一份交给

8、案件主办部门,一份交报案人收执。呈请 XX 报告书一、呈请 XX 报告书是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对于拟进行的有关诉讼行为呈报领导审批时使用的文书。二、适用范围1、办案程序(立案、不予立案、移送、破案、销案、结案等)2、采取或变更、解除强制措施报告书3、采取或解除侦查措施报告书3三、结构内容1、犯罪嫌疑人或案件的基本情况2、呈请批示事项3、事实依据(案件来源及侦破经过、涉嫌的犯罪事实、认定的证据及需要说明的问题)4、法律依据(案件事实认定、处理意见,特别注意条、款、项与事实的对应引用)5、结语、落款四、使用说明(一)有关部门审批,县级以上公安机关领导批示。(二)根据领导批示,制作相关法律文

9、书,开展有关侦查活动。(三)存侦查卷。 (内部审批性文书)呈请立案报告书呈请立案报告书是公安机关的侦查部门在接到报案、控告、举报、自首的材料进行审查后,对于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报请领导批准立案时所制作的法律文书。呈请立案报告书的结构内容领导批示同意。 李 XXXXXX 年 X 月 X 日审查意见拟立案侦查,请李副局长审批。张 XXXXXX 年 X 月 X 日呈请立案报告书的使用说明(一)为内部审批文件,经有关部门审批,县级以上公安机关领导批示。(二)根据领导批示,制作相关法律文书,开展有关侦查活动。(三)存侦查卷。呈请立案报告书的适用条件制作呈请立案报告书必须具备以

10、下三个条件,否则不能立案。1、有犯罪事实存在。具体表现为危害社会的行为已经发生,该犯罪事实有一定证据证明。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即行为人的行为已触犯刑律构成犯罪,不具有无罪或者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3、必须是所在的公安机关管辖范围呈请破案报告书结构内容与制作方法1、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多个犯罪嫌疑人)2、呈请批示事项。该部分独立成段,表述为“呈请对 XX 案予以破案,理由如下:”其中留白处填写案件名称。3、事实依据(1)案情概况。简述案件来源、受理处置、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中获取的主要事实情况。 (注意与呈请立案报告书的区别:(1)报案人陈述(2)现场勘查情况现场环境简况、变动情况、伤亡及物

11、品损失情况、提取遗留物痕迹情况确有犯罪事实的存在(3)现场调查访问情况对象:姓名、身份、与案件的关系内容:提供的与案件有关的材料、证据和线索叙写方式:按问题主次叙写;按调查对象叙写;按调查时序先后叙写(4)刑事鉴定结论赃物估价、伤情鉴定、尸体检验、司法精神病鉴定结论等是否构成犯罪、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5)已经掌握的犯罪嫌疑人活动情况)(2)案情分析。由此确定侦查的方向范围和需要采取的侦查措施。 (注意与呈请立案报告书的区别)(3)破案经过。 (制作重点)4破案的分工和方法、步骤开展哪些侦查活动、采取哪些侦查措施抓获犯罪嫌疑人、获取证据犯罪嫌疑人供述情况。4、法律依据(处理意见)综上所述,XX

12、 案,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相关证据已经获取,犯罪嫌疑人或主要犯罪嫌疑人已经到案。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六十六条之规定,拟报请破案。5、结语、落款呈请结案报告书与起诉文书的关系呈请结案报告书是起诉文书的文字依据提请批准逮捕书 VS 起诉意见书1、均送给同级人民检察院2、在叙写事实时条件不同:提 是查清了就写,没查清不用写。对事实是否查清的要求不高。起诉书要求事实必须是全部查清的,还要求有法定从轻减轻的情节起诉意见书结构内容和制作方法(注意与提请批准逮捕书的比较)(一)首部(二)正文1、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拘留和逮捕)单位犯罪(具体表述如:XX 省 XX 市

13、 XX 公司,地址 XX 市 XX 路 XX 号,法定代表人周 XX,男,经理。另起一行再写明直接责任人的基本情况。 )2、案件办理情况。 (案件终结情况)3、犯罪事实查证属实的全部犯罪事实。写清犯罪的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经过和危害结果等。围绕犯罪要件构成。 (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概括叙述。共同犯罪的既要写清共同犯罪的事实,又要体现各自在犯罪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叙述顺序A、时间顺序法B、突出主罪法C、综合归纳法D、标题罪名法 E、共同单独4、证据根据不同性质的案件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列举主要证据、名称规范具体、相互印证。(顺序、 刑诉法第四十二条)犯罪嫌疑人 XX 在讯问期间主动

14、提供重要有价值线索,属于有立功表现,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八条之规定,可以从轻或减轻予以处罚。7、法律依据。(三)尾部附项中 1、2 项为必备项,3、4 两项为选择项。提请批准逮捕书 一、适用条件:证据要件(116) 、罪行要件、社会危害性要件、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已批准二、犯罪事实的叙述必须是已经查证的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事实。检察院的法律文书5一、作用: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被害人、社会价值起诉书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将被告人提交人民法院审判的重要法律凭证,是法院审判的依据,也是检察人员出席法庭支持公诉的重要基础。刑事案件由起诉阶段进入审判阶段的重要标志,是连

15、接起诉与审判的纽带。二、格式1、被告人基本情况聋哑人或盲人,应当在被告人姓名之后写明(法定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但是只聋不哑或只哑不聋的,不必写入。 (刑法第十九条)对尚未办理身份证的,应当注明。 (如:未办理身份证)对于具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身份的被告人(一般在起诉前已经被罢免) ,应当写明“原市(区、县等)第届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行政处罚(定罪量刑) 、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叙写内容一案数名被告人(顺序)辩护人基本情况(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如果系公民担任辩护人,则要依次说明辩护人的姓名、与被告人的关系、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业、住址等。2、起诉的理由、根据及决定事项(1)对

16、行为性质、危害程度、情节轻重的概述(2)引用法律条文准确引用法律条文的范围、对法律的适用得当完整据以定性处理的法律规定全部列出(罪与非罪、此罪彼罪、地位作用、犯罪阶段、量刑等)有序 A、先实体(触犯)后程序(依据) B、先定罪后量刑(共同犯罪先引定罪条款,再引区分不同责任的条款 )C、应当与之前叙述各种犯罪事实的顺序相一致(3)定罪名(4)有关量刑轻重的倾向性意见肯定、明确(从轻、减轻或免除,三者只选其一)量刑情节+量刑意见()(5)决定事项提起公诉的必要性和目的(“本院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利不受侵犯”或“为严肃国家法律,保护国有财产不受侵犯,维护国家机关正常工作秩序,保障社会主义

17、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提起公诉的法律依据提起公诉的决定注意:起诉书发出后,需作重要补充修改的, 应收回起诉书,使用原文号后加“2”以示区别。如:“162 号”,不宜采用“ 补充起诉书 ”的方式。三、基本结构(书 99)1、被告人基本情况2、案由和案件审查情况3、案件事实(检察机关经过审查认定罪与非罪、此罪彼罪)发文字号: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一、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文书的核心和重点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司法解释审判案件,对案件的诉讼程序问题和实体问题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处理决定。 (解决程序问题和实体问题)6二、改革审判公开、繁简分流、结构要素创新1、法官后语

18、附注在判决书尾部之后的一段对当事人有教育意义的话。目的是对当事人进行道德教育,它包括法官的道德评价、道德情感、道德理想等具体内容。评价:体现了情理法的交融;人性化、拉近了法院与司法裁判受众的距离;实现了法院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2、法律条文评价:当事人方便明了地了解法官裁判的依据,使裁判文书的法律教化功能得以直观体现;增强司法公信力;服判息诉,提升裁判的社会效果。3、公开合议庭不同意见在判决书的正文中载明合议庭不同意见,并阐明按照合议庭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根据多数意见作出判决。不同意见的表述方式一是按“多数意见”、 “少数意见”分别表述;(如:就某某问题,合议庭出现了两种意见。第一种第二

19、种在两种意见中,第二种意见为多数意见。因此,本院决定)二是直接表述为具体法官的意见(审判员某某、某某认为审判员某某认为) 。评价:是对法律规定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落实;实现审判公开的有效措施;加强司法监督4、附录相关图片 一审公诉案件适用普通程序一、标题:某某法院(下一行)刑事判决书二、首部注意事项1、被告人身份事项易性人应当有实施易性手术的医院的记录和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材料健康状况是否是聋哑人、是否有精神病或其他足以影响判断力的疾病,关系到量刑的。强制措施如有变更强制措施,应写明,以便折抵刑期。同案被告人为两人以上按判决结果所确定的主、从关系的顺序或判处刑罚的重轻列项书写被告人为未

20、成年人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在写明被告人基本情况后,另起一段续写其法定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的姓名、与被告人的关系以及工作单位和职务及住址。被告人项下书写的各种情况之间,一般可用逗号隔开;如果某项内容较多,可视行文需要,另行采用分号、句号。2、翻译人员(,姓名、性别、工作单位)3、被害人()4、对于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三)项规定作出无罪判决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又提起公诉的,原判决不予撤销,法院在制作判决书时应在案件审理经过段“人民检察院以检诉号起诉书”一句前,增写“被告人曾于年月日被人民检察院以罪向本院提起公诉,因证据不足,指控罪名不能成立,被人民法院宣告无罪”一段文字

21、。5、对于经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法院重审以后,在制作判决书时,在“开庭审理了本案”一句之后,增写部分(具体内容见许霆判决书)三裁判表态(法律条款援引)条理顺序:A、罪名和刑罚幅度的条款B、犯罪行为本身的刑幅及条款(盗窃金融机构、入户抢劫等C、犯罪行为本身的量刑情节(包括犯罪形态)条款:预备、未遂、中止、防卫过当、避险过当D、共同犯罪的不同罪责条款:主从、首要分子、教唆犯、胁从犯E、特殊主体及减、免责条款:单位犯罪或未成年人、聋哑人、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等F、罪前表现条款:累犯7G、罪后表现条款:自首、立功H、数罪并罚条款I、缓刑条款J、附加刑条款K、追缴、退赔条款L、赔偿损失条款M、相

22、关的刑事法律解释N、司法解释()一要注意司法解释的有效性;二要注意引用的司法解释必须经过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已经公开发布;三要注意司法解释的主体,刑事裁判文书引用的司法解释必须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或者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作出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单独作出的司法解释不能引用。四、定罪判刑/免刑(书 131)五、不服判决(书 132)司法笔录类文书(书 269)一、分类依据性质划分:诉讼笔录,非诉讼笔录依据制作主题:公安机关笔录,检察机关笔录,审判机关笔录,监狱等执法机关,以及公证,律师,仲裁等依据笔录内容:受理案件笔录,现场勘查笔录,搜查笔录,侦查实验,调查讯问

23、,法庭审理,会议评议,审判笔录,执行死刑笔录。二、阅卷笔录:方法文字型阅卷笔录(证据摘录)A、按顺序(先言词,后其他证据)B、抓关键点和重点C、注码法、编号法表格式(按序列表、分类列表、按主体身份列表、综合列表)图形式(反映犯罪嫌疑人作案现场情况或流窜作案路线等)三、现场勘验笔录(1)外围现场情况包括现场的地点、具体方位及其建筑布局结构及周围的环境(四至) 。如现场在室内,应写清相邻街道、马路的名称,四周的建筑物、院落等,即“四至” ,同时写明发案现场楼房坐向、朝向。如现场在野外,要写明周围地形、地物、道路走向等情况。 (北靠、东邻、南连、西接)便于办案人员了解现场方位,全面分析作案环境,推断

24、出犯罪分子在何种情况下作案。(2)中心现场情况中心现场是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主要场所,也是留有痕迹物证最多的地方。记清勘查情况有利于分析判断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动机、手段等情况,为侦破案件创造条件。因此这部分是记录的核心,要详细具体,记录的重点是现场的内部状况以及变动情况、反常现象。记录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门、窗的方位;2、门锁、窗户插销、玻璃有无损坏情况,附近有无攀附、蹬踏痕迹;3、室内有无翻动的痕迹;4、家具有无移动破坏情况;5、作案人遗留在现场的物品和痕迹,如作案工具、衣物、纸屑、毛发、血迹、指纹、手印、脚印等;6、是否伪造现场,有何迹象;7、被害人的情况,写明死者的性别、年龄、尸体倒卧的位

25、置、姿势、头脚朝向、表情、衣着情况、伤害的8具体部位、伤口特征,所致手段,凶器等物品,周围地面和墙壁有无血迹、血迹分布、喷溅的形状,以及现场遗留拖拉痕迹,运尸工具痕迹以及尸表检查情况等。 四、讯问笔录一、 “权利义务告知书”二、使用说明(要素分析,取舍、删减)1、时间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主) ,其他与案件事实相关的时间(次) (如:产生犯罪动机的时间、预谋策划的时间、购买犯罪工具的时间、销赃的时间等)2、地点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主) ,其他与案件事实相关的场所(次)3、当事人犯罪嫌疑人、受害人(主) ,其他与案件相关的人(次) (如:证人、知情人、关系人、共同犯罪的其他犯罪

26、嫌疑人等)4、动机动机是导致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的内心起因,属于违法犯罪的主观方面。(有无动机何动机如何产生) (重点)5、目的目的是犯罪嫌疑人在主观上希望达到的外部结果,也属于违法犯罪的主观方面。 (重点)6、手段手段是犯罪嫌疑人为达到其目的而采取的具体违法犯罪方法。 (重点)7、经过包括犯意、预备、实施(未遂、终止) 、逃跑、抓获的整个过程。8、结果包括社会危害程度、财物损失、人员伤亡等9、其他要素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有无自首、立功情节或表现、认罪态度如何、犯罪嫌疑人的刑事、民事责任年龄等在具体案件中,侦查人员究竟是在对犯罪嫌疑人第一次讯问时还是在采取强制措施之日履行告知程序,应当根据两者的先后顺序决定,即哪种情形在前,就应当在出现该情形时告知犯罪权利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