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教师生存状态与专业化发展学 院:人文社科学院专 业:汉语言文学学 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教授完成时间:2012 年 6 月 13 日目 录一、小学教师生存状态 1(一) 、小学教师生存现状 11、身心压力过大 12、社会地位不高 33、工资待遇差距 3(二) 、如何改变教师生存困境 41、采取可行措施,减轻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 42、倡导尊师重道,提升教师社会地位 43、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小学教师的各种待遇 5二、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5(一)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5(二) 、从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看其专业化发展困境 61、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其精神需求缺乏关注 62、小学老师参加培训效
2、果不理想 6(三) 、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61、注重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衔接 62、教师应不断完善专业知识体系 63、教师应具备自身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1小学教师生存状态与专业化发展摘要: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教师职业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关注其生存状态。小学教师在整个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更需人们给与充分关注。本文通过对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了解,探讨找出合理有效的方式来改变其生存所面临的困境。而只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问题显然是不够的,教师的发展问题也同样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如今,教师专业化发展备受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十分必要。然而,从教师生存状态来看,教师专业化发展也面临困境,
3、这就需要我们找出摆脱这些困境的方法,促进小学教师向专业化发展。关键词:小学教师 生存状态 专业化发展前言:小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要想提高我国小学教育的教育质量,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小学教育队伍。然而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并不高,在我国庞大的教师队伍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堪忧,其专业化发展也遇到重重阻力。因而,我们试图通过对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分析来找出改变其生存状态的途径,进而透过生存状态看其专业化发展,找出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之路。目前,国内外对此相关问题的研究大多只限于对教师生存状态的分析以及对其专业化发展的单独认识,没能结合两者进行综合研究,然而,教师良好
4、的生存状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专业化是改善与解决教师生存状态与教育问题的突破口,因此本文将把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和专业化发展相结合进行研究。通过对教师生存状态的关注,为改变小学教师生存中的困境提供方向,这将有利于改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而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也将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小学教师队伍。本文主要通过调查访谈、文献研究等方式来对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探讨。一、小学教师生存状态(一) 、小学教师生存现状1、身心压力过大社会上很多人认为教师是一项清闲的工作,他们觉得教师无非就是每天上几堂课而已。事实上,这种观点完全是错误的。首先,小学教师面临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
5、。在升学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教师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小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要承担起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和良好个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等重任。尤其是“以分数论学生,以升学率论教师”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2下,也以学生成绩及升学率来评估教师,并把这些与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等直接挂钩,加重了教师之间的竟争。广大学生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重点中学、考上大学乃至名牌大学,更是把学生的未来完全寄托在教师身上,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而且,教师还有繁多的工作项目。据调查,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课教师教学工作有课堂教学、备课、课外批改和
6、订正随堂作业、课外批发试卷、课外辅导等。除以上教学工作外,部分教师承担其它工作项目,如指导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及各类竞赛活动、上公开课和听其它教师的课、参加教研活动和其它活动。很多教师还担任班主任工作,仅此一项便又增加了许多连带性工作,如负责早自习、早操、课间操,组织出黑板报、班队活动、社会实践等组织工作,学生的思想工作,其他,如写品德评估、填写成绩单以及各种收费等。教师的工作可谓名目繁多。这无疑给教师带来了心理上的紧张感和压力感。其次,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肩负多方面重任。教师不仅为学生而存在,作为社会个体,他们分散生活在其他社会群体中,无疑扮演着其他社会角色。一般说来,教师是重要的家庭成员
7、,这决定了他们对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琐碎繁重的家务劳动、家庭管理和家庭发展目标、家庭成员关系的协调、子女的就业安排及与社会关系的联系等,都成为他们精神负担的一部分。尤其是作为尚不富裕的工薪族,面对购买住房、积累子女教育基金等大宗开支,他们不得不承受沉重的经济压力。教师家庭角色带来的心理压力,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多重角色与角色间的冲突,更使他们心理冲突加剧,心理压力加重。社会对于教师的高期望值和高标准要求,也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教师努力成为模范公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文明礼貌,为人表率,尽管这是社会对普遍公民的行为要求,而且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一,这些
8、文明行为也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但与普通公民一样,教师并非圣贤,也有犯错误的时候,教师一时的行为闪失会遭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社会道德要求对于教师的双重标准致使教师必须处处留心,做得尽善尽美,从而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最后,教师具有强烈的精神需要,希望获得职业上的成就感。他们追求事业的成功,渴望得到同事同行的尊重和学生的尊敬,在工作上作出成绩,学术上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晋升高一级职称能够满足教师丰富强烈的精神需要和价值认定。而且职称与教师工资联系在一起,晋升高一级职称就成了教师一定时期内的第一需要,成为教师职业过程中的第一追求。但目前我国教师职称评定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些方面缺乏
9、具体明确的指标。因为有些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师劳动的特点及教师劳动的效果,3使得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容易出现简单地从外在的如学生合格率、升学率、工作量等方面提出证据,而忽视了内在的实质性的内容指标上的倾向。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往往指标严重不足。如此反差,不但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因为指标有限,接踵而来的是职称评定过程中人为造成的教师心理不平衡所引起的教师心理压力。2、社会地位不高建国初期的教师思想改造运动对教师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师的地位虽然相比建国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在各种政治运动中出现了教师的身影,教师的实际上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到了文革时期,那场声势
10、浩大的政治劫难,使中国教师的地位彻底与“臭老九”相符。 “臭老九”也成为教师地位低下的明证。教师地位真正被确立起来,是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初期,教师的职业得到尊重,广大教师热情高涨,他们树立起了良好的职业形象,勤教、乐教、爱生、廉洁、公正,那一时期,教师得到很好的大众口碑。教育改革也为教师地位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从 1978年到 80年代初期的教育恢复重建,再从 1985年到 1989年的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教师的地位在一步一步地确立,虽然教育改革至今仍是步履艰难,但那一时期教师地位的提高却是不争的事实,师道尊严真正变为实现。可惜,随着教师经济条件的改善,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经济领域出现的不良
11、风气也日趋影响到教育领域,今天教师的地位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冲击学校的暴力事件增多了,学生打教师的事件也日益增加,教师的尊严受到了挑衅,上世纪末期建立起来的师道尊严受到了空前的挑战,这些都客观地反映教师地位并不高。这与教育的地位不符,与教师的职业特点不符。特别是现如今与教育收费有关的话题也日趋增多了,这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职业形象,使他们的口碑受损。有人甚至发出了中国教师群体性堕落的感慨,这样的感慨有偏概全之嫌,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还有很多值得的尊敬、尊重的教师,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不计得失地付出,他们托起了中国教育的希望,我们不能因为个别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就要让教师这一群体受
12、罪,这样的认识,对教师,对教育都是极端的不公平。3、工资待遇差距自建国至 1952年初,学校中大部分人员实行供给制待遇,且保持着较低的水平。随着国家财政状况的变化,供给项目逐步合并、简化,供给标准不断调整、提高,供给办法不断修改。但总体而言,教师工资不高。教育部一项信息显示,改革开放之初,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在国民经济 12类行业中,一直在倒数第一位至第三位之间徘徊。据统4计,从 1984年至 2004的 20年间,中小学教师的年平均工资增长了 10.9倍。可以说,教师工资的增长,主要在改革开放之后。1987年 11月 28日国务院关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的通知中明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提高中
13、小学教师工资水平。从一九八七年十月起,将中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现行的工资标准提高 10。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提高 1200万中小学教师待遇,中央财政为此将投入 120亿元,地方政府也要增加投入。 ”在工资增长的背后,我们不能忽视一个无比沉重的事实,广大农村教师的工资与城市教师相比相距甚远;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同一地级市里,市县差距悬殊。这些差距,是教师心头的痛。特别是农村教师,他们生活条件已经够苦了,付出够了,却领着远少于生活条件好于自己的城市教师的工资,这样的现状没有改变,教育永远难说公平!(二)、如何改变教师生存困境教师生存状态
14、如此窘迫,对于教育产生许多消极影响,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想方设法改变教师生存状态。如何改变教师生存状态?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采取可行措施,减轻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实行以教师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制度,在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同时,同步减轻教师的负担。首先,要改革评价机制,不单纯以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来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其次,应多从正面宣传教师的先进事迹,不渲染个别教师的不良行为及工作中的失误,不对学生和家长公布教师的教学成绩,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第三,学校应重视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效率,避免随意延长教师的工作时间。应合理配置师生比例,避免教师超负荷工作。学校领导要改进作风,给
15、教师更多的自主权,为教师参与学校决策提供机会。要建立理解、信任、催人奋进的工作氛围,营造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第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心理辅导计划,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建立教师心理档案。第五,教师自己要通过自我调适等方法,促进或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正确对待挫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调控职业压力。2、倡导尊师重道,提升教师社会地位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要通过这样四个层面的努力:一是社会尊师,即国家和社会真5正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从科教兴国、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的战略理念出发,不断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建立教师职业的国家威信。二是学校尊师。学校
16、尊师就是要让教师真正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有成就感、价值感和幸福感,学校的管理也要真正从人本理念出发,确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灵魂”的学校发展观,使教师在学校感到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工作者的尊严与价值。三是学生尊师。教师在社会中的观念地位的建立,从最深层的影响看,是来自于学生。一个好老师,学生可念及终身,尊其为榜样,并将其美名传递开来;而一个不良的教师,不仅是学生心痛与攻击的对象,也是家长敢怒敢言、茶余饭后议论的目标,其臭名自会远扬到四海,传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并根植与人们对教师认识的观念之中。因此,教师要建立自身的社会地位,从最现实的努力中,要赢得学生的尊重,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四是教师自尊。
17、这是教师社会地位得以提高最基本、最基础、最关键的层面。离开了教师自尊,其他一切都将无从谈起。一个不自我尊重、自我不努力、自我不成长、不发展的教师,怎么能让社会、让学校、让学生尊重呢!3、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小学教师的各种待遇要让小学教师安心从事教育工作,就要积极改善小学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待遇,提升小学教师的事业成就感,使他们能找到作为小学教师的独特意义与价值。一方面,要积极改善小学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要落实对小学教师进行生活补贴的相关政策,使之与其他行业工资水平大致相当,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小学教师的津贴和补助标准,妥善解决好他们的就医、保险、养老等问题。二、小学教
18、师专业化发展(一)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纲要的颁布集中反映了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对教师专业化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1、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力理论为代表的教育理论所揭示的学生学习规律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掌握和驾驭这些学生成长的规律,需要教师有正确的教学观念和理论素养,通过专门的培养和系统的学习才能使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和掌握先进的理论;2、学习社会的到来,终身学习的需求促使教育不能像过去那样只把功能定位在传授知识上,教育更多地需要承担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功能。6教师必须善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因而教师比以
19、往更加需要掌握诊断和引导学生学习行为的专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3、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核心,包括家庭文化资源、社区文化资源、城乡区域文化资源和学生群体的经验资源在内的广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综合的知识和能力,才能从容应对学生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的学习需求;4、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和先进教学软件的不断涌现,使多媒体教学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果,而目前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还不能适应要求,必须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培训;5、国家法律的修订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体现了从实质上承认个人价值和个人发展的地位的转变;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的“生命过程”的理念促进
20、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的复苏、确认和发展,师生关系的基础是民主平等和理解信任的认识已经逐步成为社会舆论和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二) 、从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看其专业化发展困境从小学老师的生存状态可以看出,其专业发展没有受到充足的重视,许多老师教学任务过重,疲于奔命,又从何谈起老师的专业化发展。1、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其精神需求缺乏关注据调查发现:为有近三分之一的老师在备课,批改作业,钻研教材,而看书学习提升本身专业发展的不到五分之一,许多老师的业余生活是打牌、上网、看电视或辅导本身小孩,忙家务中度过的,因此可知,单调、乏味的生活,使得他们对老师这个职业认同度不高,反映出农村老师的专业发展并没有真正从老师的
21、精神层面来关怀老师的专业化发展。2、小学老师参加培训效果不理想对于小学教师的培训主要侧重于理论的更新灌输,而有关到实践性的知识又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联系甚深,许多培训中展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本领不能被小学教师们充分运用,尤其是广大农村老师由于自身条件、学校条件不足,在教学中根本无法实践,结果是培训结束,他们却没能真正获得该有的培训效果。(三) 、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1、注重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衔接7教师职前教育机构和在职培训机构应合而为一,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都应该在教师专业生涯的所有阶段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职前教师教育应能够使未来教师具备他们今后整个专业生涯中完成许多教学专业任务所必
22、须的大多数或全部的能力,能获得持久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所有知识结构和态度。职后教师教育要着重于提高教师学历;着重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职业适应性,培养骨干教师;着重于学习新理论、研究新问题,培养教育教学专家。2、教师应不断完善专业知识体系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度的学科专业知识,又要有扎实的教育学科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的调整变化,教师应能够认识到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和缺陷,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知识的更新,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和前沿知识,懂得相邻学科的相关知识,掌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动机进行“超文本”课程内容组织教学。习惯与学生进行真正“主体间”的对话、交往与互动,把学生看作是
23、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得到差异性的充分发展。3、教师应具备自身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自身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教师的创新能力主要是由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教学能力构成。首先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它包括创造性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教学能力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师,求异思维占优势,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其次是创造性教学能力。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能力具体表现为创造性地把握教材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教学应变能力等三个方向。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问题,创设情境。创造性运用教材的能力,要求
24、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学生现有知识,进行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目标,综合运用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创造性教学应变能力,要求教师根据教育对象和条件的变化,抓住最佳时机,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本文在研究方法上还存在很多缺陷,对近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文献的参阅和综述也不够详尽,还有许多认识不清或不到之处,希望得到研究者们的指教。参考文献:l王以仁、陈芳玲、林本乔教师心理卫生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3赵立芹、张海燕教师压力成因分析M.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8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写: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5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6宁 虹、刘秀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J.教育研究.2000年7金艳红.从“失根”到“归根”:教师生存状态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1期.8杜萍.农村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问题研究的新视野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