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研究09 涉外 2 班 吕文园 20091002205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了,但是在古代时期人们对爱情的观念是十分淡薄的,婚姻也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什么牛郎与织女不同身份等级的人之间的真爱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并传诵至今,还有专门的节日七夕节来纪念这样一对传说中的人物?从这个故事的起源上研究也许能找到答案。首先是郎织女的传说最初源于原始信仰中的星辰崇拜,是星宿的神化与人格化。牛郎织女的神话起源很古很古,是一则原始神话。其创始年代应在公元前 2400 年以前,那时正是中国原始氏族社会的母权制时期。因为织女星是华夏先民最早认识的恒星之一,那时的先民们已注意观察天象,
2、除日、月之外,最早认识的恒星可能就是北斗、北极、心宿、织女等。夏代曾用织女所向以定四时,足见织女在远古人心目中是很重要的星。由于织女星是北天空很亮的一颗星,除大角星外,就数它了。织女星的体积是太阳的 33 倍,温度比太阳高 5000 度,而光度则是太阳的 50 倍。而织女星又在天河旁,较大角星更容易辨认,于是先民们就把北天空这颗很亮的星取名为和“女性”有关的星这应当是母权制氏族社会繁荣时期尊重女性的迹象和印记。而在仰韶文化时期,先民们已有了麻的种植,说明母系氏族的社会已能用麻类织作衣物,并且这一工作全由妇女操作。再从传说来看,相传黄帝娶西陵氏女,名嫘祖,她是我国传说中最早的养蚕人,后代尊之为“
3、先蚕”祭祀。可见植桑养蚕业在我国历史之悠久。这就是先民们把天河旁这颗亮星尊之为“织女”的社会背景和条件。而早在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畜牧业,先民们已开始对猪、牛等进行驯化养殖。而在母系氏族时期, “牵牛以驯” , “驯牛以用” 这项工作基本上由男子操作。随着人们精勤观测星象的进展,先民们除较易认识的北斗、织女等星外,又陆续认识了其他一些星宿。于是又在天河的另一旁选取了三颗星,名之为“牵牛”。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先民们对牲畜的驯养。那时社会的发展已从群婚制过渡到对偶婚,人们把天上的两个星宿说成是一对夫妻,就是对偶婚在神话中的反映。牵牛在天河西,织女在天河东,东升西落,男跑女追,紧紧相
4、随,这大概也和母系氏族社会中女子地位较高,在情爱方面也更主动、更大胆有关吧。这两颗星相比,织女星比牵牛星亮多了,可见牛女神话传说,还残留着以女性为中心的对偶婚的痕迹,那时候的牛女神话,肯定简略得很,可能只是说这两个星宿一为织女,一为牵牛,是对恩爱夫妻,女织男牧(或耕) ,共同创造着美满的生活。这神话是当时先民们生活的曲折反映,寄托着他们的美好愿望。然后就是古时人们对爱情的憧憬。有人认为牛郎织女可能是文学大师的爱情诗作。 “织女”、 “牵牛”二词见诸文字,最早出现于诗经中的 大东篇。诗中的织女、牵牛只是天上两个星座的名称,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到了东汉时期,有一首迢迢牵牛星 ,从中可以看出,牵
5、牛、织女已是一对相互倾慕的恋人,不过诗中还没有认定他们是夫妻。在文字记载中,最早称牛郎、织女为夫妇的,应是南北朝时期有一篇洛神赋的注释中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这时“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七夕相会的情节,已经初具规模了,由天上的两颗星宿,发展成为夫妻。这些文学大师们因为“织女” 、 “牵牛 ”而写的浪漫诗作,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而然的就变成了今天这个“牛郎织女” 的故事。有人说牛郎织女可能是封建社会上层贵族编撰的故事。爱情,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多少有一些贵族小姐爱下贫穷但却纯朴善良农民的几率。上层贵族们为了警告自己的女儿们,不要爱上像牛郎一样的穷苦
6、农民,于是编出这样凄惨的爱情故事,提醒贵族小姐们,如果爱上像牛郎一样的穷苦农民,就会承受一年才能见一面的悲惨境况。有人说牛郎织女可能是穷书生的文学意淫。对于穷书生来说,因为无钱无势,几乎不可能娶到漂亮的贵族小姐,只能通过写书编故事来意淫,把自己当成牛郎,以意淫的形式来娶漂亮的仙女姐姐。穷书生意淫之际,不忘文学艺术一把,把故事写得曲折动人,让每一位读者深受感动和冲击,从而口口相传,越传越广。有人认为牛郎织女可能是牛郎们的梦想好事。 相对于穷书生来说,牛郎们虽然不会写书,但却可以在牛背上作白日梦。每天在牛背上看天空,自然而然就作出了娶天仙 MM 的美梦。当然,牛郎们也有自知之明,知道不会轻意娶到,
7、于是编撰了天帝制止但允许一年一次相会,总也算是一个陶醉一生的黄粱美梦。有人认为牛郎织女可能是牛郎官村祖先的爱情故事。在沂源县燕崖乡大贤山沂河岸边有一个村叫牛郎官庄,村里的人全部都姓“孙”,与牛郎(孙守义)刚好同姓,这个村子明朝年间就有记载,村里人以牛郎后代自居,并历代传承牛郎织女故事,至今沿袭着养蚕、织布、取双七水等习俗。由此推断,也许牛郎织女是牛郎官村祖先的爱情故事,一个牛郎爱上贵族小姐或者织纱家族之女,因为女方父母认为门不当户不对坚决不同意,但“织女”爱意已定,在不得己情况下,为了爱情投了沂河自尽。为了纪念自己的爱人,牛郎在沂河对岸为织女修了一个织女洞。从此,历代将故事相传,且不断神化,以
8、至形成今天的神仙传说版本。也有人认为牛郎织女可能是织女洞主人的爱情故事。 沂源县燕崖乡大贤山上有一个很深的洞叫“织女洞”,并修了馆祠,据考证,修于唐代。洞的附近有很多石碑,所刻内容均与牛郎织女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或以诗描述:“仿佛星河垂碧落,依稀牛女降人间”,或用碑文记载:“ 志云唐人过谷,闻洞内札札机声,以故织女名”、 “对岸并起牛宫,于是乎在天成象者,于地成形矣”,从另一个角度猜想,也许“牛郎织女”是织女洞主人的爱情故事,是“织女” 爱上“牛郎”后,父母不同意,织女为表忠贞爱情,毅然出家,在“ 织女洞”修行。之前可能不叫“ 织女洞” ,因为织女家是纺织大户,而且织得一手好布,于是“织女洞”
9、修行后人在织女归寂之后,为纪念织女而重新命名,并以织女得道升天而将织女的爱情故事神化。至于,对岸的牛郎官庄村,也许是牛郎为怀念织女,而主动搬到对面而住。也有可能牛郎织女是牛郎官庄村祖先与织女洞主人的爱情故事。 也许牛郎官庄村真有一个牛郎,而沂源县燕崖乡大贤山织女洞有一个擅长织布的修道之人叫“织女”,牛郎织女是发生在二人身上的凄美爱情故事。因为“织女”是出家修道之人,不能结婚,于是二个只能默默相爱。两人分别住在沂河两岸,每天只能从远处相望,只有每年一次的七月初七烧香大会才能面见一次。虽然每年只能一次相见,但爱情在两人心中一生永驻。牛郎一生未娶,织女一直相爱。为了纪念这段忠贞的爱情故事,于是后人将故事神化,将沂河变天河,将织女变天女。 无论是那种认为,都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憧憬,即使是上层贵族,他们也有追逐爱情的心思,要不然也不要编这样一个传说让他们放弃对爱情的念想,越是没法得到的东西,他们越是会寄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上面,让自己有个念想,我想这也就是牛郎织女传播至今却依然受欢迎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