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生历史概括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664362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历史概括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生历史概括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生历史概括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生历史概括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生历史概括能力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中生历史概括能力的培养摘 要:历史学科能力中的三大要素即历史思维、历史材料、历史语言只要落实到应用层面,都离不开概历史括能力,所以近几年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考查始终把概括能力放在首位,特别是这两年来随着历史试题难度的下降,概括能力的重要性更加明显。可以说:概括能力是历史学科主观题考查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关键词:高中生 历史概括能力 教学2一、 什么是历史的概括能力?历史的概括能力是指按照某种特定的要求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的、本质的同时又是科学的、周密的整理和加工,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把分散的历史内容按某种要求集中归纳到一起,使某类(方面)历史事物的总体特征明鲜地呈现出来;一类是把复杂繁多

2、的历史内容按某种要求扼要叙述,使某类(方面)的历史事物的大致轮廓或运动轨迹清晰可见。概括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考试题中常常涉及的考查能力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主题,能力和素质、过程与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这也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课堂教学的阵地,改变过去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凸显过程与方法,提高能力与素质。二、培养学生历史概括能力的重要性。对于历史长河中浩如烟海的史料、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来说,中学历史教科书已作了高度概括。它重点突出,观点明确,以纲带目,脉络清晰。而历史高考中,为了有效考查学生的能力,增强主观性试题的效度,也为了减少评分

3、误差,无论是材料解析题还是问答题,其答案的组织都强调突出重点,简洁精练、清楚明了。因此历史概括的外部表现是对语言文字的概括。高考主观试题考查概括能力必然包含对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查。但语言文字的概括总是体现着人类思维的特征。历史概括的内部实质当为对人类历史的概括性思维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能力。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看,概括的对象几乎包括了所有历史要素:原因、条件、表现、措3施、过程、性质、特点、方式、手段、作用、地位、意义、经验教训、启示、原理等等;从概括的信度看,有在题问中明确提出概括要求的,也有未明确规定概括要求的有一点是规律性的,那就是问题中要求答性质、特点、方式、结论、启示、原理等内容的,不

4、管题问中是否明确概括要求,一般都要求概括地作答。概括能力是较高层次的学科能力,它总是包含再认、再现、阅读理解、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抽象等学科能力,同时又离不开对材料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作指导、史论结合、文字表达等学科能力。例如:2015 年全国卷的概括能力历史概括能力不是摘抄原文、具体罗列、细节描述、脱离发挥!概括是高度浓缩、准确提炼、完整再现、切中本质!例如:【2015 年卷 40 题学生样卷】“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在 1950 年、1995 年和 2000题号 试题内容 分值指出(概括)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 5 分概括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5 分4

5、0 题指出(概括)韩愈、康有为认识的共同之处 8 分45 题 指出(概括)唐代币值改革的主要内容 6 分46 题 概括抗战胜利前后各党派地位的变化 6 分概括戴高乐号召人民抵抗的理由 7 分47 题总结(概括)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 8 分简析(概括)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 6 分48 题指出(概括)丘处机西行的意义 9 分合计 60 分4年不放假,2008 年开始分别放一天假。”解析:这不是对“节假日变化趋势”的概括,是事实转述!而概括应该是:法定假日增多。【2015 年卷 45 题学生样卷】“一品文官 180 两,七品知县 45 两,九品官 33 两,不够养家糊口。”解析:这不是对“

6、清朝建立养廉银原因”的概括,是现象描述! 而概括应该是:入不敷出(官奉偏低)。三、怎样培养历史概括能力?1.限时训练:学生答题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单位时间里的阅读速度和提炼信息的速度。这好比百米赛跑,如果没有平时的强化训练,即使在起跑之后如何拼命也照样无济于事。阅读量的训练一定在平时强化提高,出路无非有二:一是在课堂教学上,有意识地运用经典试题或指定课文进行训练;二是在课后的跟进训练。但是,一定都要定时训练,否则没有时间意识和效率意识,速度一定是练不出来的。2.划分层次:标点符号、关键词句、简化合并。例如: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进行分级管理。废除分封制之后,以中央对地方

7、统属关系构成的行政组织形式,一般称为郡县制。在不同历史时期,地方行政机构的组成层次或为郡县制或为州县两级制、或为州郡县或路府(州)县、道府(州)县三级制,或为省路府(州)县、省道府(州)县四级制,构成了从上到下由中央层层控制的严密的地方统治机构。分割地方权力,使其各有所主,相互制约,是朝廷在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通常规定地方行政、军政、财政、监察诸权分立,长官各设正副,彼此制约。除主要长官负责制以外,其下还按中央政府组织部门的分工,设有相应的官署机构,在主要长官的指挥下,分工办理各项事务。对主要长官规定任期年限并须籍贯回避。 第 13 页“知识链接”材料反映出中央政府通过哪些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8、?5进行分级管理; 分割地方权力; 诸权分立,彼此制约;对口分工; 任期、回避(监察与考核)3. 关联结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以上漫画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些时代特征?表层信息 深层信息周王室衰微 周王失去天下公主地位诸侯实力强大 诸侯争霸变法政变宗法分封制度瓦解社会转型4. 就地取材, 课本问题化例一:阅读课本第 7 页第二段小字,分析井田制中的公田和私田有什么区别?位置;所有权;耕作方式;产品分配例二:阅读课本第 8 页第三段小字,概括北魏均田令的特点?授田对象;授田类型;限制买卖;权贵上限。6四、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1)掌握历史的阶段特征。不懂得历史的阶段特征,就不会懂

9、得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在新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清晰梳理历史阶段,归纳理解历史阶段特征显得较为重要。例如:维新变法前后的历史阶段,其阶段特征是社会转型时期,是近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文明向纵深化方向发展时期。因而决定了这一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革命任务、对外政策、社会环境、历史走向等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构建历史知识网络结构。历史发展的传承性决定着历史学习的系统性和结构化,对每个历史事物都要把它放到纵、横两条线上去思考,对一个历史时期、阶段、每一个章节甚至每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处理。构筑纵横交叉全方位的知识网络结构系

10、统。这种结构系统,既可对历史现象从纵中找规律,横中寻特点,又可以从历史现象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中进行深度和广度上的研究,从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得到本质性、规律性的认识。构筑这样的结构系统,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一些这类结构系统的问题进行讲解或让学生思考。我曾设计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从“九一八”事变到雅尔塔会议时,美国对日本侵华的态度发生过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和实质。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美国的全球战略人手,然后再从日中关系、日美关系、日德关系、美德关系、美英关系、美苏关系等多方面进行立体交叉分析才能正确作答。(3)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加强历史概念的教学和运用。历史知识由历史事物

11、、历史概念、历史阶段、阶段特征等构成,历史事物、历史概念都要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全面思考所涉及的各个要素:内涵(原因、条件、主要过程、性质、本质、结果、作用),外延(国内外背景、评价、历史地位、国内外影响、经验教训、启示)。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内涵和外延。例如: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是我国历史上极其重要和特殊的历史阶段鸦片战争时期,这一历史阶段的阶段特征是社会剧变,因而决定了这一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革命任务、对外政策、社会环境、历史走向等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4)培养学生历史概括的方法。一般来说,概括有两种,一种是明确地通过“概括

12、”“归纳”“概述”等专业词汇引导的设问;另一种是虽然没有明显的提示词,但实际上考查的也是概括能力。因此,首先应把握好历史事件。历史事件是历史教材的最重要的内容,7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必须在研读历史教材、挖掘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中进行。在引导学生挖掘历史事件内在联系时,一般都按“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什么”这三步去循序渐进地展开。另外,通过历史理论提高学生概括能力。要使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提高到一个较理想的境界,那就要在解决“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什么”的过程中,将必要的历史理论渗透其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历史事件和历史理论有机地结合来。否则,便不会培养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概括能力。例如:中国资本

13、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等。(4)利用教学资源,加强训练。在教学中重视过程与方法,加强训练培养学生阅读、概括、表达、书写的能力。历史教材是直接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利用教材获取和概括历史信息。同时还可以通过视频资料对历史进行再现的教学,例如:大国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启示录等视频资料片,让学生看完后做一些相关问题的陈述,加强学生对历史背景的再现及当时历史事件的系统把握。概括能力是人的思维过程的高级阶段,是在思想上把抽象出来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本质特征结合起来。学生概括能力的高低往往受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制约,抽象逻辑思维还没有成熟,学生往往因为概括能力欠缺而在学习和学科考查中遇到障碍。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概括能力的培养。综上所述,历史学科的概括能力符合历史学科自身的研究规律,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思维能力和表达方法;历史概括能力又是国家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考查的重要内容;概括能力是建立在大量知识或历史材料、理解等能力之上的高级能力,它又是历史评价、论证、创新等更高级的学科能力的基础。参考文献:1、朱继军:历史学科特点探源 2、李晓风:学科特点、学科知识和历史教学3、高中历史新课标84、聂幼犁主编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