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作文趋势.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565751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作文趋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专题]作文趋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专题]作文趋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专题]作文趋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专题]作文趋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诗乡村四月课堂实录及反思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本诗,熟练背诵本诗。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叙说诗歌的意象。课堂实录及反思:一、走进单元提示。1、同学们,单元提示里有几句话非常优美,谁能读一下?2、学生 1 站起来朗读。3、恭喜你,这位同学学找的非常正确,但是读得有点欠缺,谁能站起来再读一下。 (让学生先自己试读,学生 2 站起来朗读,读得比第一个好许多)4、教师范读前半句让学生自然补读后半句,给学生示范引领的作用,然后教师让学生齐读,最后教师让学生背诵,挑学生起来背诵。5、挑一位学生读单元的学习要求。二、导入本课,撷取题目信息。1、今天

2、我们就学习一篇农村题材的诗歌乡村四月 (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工整的写出课题,教师巡视查看同学们的书写并指导要工整。 )2、同学们从题目知道哪些信息?有什么疑问?学生 1 回答:我知道了本首诗歌讲述的是乡村四月的风景学生 2 回答:我知道了这首诗歌讲述的是季节是四月学生 3 回答:乡村四月是什么样的?3、同学们,我们从题目知道了很多信息,并产生了很多疑问,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乡村四月,看看乡村四月是怎么样的?三、同学们,你们从幼儿园学习到现在一定学习了很多诗歌,那么根据以往的经验,你是怎么学习诗歌?或者学习诗歌需要学习什么内容?请同学们谈谈。学生 1、2 谈:应该知道诗句的意思

3、就是会翻译。学生 3 谈:会背,记住里面的好词语教师总结:读诗词(停顿,节奏和韵律) 、知诗意、解诗情、想象诗词、品味道诗词四、读诗词(一)初读,解决生字词1、同学们我们学习语文、学习诗歌最先应该去读,下面同学们自由朗读,看那些生字词需要解决、记忆。2、学生散读(教师巡视看学生的解决情况)3、同学们有哪些生字词需要解决和记忆?学生回答“了”和“少”是多音字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说出课本要求的两个“蚕”和“桑” ,学生简单记忆反思:这一块处理不够好,备课不够深入,对学生说的两个多音字自己备课的时候就没有发现,讲述不够清晰,本首诗歌简单,生字词的解决是个容易的问题,花费的时间有点多。(二)、再读,

4、画好停顿。1、同学们学习一首诗歌,一定要注意停顿,同学们能不能画出本首诗歌的停顿?2、学生自由读,然后根据自己的读画出停顿。3、学生 1 站起来读4、学生 2 站起来读5、教师提示下一位学生站起来读后说出哪里画停顿。6、学生 3 站起来读,读后指出停顿的位置。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7、同学们画的非常正确,能不能根据停顿自己再读读?8、学生自由读,然后师生一起读。五、知诗意 体会作者感情。1、教师:同学们,这首诗我们读过了,下面我们应该干什么?2、学生 1 答理解意思3、学生 2 答背诵本诗4、教师:我们先来干什么?(学生大多数答理解意思) 。

5、那下面我们来理解意思。我先教还是大家先学呢?(学生答先学) 。教师让学生先学,对照课下注释翻译,不懂的问老师或者同学。5、学生自主翻译,不懂的合作探究或者问老师。 (教师巡视学生学习的情况,解决学生的问题,发现共性的问题以便等一会精讲)6、教师:同学们讨论的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翻译一下。学生 1 翻译第一句话:山里全是草和树木教师补充:草和树木怎么样呢?哪一个字写出来了?(学生答“绿”字) ,学生 2 翻译:满山遍野都是绿色的。“绿”的怎么样呢?(学生答“遍” ) 。教师讲述:“绿”看出了山野的一片绿色, “遍”字看出了到处都是。还有“白满川”呢?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齐答:“白满川”是指稻田里的水

6、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很白。教师:翻译第一句话“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满目苍白。反思:第一句的翻译有一定难度,可是学生回答的欠缺超出了我的想象,第一个学生只解释出了“山原” ,后面的几个补充都没有完整,这时候我及时的引导了学生分析了“绿”和“遍”字,讲述了“白满川” ,学生在分析中理解了诗句的含义。不够的是引导分析的仍然不到位,比如“绿”和“白”是颜色,作者是从颜色上写乡村四月的风景,这句话还是从远景和整体的角度写出了江南水乡的晴天美景。 “白满川”是梯田,就写的是江南水乡的特征,这些是备课的欠缺。7、学生翻译第二句话:杜鹃在雨里歌唱教师:注意文中杜鹃在什么样的雨

7、里歌唱呢?学生答:细雨蒙蒙里。教师:哪里看出细雨蒙蒙呢?学生答:雨如烟。教师:这里把雨打了一个?(学生答打比方) ,像烟雾一样,非常轻盈。反思:第二句引导学生翻译,虽然讲述出了“雨如烟” ,但是感觉讲述的不到位,这一句是讲述雨天江南乡村的景色, “烟”字写出了雨的轻盈,稀薄,充满诗意和浪漫。如果讲完让学生就读这三个字,在反复读几遍,效果一定会更好。8、学生翻译第三句:农村的四月很少人不干活。教师:这里的“闲人少”什么意思?学生答:没事干的人少。教师:这说明乡村四月人们都在忙着干什么呀?(学生答干农活)反思:无效提问是我平时教学的一大问题,比如教师提问学生:这说明乡村四月的人们都在干什么呀?这就

8、是无效的提问,答案显而易见,极其容易还提问干什么。9、学生翻译第四句:刚完成蚕桑的事情,又忙着插秧。教师:哪个字看出“刚”和“忙”?(学生答“才了”和“又”)教师:蚕桑是什么意思?(学生答“蚕桑”指采桑养蚕,指农活)反思:对“才”和“又”的分析比较好,如果能让学生用“才。 。 。 。 。又。 。 。 。 。 ”学写一句话会更精彩,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更训练了学生的写作。后两句应该给学生讲述这是作者镜头的转移,逐渐由整体景色转向局部农民的劳动场面,写出了农民的辛勤的辛苦。10、教师:刚才我们把四句理解了,下面同学们根据理解把这四句再读一遍。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学生的错误读法,指导学生再读。

9、学生再自由散读,理解着诗句的意思读。教师挑学生 1 读(学生读得不太好 )教师引导学生再体会诗句的意思。教师挑学生 2 读。 (教师评价“读得很有韵味” )教师挑学生 3 读。 (教师评价读的有进步,但是还是不太到位)学生再自由读。分四组比赛读:第一组和第二组比赛读,第三组和第四组比赛读。 (读完让学生评价哪一组好?为什么?)学生 1 评价:第一组可有韵味了。学生 2 评价:第三组有感情。学生 3 评价:停顿的非常到位。 。 。 。 。教师让学生再齐读。教师:老师这时候也忍不住想读一遍。 (教师读)反思:这种反复训练学生朗读的做法是我语文教学一直的习惯,我始终认为语文离不开读,没有读就没有语文

10、,诗歌教学更是离不开读,读胜过许多不休的讲解,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自发的去品味、理解、感受,在教师不断地引导读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赏析能力。这一环节通过自由读、挑学生读、比赛读真正把读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学生评价提高学生欣赏的能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由肤浅了解逐步转向对作者感情的理解。这一环节的时间花费虽然很多,但是很值得。七、想象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反复地对诗歌进行了朗读,体会了诗歌的感情,同学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简单思考学生 1 回答:我仿佛看到了四月的人非常的忙学生 2 回答:我仿佛看到了满山遍野都是绿色的。学生 3 回答:我仿佛看到了杜鹃在蒙蒙细雨中啼叫

11、。学生 4 回答:我仿佛看到了前两句农村优美的景色,后面农民们辛勤的劳作。 (教师讲述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是写人)反思:让学生在充分的读后自己联想和想象,用“我仿佛看到了。 。 。 。 。 ”回答,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这一环节设计很好,效果也很明显。问题的追问是课堂提问的重要方面,学生在回答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时,教师没有追问下去,让学生更加全面的说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学生 1 回答后,教师可以追问:你仿佛看到了农民们怎么忙碌呢?请你形容一下。学生 2 回答后,教师可以追问:你能描写一下漫山遍野绿的景色么?等等。八、品味欣赏语言教师:你欣赏诗歌中的哪些地方?字、词

12、、短语都可以。学生 1 欣赏“雨如烟”写出了朦胧的感觉。学生 2 欣赏并说出理由反思:本环节的设计原本想让学生感悟诗歌语言的魅力、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炼,但是上完课后感觉此环节完成较差,究其原因一是引导讲述不到位,二是在翻译的时候很多字词已经讲述理解,学生回答的时候还是围绕原来讲述的来回答。这里教师可以补充诗歌的对仗用法,景中含情的写法等等。九、背诵诗歌教师:同学们学完了本诗能把诗歌背诵下来么?学生 1 背诵(不太熟练)教师给学生不到一分钟背诵。挑学生 2 背诵挑学生 3 背诵反思:学生背诵诗歌是在反复的朗读、体会之后进行的,大多数学生在背诵之前已经基本会背诵,这一点说明前面的朗读品味起到了很好的

13、作用,但是诗歌的背诵积累是必需的,所以又放了一分钟时间让学生背诵,效果很好。学生齐背诵诗歌。下课。教后反思:越简单的事情越不容易做好,教了十余年学,说心里话,最怕教诗歌,因为总感觉诗歌教学需要的“道行”很深,最简短精炼而又最难讲透,最难讲出作者的感情,最难讲透作者的写法。而作为语文教师诗歌教学又是必须研究的学问,这次名师选拔得以让我尝试教授古诗乡村四月 。在教授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总体感觉这节课还可以。让学生读之、品之、想象之,读是品的基础,品后让学生想象和联想,学生在教师激情的带动下积极的学习,体会了诗歌的语言,理解了作者的感情、积累背会了诗歌,教师适当的引导讲授,基本完成了设计的教学目标。

14、当然也暴露出很多不足,下面就本节课做几点反思:一、 读是诗歌教学的基础。我感觉诗歌教学与其讲得多,不如读得多,古人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怎么突破诗歌的理解关和品析关,我认为只有读,哪怕学生只是读了一节课我想也比教师讲了一节课强许多。这首诗歌描写江南水乡农村初夏的景色,画面优美,动静结合,学生在反复的读中一定能感悟画面的优美,人民的勤劳。这节课就抓住了学生的读,专注做好这件事,学生年龄较小不进行过多的诗歌写法的讲解和诗歌内容的讲授,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自己体会感悟。读占用了课堂大概一半的时间,每一环节都是先以读作为基础,然后去围绕目标学习。不足之处是,教师虽然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做了很多引导,但感觉

15、做的不很到位,学生读中的品析讲授和经典的讲授比较欠缺。这也是这节课的最大缺憾。二、 教师的激情和真诚感染学生。教师课堂用激情的语言带动学生,用真诚的言语和学生交流,用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一起学习,我感觉这是我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一方面。学生说先理解诗意就改变设计的结构遵从学生的意见先从诗意的理解入手,对学生的优异表现积极的鼓励,对学生的不足及时善意地指出,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自由的学习、思想、展示。讲到对学生的鼓励,感觉自己鼓励语言还不很丰富,基本上是“棒极了” “说得真好”这些鼓励,而精彩的鼓励少而又少,这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三、 没有练习。设计这节课练习最初的想法是让学生自由学写一首诗

16、歌,但是瞬间这个念头就被学生小、能力不行冲垮了,其实这只是感觉,和学生课堂的交往发现学生很聪明,个别学生语文素养很高,很多学生一定能写出优秀的诗歌,但是时间的紧促使这一环节没有让学生去实践是一个缺憾。应该精炼课堂的内容,压缩出时间让学生小试牛刀。四、 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在教授后发现很多诗歌明显的内容备课时没有备出来,讲授时讲不出来,自己对古典诗歌知识需要不断地学习,平时需要不断阅读各类书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水平不是吹出来的,是学出来的,确实如此。以后应该更加静心的学习,提高自己作文趋势据介绍,明年本市高考的命题形式将有重大调整。比如,以前语文作文的命题形式为:以“诚信”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对这种命题形式也比较习惯。但是,今后语文作文的命题形式有可能为:请你根据雾霾天气严重的现状给北京市政府写一封信;试分析北京空气污染情况严重的原因;对北京物价水平的看法;对公交、地铁票价上调的观点等。高考试题更加贴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雾霾天气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时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2. 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3. 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4. 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5. 冬季取暖排放的 CO2 等污染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